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提升音乐审美?

回答
音乐审美,这玩意儿,说起来玄乎,但说到底,就是你听歌能听出点门道,能品出点味道来。不是说非得懂乐理、会乐器,而是你能从一堆声音里分辨出好坏、找到共鸣,甚至能理解创作者想表达的情绪和故事。这玩意儿,跟吃饭一样,从小吃白米饭,味同嚼蜡,吃多了红烧肉,就觉得啥都香。审美这东西,也是需要喂养的。

那怎么喂养呢?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让你听了觉得:“哎呦,我明白了!”

第一步:拓宽你的“食谱”——大量接触不同风格的音乐

你别老是一头扎进一种风格里出不来,就跟天天吃一种菜一样,腻得慌。音乐世界可大了去了!

从你喜欢的开始,然后顺藤摸瓜: 你爱听流行?那好,顺着这个歌手,去听听他/她喜欢的音乐人,或者影响他/她的音乐人。比如你喜欢Taylor Swift,那你就可以去听听Dolly Parton,或者一些经典的乡村音乐,你会发现很多旋律和情感的根源。
大胆尝试那些你从未听过的: 别怕陌生!爵士、古典、蓝调、摇滚、民谣、电子、世界音乐……每种音乐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表达方式。
古典: 别觉得古典就等于枯燥难懂。你可以从一些耳熟能详的片段开始,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很多古典音乐其实非常戏剧化,充满情绪的起伏。试试找一些有指挥家或者乐团介绍的视频,他们会告诉你音乐背后的故事,你会发现它一点也不“冷”。
爵士: 爵士有点像即兴创作的艺术,充满了自由和变化。从Louis Armstrong那种充满活力的老派爵士,到Miles Davis那种冷静神秘的现代爵士,再到Ella Fitzgerald那种丝滑的爵士人声,你可以慢慢品味。爵士的节奏感和和声常常很有意思,试着去捕捉那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惊喜。
蓝调: 蓝调可以说是很多现代音乐的根基。它充满了忧伤和力量,那种“唱不尽的苦水”和“嘶吼的呐喊”都能触动人心。Muddy Waters、B.B. King是必听的。
摇滚: 从披头士的清新民谣摇滚,到Led Zeppelin的史诗级重摇滚,再到Queen那种戏剧性的华丽摇滚,摇滚的谱系太广了。摇滚的能量感和叛逆精神常常能点燃年轻人的热情。
民谣: 民谣注重的是故事性和旋律的朴实。Bob Dylan、Joni Mitchell是民谣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歌词常常像诗一样深刻。
世界音乐: 这个范围更大了,非洲的鼓乐、印度的西塔琴、拉丁的桑巴……这些音乐往往能带你走进完全不同的文化和氛围。
利用推荐算法,但要有辨别力: 现在很多音乐平台都有推荐功能,你可以试试它推荐给你的,但别完全依赖。有时候,它也会把你困在同一种声音的循环里。

