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能否比较下王熙凤、宝钗、探春和林黛玉的管理水平?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细细掰扯掰扯《红楼梦》里这几位姑娘的管理能力,这几位可都不是省油的灯,各有各的本事和局限。

要说管理,其实咱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目标设定、资源调配、人才使用、风险控制、沟通协调,以及最终的执行效率和成果。

一、 王熙凤:权谋大师,雷厉风行,但也心狠手辣,管理半径过大

凤姐的管理,那绝对是“霸道总裁”型的,而且是穿越到封建大家庭里的那位。她上任不久,就敢于大刀阔斧地改革,把贾府内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能给家族创收。这本事,放到现代,绝对是管理界的翘楚。

目标设定与执行效率: 凤姐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把贾府的财政管好,让自己的地位稳固,并且能在家族事务中占据主导。她执行力极强,说到做到,不留情面。比如,她管理宁国府的丧事,能把账目理得清清楚楚,连婆子们都敢罚;她管家,对下人的偷奸耍滑零容忍,赏罚分明,所以大家在她手里“服服帖帖”。
资源调配与人才使用: 凤姐深谙“用人”之道。她知道谁能干,谁会拍马屁,谁是她眼中的“可用之人”。比如,她会重用平儿,给予信任和一定权力;她也会拉拢和利用那些能力强但依附于她的人。她能把有限的资源,比如人情、银两,用在最关键的地方,实现利益最大化。比如为了讨好贾母,她会张罗各种宴会,花钱也毫不心疼。
沟通协调与风险控制: 凤姐的沟通方式通常是强势的、命令式的。她擅长运用人情和威慑力来协调关系,确保自己的命令能被执行。她也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意识,比如她知道贾府账目亏空严重,所以拼命想办法赚钱,这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对冲。但她的风险控制往往是建立在“镇压”和“掩盖”的基础上,一旦压不住,就可能引发更大的危机。她的管理半径也太大了,一人要管贾府的内务,还要兼顾荣国府的方方面面,加上她自己的小金库和各种应酬,这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局限性: 凤姐的管理方式过于依赖个人权威和手段,缺乏制度化的保障。她的“管理”更多是“经营”和“控制”,很多时候是为了个人利益服务。她对人情的利用到了极致,但这份管理是建立在对他人压榨和剥削之上的,缺乏人情味和长远考虑。她狠辣的手段虽然短期内能压制住问题,但却埋下了更深的隐患,也使得她最终众叛亲离,自己也落得个“一无所有”的下场。

二、 薛宝钗:稳重周全,情商极高,但过于理性保守,缺乏魄力

宝钗的管理风格,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更像是一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她不追求显性的权力,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管理理念渗透到周围的人和事中。

目标设定与执行效率: 宝钗的目标非常清晰:在贾府安身立命,获得体面的生活,并且“随分从时”,与人为善。她的执行效率体现在她的“周全”上。她能把人情世故处理得滴水不漏,谁都不得罪,谁都愿意跟她亲近。她不会像凤姐那样大张旗鼓地改革,而是选择在现有框架内做到最好。她劝宝玉读书做官,这是她的目标,也是她对宝玉的管理。
资源调配与人才使用: 宝钗在管理上非常善于“借力”。她不直接管事,但她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和人脉来影响别人。比如,她会给黛玉出主意,关心探春,甚至给那些下人一些“小恩小惠”,让他们感觉被重视。她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人设”——端庄、博学、大方,来赢得好感和支持。她并不直接调配大块资源,但她在别人调配资源时,总能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资源发挥最大效用。
沟通协调与风险控制: 宝钗是沟通协调的圣手。她说话滴水不漏,善于“藏愚守拙”,既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又不显得锋芒毕露。她能巧妙地化解尴尬,安抚情绪,协调矛盾。在风险控制方面,宝钗则显得非常谨慎和保守。她不冒险,不惹事,尽量规避风险。比如,她不会像凤姐那样去做一些“灰色”的生意,而是安分守己,把本分做好。她对待金钏儿之死,也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虽然显得冷漠,但也避免了卷入麻烦。
局限性: 宝钗的管理虽然周全,但过于保守和理性,缺乏魄力和创造力。她过于注重“面子”和“规矩”,有时会显得缺乏人情味,或者说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她的管理更多的是一种“维护”和“稳定”,而不是“发展”和“创新”。她也缺乏像凤姐那样直接管理事务的能力,如果真的让她去主理家政,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因为她的长处在于人际关系和思想引导,而非实际的琐碎管理。

