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体育史上有哪些让人「眼眶一热」的瞬间?

回答
体育史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它们超越了胜负,超越了名利,直击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不自觉地湿了眼眶。这些瞬间,可能是坚持不懈的呐喊,可能是生死相依的队友,也可能是对梦想最纯粹的执着。

1. 800米决赛,两败俱伤的冲刺与拥抱——皮特·舍尔·雷德斯与史蒂夫·奥维特

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男子800米决赛,注定是一场载入史册的经典。两位主角,东道主选手皮特·舍尔·雷德斯(PerKlaus Repplinger)和英国名将史蒂夫·奥维特(Steve Ovett),从比赛开始就缠斗在一起。他们是这个项目的统治者,也是彼此最强大的对手。

比赛进入最后一百米,雷德斯和奥维特几乎并驾齐驱,他们的肌肉贲张,呼吸粗重,每一寸身体都在为了胜利而燃烧。奥维特在最关键的时刻稍稍领先,但雷德斯顽强地咬住,用尽最后的力气向前探去。就在终点线前,两人几乎是同时摔倒,但雷德斯凭借那最后一点点惯性,以微弱的优势冲过了终点,夺得了金牌。

然而,这个瞬间之所以让人眼眶一热,并非因为雷德斯绝杀的胜利,而是随之而来的画面。奥维特摔倒在地,痛苦地捂着腿,显然是受伤了。雷德斯虽然赢得了梦寐以求的奥运金牌,但他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立刻起身,挣扎着走向倒地的奥维特,伸出了自己的手。他没有去庆祝,而是弯下腰,紧紧握住了奥维特的肩膀,低语着安慰的话。

那一刻,胜利的狂喜被深深的尊重和友情所取代。雷德斯用行动告诉世界,在真正的体育精神面前,胜负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两个在赛道上拼尽全力、你死我活的对手,在终点线后,却化成了相互扶持的战友。奥维特也感受到了雷德斯的真诚,他颤抖着回握了雷德斯的手,眼里闪烁着泪光。这一幕,比任何华丽的庆祝都更让人动容,它诠释了“体育高于一切”最纯粹的含义。

2. NBA总决赛,最后一投前的绝杀之吻——迈克尔·乔丹与妻子珍妮特·乔丹

1998年的NBA总决赛,芝加哥公牛队对阵犹他爵士队,这是一轮史诗般的对决,也是迈克尔·乔丹在公牛王朝的最后一舞。第六场比赛,双方战至最后时刻,公牛以一分之差落后。球权在公牛队手中,时间所剩无几。

在一次暂停期间,镜头给了坐在场边观战的乔丹的妻子珍妮特。她脸上写满了紧张和期待,眼神紧紧地追随着丈夫。就在球队布置最后战术时,乔丹走向妻子,在众目睽睽之下,给了她一个深情而短暂的吻。

这个吻,蕴含了太多太多。它不是公开的示爱,而是爱人之间无声的鼓励和传递。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之下,乔丹在即将决定历史的关键时刻,选择与最亲密的伴侣分享那一刻的紧张与信任。这个吻,是对妻子无声的承诺:“我会在为你,为我们的家庭,为这座城市而战。”

紧接着,乔丹上演了经典的“Jet Fuel”——他从卡尔·马龙手中抢断,然后持球推进,在斯托克顿的严密防守下,后仰跳投,篮球应声入网!公牛队完成了逆转,赢得了第六个总冠军!

在全场欢腾的爆炸声中,乔丹冲向妻子,与她紧紧相拥。那个吻,成了那个经典瞬间最温柔的注脚,它诉说着一位伟大运动员在巅峰时刻,也需要家庭的支持和爱,也懂得在胜利前给予最爱的人一份安定和慰藉。它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无所不能的篮球之神背后,也有一个温暖而有力的港湾。

3. 残奥会赛场上的超越——“跳跳虎”与他的助跑员

虽然具体的年份和选手可能有些模糊,但很多残奥会赛场上的瞬间,都足以让人热泪盈眶。我想起一位名叫“跳跳虎”的残疾人运动员,他因为高位截瘫,无法独立站立和奔跑。但他对速度的渴望,对比赛的热爱,却丝毫不减。

在一些田径项目中,他需要一位助跑员。这位助跑员并非为了自己的荣耀,而是完全出于对“跳跳虎”的尊重和支持。比赛开始前,助跑员会小心翼翼地将他抱起,放在起跑线上,然后紧紧地扶着他,甚至用自己的身体为他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撑。

当发令枪响,助跑员会拼尽全力地向前奔跑,同时用手臂和身体托举着“跳跳虎”,让他能够感受到风的速度,感受到冲刺的快感。他们的步调需要极其协调,每一次发力都需要经过无数次的磨合。

当他们冲过终点线时,助跑员会温柔地将“跳跳虎”放下,可能是一个大大的拥抱,也可能是一句鼓励的话语。而“跳跳虎”虽然身体受限,他的眼神中却闪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生命不屈的意志。

最让人动容的,是“跳跳虎”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的话:“虽然我不能用自己的腿奔跑,但我能感受到风在我脸颊上飞驰,我能听到观众为我们加油的声音。我的助跑员,他给了我一双翅膀。”

