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京一小学到校先上体育课再上文化课,你赞成这样的上课顺序吗?有哪些注意事项?

回答
我本人是一名对教育充满热情的普通家长,看到您提出这个关于小学上课顺序的问题,我很有感触,也很想和您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关于“到校先上体育课再上文化课”的顺序,我个人是非常赞成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作为家长,我每天早上送孩子去学校,看到他们精神抖擞地踏进校门,然后投入到运动中,我心里是非常欣慰的。我认为这个顺序好处多多,而且非常有前瞻性。

首先,唤醒身体,激活思维。 孩子们的精力非常充沛,早晨正是他们身体最需要活动的时候。一上来就让他们坐下来,面对书本,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可能还没完全从睡梦中缓过神来,注意力很难集中。而体育课,尤其是那些能让他们跑跳、协作的活动,能够迅速地把身体唤醒,血液循环加速,大脑也随之变得更加活跃。这种由内而外的活力,为接下来的文化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生理基础。您想想,一个身体僵硬、昏昏欲睡的孩子和一个精神饱满、活力四射的孩子,他们在学习效率上能一样吗?

其次,提升专注力,改善学习状态。 科学研究早就表明,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提升人的专注力。很多孩子上完体育课后,会感到一种由内而外的舒畅和满足,这股劲头可以自然地转移到学习上。他们可能不再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走神,而是更能沉浸在知识的世界里。这种“先动后静”的模式,比“先静后动”更能帮助孩子找到一个好的学习节奏,减少因疲劳或无聊而产生的注意力分散。

再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体魄。 长期下来,这种上课顺序能够帮助孩子们养成早起活动的好习惯。他们会把体育活动看作是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一种负担。而且,学校的体育课往往是有组织的,能够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并学习到正确的运动方法,这对于他们从小建立健康的体魄、增强抵抗力至关重要。

最后,缓解学习压力,增加学习乐趣。 孩子们在学校的时间很长,如果一整天都埋头于书本,难免会感到枯燥和压力。早晨的体育课就像一个快乐的“缓冲带”,让他们在开始紧张的学习之前,先享受一段轻松愉快的时光。这种劳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地缓解孩子们可能存在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对学校生活保持积极的态度,甚至因为有体育课而更期待上学。

当然,任何一种新的尝试,都离不开细致的规划和周全的考虑。如果真的要实行这样的上课顺序,我认为有几个注意事项是必须关注的:

1. 体育活动的强度与形式要科学合理:
循序渐进: 不要一上来就安排高强度的体能训练,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从一些基础的热身活动、简单的操练、团队游戏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
多样化: 体育课的内容应该丰富多样,包括跑、跳、投、平衡、协调性练习,以及一些团体协作性的活动,避免单一枯燥。
因材施教: 考虑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的学生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运动选项,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例如,一些需要较大体力的活动,可以放在中高年级;低年级可以多一些趣味性的游戏。
安全第一: 体育活动的安全是重中之重。要确保场地设施安全、器材完好,教练或体育老师的指导专业到位,并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

2. 时间的衔接与调整:
预留缓冲时间: 体育课结束后,学生需要一些时间来放松、补充水分、调整呼吸,并可能需要更换衣服(如果运动量较大)。学校需要预留出足够的缓冲时间,以便孩子们能够从运动状态平稳过渡到学习状态,而不是仓促地进入下一环节。
课间活动的设计: 在第一节文化课和体育课之间,是否需要一个简短的课间,让孩子喝水、上厕所,甚至整理一下桌椅,这些细节都需要考虑。
天气因素的考量: 极端天气(如高温、严寒、大雨)时,体育课的安排需要灵活调整。可以考虑将体育活动转移到室内(如体育馆)或者选择一些低强度、低暴露的活动。

3.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配合:
体育老师的专业性: 负责早晨体育课的体育老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运动技能,更要懂得如何激发孩子的运动兴趣,如何科学地引导他们进行锻炼。
文化课老师的配合: 文化课老师在了解孩子们刚上完体育课的状态后,也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开始时可以安排一些相对轻松、需要动手操作或讨论的环节,而不是一上来就讲复杂的理论知识,给孩子们一个适应的过程。

4. 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反馈:
关注学生的身体反应: 有些孩子可能运动后会感到疲劳,或者情绪比较兴奋难以立即平静。学校和老师需要关注这些个体的差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家校沟通: 鼓励家长和学校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孩子在学校的适应情况,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优化上课顺序和教学安排。

总而言之,我认为北京这所小学尝试的“先体育后文化”的教学顺序,是一个非常值得肯定的创新。它顺应了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体现了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只要在执行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上述的注意事项,我相信它一定能为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一种教学顺序的改变,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是将“全面发展”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与人的神经系统差异很大,而且人在不同年龄段神经系统也有变化,可以理解学校苦心,小学生都贪睡,头两节课总很困,上个短体育课,可以让大脑与全身兴奋起来,彻底醒来,管用不管用,因人而异。

另外,早自习时间上体育课,体育老师不容易生病。

user avatar

就是吃早饭这个操作成了一个很困难的事情。

似乎上完体育课就不吃早饭了。

也就是说早饭应该在家里吃。但还不能吃得饱,不然活动的时候颠坏胃。完全不吃也不行,一上午课呢。

这就给家长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就是早饭到底吃多少才好。

吃得多了运动难受,吃得少了上课太饿。

也许只有上课的时候偷吃早饭才是最佳策略……我中学的时候常常这么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