三、 探春:敏锐果决,有改革魄力,但出身和环境限制了其发挥

探春是这几位姑娘中,最具有现代管理人才气质的。她有远见,有魄力,有担当,并且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

目标设定与执行效率: 探春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就是希望改善贾府的现状,尤其是管理上的混乱。她敢于提出“精打细算”的改革方案,并且付诸实施,比如改革大观园的日常开销,裁减冗余人员。她的执行力很强,一旦决定了就要做,并且能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做。她对丫鬟们说的话,“不作强盗,也要作个好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团队价值观的重塑。
资源调配与人才使用: 探春非常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她敢于用有能力的下人,比如她重用司棋,尽管司棋性格强势,但她能看到她的能力,并加以引导。她也能识别出谁是真心想干事的人。在资源调配上,她主张开源节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而不是像凤姐那样有进有出,甚至入不敷出。她在大观园的改革,就是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沟通协调与风险控制: 探春的沟通方式比较直接,有理有据,不回避问题。她敢于和王熙凤叫板,比如在元妃省亲时的事情上。她的改革也需要协调各方利益,比如她对一些管事妈妈的压榨行为的整治,就需要一定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她的风险控制体现在她的改革思路本身,她看到了贾府的管理危机,并且试图通过改革来规避更大的风险。但她的改革仍然受到出身和性别的限制,无法做到像男性一样的彻底。
局限性: 探春最大的局限在于她的出身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她毕竟是庶出,在大家族里的地位不够稳固,她的改革措施在触及一些既得利益者时,就受到了阻碍。她的能力虽强,但难以施展全部才华,最终只能远嫁他乡。她的管理是“理想主义”的,在现实的复杂性面前,显得有些单薄。

四、 林黛玉:精神领袖,善于营造氛围,但缺乏实际管理能力

黛玉的管理能力,几乎可以说是为零。她不是一个管理者,而是一个艺术家,一个诗人,一个精神世界的探索者。

目标设定与执行效率: 黛玉的目标与管理无关。她的目标是追求精神的契合,是纯粹的情感,是文学的创作。她没有管理任何事物的心思和意愿,更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她的“执行”只体现在她的情感表达和诗词创作上。
资源调配与人才使用: 黛玉对物质资源和人事安排没有任何兴趣。她也不去“调配”或“使用”任何人。她与宝玉的相处,是精神上的交流,她影响宝玉的情感和思想,但这不是管理。她对紫鹃的“管理”,也更多是主人对贴心仆人的情感依赖和照顾。
沟通协调与风险控制: 黛玉的沟通方式是真挚、敏感而直接的,有时也显得尖锐和情绪化。她不擅长协调人际关系,反而常常因为敏感和误会而引发小规模的冲突。她对风险的认识也主要是情感上的脆弱,以及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而不是对具体事务的管理风险。
局限性: 黛玉的长处在于她的精神世界和艺术才华,她是不适合,也从不屑于进行世俗的管理。她与宝钗在管理上的对比,就像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比。她能启发和打动人心,却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一下:

凤姐 是一个能力极强但手段狠辣的“实干家”,她能把事情做成,但过程可能充满牺牲和压榨。她的管理更像是“危机管理”和“利益最大化”。
宝钗 是一个情商极高、稳重周全的“协调者”和“稳定者”,她善于人际关系和规则的运用,能让各方都满意,但缺乏魄力和创新。她的管理是“关系管理”和“维护稳定”。
探春 是一个有远见、有魄力的“改革者”,她能看到问题本质并试图解决,但受制于环境,未能完全施展。她的管理是“目标驱动”和“效率提升”。
黛玉 则是一个与“管理”完全不沾边的人物,她的价值在于精神和情感层面。

