问题

为什么弩被火门枪取代,而弓却与火门枪并存了一段时间,并最终被火绳枪取代?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军事技术发展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从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过渡。为什么弩和弓的命运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这背后是技术、战术、经济以及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弩与火门枪:直接被淘汰的“近亲”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弩和火门枪(也叫火銃、火绳枪的早期形态)的本质区别。

弩的优势:
易于使用和训练: 相较于弓,弩的操作更为简单,拉弦的力气可以由机械装置承担,所以对射手的臂力要求不高。这意味着训练一个合格的弩手比训练一个优秀的弓箭手要快得多。
穿透力强: 弩通常使用更重、更粗的箭(称为弩矢),配合更强的拉力,其穿透力往往比同期的弓箭要强,尤其对当时的铠甲有不错的杀伤力。
精度较高: 弩的机械瞄准装置和稳定的发射方式,使得其精度在一定距离上往往优于弓。
保持张力: 弩在架设好后可以长时间保持张力,直到发射,这在某些战术上很有优势。

火门枪的出现与优势:
革新性的杀伤力: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火门枪使用火药,发射的是子弹(通常是铅弹),其瞬间释放的能量远超弓箭。即使是早期的火门枪,其动能和冲击力也能够轻松穿透绝大多数当时的铠甲,这对于一直以来以铠甲为核心防御的战场来说,是颠覆性的。
心理威慑: 火药武器的巨响、火焰和烟雾,对当时的士兵(尤其是未经历过训练的)有着巨大的心理冲击,能够扰乱阵型,甚至引发恐慌。
对射击者要求降低(某种程度上): 虽然早期的火门枪操作复杂,但它不再依赖射手的个人臂力来提供箭矢的动能。一旦装填完成,击发动作相对简单。

为什么弩被火门枪“秒杀”?

1. 颠覆性的杀伤力: 弩的优势在于其“更强的弓箭”,而火门枪提供的不是“更强的箭”,而是完全不同的杀伤机制。当火门枪出现时,它直接解决了当时步兵面临的穿透力不足的根本问题。弩箭再重、再快,面对越来越厚重的板甲时,它的穿透力总有极限。而火药的能量,通过弹头的高速冲击,能够轻易击穿这些防御。
2. 战术上的不可替代性: 战场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的。当火门枪出现,能够有效对抗重甲时,重甲骑兵和步兵的战术优势就会大大削弱。而弩,即使训练有素,也无法提供这种“破甲”的能力。所以,在战场上,火门枪迅速获得了“破甲利器”的称号,这几乎是弩无法企及的。
3. 弩的“物理极限”: 弩虽然有机械辅助,但其力量的来源仍然是弓臂的弹性形变。想要大幅度提升弩的穿透力,就意味着需要更强的弓臂、更长的拉距,这会极大地增加弩的体积、重量和操作难度,甚至超出单人甚至几人能够有效操控的范围。而火门枪的能量提升,主要依赖于火药的配方、装药量以及弹头的改进,这些改进的路径比单纯增强弓臂要更容易实现。

弓与火绳枪:漫长的“共存与过渡”

现在我们来看看弓和火绳枪(请注意,这里我们说的是火绳枪,已经是火门枪的升级版,具有了更稳定的击发机制)的“和平相处”以及弓最终被取代的过程。

弓的优势(在火绳枪出现初期):
射速快: 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弩手,其射速也远低于优秀的弓箭手。一个经验丰富的长弓手,可以在短时间内连续射出多支箭,形成密集的火力网。
火力密度: 弓箭的射速优势意味着在近距离的交战中,弓箭手能够迅速倾泻箭雨,对敌方造成混乱和杀伤,尤其是在对方尚未完全展开的情况下。
便携性和续航: 弓箭手携带的箭矢数量通常比火门枪手携带的弹药要多,而且弓的维护相对简单,在长时间的行军或战斗中,续航能力更强。
隐蔽性: 弓箭发射时声音较小,烟雾几乎没有,这在某些需要隐蔽行动的场合更有优势。
制造成本和技术门槛(初期): 尽管训练弓箭手需要时间,但弓本身的制造相对成熟,原材料易得,成本也可能比初期的火门枪要低。

火绳枪的优势(及缓慢改进):
穿透力(相对稳定): 随着火药和弹头的改进,火绳枪的穿透力逐渐稳定且强大,即使面对精良的铠甲,也有很高的杀伤力。
易于训练(比优秀的弓箭手): 虽然火绳枪的装填比弓箭复杂,但训练一个能够进行基本射击的火绳枪手,所需的时间和个人素质要求,可能比训练一个能与骑兵对射的长弓手要低。
标准化: 随着火器制造技术的发展,火绳枪的制造开始趋于标准化,这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和装备。
“致命性”的稳定性: 尽管弓箭可以造成很大的杀伤,但其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射手的技术和目标。而火绳枪的穿透力,即使在非最佳条件下,也往往能造成致命的伤害。

为什么弓能与火绳枪并存?