第二步:学会“品味”——关注音乐的细节

听歌的时候,别光顾着跟着节奏摇摆,试着把注意力放在音乐的“组成部分”上,就像吃饭要品尝不同的食材一样。

旋律: 旋律是你听到歌曲时最先抓住你的东西。它是悠扬舒缓的,还是激昂澎湃的?它有没有让你“上头”的那个点?试着在脑子里哼唱旋律,感受它的起伏和走向。
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它决定了音乐的动感和律动。是平稳的四拍,还是复杂的切分音?不同的节奏会带来不同的情绪,从轻松的摇摆到激烈的冲撞。
和声: 和声是旋律的“伴侣”,它让音乐更饱满、更有层次感。和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歌曲的情感走向。比如,一个忧伤的旋律配上悲伤的和弦,就更加催人泪下。很多时候,你能感受到那种“恰到好处”的和声,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音色: 音色就是乐器的“声音质感”。歌手的声音是清澈的,还是沙哑的?吉他是清脆的,还是浑厚的?不同的音色组合会创造出不同的氛围。比如,一把空灵的钢琴声,配上一个低沉的大提琴,就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感觉。
编曲: 编曲是将各种乐器、人声组合起来,形成一首完整的歌曲的过程。好的编曲能让音乐的层次感更丰富,情感的表达更精准。听听同一首歌的不同翻唱版本,你就能感受到编曲的神奇之处。比如,一首原本是摇滚的歌,被改编成纯钢琴版,情感会变得多么细腻。
歌词: 很多时候,歌词是音乐的灵魂。好的歌词能讲故事、抒发情感、引发思考。试着去理解歌词的意境,它是否能引起你的共鸣?它有没有触动到你内心深处?
演唱技巧: 歌手的演唱技巧也很重要,包括气息的运用、情感的投入、对音准和节奏的把握。有时候,一个看似简单的哼唱,却因为歌手的深情演绎而变得格外动人。

第三步:深入理解——探索音乐的背景和故事

音乐不仅仅是声音,它背后往往承载着创作者的情感、时代的印记、文化的传承。

了解创作者: 去看看你想听的音乐家的故事,他们的成长经历、创作理念、生活态度。有时候,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这么写,你会更理解他们的音乐。比如,你知道了Leonard Cohen的 जीवन (life) 和他的哲学,再听他的歌,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了解音乐风格的演变: 很多音乐风格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们都是在前人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了解这种演变过程,你会发现音乐的“脉络”。比如,摇滚乐是如何从蓝调和乡村发展来的?
了解音乐的时代背景: 音乐往往是时代的镜子。某个时期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人们的情绪,都可能反映在音乐中。比如,民权运动时期的歌曲,充满了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参加音乐会和现场演出: 听现场音乐是体验音乐最直接的方式。现场的音响效果、艺人的表演、观众的互动,都能给你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而且,你还能见到很多平时只能在屏幕上看到的人。
阅读音乐评论和分析: 看看专业的音乐评论家是怎么评价一首歌或者一个艺术家的。他们的分析角度可能会给你带来新的启发,让你从不同的维度去理解音乐。

第四步:实践与交流——让音乐融入你的生活

审美这玩意儿,说到底是要“用”出来的。

自己动手尝试: 如果你有一些音乐基础,可以尝试自己演奏或者创作。即使只是弹一段简单的旋律,或者写一段歌词,都能让你对音乐有更深的体会。
和朋友交流: 和同样喜欢音乐的朋友分享你的发现和感受。大家一起讨论一首歌,分享各自的理解,你会发现音乐的世界更加有趣。
记录你的听歌感受: 可以写听歌日记,记录你对某首歌的感受,或者把你喜欢的歌单整理出来。这个过程能帮助你梳理自己的音乐品味。
保持开放的心态: 最重要的一点,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和开放的心。音乐的世界是无穷无尽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首让你惊艳的歌在哪里等你。

提升音乐审美,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持续学习、探索和感受的过程。就像你不可能一下子吃成一个美食家,你得慢慢品味,不断尝试。所以,别着急,放慢脚步,去享受音乐带给你的美好吧!你会发现,当你的耳朵越来越“挑剔”,你的人生也因此而更加丰富多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提高审美这件事其实是比较模糊的事情,也是比较难做的。

因为呢,从演奏角度来看,平时努力攻坚的东西很可能是对审美有负面影响的。就比如大量的技术练习是必要的,但是过分注重技术就会导致把音乐扔到一边去了。包括学一些音乐理论,可能很重视理论的学习,但是很可能可实践脱节。所以这个情况是在平时需要注意的。