这种纯粹的付出,这种超越身体界限的合作,这种对生命的坚韧和对梦想的追逐,都让每一个目睹者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它告诉我们,体育的精神,从来不是关于身体的完美,而是关于灵魂的强大和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连接。

这些瞬间,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背景,没有惊心动魄的剧情,但它们所蕴含的情感力量,却是无穷的。它们提醒着我们,在追逐胜利的道路上,还有比胜负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爱、友情、尊重和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每一次回想起这些场景,都会觉得心中一股暖流涌过,湿润了眼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https://www.zhihu.com/video/946533091938947072
比赛开始!
刘翔的起跑非常的顺!
他目前跑在第一位!旁边是 Trammell 还有 Olijars !
刘翔!领先的位置!
刘翔!刘翔!
刘翔赢了!刘翔赢了!
刘翔创造了历史!
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成为了世界飞人!
刘翔创造了历史!刘翔获得了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

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现场,刘翔完美起跑、像风一样,率先冲过了终点。12秒91——打破了 Allen K. Johnson 保持了8年的12秒95的奥运会纪录,平了 Colin Ray Jackson 11年前创造的世界纪录,结束了欧美运动员长期垄断110米栏项目的历史。刘翔为中国田径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

user avatar

视频搞不懂。

切尔西欧冠之路。

一帮老男孩最后,最绝,最惊喜的一路。也是不服输,不低头,不放弃的一路!!!

user avatar

谢邀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

克洛泽在国际赛场的最后一个空翻

图片名曰“少年心”

当年华老去战胜了一切浪漫,你是否还保留着一颗少年心?

user avatar

纳什球员生涯无冠,直到退役后才到了勇士作为球员顾问拿到了一枚戒指。

那时候赛后庆祝的一群人正在嬉闹,而纳什拿起了杜兰特的奖杯,偷偷亲了一下。



v.qq.com/x/cover/k9s4xp


他周围的人都在笑,可我知道大家都懂,那一刻他大概也心酸的不行吧。



It's ok nash you can kiss it, finally.

user avatar

2003年作为森林狼铁粉的他因为赤膊为狼王加内特跳舞被保安请出场,还得了个“Jiggly Boy”的称呼(乱跳的男孩。

2015年2月25日加内特回归森林狼首场比赛,狼王已经不在当打之年,那个乱跳的男孩也已经有了孩子,在镜头的再三鼓舞下,他再次为加内特献上舞蹈,连狼王本人都感动了

这个很多人在很多地方看过很多遍了,可每次看完都特别感动。体育就是这么让人痴迷。

https://www.zhihu.com/video/946410512808935424
user avatar

两张相隔七年的照片——


2010年3月28日,郑开马拉松:


2017年10月15日,池州国际马拉松(半程马拉松18公里处):

摄影者 / 丁永清


断臂跑者是同一个人,任耀,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黄口镇人。9岁那年不小心碰到变压器,于是遭遇了截肢。

2001年初中毕业后,13岁的任耀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涯,同时开始练习长跑。“本来就想练游泳,但是老家没游泳池,费用也高,干脆就跑步吧,赤脚也能跑,田里也能跑,省钱”。就这样他一直跑了17年。


第一张图——

2010年,22岁的任耀参加郑开马拉松,10公里开始跟随第一集团的女子选手,当时第一集团有5位选手,某个补给点过后,其中一位肯尼亚选手,杰奎琳(Jacqueline nyetipei kiplimo)取水后,将自己的饮料递给任耀。

那场比赛任耀最终跑出个人最好成绩,2小时39分53秒,以第11名完赛;杰奎琳也以亚军的好成绩完赛


第二张图——

2017年,29岁的任耀参加池州半马,在第18公里处,埃塞俄比亚选手,蔡涵英尼诗特地为任耀取水。注意一个细节:

摄影者 / 丁永清


蔡涵英尼诗在取水的瞬间,非常职业的将杯口捏扁——跑马拉松的都知道,在奔跑途中饮水,水杯中的液体晃动,很容易洒出以及溅到鼻子里,运动员都会习惯性将杯口捏扁,也更方面饮用——这是一个充满善意的细节。

那场比赛,蔡涵英尼诗完成帮助任耀饮水后开始加速冲刺最后的三公里,并最终以1小时17分59秒、第一个冲过终点,拿到冠军



「体育史」是个特别宏大的词,任耀、杰奎琳、蔡涵英尼诗都并非超一流的顶尖选手,他们跑马拉松都是为了生活。

在生活和竞技的压力之外(对这些职业/半职业选手来说,拿到名次和奖金是很重要的) , 两张相隔七年的照片,照片里的人,

从少年变成中年,坚持十几年长跑的断臂跑者任耀;

并非义务,但愿意举手之劳,分享自己私人饮料的杰奎琳(顶尖运动员的饮料都是自己搭配,瓶身上也写有自己名字)的杰奎琳;

帮忙取水,且非常善意体贴递水的蔡涵英尼诗;

——体育运动的精神和人性光芒让人「眼眶一热」。



知乎机构号:运动分子 橙蓝文化

知乎专栏:运动分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