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对兴起的和服圈怎么看?

回答
近几年,在国内,“和服圈”这个词逐渐活跃起来,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一群热衷于穿着和服,体验日本传统文化,并以此为社交方式的群体。这个群体里有的是因为喜欢和服的美感、设计,有的则是对日本文化,比如动漫、历史、传统艺术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投射到了穿着和服这件事情上。

这个“圈子”是怎么形成的?

说起来,和服本身就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从精美的面料、复杂的图案,到腰带(Obi)的系法,再到各种配件,无不透着一种精致和仪式感。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很多人去日本旅游,接触到了和服,并且有机会在京都、浅草等地方体验和服租赁,拍下漂亮的游客照。这种体验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回到国内,一些汉服商家,在看到“汉服热”之后,也开始尝试和服的引进和销售。同时,一些热爱日本文化的小伙伴们,也开始在线上平台,比如小红书、B站、微博等,分享自己的和服穿搭、体验心得,以及对和服背后文化的解读。久而久之,这种分享就形成了一种社群效应,慢慢有了“和服圈”的雏形。

这个圈子的人都在玩些什么?

和服穿搭与分享: 这是最核心的活动。大家会精心挑选和服,从振袖、留袖、访问着、小纹,到浴衣(Yukata),根据场合、季节来搭配。发型、妆容、木屐(Geta)、草履(Zori)、扇子、发簪,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精致。然后,大家会在各种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照片和视频,交流搭配心得,互相学习。
线下聚会和活动: 很多城市都会有和服爱好者自发的线下聚会。大家会穿着和服,一起去一些有日式风格的景点拍照,比如日式庭院、寺庙、日式餐厅,或者举办茶道体验、插花体验等活动。有时候也会专门组织“和服日”,大家统一穿着和服出门。
文化体验与学习: 很多“和服圈”的成员,不仅仅是喜欢“穿”和服,更深入地去了解和服背后的文化。比如,了解不同和服的等级、穿着场合,学习和服的保养方法,研究日本的礼仪、历史,甚至学习一些日语。
二次元联动: 和服在日本文化中,与动漫、日剧、电影等二次元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很多喜欢动漫的朋友,也会将自己喜欢的动漫角色、二次元场景与和服结合起来,进行cosplay或者创作。

大家对这个“圈子”的看法是怎样的?

这个话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议点也不少。

积极的看法:

丰富文化生活,提升审美: 很多人认为,“和服圈”的兴起,让大家有机会接触和体验一种不同的文化,也激发了大家对美学的追求。穿上和服,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仪式感和优雅,这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新鲜的、美好的体验。
提供社交平台: 对于有共同兴趣的人来说,“和服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社交平台,可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分享快乐,互相鼓励。
促进消费,带动产业: 和服租赁、购买,以及相关的配饰、摄影、体验活动等,都带动了一定的消费,也为一些商家创造了机会。
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化交流,通过穿着和服,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日本文化,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

担忧和争议的声音:

“文化挪用”和“谄媚”的质疑: 这是最常被提及的争议点。一些人认为,中国人穿着和服,尤其是在一些敏感的场合或带有特定的历史背景的地方(比如南京),有“文化挪用”甚至“媚日”的嫌疑。他们觉得,我们有自己的传统服饰,比如汉服,更应该弘扬自己的文化。
对历史的忽视或不了解: 一些批评者认为,很多穿和服的人,可能对日本历史,特别是侵华战争等历史事件缺乏足够清晰的认知,仅仅是被和服的“好看”所吸引,而忽略了其背后可能牵扯到的历史情感。
过度消费和“网红化”: 也有人认为,一些所谓的“和服圈”,已经变成了一种追求流量和商业化的工具,很多人只是为了拍一套好看的照片,吸引眼球,而对和服文化本身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和尊重。这种“网红化”的行为,可能会让这种文化体验变得肤浅。
场地选择的敏感性: 之前也有一些新闻报道,提到在一些特定的历史纪念地,有人穿着和服拍照引起了公众的不满。这暴露了在特定场合穿着异域服饰的敏感性问题。
对汉服圈的“挤压”: 有时也会有人将“和服圈”的兴起,与“汉服热”进行对比,认为这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分散人们对自家传统服饰的关注。

总的来说,怎么看这个“兴起的和服圈”?