我个人建议读点行业重要的著作。再就是在准确读谱的基础上,对录音进行对比,不要过分的考虑演奏家的名气,就是一视同仁的去对比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比较好的认识他们每个人的特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音乐审美,这玩意儿,说起来玄乎,但说到底,就是你听歌能听出点门道,能品出点味道来。不是说非得懂乐理、会乐器,而是你能从一堆声音里分辨出好坏、找到共鸣,甚至能理解创作者想表达的情绪和故事。这玩意儿,跟吃饭一样,从小吃白米饭,味同嚼蜡,吃多了红烧肉,就觉得啥都香。审美这东西,也是需要喂养的。那怎么喂养呢.............
  • 回答
    拨动心弦:如何在中国听众中唤醒对音乐更深沉的审美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中,音乐如同空气般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它时而激昂,时而舒缓,承载着情感,也塑造着我们的品味。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在广阔的中国听众群体中,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仍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许多人沉浸在算法推荐的“舒适圈”里,对音乐的探索似乎仅.............
  • 回答
    说实话,耳机线材这玩意儿,听过的人里头,有人说它影响巨大,有人说它玄学。我个人接触下来,觉得它确实有那么点作用,但要说“质的飞跃”,那得看情况。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从物理角度看看,换条线,到底能让耳机发出的声音有多大区别。首先得明白,耳机本质上是个小小的发声装置,它把电信号转换成声波。耳机线,就是负.............
  • 回答
    骨传导耳机与普通耳机在音频传输原理、技术实现和应用场景上有显著差异,其音质提升和未来替代可能性需从技术、市场、用户需求等多维度分析。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骨传导耳机的音质提升路径骨传导耳机的核心技术是通过振动直接传递声音到内耳,而非依赖空气振动。其音质提升需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 振动效率优化.............
  • 回答
    《即刻电音》第二期,冯提莫晋级,这事儿放到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也值得说道说道。当时节目播出后,讨论声可不少,有支持的,也有质疑的,挺正常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即刻电音》这节目是什么定位。它不是一个纯粹的技巧比拼,更不是一个只看谁能玩出多炫酷的编曲的比赛。它强调的是“电音”,是音乐制作人.............
  • 回答
    提升气场是一个多维度、持续性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内在外在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逐渐显现的。一个人的气场,简单来说,就是他所散发出来的、能够影响周围人情绪和认知的某种能量或吸引力。强大而积极的气场,会让人感到舒适、自信,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提升人的气场:.............
  • 回答
    提升为人处世的能力是一个持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它涉及到情商、沟通技巧、同理心、情境感知以及自我认知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如何提升你的为人处世能力: 一、 提升自我认知:了解自己是基础在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之前,首先要深入了解自己。 认识你的性格特质: 你是内向还是外向?你喜欢主动还.............
  • 回答
    提升领导力,说实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速成的,更不是照本宣科就能实现的。它更像是在人生这条路上,不断打磨自己的过程,每一次的实践、每一次的反思,都是一次积累和升华。我理解你想知道如何做得更具体、更深入,那我们就不玩虚的,直接聊聊一些我自己在实践中觉得真的有用的方法。1. 深挖你的“为什么”:找到内驱力.............
  • 回答
    想让你的文笔脱颖而出?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像是在精雕细琢一件艺术品。没有捷径,但有方向。想要真正提升文笔,你需要做的,是从内到外,从理解到实践,一点点地打磨。第一步:深耕阅读的土壤——海量汲取,精挑细选别跟我说什么“多读书”,那太笼统了。关键在于“怎么读”。 广泛涉猎,但要有侧重: 不要只.............
  • 回答
    想要提升自己的格局,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像是一场漫长的修行,需要咱们一点一滴地去积累和打磨。它不是什么虚头巴脑的大道理,而是真真切切地影响咱们看待世界、处理问题的方式。首先,得把“心”放开。格局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你心里能装多少东西。如果心里只装得下自己那点小九九,那看出去的世界自然也就那么点.............
