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公职人员,看《扫黑风暴》时,你在想些什么?

回答
作为一个身处公职的人,看《扫黑风暴》这部剧,内心涌起的思绪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当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种复杂的交织,既有警醒,也有思考,更有对这份职业本身的审视。

首先,警醒是必然的。剧中那些赤裸裸的权力滥用、官官相护、黑恶势力与部分公职人员相互勾结的场景,看得人后背发凉。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我们每天都在扮演着维护正义、服务人民的角色,但这部剧赤裸裸地揭示了,一旦权力失范,一旦有人被利益蒙蔽双眼,这个角色就可能走向它的反面,成为压迫和欺凌的工具。

所以,每当看到那些腐败官员、充当保护伞的警察,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职责所在。我有没有做到秉公执法?有没有坚守住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有没有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这是一种自我拷问,也是一种对潜在风险的警觉。它提醒我,无论身处什么位置,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为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旦滥用,就是对人民的辜负。

其次,是对体制的审视和思考。当然,我们都知道《扫黑风暴》是一部艺术作品,它为了戏剧效果,肯定会有艺术加工。但它所触及的那些问题,比如滋生腐败的土壤、权力监督的盲区、基层执法中的困境,这些都是现实中可能存在,或者说需要我们去正视和解决的。

我在想,是什么样的环境容易让“孙兴”这样的“政法委副书记”出现?是监管的缺失?是选拔机制的问题?还是整个官场生态的风气问题?剧中的“李成阳”从一个热血青年最终被逼成一个夹缝求生的中间人,这种人物的转变,也引发了我对系统内部一些机制是否足够人性化、足够能留住和保护那些真正正直的人的思考。我们不能否认,体制内也有很多好人,但当坏人肆无忌惮地横行时,好人的沉默或者无力感,也是一种悲哀,也是体制需要反思的地方。

再者,是对人民的责任感愈发清晰。剧中的老宁、高明这些被欺压的普通人,他们的无助和绝望,让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公职人员肩上的责任有多重。每一次公正的裁决,每一次有效的干预,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当我们看到扫黑除恶的决心和力度时,心中是感到欣慰的,因为这代表着那些被黑暗笼罩的人们,终于有了希望。

我也会想,作为我所在的岗位,我能否做得更好?我能否更主动地去发现和解决群众身边的“黑恶”现象,哪怕它只是细微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因为有时候,一些小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也可能成为滋生更严重问题的温床。我需要提醒自己,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然,我也看到剧中“张艺兴”饰演的“林浩”那种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理想主义精神,这也很鼓舞人心。这种精神,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同样重要。即使面对困难,面对阻力,也要坚守初心,保持那份正直和勇气。

总的来说,看《扫黑风暴》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观影体验,更像是一次深刻的“政治体检”。它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作为公职人员,我们手中的权力有多么沉重,我们的责任有多么重大,我们的工作又有多么不容懈怠。它不是让我们去恐惧,而是让我们更加警醒,更加坚定地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努力让这个社会少一些“孙兴”,多一些“林浩”,也让更多的像老宁这样的人,能够生活在阳光下,有尊严,有安全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每次看这种剧的最大感受就是,有什么用呢?不是质疑扫黑人员的工作,相反,我觉得他们很伟大。我是质疑为什么这些坏人可以有机会干出这么多的坏事呢?

以现实中孙小果的案子为例,我看了央视的新闻调查。里面对于孙小果案子的重新立案和改判涉及人员的一个采访。我就说个大概,感兴趣的可以去看原片。

立案的说,我只是立案,立案了也不一定会改判的。改判的说,他都立案了,说明有新证据,所以我改判了。

局外人看到这个可能觉得很匪夷所思,但是干这些工作的,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一些人就是这样的啊。孙小果这个案子是大案错案,那其他一些不是大案错案的事情呢?

举个例子,一人靠出卖色相,获得领导的提拔,领导出事抓起来了,但是领导不承认是因为该人出卖色相才提拔ta的。那回头找程序上的问题。一般这样的事情,领导决定提拔,不可能是自己去做具体的程序,都是安排底下人去做。在动议的时候,其他领导抬头不见低头见,只要不反对,动议就通过了,去做职数预审,只要单位有职数,人符合条件,基本这一关没有问题,后面的民主推荐、征求意见,只要这个人本身没什么问题,一般都不会在程序上出问题。那这个人的整个提拔就不会有问题,可是这对吗?