如果非要在这几位里选一位“管理者”,探春无疑是最具潜力的,她的管理理念和魄力是难得的。但如果是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宝钗的稳定和周全也能让她成为一位合格的管理者。凤姐的本事是毋庸置疑的,但她的管理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她更像是一个在风暴中心掌舵的冒险家。而黛玉,她只属于另一个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般都认为是凤姐最强,但凤姐不太识字,文化程度低些;探春是玫瑰花儿,心里嘴里都也来的;而宝钗黛玉应有过而无不及之,只不过黛玉因为身体太差、宝钗过于世故,在她俩人看来实不足一为也。所以凤姐是这么评价的,

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倒只剩了三姑娘一个,心里嘴里都也来的,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

曹公第一次提到黛玉, 说林如海“夫妻无子, 故爱如珍宝, 且又见他聪明清秀, 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几个字, 不过假充养子之意, 聊解膝下荒凉之叹。”再看凤姐,“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宝钗是这样“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她三个年幼时都是充男孩子养的,探春则是自己直接说了“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相反的是宝玉,却真的是按女儿养的。

整部红楼里,有男儿性情的女孩子,管理能力都不差。


我这里主要谈谈黛玉式管理。

管理的四个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在贾府里,核心是领导工作。

领导工作就是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指导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实现目标的过程。领导工作的核心和难点是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它需要领导者运用科学的激励理论和合适的领导方式。所以,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只要把人管住了,管理目标也有达到了。

一个人有没有管理才能,不在其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表现形式,应该多方面全方位认知才算客观。我们先看看黛玉对管理工作的认知,书中有很多的例子,

第六十二回,黛玉和宝玉二人站在花下,遥遥知意。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这段文字的描写,明显突出了黛玉缜密的心思,对贾府未来极具远见,怎么能说她是一个只知道谈情说爱,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呢?据此看来,黛玉不只是博览群书,能词善诗,应该也曾筹算过荣国府的收支情况,对荣国府的奢靡花费极不满意,也使得她对荣国府的未来颇为担忧。探春的改革正是黛玉所赞成的,而宝玉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则令她不甚满意,所以才会转身离开。我想,她心里是不怪宝玉的,一则,如果真有她成为“宝二奶奶”的那一天,她相信自己有能力管理好这个偌大的荣国府,不会让宝玉为这些家庭琐事操心的;再则,她最了解的宝玉“恶劝”之性,与其劝了没用,何必再做无用功?黛玉是真爱宝玉的人,所以能接受他原本的样子,不去改变他。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们不顾夜深人静,兴致勃勃的欢聚一堂为宝玉庆生。唯独黛玉笑着提示着当时的实际管理者宝钗、李纨、探春三人:“你们日日说人夜聚饮博,今儿我们自己也如此,以后怎么说人。”虽然只是简短的一句话,却点明了林黛玉的管理理念:管理者应当以身作则,规范别人的前提,首先要做到严以律已,才能以正视听。这闹中取静的一句话,正是对贾府中人的一个警醒,连脂批也说“如宝玉之夜宴,始见之,文雅韵极,细思之,何事生端不基于此?”“持家有意于子弟者,揣此而照察之。”此后下人聚众豪赌的事情很快暴露,贾母不得不亲自过问家事,做出严厉的处罚,以示惩戒。由此可见,黛玉所忧并不是无需之忧。

第六十九回,尤二姐被凤姐骗进大观园,“园中姊妹和李纨迎春惜春等人,皆为凤姐是好意,然宝黛一干人暗为二姐担心”。此时识破凤姐心机的只有“宝黛一干人”,曹公是以此展现林黛玉审察辨识的能力,可知其是个极有远见卓识的人。一个辨识能力极强,且又有近虑远忧的人,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作为管理者的条件。