1. 火绳枪的初期缺陷:
射速慢: 这是最显著的缺点。火绳枪需要装填火药、弹丸,点燃火绳,整个过程耗时,射速很低,远不如弓箭。
操作复杂且易受天气影响: 点火绳容易被风吹灭,雨雪天气下更是难以使用,而且装药过程容易出错。
精度不高且后坐力大: 早期的火绳枪枪管粗糙,弹丸与枪膛配合不好,加上后坐力,精度不佳。
成本高昂且维护复杂: 相较于弓,火绳枪的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维护也需要专门的知识和工具。
威力并非绝对碾压: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一支训练有素的弓箭手发射的重箭,其杀伤力依然可观,尤其是在近距离。

2. 战术上的互补:
弓箭提供密集火力: 在阵地战中,弓箭手能够通过快速射击形成密集的箭雨,压制敌方冲锋,为火绳枪手争取装填时间,或者在火绳枪手火力间隙提供掩护。
火绳枪提供“破甲”核心: 当需要突破敌方重甲时,火绳枪就发挥出其核心作用。
协同作战: 很多战术会设计成弓箭手和火绳枪手协同作战。例如,弓箭手进行远程压制和骚扰,当敌方接近时,火绳枪手开火,然后弓箭手继续补充火力,直到双方进入白刃战。

3. 训练和替换的周期: 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不是一蹴而就的。训练一名合格的弓箭手(尤其是能进行有效野战的)需要很长时间,但训练一名火绳枪手也需要时间。更重要的是,军队的装备库存、后勤体系、士兵习惯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调整过程。在火绳枪技术尚未成熟、成本高昂、供应不稳定的时期,大量装备弓箭的军队仍然具备战斗力,弓箭也仍然有其战场价值。

弓被火绳枪最终取代的原因:

1. 火绳枪技术的持续进步:
改进的火绳机构: 逐渐改进的点火和击发机构,提高了可靠性和射速。
膛线技术的引入: 尽管在火绳枪时代膛线还不普及,但对旋转弹丸的探索逐渐开始,为后来的滑膛枪和线膛枪奠定了基础。
弹药和火药的改进: 更稳定的火药配方,以及更精密的弹丸制造,都显著提升了火绳枪的威力、精度和可靠性。
标准化生产: 工业革命和军事工业的发展,使得火绳枪能够大规模、低成本地生产,并实现部件的标准化,方便维修和更换。

2. 战场需求的演变:
重甲的衰落: 随着火药武器穿透力的不断增强,以及战术对重甲的依赖性降低,重甲逐渐从战场上消失,这使得弓箭的“压制”和“骚扰”作用也相对减弱。
“一击毙命”的追求: 战场更倾向于能够快速、有效地消灭敌人的武器。火绳枪虽然射速不如弓,但其“致命性”和“穿透力”的稳定性,使其成为更可靠的单兵武器。
火力密度战术的转变: 尽管弓箭射速快,但火绳枪的射击模式(虽然慢)加上数量优势,以及其弹药携带的便利性(相对于箭),在某些战术上逐渐能够形成有效的火力覆盖。

3. “换代”的必然性: 就像我们从马匹过渡到汽车,从书信过渡到电子邮件一样,这是一个技术进步推动的必然趋势。火绳枪(及其后续的火枪、步枪)提供的火力、杀伤力和战术适应性,最终超越了弓箭的局限性。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滑膛枪的普及,弓箭在正规军事序列中几乎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总结一下:

