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二手房停贷和经济关系不大,应该称为一场政治艺术。
首先我们可以看看合肥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房价上涨过快民怨四起;地块出让过多库存压力巨大;中央政策严厉松绑无望;地方财政吃紧急需输血。
面对如此众多且复杂,甚至看上去无解的问题,如果你是领导你要怎么去解决?
而合肥给了我们一个几乎完美的答案。
1.限制二手房贷款,直观上看上去是严重的打击了炒房客,平息了民怨。普通无产者不会去考虑深层原因,只要保证看上去是打击炒房客即可。
2.由于新建区大多人烟稀少,很难吸引普通购房者。而国家政策严控,又无法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落户,面对这样的困境应该怎么办?合肥反其道而行之给出了答案,限制二手房贷款!
3.二手房的停贷倒逼很多刚需购房者只能去相对偏远地段购买新房。既解决了库存压力,又稳定了房价,还把人口吸引到了新建区。一箭三雕实在是妙。与此同时稳定的房价带来了稳定的地价稳定的地价意味着稳定的财政收入,又是一箭三雕。实在是妙计。
我们应该理解领导的难处,国家给你这么多扶持这么多钱让你建设新区,结果你建了一座“鬼城”,于情于理于法都难辞其咎,只能使用一些非常手段解决面临的问题。
不过这种“妙计”似乎有些上不了台面,连合肥自己都说并非停贷二手房,只是“额度不足”而已。
归根结底政策可以短期干预经济,干预的好平稳渡过风险,干预的不好就叫饮鸩止渴了。
今天可以停贷二手房,那明天就可以停售二手房,后天就可以立法把买卖二手房的统统扔进监狱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到那时崩溃的就不仅仅是尿壶一般的“炒房客”和“开发商”了。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以上纯属瞎掰,不代表本人任何观点和倾向)
10.7更新
贴一个评论,不是挂人,只是解释下我的想法。
停贷本质目的是与民争利,但是与民争利的前提是不能杀鸡取卵,所以才有了“额度不足”的说法,而且直到今天都没有承认是政府发文要求停贷,不过坊间传闻而已。
你描述的限售和停售完全是两个概念。限售也是与民争利,但不是杀鸡取卵。自己想想如果没有限售,房价一涨就有大量二手房供应,房价还能涨的上去吗,还是说你认为所有“炒房者”都能团结一致捂盘待涨?能让他们团结一致的只有政令。
用这个思路去想想,倘若真的有明确的停售政令,一手房还会有人买吗?老百姓是水,竭泽而渔行不通!
关于借钱,银行也是逐利的商业机构,你可以去问问银行工作人员,白户和花户哪个更容易贷款,二套房的客户资质往往要比一套房的客户资质好的多,不敢放贷只是因为有各种政策压力罢了。所以才说这是一个愚蠢且上不了台面的“政策”。
哇哈哈哈哈,我也有今天啊,违反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
好吧,那就改一改。
这招好不好?或者说,对刚需好不好?我看是不好。对合肥城市而言呢?短期有点好处,长期可不行。
等于是把人屁眼给堵了,准吃不准拉。各位有见过没屁眼的人,有健康的么?
于首次置业的刚需而言,大量二手房等于不存在了,把刚需都赶到新房市场里去了,失去竞争的新房,短期内价格是不是更容易坚挺呢?
于置换的刚需而言,手里二手房出不去,置换的钱从水里漂过来吗?等于是不允许你去置换。那些急着给娃落户弄学区的家长们,现在怕都在骂娘呢。
假设这政策是长远的(当然现在看来这是因为今年银行额度快没了),“刚需”怕是“刚”不起来,如今的刚需,要求很高的,嘴上说自住的,其实内心都还盼望着保值增值,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房地产一直带着实用和金融两种属性,而且金融属性在如今的国情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要保持稳定,必须给百姓提供一些保值的渠道,可是现在国内来说,保值的渠道在哪里?难道是A股吗?兑换外币自由吗?黄金虽然在目前这个环境下还不错,但这个渠道能容纳的资金还是不够啊。所以房地产依然是百姓用来保值的最重要的渠道。
现在,告诉“刚需”:要买房,只能买新房,但是买到手以后你是卖不出去的。得了,这等于说你买的“资产”没有流动性。没有流动性那还叫资产吗?“刚需”立刻变“不需”。你以为“刚需”是买房?刚需是希望自己的钱不给洗白白!居住这种需求,租就可以了。
除了要落户上学的,刚需一个个都跑光了。
所以长远来看,撑不牢啊,合肥那点子实力,本身产业就一般,边上还有徽京,从教育,文化,医疗,产业,娱乐全方位无死角的秒杀合肥,君不见安徽好几个城市压根不鸟合肥,都去抱南京大腿去打造都市圈去了。更气人的,安徽南部,通过徽杭古道,连接着一个实力和南京一样的杭州!