第七十三回中,迎春的奶嫂住儿媳妇欺负她老实,以累丝金凤要挟迎春为其婆婆出头求情,探春叫来平儿来处理,而当事人迎春竟然以看书自欺,在座的人可不少,除了探春外,唯有黛玉劝道:“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这句话,既道出了她对待违规人员的管理理念,也道出了她对迎春的怜惜和担忧,黛玉明白针对这样的下人,一味迁就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加以惩戒才可。第二十六回,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心中替他忧虑而去看宝玉,但晴雯生宝钗的气把黛玉拒之门外,惹得黛玉哭出了《葬花吟》。二十八回宝黛和好后,黛玉对宝玉说:“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只是我论理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众所周知,宝玉对怡红院的管理可以说是过于松散懈怠,实在令人难以恭维,黛玉这是以玩笑的口气劝诫宝玉,应该对怡红院的下人适当整饬,警醒宝玉凡事要有度,不可太过逾了。

从以上例子完全可以看出,对现实世界世俗事件的敏锐和理解不过是仙子随手拈来的小事。

我们看看黛玉的实际管理情况。

黛玉的管理就是对潇湘馆的管理,这方面主要是曲笔描写。整个潇湘馆约二十多人,这些人的一应事宜都直接归黛玉管理,如何合理的管制约束这些人,在那个时代的贵族小姐成长中,是必要学习掌控的内容。如果说幼时读《四书》是理论学习,那么对于潇湘馆的管理,就是生活中的实践课了。从某种角度上说,大观园或者说贾府的管理还是有些混乱的,怡红院有坠儿偷镯子、小红和贾芸遗帕定情、芳官等人与赵姨娘打架;紫菱洲里司棋私会潘又安,奶妈聚赌偷首饰,奶嫂公然撒泼要挟主子;蓼风轩中入画与哥哥私相传递、婆子说难听的话;就连王夫人屋里的彩云也盗取东西等等,这些违规违纪的事触目皆是,只有探春的秋爽斋和黛玉的潇湘馆,一切日常事物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丫头婆子也安静肃整各司其职。所以,当王夫人抄捡大观园时,潇湘馆没有出任何事(探春当时根本就没让人查),可见平时黛玉的管理是做得很到位的。

丫鬟婆子的待人接物是管理效果的直接体现。不善管理的迎春,大丫头司棋为了一碗鸡蛋羹,大闹小厨房;就连管理实践丰富的宝钗,她的大丫头莺儿在玩掷骰子时对贾环的态度,引起了赵姨娘的强烈不满;第五十九回柳叶渚边嗔莺咤燕,莺儿不仅不对愚顽昏耄不懂礼数的春燕姨妈加以劝阻,还用话撩拨,造成了更大的矛盾;而黛玉房中年龄略小的雪雁在处理赵姨娘借用月白缎子袄儿时的委婉拒绝,更是反映出来黛玉对下属的管理到位,雪雁怎么说的,“我的衣裳簪环都是姑娘叫紫鹃姐姐收着呢。如今先得去告诉他,还得回姑娘呢。姑娘身上又病着,更费了大事,误了你老出门,不如再转借罢。”这段合情合理的婉拒之词,实在可以说是滴水不漏,也足以看出黛玉调教出丫头的能力,可见潇湘馆的管理何其严密,黛玉虽然体弱多病,但依然审慎勤谨,大事小情都有人打理,就连小丫头的“衣裳簪环”都能管的井井有条,这精细之心不得不令人叹服啊,可见这潇湘馆的凡事种种,在林妹妹的心中自有丘壑啊。