弩被火门枪取代,是“技术代差”的直接结果。 火门枪提供了弩无法比拟的“破甲”能力,这是战场上最迫切的需求之一。
弓与火绳枪并存,是“技术过渡期”的产物。 在火绳枪技术不成熟、成本高昂、操作复杂的初期,弓箭凭借其射速、火力密度和易用性,仍然能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并与火绳枪形成战术互补。
弓最终被火绳枪(及其后续武器)取代,是“技术成熟与需求变化”的必然。 随着火绳枪技术的进步和战场需求的演变,弓箭的优势逐渐被新技术所克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但核心就是:谁能更有效、更经济、更稳定地解决战场上的核心矛盾(例如破甲、远程杀伤),谁就能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弩在这一点上,面对火门枪,显得“力不从心”;而弓,则是一个优秀的老兵,在漫长的过渡期里,与新兵种协同作战,最终在技术进步的洪流中,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寻思意大利和法国的弩手15,16世纪也还没那么快退休啊,倒是弓箭好像也就不列颠人喜欢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军事技术发展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从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过渡。为什么弩和弓的命运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这背后是技术、战术、经济以及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弩与火门枪:直接被淘汰的“近亲”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弩和火门枪(也叫火銃、火绳枪的早期形态)的本质区.............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一言难尽。你这情况,我完全理解,毕竟谁都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但银行这边,这事儿,他们真没办法帮你。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规矩在这儿,而且规矩之所以是规矩,是有它的道理的。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钱,是国家信用的具体体现。 它不是谁家想印就能印的,也不是印出来就完事儿的。咱.............
  • 回答
    老实说,我最近在《英雄联盟》里遇到这么一个事儿,当时玩的是辅助布兰德(火男),没错,就是那个技能甩出去能炸翻一片的火男,结果那局我们赢了,而且我的伤害数据是全场最高!我记得清清楚楚,当时我那个高兴劲儿,感觉自己carry全场了,毕竟辅助打出这么高的伤害,说明我的对线压制、团战输出都做得挺到位。可万万.............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杀猪盘”,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子阴森和残忍。它绝非偶然成为当下最为猖獗、损失最惨重、危害最突出的新型骗术,而是多种社会因素、人性弱点和高科技手段叠加作用下的产物。要想理解它为何如此“火爆”,咱们得把它拆开来看看。一、精准拿捏人性弱点:情感的饥渴与虚荣的陷阱这是“杀猪盘”最核心也最致命的武器。所有.............
  • 回答
    嘿,兄弟,这事儿放《骑马与砍杀》里可真是够受的!想当年我玩库吉特那会儿,也没少碰见这栽子事。你想问为啥库吉特叛军会同时惹上诺德人和罗多克人,这背后啊,可不是啥简单的巧合,而是游戏里那套复杂且残酷的政治和经济逻辑在作祟。首先,得明白这游戏里国家之间的关系,它不像你我聊天这么简单,而是充满了利益冲突和历.............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实在。弩这玩意儿,你说它效率高,威力大,瞄准方便,怎么就不直接取代弓了呢?其实,这背后有着挺复杂的考量,就像很多发明出来之后,老技术并没有立刻消失,而是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空间一样。首先,咱们得承认,弩确实有它的优势。弩的“硬核”之处: 省力是关键: 这是弩最大的卖点。拉弓需.............
  • 回答
    “为什么被拐卖的女子基本都跑不掉?”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令人心痛的问题,背后涉及的是复杂的社会现实、犯罪分子的残忍手段以及受害者自身的多重困境。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剖析:一、 犯罪分子的控制手段: 物理隔离与监控: 限制人身自由: 被拐卖的女性通常会被关押在偏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心痛且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中涉及了多方面的因素,从作者本身的条件到整个社会环境和出版行业的运作机制。被抄袭的作者不出名,反而抄袭者更容易出名,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被抄袭作者的困境与劣势:1. 维权成本高昂且效果不确定: .............
  • 回答
    这事儿啊,我见过也经历过不少。别人车挡了路,你打电话叫人挪车,结果对方火气冲冲地出来,那种场面,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为啥会这样?我觉得这事儿背后牵扯的点还挺多的,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得说说被挡者的心态。当你的车被别人堵得严严实实,不管是进出不方便,还是上班要迟到,心里肯定窝火。这份火气还没发.............
  • 回答
    一个人被刀捅之后,为什么会发不出“啊啊”这样清晰的叫喊声?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背后涉及到人体复杂的生理机制和创伤反应。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发声器官受损”就能概括的问题,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我们得知道发出声音需要一个完整且协调的过程。这需要空气从肺部被有力地呼出,通过声带,声带振动产生原始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将中国和印度简单地贴上“反叛精神”和“顺民”的标签,可能过于简化了这两个拥有悠久而多元文明的国度。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以及印度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来分析这种观察到的现象,并探讨其中的原因。一、 儒家文化.............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会感到困惑。要理解方方为什么面对如此激烈的批评,似乎依然“屹立不倒”,甚至给人一种“没事儿人”的感觉,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咱得承认,方方遇到的批评,绝不仅仅是“一般性”的“不同意见”。那可以说是铺天盖地的,从网络.............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触及到我们心里最柔软(也最痛恨)的地方了!你想知道为什么那些“被禁锢”的英雄会对我们这些召唤师吐口水、骂脏话,是吧?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你要明白,在那个召唤师峡谷里,英雄们可不是石头做的。他们有自己的意志,有自己的骄傲,也有自己的愤怒。我们召唤师,不过是借用了他.............
  • 回答
    北宋与南宋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它们分别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之一。然而,当我们提到这两宋,往往会与“积弱”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一部分源于史书的记载,但如果深入剖析,我们会发现“积弱”这个标签远不能概括两宋复杂的历史图景。相反,它们在面对强大的外族政权时展现出的韧性和.............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和社会心理学的复杂交织,并非简单的“劣等”标签导致了对纳粹主义的拥抱,而是纳粹主义本身利用了特定群体的社会处境、心理需求以及被压迫的现实,来构建其意识形态和招募追随者。首先,我们需要澄清一个根本性的误解:纳粹主义并非“滋生”于那些被纳粹视作“劣等”的民族之中。恰恰相反,纳粹主义的核.............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在采访或者活动中,很多男明星在被问到“最想合作的女演员”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张曼玉或者周迅。为什么这两位女演员似乎有着比其他同样顶尖的女演员更“突出”的提及率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挺值得玩味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张曼玉和周迅都是非常有实力、有代表作、并且在业内口碑极佳的.............
  • 回答
    很多人在谈论被拐卖女性时,常常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她们不能自己逃跑回来?”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背后却隐藏着太多现实的复杂和无奈。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不跑”来标签化受害者,因为她们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权衡利弊、生死攸关的挣扎。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障碍是人身自由的严密控制。 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