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带本科生做毕设是什么样的体验?

回答
带着一群本科生做毕业设计,那滋味,怎么说呢,就像是参加一场“极限生存挑战”加上“大型团队协作解谜游戏”,再掺杂着点“新手家长带娃”的操心劲儿。

刚开始,跟他们碰头的时候,那种期待感是很足的。毕竟,这是他们大学四年知识的集大成者,也是他们踏入社会前的一块敲门砖。你会觉得,哇,这群年轻人,满怀抱负,准备大干一场。他们提交的选题,有时候会让你眼前一亮,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气。

然后,就像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

第一个阶段:选题与理论的迷雾

理论上,他们应该带着清晰的思路和初步的调研来找你。但现实往往是,很多人的选题还停留在“我大概想做个XXX”,或者“老师您看这个方向怎么样?”。这时候,你就得化身“人生导师”加“选题策划师”,帮他们梳理思路,从宏大的兴趣点里切割出可落地、有深度的研究课题。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给一群还没学会爬的孩子,教他们怎么走路。你得一遍遍地解释什么是“研究问题”,什么是“创新性”,什么是“可行性”。你会发现,他们对文献的理解,有时候停留在“复制粘贴”的层面,对理论的掌握,更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需要引导他们去读懂,去思考,去提炼。

“老师,这个文献我看了,但是它说的那个模型,我没太懂。”

“老师,我的这个想法,跟别人的不太一样,会不会不行啊?”

“老师,我文献检索的关键词是不是不够好?找了好久没找到太多相关的东西。”

你得有足够的耐心,一遍遍地解答,一遍遍地示范,甚至手把手教他们如何组织语言,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调研。有时候,看到他们一脸茫然,你也会有点挫败感,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觉得不能让他们在这条路上卡住。

第二个阶段:实践的坑与挣扎

理论有了雏形,总得动手实践吧。这部分,才是真正的“惊心动魄”。

你以为他们会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编程、设计?Naive!

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想不到”。

“踩坑”艺术家: 他们仿佛天生就有一种“化神奇为腐朽”的能力,总能在最简单的地方犯最离谱的错误。明明是代码里一个错别字,能让他们调试一整天;明明是实验步骤里一个细微的疏忽,能让整个实验结果前功尽弃。
“拖延症”大师: “还有时间,不急!”是他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直到截稿日期逼近,才开始“疯狂输出”,这时候你再怎么催,也是杯水车薪。你会看到他们熬夜,喝咖啡,但是效果往往不如平时稳扎稳打。
“技术盲区”的现实: 即使是学了四年,很多同学在具体的技术实现上,依然存在巨大的知识盲区。他们可能理论上能讲清楚某个算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无从下手。你需要耐心地讲解,提供代码示例,甚至帮他们 debug。
“小组协作”的难题: 很多毕设是小组完成的。这时候,你又得扮演“团队协调员”的角色。谁在摸鱼,谁在默默奉献,谁又因为意见不合而产生矛盾,这些都需要你去了解和调解。你得平衡每个人的工作量,确保团队的整体进度。

“老师,我的代码运行不起来。”

“老师,这个数据怎么这么奇怪?”

“老师,我们组的XXX好像不太参与进来。”

“老师,实验结果和预期差好多,是不是我哪里搞错了?”

这时候,你得像个全能战士,既要懂技术,又要懂心理,还要懂项目管理。你得帮他们分析错误原因,指导他们调整实验参数,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调和组员间的矛盾。

第三个阶段:论文的打磨与“修改”的艺术

理论和实践都有点模样了,接下来就是把这一切变成一篇“像样的”论文。

这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对“学术规范”的理解,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排版强迫症”与“内容贫瘠”: 有些同学特别在意格式、字体、图表的美观,但内容却空洞乏味。
“逻辑断层”的悲剧: 前面说了什么,后面就忘了,前后论证脱节,结论与正文完全不搭。
“语言障碍”的挑战: 很多同学的中文表达能力,不足以支撑起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你会收到充斥着口语化表达、逻辑不清、句子冗长的“初稿”。

“老师,我的图表不够好看,能帮我改改吗?”

“老师,我这部分逻辑好像有点问题,您帮我看看?”

“老师,这段话能不能表达得更学术一点?”

