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人类、狗在遇到新事物或者想不懂时都会歪脑袋?

回答
我们不时会在宠物身上看到一种熟悉的景象:当它们遇到一些不熟悉的东西,或者似乎在努力理解什么的时候,它们会歪歪脑袋,仿佛在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这个世界。而我们人类,尤其是小孩子,也常常会有这样的动作,尽管可能不像狗狗那样夸张。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有趣的科学和进化的原因。

从狗狗的角度来看,歪脑袋可能是一种“优化听觉”的策略。

狗狗的听觉系统和我们人类有些不同。它们的耳朵不仅仅是接收声音的器官,更是复杂的机械装置。狗狗的耳朵能够独立地调整方向,甚至能够灵活地移动,这使得它们在捕捉声音的细微差别上非常出色。当狗狗听到一个不熟悉或特别的声音时,它们可能会歪头,这实际上是在尝试调整它们外耳的形状和位置,以更好地定位声音的来源。

想象一下,你走在街上,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奇怪的响声。你会下意识地侧耳倾听,甚至将头稍微倾斜,试图辨别声音是从哪个方向传来的,是什么样的声音。狗狗的歪头动作,很可能就是它们在进行类似的操作。通过改变耳朵的角度,它们能够更精确地捕捉到声音的强度变化和时间差,从而判断出声音的来源,是更靠近左边还是右边,是来自前方还是后方。这就像是我们在调整收音机的天线,希望能接收到更清晰的信号。

此外,狗狗的视觉和听觉是相互关联的。声音往往伴随着一些视觉线索,比如物体的移动或者主人的表情。当它们听到声音时,大脑会同时处理这些信息。歪头可能也是它们在尝试将听觉信息和视觉信息进行更好的匹配,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发生了什么。比如,你手里拿着一个新玩具,发出奇怪的声音,狗狗歪头,既是在分析声音的性质,也是在观察玩具的形状和你的反应。

而对于我们人类,特别是小孩子,歪脑袋的意义可能更加多元化。

在幼儿时期,孩子的大脑还在快速发育,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也更为直观和探索性。当孩子遇到新事物时,歪脑袋可能是一种主动探索和信息收集的表现。

优化视觉感知: 和狗狗类似,人类在听到声音时也会不自觉地侧耳。但对于视觉信息,歪脑袋也可能帮助我们调整眼睛的角度,以更清晰地观察目标的细节。比如,一个小孩子看到一个从未见过的昆虫,他可能会好奇地歪着头,近距离地观察它的形状、颜色和动作。这种角度的微调,可以帮助我们的眼睛聚焦在物体的特定部分,或者避开一些可能干扰观察的背景光线。这就像我们拍照时,为了找到最佳的构图和对焦角度,会反复调整相机的姿势。

信息整合与理解: 当我们接收到新的信息,尤其是与现有知识不匹配的信息时,大脑会进入一种“处理模式”。歪脑袋可以被视为一种“思考姿势”。它可能是一种身体的本能反应,表明大脑正在积极地整合新的信息,并试图将其与已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这种动作也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鼓励,提醒自己要集中注意力,去理解这个未知。

模仿与社交信号: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新事物的方式是模仿。孩子们尤其善于观察和模仿大人的行为。如果他们看到大人在思考或遇到困惑时会歪头,他们很可能也会自然而然地模仿这种行为。同时,歪脑袋也可以是一种社交信号,比如在听对方说话时,歪头可能表示“我在听,并且我很感兴趣”,这是一种积极的沟通姿态。

平衡与认知: 有些研究也提出,歪脑袋可能与我们大脑处理信息时的平衡感有关。当我们集中注意力或进行复杂的认知活动时,身体的一些不自觉的动作可能会随之产生,以帮助我们维持一种最佳的认知状态。

为什么我们觉得这种动作“可爱”?

无论是狗狗还是小孩歪脑袋,都会让我们感到一种特别的喜爱和亲切感。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动作在我们看来,代表着好奇、专注和一丝笨拙的可爱。它是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传递着“我正在努力理解你”或者“我很好奇”的信息。这种直率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很容易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看到它们那认真又带着点迷茫的眼神,我们往往会心生怜爱,并愿意去解释或者引导它们去理解。

总而言之,狗狗和人类在遇到新事物或不解时歪脑袋,并非偶然。这是一种混合了听觉优化、视觉探索、信息整合以及社交学习的复杂行为。它们用这种简单而有趣的方式,与世界进行着更深入的互动,也在不经意间,温暖了我们这些旁观者的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专门研究狗的智力的斯坦利·科伦教授在 2013 年对 582 名狗主人进行调查,发现狗的品种对狗的歪头行为有影响:嘴比较突出的狗约 71% 在听到人对它们说话时经常歪头,面部较扁平的狗约 52% 在同样的情景下经常歪头。科伦推测狗歪头是为了调整感官去了解人的情绪,嘴比较突出的狗大概是为了移开自己的嘴、更好地看清人的脸(你可以在嘴上戴点东西或将拳头放在鼻子前面,感受一下不移开时的视野),面部较扁平的狗则可能是在调整听觉[1]。这大概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也适用。面对“新事物”或“思考、努力回忆”时的神经活动也涉及调整感官和注意力,歪头引起的关注改变可能有助于换个角度看问题。