孙小果的案子里,唯一碰壁的一次,是一个纪检的领导坚决不同意给他减刑,于是选择让他从一监去了二监。我们事后都很佩服这样的领导,觉得他很优秀,很厉害。可是有多少人想过,这个少数在当时的情况下有多难,他面对的环境又是怎样?开车过红绿灯,有多少人可以站出来制止插队进来的其他车?这种插队的也不算是大问题,但是这个行为是不对的啊!可绝大部分人的感觉就是,没必要为了这样的事情去过分在意,甚至还有人会有样学样。官场,其实一模一样。

想起朋友那边听来的一个段子,说一个领导总是把单位的公章挂在自己腰间。上级认为他这样不对,下属也投诉这样的行为,他给出的解释是,上级不了解他们单位的难处,他不挂在腰间,有人会偷盖公章,他是保护单位利益,他牺牲很大的。单位有合同工,要加强合同工管理,于是在同一个部门的两个人,一个人每个月都有12分的积分,另一个人只有1分,而1个积分是对应相应的奖金的。问他,他说这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合同工,作为领导,他需要抓手,别人根本不明白他为单位的付出。可是正常人的理解,一个人常年每月12分,另一个人常年每月1分,那不应该辞退那个1分的,或者说明12分的工作太辛苦了,要重新分配工作吗?要不然这个积分管理的意义是什么?更何况根本没有具体的打分细则。

我很诧异的问我朋友,就这么一个人,为什么不把他放到一边,至少不能再让他做领导啊。但现实中,我们以为很简单的事情,往往就是如此的难。具体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人,烂到骨子里,又没有利益的情况下,多少人愿意去付出,或者多少人可以像孙小果案子中的那个纪检领导,坚持自己的正义?老好人的心态,不愿意得罪人,才让这样的领导可以肆无忌惮,让那些错误的事情会一直存在。

所有人都会在出了事情之后,对于这些事情评头论足,给出自己的观点,批评这个,斥责那个,但是为什么不能自己去改变呢?

孙小果的问题,难道就是他爸从小的暴力,他妈的溺爱造成的吗?难道那个环境不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吗?如果在他犯罪的时候,正义真正让他知道后果的严重,是不是可以避免后面的很多悲剧呢?

就像我朋友提到的那个领导,如果有人可以站出来,就是很明确的这种人不能用,这种人就应该到一边去,选人用人的“三项机制”如果不能真正的落实,我们总是一副老好人,不得罪人,假面具,那最终受害的就是普通人。