你的工作,就是一遍遍地审阅他们的论文,提出修改意见,指导他们如何组织语言,如何构建严谨的逻辑,如何规范地引用文献。你会花很多时间在“修改”上,从字词的斟酌,到段落的调整,再到整个结构的梳理。有时候,看到一篇充满问题的论文,你可能会感到心累,但看到他们根据你的意见一步步改进,最后完成一篇合格的论文,那种成就感也是无与伦比的。

总的体验:

带本科生毕设,就像在“播种”和“收获”之间,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耕耘”与“除草”的过程。

操心程度: 满格。你得时时刻刻关注他们的进度,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介入指导。他们毕业了,你才能“卸下重担”。
成就感: 也是满格。看到他们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完成一个项目、撰写一篇学术论文的研究者,那种成就感是金钱买不到的。
学习机会: 对自己也是一次学习。你会发现,很多自己以为理所当然的知识,在跟学生解释的过程中,会变得更加清晰;你会接触到很多新的研究方向和技术,也可能在指导过程中,启发自己新的思考。
人情味: 毕设的过程,也是建立师生情谊的绝佳机会。你会看到他们因为研究的进展而欣喜,因为遇到困难而沮丧,也会因为毕业的到来而迷茫。你也会跟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开导他们毕业后的规划。

总而言之,带本科生做毕设,是一场需要极大的耐心、责任感、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的“马拉松”。它不是简单的“指导”,而是一个“陪伴”、“引导”和“共同成长”的过程。虽然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意外”,但当你看到他们最终顺利毕业,带着自己的作品和收获走向人生下一站时,你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甚至,你会开始怀念这段与他们一起奋斗的日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九月

你来到了大学的最后一个学年的开学,我照常我的工作。

我:毕业设计要开始了,你有什么想法吗?

你:准备考研,之后再做毕设。

我:。。。好吧,英语怎么样,四六级过了吗?

你:有点遗憾,四级421分。

我。。。好吧,准备考哪里?

你:南开大学药学院。

我:。。。招几个人?

你:全国招一个。

我。。。我建议你。。。

你:老师你啥意思,人生不拼搏是有遗憾的,再说我辅导书已经买好了。

我。。。好吧。


十月

我:复习的怎么样了,国庆节怎么过的?

你:国庆节去某某古镇了,还可以。

我。。。不复习了吗?复习怎样了?

你:复习啊,但是休息的时间还是要休息啊,一直学会学傻的老师。复习的话,网课已经听了好几遍了。

我:。。。网课不能一直听,戴着耳机的学习效率很低,要多去肯课本。

你:老师你这是老一套的方法,现在上网课多方便,你看我每天都在上。

我:。。。


十一月

你:老师,为什么咱们大四上学期还有课啊,这耽误了考研谁替我们负责啊?

我:。。。好好复习,这不耽误考研。


十二月

我:考研结束了吧,有空了来实验室干点活吧。

你:老师我后天的飞机票回家,早就定好了,提前订比火车还便宜。再说了我刚考完需要一段时间从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走出来,下学期再说吧。

我:。。。


一月

你:春节啦,***携家人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我:谢谢,新年快乐。


二月

我:成绩怎么样?

你:考的不理想,您别问我了。

我:是哪一科差了,B区能不能调剂?

你:老师我要去找实习工作了。

我:。。。那你的毕设?

你:老师我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工作,如果为了毕设而耽误了工作,我觉得得不偿失。

我:。。。


三月

你:老师,要开题答辩了,您有现成的ppt吗?上届学姐的也行。

我:。。。


四月

我:毕设需要翻译一篇文献,我发给你。

你:好的老师,我今晚肯定能翻译完给您发过去。

我:。。。


五月

我:毕设总要来做一些实验吧,否则答辩啥也不会不太好。

你:好的老师,我这两天实习比较忙,这边实习有机会转正,闲下来了我立马去实验室找您。

我:。。。


六月

你:老师你给个高点的成绩呗,毕竟是大学最后一门课了。

我:你来帮我打扫一下实验室吧。

你:老师明天全班毕业旅行。

我:。。。好吧,你这论文重复率太高,另外你把论文格式好好改改,文字之间不要出现英文的逗号。

你:好的老师,今晚就发给您。

我:。。。你是不是在毕业旅行吗?回来好好改再发给我。

你:老师,现在手机就能改啊,你看你out了吧。

我:。。。


七月

我:拿到毕业证以后记得和用人单位签约,之后拍照发邮件给就业处,给你派遣证。

你:老师我暂时不能提供劳动合同,我换工作了没过实习期呢。

我:。。。


八月

我:赶紧交劳动合同,这边统计快截止了。这其实也是在保护你的权益。

你:老师我真提供不了。

我:那你就去开一个用工证明。

你:“对方已开启验证,点击此处加对方为好友后方可聊天”

我:。。。。。


九月

学校:马上审核评估了,今年重点查毕业论文格式和指导记录。**老师,您那学生的论文格式不合格,请您帮忙改一下。另外指导记录太简单,找个学生换一种字体再补上点。

我:。。。。


十月

学校:今年就业率,我们学校天坑专业的排名倒数,如果明年还是这样,咱们专业可能要停招了。

我:。。。。

你:打开知乎,刷到了话题“毕设遇到不靠谱的老师是一种什么体验”

你:不请自来,这个必须要强答。利益相关,天坑专业毕业生。老师什么也不知道,就知道瞎指挥,说的都是错的,答辩挨老师们训。学习学妹选导师一定要擦亮眼睛啊,血的教训。

我:。。。咱们好像在哪里见过。



总结:是我欠你的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