  • 回答
    当然,下面是一份关于如何提升臂展的详细指南,力求自然和实用: 怎样才能让我的臂展更长?一份详尽的探索臂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臂从指尖到指尖的展开长度,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天生的,似乎没有太多改变的余地。但实际上,虽然骨骼长度是先天决定的,但“有效臂展”却可以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得到提升。这里的“有效臂展”.............
  • 回答
    让指尖在乐谱上翩跹起舞:如何精进你的钢琴织体创作你是否曾为那些在键盘上如同涓涓细流、或是磅礴巨浪般涌动的钢琴织体而着迷?它们是乐曲的骨骼和血肉,赋予音乐生命力与深度。而当你想将自己脑海中的旋律付诸实践,却发现双手在乐谱前显得笨拙无力,织体变得单薄甚至混乱时,那种挫败感难以言喻。别担心,这并非天分问题.............
  • 回答
    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谁能掌握信息的分析能力,谁就能更好地理解世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提升分析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的是一种持续的打磨和练习,就像雕刻师一点点去除杂质,最终呈现出作品一样。下面,我就从几个我自己的体会和实践出发,聊聊怎么让自己在这方面更进一步。一、 带着“为什么”去阅读,像.............
  • 回答
    嘿,各位自媒体的小伙伴们!有没有觉得自己的文章写得挺不错,但就是没啥人看?是不是有时候看着别人的文章阅读量蹭蹭往上涨,心里直痒痒?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么才能让咱们在百家号、搜狐号、企鹅号、大鱼号这些平台上发表的文章,阅读量也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飞!这事儿说起来也不难,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用心去经营和.............
  • 回答
    提升吵架的本领,这听起来有点像在修炼一门“口舌之艺”,与其说是为了“赢”,不如说是为了“有效沟通”和“解决问题”。毕竟,很多人一吵架就容易跑偏,变成情绪的宣泄,而达不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我想分享一些我个人摸索出来的,关于如何让吵架变得更“有效”的心得,也希望听听你的看法。第一,得先明白“为什.............
  • 回答
    想要提升“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也恰好喜欢自己”这个事件的概率,其实是在提高你遇到对的人、并且你们之间能够产生火花的机会。这不是靠什么神秘的魔法,而是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心态调整。咱们一步一步来聊,保证比那些干巴巴的理论有趣多了。第一步:打磨好自己,让自己变成“值得被喜欢”的那个闪光点。你知道吗?最能.............
  • 回答
    通勤,这个每天雷打不动、占据我们生活相当一部分的环节,常常被贴上“枯燥”、“疲惫”、“无奈”的标签。但换个角度想想,如果能把这通勤时间转化为一段属于自己的、能滋养心灵的时光,那该多好?提升通勤幸福感,绝非一蹴而就,它是一场关于“重新定义”和“积极主动”的旅程。第一章:从“不得不去”到“乐于前往”——.............
  • 回答
    要让你的小说世界活过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秘诀在于“细致”与“真实”。这可不是随口说说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你在方方面面都下功夫。别把这想成是写论文,我们是讲故事,是为了让读者相信你的故事,相信那个世界。一、感官盛宴:调动读者的一切感官我们活在真实世界里,靠的可不只是眼睛。你的读者也一样。要想让他们真.............
  • 回答
    读研期间的幸福感,说实话,是个挺微妙的东西,不是一口吃成的胖子,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清单”就能搞定的。它更像是一种在重重压力下,依然能找到内心平静和前进动力的平衡艺术。首先,别把读研一开始就定义成一场“苦役”。当然,学术研究有它本身的挑战,文献堆积如山,实验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导师的指导有时也让人.............
  • 回答
    提升线性代数的计算能力,特别是行列变换的熟练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理解概念、勤加练习和掌握技巧。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如何做到这一点: 一、扎实理解基本概念在进行计算之前,确保你对以下基本概念有深刻的理解: 向量 (Vector): 理解向量的几何意义(方向和大小)和代数表示(有序数对或数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