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地球有多圆,有个直观的认识:地球比乒乓球稍微圆一丢丢,这点可以参考我自己的回答。
比赛用40+优质乒乓球直径40mm,圆度误差0.1mm,也就是5‰。
地球极半径6356.8km,离地心最远的点钦博拉索山离地心6384km,相差27.2km,圆度误差4.28‰
结论,差不多,地球稍稍更接近理想球形。
更严密的说法是,地球的圆度满足了三星乒乓球的标准,地球只有一个,乒乓球挑的话是有更圆的。
然而,不采用计算机,只用中世纪级别手工,就可以磨出精度比这高得多的球面。
这当然不包括用大量的数字化量具,或者基于计算机技术生产的量具或者模具,治具作弊,而是纯纯用手工,除了材料,连电都不需要,量具都只要手工的,完全是列文虎克,牛顿,伽利略那个时代的技术。
实际上,天文圈有一群高玩,会手动磨光学级的球面镜。比如某论坛的帖子:
原理非常简单,那就是对磨法,用一面突出的玻璃,一面凹下的玻璃,加入磨料之后从不同的角度转动摩擦,高于球面的部分就会被磨掉,低于球面的部分就会被保留,逐渐加细磨料,就可以磨出精度可以看到土星光环的球面镜。
现在有了一个高精度球面之后,要加工出一个精度更低的球面就轻而易举了,比如你可以按照钳工课程一样,先用铝做一个曲率半径稍稍大于玻璃球面的球胚,然后用牙膏做磨料,拿玻璃球面磨,因为牙膏成分的硬度高于铝而低于玻璃,所以玻璃球面模具不会被损坏。
这也……太简单了吧……题主是不是对工业时代的加工精度有什么误解……
以常用的G20等级,6mm直径钢珠为例,真球度要求不超过0.5微米,即直径的百万分之83。粗糙度0.04微米,相当于最高的山不能超过85米。
地球的扁率大约1/298,百万分之3356,缩小到6mm的话真球度超过20微米……这种等级的钢珠只能用做配重,放到轴承里的话很快就会废掉。
一个球,又不是造跑车,要啥计算机……
只要别要求大批量生产,别限制工时,别限定某些特殊材料,而且有足够精度的检测设备,手工磨个球比地球还圆的球体不见得太难。
毕竟地球又不圆……
其实呢,人手加工精度高的奥秘在于人手磨制的时候,每一下所磨掉的量是极小的,而且人手在小力度的情况下,灵活度和精确度也足够。所以,只要检测设备足够给力,工人的手艺够高,耐心也足够,磨几下测一测,慢慢来,真的不是什么太难的问题。
至于为什么机床之类的都要什么计算机辅助,高精度定位什么的?原因就是机床的刀具都是锋利的,一刀下去,一锤子买卖,当然要各种高科技辅助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