另外,严格执行是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过程。这个体现在紫鹃、雪雁和其他婆子的自觉上。第五十七回,宝玉看紫鹃穿的少,怕她着凉,紫鹃却对宝玉说:“从此咱们只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一年大二年小的,叫人看着不尊重。打紧的那起混帐行子们背地里说你,你总不留心,还只管和小时一般行为,如何使得。姑娘常常吩咐我们,不叫和你说笑。你近来瞧他远着你还恐远不及呢。”宝玉是大观园里的凤凰,加之他又乐得给众丫头们充役,那些丫头们巴结他还来不及,那个敢这么对他说话。但紫鹃严格执行黛玉的要求,几句话直接把宝玉说哭了。第二十六回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宝玉去潇湘馆,黛玉的两个婆子见黛玉醒了,便叫紫鹃说:“姑娘醒了,进来伺侯。”黛玉和宝玉开玩笑,叫紫鹃先给她打水洗脸,紫鹃怎么回答的:“他是客,自然先倒了茶来再舀水去。”说着倒茶去了。我想这也是平时黛玉教的待客之道吧,黛玉睡觉时,丫头婆子应该干什么,黛玉醒之后,紫鹃干什么,有客来,应该怎么接待,都有很流畅的程序,一丝不乱。脂批有言:“余最恨无调教之家,任其子侄肆行哺啜,观此则知大家风范。”潇湘馆这些人的举止,正是脂批所说大家之风也,婆子丫头的行止规矩,无不是得益于黛玉的领导。或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正是细微琐事可以从小见大,这个中深意,表达了黛玉对潇湘馆管理的成功。

用奖惩制度来改变人的行为是一种最基础的管理手段,管理水平如何,主要看奖惩制度是否公平有效。从管理学角度看,让下属感受到实际利益,比任何目标管理都管用。看看黛玉是怎么做的:

佳蕙听了跑进来,就坐在床上,笑道:“我好造化!才刚在院子里洗东西,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甲戌侧批:交代井井有法。】【庚辰侧批:前文有言。】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庚辰侧批:是补写否?】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甲戌侧批:潇湘常事出自别院婢口中,反觉新鲜。】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着。”
蘅芜苑的一个婆子来送燕窝。黛玉道:“回去说‘费心’。”命他外头坐了吃茶。婆子笑道:“不吃茶了,我还有事呢。”黛玉笑道:“我也知道你们忙。如今天又凉,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痛赌两场了。”婆子笑道:“不瞒姑娘说,今年我大沾光儿了。横竖每夜各处有几个上夜的人,误了更也不好,不如会个夜局,又坐了更,又解闷儿。今儿又是我的头家,如今园门关了,就该上场了。”黛玉听说笑道:“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命人给他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那婆子笑道:“又破费姑娘赏酒吃。”说着,磕了一个头,外面接了钱,打伞去了。

还记得姨娘们每位的丫头的薪水吗?是五百钱。黛玉不会做人做事,不是吧,而且出手很大方。对待赵姨娘,也是有礼相迎,

只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问:“姑娘这两天好?”黛玉便知他是从探春处来,从门前过,顺路的人情。黛玉忙陪笑让坐,说:“难得姨娘想着,怪冷的,亲自走来。”又忙命倒茶。

我在这篇文章写过:黛玉的认真。这里展现的就是黛玉的真性情,这个姑娘,你只要真心对她,她真是可以拿命来回报的。

说了这么多,我总结一下,黛玉式管理就是以情待人,特别是对自己身边亲近的人,所以这些人也以情回报。集中体现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紫鹃为了黛玉不惜冒被打被逐被卖被杀的风险(如果宝玉真得出什么问题,这就是紫娟的下场,看看惜春让尤氏带走入画时怎么说的:“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紫鹃与黛玉的关系这样的,

“你知道,我并不是林家的人,我也和袭人鸳鸯是一伙的,偏把我给了林姑娘使。偏生他又和我极好,比他苏州带来的还好十倍,一时一刻我们两个离不开。我如今心里却愁,他倘或要去了,我必要跟了他去的。我是合家在这里,我若不去,辜负了我们素日的情常;若去,又弃了本家。所以我疑惑,故设出这谎话来问你,谁知你就傻闹起来。”

本回中还有一段,也反映出紫鹃和潇湘馆的婆子们是怎么理解和爱戴她们的林姑娘,

紫鹃忙也跑来笑道:“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太太说去?”薛姨妈哈哈笑道:“你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着你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去了。”紫鹃听了,也红了脸,笑道:“姨太太真个倚老卖老的起来。”说着,便转身去了。......婆子们因也笑道:“姨太太虽是顽话,却倒也不差呢。到闲了时和老太太一商议,姨太太竟做媒保成这门亲事是千妥万妥的。”