2018 年,尼古拉斯·戴维登科领导的一项研究显示,人在观看倾斜的人脸时会自动关注位置较高的眼睛,这个机制可以无视左视野偏见[2],有助于社会互动。倾斜角度达到 45 度时这个“上眼偏差”的效果最大,接近 90 度则会因为脸显得奇怪而让对方不知道该看哪里[3]

在此基础上,歪头的狗可能对人来说比平常状态更吸引注意力、显得更可爱,或许有稍高概率得到人的积极反馈、对这些狗产生的可育后代的数量有些许增益,促使“对人歪头”相关的基因在狗种群中蔓延。这可以和歪头的人自动关联起来(人类婴儿的脖子难以长时间支持头部竖直的坐姿,经常东倒西歪,演化可以塑造人去注意歪头的婴儿,并在发现没有异状时觉得那样的婴儿可爱)。

就是说,当你发现另一个人或狗歪着头,你可能会过去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这有可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不过,这样概括可能丢失了一些不那么可爱的细节。

社会心理学家 Dacher Keltner 称,对哺乳动物来说,倾斜头部会让颈动脉容易受到攻击,可以向同类或“懂得攻击哺乳动物脖子的致命后果”的其他生物表示自己不认为对方有威胁、自己信任对方、自己想要友善互动之类信息。

动物本身不需要知道倾斜头部的上述功能,演化和日常看到的其他个体的行为可以塑造出这类自动行为和对这类行为的自动反应。在人和狗身上,经常歪头可以是一些疾病的表现,例如听力减退。