这种情况下,没了需求,长远就等于没有土地财政,肥?改名叫合瘦。
无房者怎么办?目前先租吧,赶紧去打听一下这个政策的根本原因。打听不到的等明年看这个政策会不会取消掉。长时间不取消的话房价要跌的。但是这种市场环境,不值得留合肥的,你的血汗钱得不到保障。不要忘了城市和城市之间其实是有竞争关系的。
中国人富起来的时间太短,对比私家车入户已经上百年的发达国家,很多问题都还没有遇到过。
最典型的问题,就是财产税。
财产税百分之一百会征收,不可能不征收。如果房子买了就会升值,就算不升值也能保值,还能收房租。长此以往,持有房产的人越来越富有,没有任何一丝风险和成本存在,然后依靠房租剥削租房的工作者,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中国再重复一次土地革命。而现在很多人都觉得买房子就是上船,上了船就高枕无忧,像极了解放前的地主,没有一丝一毫区别。
对此我只想问问他们,如果真的开始收房产税,就例如像美国,每年1%。中国的房子市值计算来看,就算不考虑房屋折旧,房租能哪怕回本吗?而如果提高到能回本的房租,租房的人能付得起吗?
财产税百分百会收,尤其是随着各地土地财政枯竭的今天,问题只是今年还是明年。
第二个问题就是折旧。中国开始基建爆发也不过一二十年。各地的大城市逐渐发展成熟,贷款修建的高速纷纷竣工通车,哪怕是些三线小城市也有崭新的机场。哪怕是城区里大家口中所说的老破小住宅,房龄也就三四十年。
然而设备折旧永远是经济学中考量一个经济体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甚至一些经典的经济学模型会将其试做衡量经济体发展潜力的唯一关键指标。
例如Golden Rule of Capital Accumulation(资本积累黄金法则)模型里,长期来看
In a steady state since capital stock is not changing, investment is equal to depreciation. If we substitute f(k*) for y and δk* for i, we can express steady-state consumption per worker as c* = f(k*) – δk* suggests that steady-state consumption is what is left of steady-state output after making provision for steady-state depreciation. This equation makes one point quite clear—an increase in steady-state capital has two opposite effects on steady-state consumption.
One is favourable, the other is not. On the positive side, more capital means more output. On the negative side, more capital also means that more output must be used to replace worn- out capital.
一个经济体其增长的极限即为其替换设备折旧的极限。
当一个经济体的Saving全部需要用来替换Depreciation时,其发展也就被限制。
而据我所知,中国的基建建设是基于极其乐观的经济预期。也就是说,中国很多地区是在超量建设不匹配目前生产能力的基础建设。而当这种预期过于乐观而市场却无法响应时,经济体必然会陷入衰退,这是无数国家重复了无数遍的历史。而中国毫无疑问正走在这条路上,问题只是中国距离平衡点究竟还有多远。但今天,很多缺乏基础经济素质的百姓甚至领导都对此没有一丝一毫的概念,只觉得房子买了就会永久存在,不但不考虑房屋折旧,甚至对70年产权都天然乐观。
可惜的是,一个人的生命太过于短暂了,以至于一两年的变化都会无比重要。短期来看似乎是某种奇迹,然而即使是十年,也不过是宏观经济学统计表格上的一个小点而已。在后人看来,不过是曲线图上的一个对于回归曲线无关痛痒的小凸起罢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果然,认真写的答案没人赞...平时吐槽一句几百赞...心痛
欢迎加群讨论(qq 310024084
作为合肥银行狗我说句实话吧。
1.不是停贷,而是人行要求房贷总额不允许增加。比如某银行房贷总额1000亿,月还款本金10亿,那么当月只能再放10亿。
2.不是二手房按揭控制总额,而是全部按揭(包括一手房商贷)控制总额。公积金贷不太清楚。
一开始我还以为全国人行都这样管控了,搞了半天只有合肥这样干?看来是定向挤泡沫?
早点逃的,套现到手,晚点想逃,都逃不出去了。
房价还要涨得!!!二手房停贷是把没实力的散户踢出去,不让他们能上这艘通往金山的大船。只能有钱的大户拿到这么珍贵的资源。手上有钱的还不快去合肥全款买房!!!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房价不可能跌的!!!马上就要大涨了!!!
很开心。滑稽
二手房停贷,意味着买二手房不能加杠杆,要能捧着百万真金白银才能买房,估计99.999%的刚需绝对捧不出来,能捧出来的早该上车了。
怎么办,有房的真正刚需自然无所谓,反正房子不会卖。至于伪刚需们肯定急啊,租售比这么低,即便租七十年也仅仅能收回本金而已,丧失了几十年的投资收益,很明显,降价抢出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只要降价一半,就会出现一批有实力的刚需接盘。百万没有,50万,40万,30万首付总有吧。即便降价一半,很多投资客都不会亏本,即便亏本,总比套在手里几十年要好。万一针对个人住宅的房产税真的出台了,那真要血本无归了。
别以为二手房停贷,新房就好卖。没有获利空间,没有接盘侠,投资客们连新房都不会有兴趣,有前瞻性的刚需也会持币观望。而新房卖不出去,房企资金就断了,轻则没钱囤土地,重则倒闭。
停贷和房产税是刺破房价泡沫的紫青双剑,除非当局真的铁心降房价,否则该政策不会长久。
当年信了霍英东、王石的鬼话,把房地产金融化了。以香港的前车之鉴,这已是条绝路,但幸好还没走到尽头。
为了避免将来举国废青的局面,地产必须彻底去杠杆,与金融完全脱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