黛玉是情情,以情对人、以情感人、以情爱人,所以才有了紫鹃等人对她的情同亲人,生死不弃。有了这么一层关系,我们就很能理解,黛玉这么一个柔弱女子,不费什么精力,却能让一个二十人的小团队运行的团结一致、井井有条。

书中对黛玉的管理才能为何要曲笔来写,主要原因是:一是黛玉的存在更多的是曹公对情能够战胜命运这一主题的阐释。宝黛两人来自“孽海情天”,一个是情痴,一个是情种,一个为情而生又为情而死,一个甘愿为情付出所有,为情决绝尘世,情是他们的生命所系。所以,对于黛玉来说,俗世的纷扰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存在,生活对于她是对生命的感悟和一种体味罢了。二是黛玉的管理才能相较于其他人物毫不逊色,实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黛玉虽然“孤标傲世,目无下尘”,但对人的管理一直都能做到张弛有度,之所以淡化其管理才能,是实在不忍这棵“世外仙姝”被世俗所污染,所以通过凤姐之口说她不是不善管,而是不愿管,也是不可管。黛玉毕竟是客居贾府,名不正而言不顺,她自己也非常明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轮不到她当家理事,她自然不会越俎代庖。最后,黛玉确实是身体不好,凤姐的身体都累垮了,对于黛玉来说更难以胜任。

清人说“林黛玉人品才情,为《石头记》最,物色有在矣”。黛玉是红楼第一女主,曹公对她甚为爱惜,主要描写了她仙子般的容貌情怀、比比干多一窍的聪明才智、如菊如荷的高洁性格。黛玉在书中是一个“诗意”的存在,这个诗一般的人物,虽然才情卓著,但并没有让她脱离生活,也是有血有肉真实的存在,曹公对其生活中的点滴细微的描写,使得这个人物跃然纸上,活灵活现,为之倾倒,为之赞叹。

黛玉式管理是此文一部分:流云飞袖:林黛玉为什么会成为十二钗之冠,而且评价极高?

下面,简单的说一下凤姐和其他人的管理。

凤姐管人基本上是高压和惩罚的方式。以处罚迟到者为例,凤姐的理由是“头一回,不罚不能服众”,这问题就来了,那下回呢?项目结束后,正常运营期怎么办?没有答案。

看看宁国府的人是怎么评价她的,“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不认人的”;再看荣国府的人是怎么说的,“一辈子别见他才好。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人家不是服你的管理,只是怕了你。这些,连凤姐自己都承认,

若按私心藏奸上论,我也太行毒了,也该抽头退步。回头看了看,再要穷追苦克,人恨极了,暗地里笑里藏刀,咱们两个才四个眼睛,两个心,一时不防,倒弄坏了。趁着紧溜之中,他出头一料理,众人就把往日咱们的恨暂可解了。

所以说,王熙凤是个好项目经理,可以管理那些时间短、工期紧、人员复杂的大型项目,但不是一个合格的团队领导。她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人治模式”,但不能形成一个合理的制度。而且,不能形成长期有效的制度,对于管理者本身而言,也是短期高效率、长期高成本的方法。

所以到后面,王熙凤因劳累过度小产之后,表面上管理有方的荣国府一下子乱了套,平时被压制下的员工不满情绪一下爆发出来,换了探春、李纨来管,都不管用。

而探春的管理模式效果就好,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探春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维护下属,替下面人出头,这样的主管才能深得人心。相比惜春,则会是令人心寒的主管。