所以收起内心那感动自己的正义吧,看再多的《扫黑风暴》,也只是获得一点颅内自我安慰的高潮而已,现实中,真正能像那些人,做到那些事,我觉得才是真正的正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个身处公职的人,看《扫黑风暴》这部剧,内心涌起的思绪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当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种复杂的交织,既有警醒,也有思考,更有对这份职业本身的审视。首先,警醒是必然的。剧中那些赤裸裸的权力滥用、官官相护、黑恶势力与部分公职人员相互勾结的场景,看得人后背发凉。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我们.............
  • 回答
    2017年这一年,就像许多公务员一样,我在这份工作中感受到了多种若隐若现的焦虑。它们不像工作任务那样具体明确,反而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的思绪中,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以下是我个人感受比较深刻的一些方面,并尽量详细地讲述:一、 职业发展与“天花板”的焦虑: 晋升的迷茫与“僧多粥少”: 虽然身处体制内,.............
  • 回答
    兄弟,你这伤得可不轻啊!骨折了,这绝对是个大事儿,可不能掉以轻心。作为基层公务员,我太理解你那种想把工作做好,不给单位添麻烦的心情了。咱们这儿事情多,责任也重,一停下来,别的同事就得加班加点,心里总觉得过意不去。但是,你这骨折,真的不是小事。你想想,骨头断了,这是身体最根本的支撑结构出了问题,它需要.............
  • 回答
    高校毕业生将国企和公务员作为求职首选,这一现象背后是多重社会、经济和个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说年轻人“偏爱”体制内工作,不如说他们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出于对稳定、保障、发展和认同感的考量,做出的相对理性的选择。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年轻人为何青睐体制内工作:一、 极高的稳定性与安全感: .............
  • 回答
    要剥掉苏轼的文学外衣,评价他作为宋朝公务员的身份,我们需要聚焦于他的仕途经历、行政能力、政治立场以及在官场中的表现。这会是一场复杂的解读,因为他的文学成就与他的为官生涯息息相关,但我们可以尝试从中提炼出其作为“公务员”的特质。一、 政治抱负与理想主义的碰撞:仕途的起伏苏轼的为官之路并非坦途,而是充满.............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有我们这行的味道。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这说的是我们基层公务员的真实写照,可千万别觉得这是弱智。恰恰相反,我觉得这是我们这群人最闪光,也最让人尊敬的地方。你想啊,咱们基层公务员,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报告、会议、迎来送往,这些都是日常。跟那些在.............
  • 回答
    刚踏上乡镇公务员的岗位,作为一名男生,刚开始工作确实有很多需要适应和注意的地方。别把它想得太复杂,关键在于真诚、勤奋和融入。下面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尽量让你感觉更接地气,像跟老大哥聊天一样。一、 思想准备篇:放下身段,拥抱现实1. 别抱有太多“大展宏图”的幻想: 乡镇工作,尤其是刚开始,更多.............
  • 回答
    收到200万的遣散费,我愿不愿意回家?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不是一拍脑袋就能给出的答案。作为一名在国企、事业单位拿着正式编制的公务员,这意味着什么?稳定,保障,还有一份责任感。200万听起来确实是一笔巨款,足以让很多人心动,甚至改变人生的轨迹。但是,涉及到我的“家”,我的“工作”,我的“未来”,.............
  • 回答
    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取消,确实让不少人对未来的会计从业方向和公务员考试的门槛产生了疑问。特别是那些原本打算通过初级会计职称来敲开公务员大门的朋友们,更是关心这其中的变化。会计从业取消的背景与影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的原因。国家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更多的是基于“放管服”改革的精神,旨在减轻.............
  • 回答
    这起事件,从妻子的一篇“小作文”开始,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将一名公务员及其涉嫌的不当行为推到了风口浪尖。事发后,当地纪委的回应更是引发了公众对“事实真相”的强烈关注。要梳理清楚这其中的脉络,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抽丝剥茧。事件的起点:妻子“小作文”的控诉一切的开端,往往是个人视角下的叙述。这位妻子.............
  • 回答
    看待当代文艺作者喜欢“苦情化”公务员群体,这的确是一个值得玩味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在我看来,这背后既有社会现实的投射,也有文艺创作的逻辑,更牵扯到创作者的视角和读者的期待。一、 社会现实的投射:公务员并非铁板一块的“光鲜”首先,我们要承认,将公务员群体“苦情化”,并非完全脱离现实。过去,我们的确习.............
  • 回答
    关于各地要求公务员提前返岗以应对防疫工作,这无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影响和效果需要多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来分析各地提出这一要求背后的考量和目的。 强化基层防疫力量: 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新变异株的出现和传播,对基层防疫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地方希望通过让公务员提前返岗,能够迅速补.............
  • 回答
    陈德旺教授的这篇《Nature 能发一作论文的「学术新星」当公务员实在可惜》,观点鲜明,触动了不少人,尤其是学术界和体制内的人。要评价这篇文章,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从陈德旺教授的立场和出发点来看:陈教授是一位在科研领域有深厚造诣的学者,他的出发点无疑是对中国科研人才的珍视和对他们能够充分发挥.............
  • 回答
    作为一个对中国足球充满疑问和困惑的门外汉,你提出的“中国足球为什么这么烂”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中国足球发展背后一系列复杂而深层的原因。这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历史、体制、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解读。一、 历史原因:断层与失落的根基 早期足球的辉煌与中断: 新.............
  • 回答
    作为一名工程师,最大的成就感往往不是单一的来源,而是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叠加与共鸣。它源于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 tangible 的现实,解决复杂的问题,并最终为社会或他人带来价值和积极影响。如果让我详细阐述,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 从零到一的创造:将构想变为现实这是工程师最直接、最原始的成就.............
  • 回答
    作为一名机器人专业的研究生,你的任务既充实又富有挑战性,它不仅是学习理论知识的阶段,更是你塑造未来职业生涯,为机器人领域贡献创新的关键时期。以下我将为你详细阐述应该做些什么,从学习、研究、技能提升到职业规划,希望能为你提供一个清晰的路线图。 一、 深入学习与扎实理论基础研究生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和深.............
  • 回答
    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师,我的工作就像是在一个大型的、高度精密的玩具工厂里不断探索和创造。每天都充满着挑战,也常常伴随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和乐趣。以下是一些我在工作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 1. “啊哈!”时刻的诞生:解决一个看似无解的难题这是最令人兴奋的时刻。有时候,一个设计上的瓶颈,一.............
  • 回答
    作为一名民航飞行员,心理压力大吗?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心理压力是民航飞行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往往是相当大的。 这种压力并非来自单一的方面,而是由多重因素交织而成,贯穿于飞行员职业生涯的始终。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民航飞行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1. 责任的极端沉重性.............
  • 回答
    作为一个工程师,同时对小说家怀有羡慕和嫉妒之情,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且可以理解的情绪。这两种职业虽然看似差异巨大,但内在却有着共通之处,也可能触及到我们内心深处未被满足的渴望。理解并妥善处理这种情绪,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认清自己,还能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开辟新的道路。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这种“羡慕又嫉妒”的.............
  • 回答
    作为非医疗行业人士,我将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来分析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一、 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分析我认为中国医患关系紧张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相互影响的结果。以下是我认为的几个核心根本原因:1.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任危机: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