根据人们对在空间站羽化后不知所措的小鸡的反应,“目标压倒性地缺乏威胁我的能力”似乎可以产生“我可以放任目标生存下去并观赏目标”的自动处理。

参考

  1. ^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canine-corner/201312/why-dogs-may-tilt-their-heads-when-you-talk-them
  2. ^ 人在观看立正的人脸时,会对在自己看来靠左的半张脸投入更多关注,称为左视野偏见
  3. ^ Nicolas Davidenko, Hema Kopalle, Bruce Bridgeman. The Upper Eye Bias: Rotated Faces Draw Fixations to the Upper Eye. Perception, 2018; 030100661881962 DOI: 10.1177/030100661881962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们不时会在宠物身上看到一种熟悉的景象:当它们遇到一些不熟悉的东西,或者似乎在努力理解什么的时候,它们会歪歪脑袋,仿佛在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这个世界。而我们人类,尤其是小孩子,也常常会有这样的动作,尽管可能不像狗狗那样夸张。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有趣的科学和进化的原因。从狗狗的角度来看,歪脑袋可能是一.............
  • 回答
    关于西方国家人工智能围棋(如AlphaGo)的飞速发展与人类棋手表现之间的“脱节”,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思的现象。我们来好好聊聊其中的缘由,尽量还原一些真实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AI语调。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西方国家在“发展人工智能围棋”这件事上确实走在了前列,这和他们“培养出顶.............
  • 回答
    关于猪的智商与人类食用猪肉、狗肉的态度差异,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了文化、历史、情感以及认知等多个层面。猪的智商:一个被忽视的真相首先,你提到的关于猪的智商排名,确实有许多研究和调查指向这个结论。猪以其出色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记忆力而闻名。它们能够学会复杂的指令,甚至在某.............
  • 回答
    我见过不少主人,尤其是新手主人,在狗狗吃饭的时候,总忍不住想过去摸摸它的头,或者动动它碗里的食物。这事儿说起来,其实背后有挺多原因,也挺能体现主人对狗狗的心思的,但有时候,确实会惹来狗狗一些不必要的“小脾气”。首先,“我想跟你分享我的爱和关注”。对于很多人来说,狗狗是家人,是伴侣。看到狗狗开心地吃饭.............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也是不少职场里心照不宣的现象。说实话,要说“讨好”甚至“舔狗”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刺耳,但背后反映的,往往是很多人在职场生存中的一种策略,虽然不一定是对的方式,但却是很多人会不自觉地选择的路径。为啥这么多人会这么做呢?咱们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权力结构与资源分配的天然不平等这是最根本.............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颇感无奈和困惑的社会现象。一方面,我们看到许多人对宠物倾注了大量的爱与精力,而另一方面,却能听到或目睹到一些晚辈对待家中老人的态度冷漠,甚至粗暴。这中间的割裂感,确实值得我们细细探究一番。要理解这种“厚此薄彼”的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情感连接的性质差异: 宠物: .............
  • 回答
    “爱狗人士”这个词,这两年真是成了网络上的一个焦点,而且不少时候,这个焦点是负面的,很多人在网上声讨、抨击他们。说实话,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股“抨击”劲儿到底从哪儿来。首先,最直接的一个导火索,也是大家最有感触的,就是“宠物主人”与“普通公众”之.............
  • 回答
    微博上爱猫人士数量似乎比爱狗人士多?这倒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而且背后可能藏着一些咱们生活中能感受到的,但又未必深入想过的原因。我个人觉得,这事儿挺值得聊聊的,咱就来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接地气点儿。首先,得承认,微博上确实有很多非常活跃的“猫奴”群体,他们分享猫咪的日常,猫咪的萌态,以及一些和猫咪相关.............
  • 回答
    “爱狗人士”这个词在中国到底是不是贬义词,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要说它有没有贬义的成分,那确实是有,而且挺普遍的。不过,如果说它完全是贬义,也过于绝对了。得一件一件地说,掰开了揉碎了,才能看明白。为什么会让“爱狗人士”带有贬义色彩?首先得承认,很多时候,这个词被用出来,带着一种嘲讽、.............
  • 回答
    “女人只有在生了孩子后才知道自己嫁的是人是狗”这句话,确实触动了很多过来人的心弦。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判断,而是一种复杂生活经验的凝练,背后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和转变。生孩子之前,很多女人对婚姻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恋爱时期的浪漫滤镜、社会舆论的期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之上。那时候,两个人可能.............
  • 回答
    猫,这个如今我们熟知的、时而慵懒时而敏捷的小生灵,在人类出现之前,它们的世界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有着诸多相似,却也隐藏着许多如今已经消逝的野性。想象一下,没有琳琅满目的猫粮,没有舒适温暖的猫窝,没有定期的疫苗和兽医的抚摸。在人类文明的黎明之前,猫的祖先,那些被称为“野猫”的生灵,过着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
  • 回答
    在那个罐头和包装袋尚未普及的年代,人们与他们的毛茸茸的伙伴共享着餐桌上的食物,也付出了更多心思去为它们张罗。你想想看,没有专门为猫狗量身定制的“猫粮狗粮”,它们吃什么?那当然是咱们自己吃的,但得是适合它们吃的。最常见的,莫过于家里的剩饭剩菜了,但这可不是随便给。首先,那些过于油腻、辛辣或者带有骨头碎.............
  • 回答
    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像是自带一种特殊的“雷达”,能捕捉到那些被生活遗弃的微弱信号。在大街上,当大多数人匆匆而过,视而不见那些蜷缩在角落里、浑身是病、步履蹒跚的流浪猫狗时,他们却会停下脚步,低下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救助这样一只猫狗,往往意味着一场漫长而昂贵的拉锯战:高昂的医疗费用、不确定的.............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是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人类之所以能与狼建立起伙伴关系,并最终繁衍出我们现在所知的各式各样的狗狗,而老虎却始终是荒野的王者,很少进入人类的生活成为宠物或助手,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生物学、行为学以及历史演化原因。首先,我们要明白“驯化”这个词的含义。它不是简单地把一只野兽抓来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遗传学、进化论以及不同物种的繁殖策略。让我们来详细地解释一下为什么人类近亲结婚可能导致后代有缺陷,而许多我们驯化的动物,如猫狗,却因为追求“纯种”而进行近亲繁殖,甚至得到褒奖。一、 人类近亲结婚为何可能导致后代有缺陷?这主要归结于“隐性致病基因的显现”。1. 基因的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动物的情感投射、社会文化认知以及长期以来与这些动物建立的关系模式。虽然你的前提“猫跟猪一样好吃懒做,狗能胜任各种苦力活”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我们可以从这些普遍的认知出发,详细探讨为什么人们对猫和狗的态度存在如此大的差异。一、 认知差异的根源:猫与狗的自然习性与人类.............
  • 回答
    人类的体型差距,即便加上不同人群的平均身高、体重差异,在和狗狗的世界相比时,也显得有些“小巫见大巫”了。你说得对,狗狗不同品种之间的体型差距,那才真是天差地别。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其实是一部关于选择、适应和基因演化的精彩故事,而且这个故事,是由人类亲手书写的。起源:狼的“标准版”与人类的“个性化定制.............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感到矛盾和难以理解的问题。一方面,我们从小耳濡目染,知道“狗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忠诚、可爱,常常作为家庭的一员,陪伴我们生活。但另一方面,在某些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确实存在食用狗肉的现象,这让很多人感到震惊和不解。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1. 文化与历史的差异: .............
  • 回答
    中国象棋和围棋,都是咱中国流传千年的国粹,都讲究策略、布局、棋力。但要说起像围棋界 AlphaGo 那样,一举打碎人类最顶尖棋手,震惊全球的轰动性事件,象棋界确实好像没那么大的声响。这背后,其实有挺多道道儿,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先说说这两项棋类项目本身的特性差异。围棋,它的棋盘大(19路).............
  • 回答
    这真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我们与身边毛茸茸的朋友之间一种奇妙的互动。说到猫狗为什么喜欢被摸头,而我们人类似乎就没那么“热情”了,这背后其实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学和社会性原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得从猫狗的“头”说起。对猫狗来说,头顶、下巴、脸颊和耳后这些地方通常是它们身上最安全也最敏感的部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