最后,说一下探春、李纨和宝钗对大观园的改革的失败。第七十三回,宝玉怕读书,假装被吓。

贾母道:“我必料到有此事。如今各处上夜都不小心,还是小事,只怕他们就是贼也未可知。”当下邢夫人并尤氏等都过来请安,凤姐及李纨姊妹等皆陪侍,听贾母如此说,都默无所答。独探春出位笑道:“近因凤姐姐身子不好,几日园内的人比先放肆了许多。先前不过是大家偷着一时半刻,或夜里坐更时,三四个人聚在一处,或 厉换蚨 牌,小小的顽意,不过为熬困。近来渐次放诞,竟开了赌局,甚至有头家局主,或三十吊五十吊三百吊的大输赢。半月前竟有争斗相打之事。”贾母听了,忙说:“你既知道,为何不早回我们来?”探春道:“我因想着太太事多,且连日不自在,所以没回。只告诉了大嫂子和管事的人们,戒饬过几次,近日好些。”贾母忙道:“你姑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利害。你自为耍钱常事,不过怕起争端。殊不知夜间既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况且园内的姊妹们起居所伴者皆系丫头媳妇们,贤愚混杂,贼盗事小,再有别事,倘略沾带些,关系不小。这事岂可轻恕。”探春听说,便默然归坐。凤姐虽未大愈,精神因此比常稍减,【庚辰双行夹批:看他渐次写来,从不作一笔安逸之笔,况阿凤之文哉。】今见贾母如此说,便忙道:“偏生我又病了。”遂回头命人速传林之孝家的等总理家事四个媳妇到来,当着贾母申饬了一顿。贾母命即刻查了头家赌家来,有人出首者赏,隐情不告者罚。

这段文字非常有意思,贾母提出责问的时候,谁都不敢说话,独探春回答,为什么?探春自己也提到,近因风姐姐身体不好,下人放肆。而凤姐身体不好,掌家的就是探春等人,探春这个锅甩不掉。在后来的回答中,探春也显然没有意识到,聚赌的危害,认为此乃小事,警告即可。而贾母却洞若观火,一下指出其中利害,“贼盗事小,倘有别事,略沾带些,关系非小。”一语未了,下文接着就是绣春囊事件。

用管理学看贾府的管理,只需要简单的分析组织和领导这二个基本要素,贾家是大户,组织早已经建立并运行了近百年,理论上基本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领导方面,这里的主要执行者是凤姐,凤姐的领导方式是高压、强制,“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不认人的”,一种典型的中国古代社会的集权、统一、强制的管理模式,整个贾府在这种管理下基本井然有序,没有出过大的乱子。探春们的改革,企图把一个政治化、自上而下的管理变更为以经济行为为基础的平等型管理。首先是从组织上对贾府原来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大的改变,包产到户、开源节流的想法没错,但是提高了基层那些老婆子们的经济地位、改变了组织架构中的管理方向,首先就造成了中层管家们的不满,所以在抄检大观园时,告状和冲在最前面的都是这些中层。在领导这个要素,你要提高“包产到户”这种经济行为积极性,势必从高压的管理模式变更为平等的模式,势必从极权到放松放权。当一个组织的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又没有相应的控制手段,必然导致混乱,对于极权组织的变化更为明显,大家可以去看看阿伦娜的《极权主义的起源》。现实中,看看伊拉克、利比亚这些国家的现状就很明白。

在企业管理中,必须要围绕着公司的主要经营目标展开,比如一家大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向全国推广新产品,结果公司内部的行政部门开始节约人员的出差费用,员工去全国出差只能住小旅馆、吃大排档,与其公司高大上的产品形象完全不搭,这样的政策显然会造成混乱,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可以合理的推测,大观园后来的混乱和探春们这一段时间的管理改革有必然关系。这里,贾府管理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大观园的安全稳定,下人们要各司其职而不是去搞副业谋利,探春们的改革虽然节约了几百两银子显然与之背道而驰。

——————

补充:也是我在前面几个答题里说的,仔细看全书,薛家实际当家做主的是宝钗,这点大家一定要注意看这个答题:流云飞袖:邢岫烟告诉宝玉怎么回帖妙玉以后为什么悄悄的走了,她是后悔了?还是听到宝玉的话又有所思?岫烟的婚姻实际上也是宝钗定的,因为有这么一句:“岫烟心中先取中宝钗,然后方取薛蝌”,这个实际上的意思是宝钗先看中了岫烟。

所以,就实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实践而言,宝钗应当是排在前面,与凤姐不相上下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