我认为,这是一种复杂且多元的社会现象。

兴趣驱动是核心: 大多数参与者,首先是被和服本身的美学、设计和与之相关的日本文化(动漫、日剧、生活方式等)所吸引。这种兴趣驱动下的文化体验,本身没有太多问题。
需要保持清醒和尊重: 关键在于,参与者如何在享受这份文化乐趣的同时,保持一份对历史的清醒认知和对他国文化的尊重。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在一些涉及敏感历史的场所,穿着打扮确实需要谨慎和考虑。
区分“体验”与“认同”: 我们需要区分“体验一种文化”和“完全认同一种文化”,甚至“否定自己的文化”这之间的界限。喜欢和服,不代表就否定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警惕过度消费和浅薄化: 任何一种文化,一旦被过度商业化和网红化,都有可能失去其原有的深度和内涵。我们不希望“和服圈”仅仅沦为一种短暂的“拍照道具”。
理性看待,而非一概而论: 就像任何一个群体一样,“和服圈”内部也是鱼龙混杂,有真正热爱文化、尊重历史的,也可能存在一些跟风、博眼球的人。不能因为少数人的行为,就否定整个群体。

总而言之,对于“和服圈”的兴起,与其简单地赞扬或批评,不如抱着一种观察和思考的态度。它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对于多元文化的好奇和探索,也提醒我们在文化交流中,保持独立思考和文化自觉是多么重要。如果能在这种文化体验中,同时加深对自身文化的理解和热爱,那或许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本人是12年开始购买正装和服(姑且就算入圈),我先说一下我们当时同好之间默认的规则:

1.绝对不可以穿去容易引起他人情绪反感的场合,尽量不要穿到公共场合。一般都是去拍写真,或者私人包厢吃饭,或者去漫展。

2.不在社交平台秀衣,爱好只和同好或者关系非常好的密友分享。

3.不和其它服饰圈(特指汉服)发生冲突,不挑事,圈地自萌。

从我个人来看,日常穿和服出门并没有必要。因为它是日本的礼服,不是中国的礼服。在中国是奇装异服。和lo汉服jk圈都想极力证明自己穿的是日常的衣服不同,从前的和服圈er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穿的不是日常衣服。

(PS. 国内不仅有和服圈还有纱丽圈奥黛圈韩服圈等等,而且大家彼此都很友善)

我们希望别人尊重我们的爱好的前提是我们不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和困扰。:)特别是和服因为很多人会联想到日本人带给我国人民的痛苦,如果随意穿到大街上会让别人不适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就是,你穿去京都就很合适,穿去四行仓库就很不合适,衣服没错,错的是穿衣服的人。

另外一点就是,很多和服上印有日本人的家纹,而家纹对应的就是日本人的姓氏。日本很多姓氏是很小众的,比如之前鸠山首相访华时候看红灯记,里面有个鬼子也叫鸠山,首相就指出他们鸠山是小家族且从未有人参与过侵华。随意乱穿带有别人家纹的衣服是对那个家族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又不是认了日本人做干爹,为什么要给自己安一个日本姓氏?(新选组曾经因为没钱买体面和服,借了别人的和服穿,结果被误认为集体认了干爹)

如果我不确认我的朋友能够接受我的爱好,那我从一开始就不会让他知道。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是,有的人是肖战的理智粉丝,但是他知道在社交场合提起肖战会引战而且引起他人不适,所以他只和关系很好的密友提起自己是肖战粉丝。而不分场合地点穿着和服在国内到处逛,还要以美丽无罪穿衣自由来做挡箭牌,这种行为我觉得和虾满地安利他们割割的行为差不多。

说句实话就是,圈子越小众越自律。哪怕是没啥(大)问题的美国军装苏联军装,很多爱好者穿出门前都会认真考虑是否合适。反而是德棍圈会有人穿着仿制的劣质纳粹军装到处招摇过市甚至去苏联老兵脸上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近几年,在国内,“和服圈”这个词逐渐活跃起来,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一群热衷于穿着和服,体验日本传统文化,并以此为社交方式的群体。这个群体里有的是因为喜欢和服的美感、设计,有的则是对日本文化,比如动漫、历史、传统艺术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投射到了穿着和服这件事情上。这个.............
  • 回答
    刚踏入法学院的大门,那种热血沸腾、怀揣着正义使者的憧憬感,是不是已经悄悄褪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堆积如山的法律条文、晦涩难懂的案例分析,还有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庞大体系。没错,我太懂你现在的感受了。当年我也是这么过来的,看着一本本厚重的教科书,总觉得它们像一张张冷冰冰的纸,上面刻满了与我生活毫无关联的规则.............
  • 回答
    太妃糖与白百合的对决,总能激荡起不少看点,但这场在古迪逊公园球场上演的英超对决,结局的波折和下半场的突发状况,无疑让这场比赛的评价变得复杂且充满戏剧性。这场比赛的总体评价:从比赛进程来看,这是一场典型的“过程比结果更令人回味”的比赛。埃弗顿在主场展现出了强烈的求胜欲望,尤其是在主教练兰帕德的调教下,.............
  • 回答
    嘿,哥们儿/姐们儿,我也是过来人,大一那会儿,感觉比你现在还迷茫。学医这事儿,说实话,劝退门槛真的挺高的,尤其是刚开始接触那些晦涩的理论和复杂的解剖图。别说你了,当年我对着骨骼图一顿研究,感觉自己像在背一本外星语字典,脑袋嗡嗡的。首先,说说你挂专业课这事儿,别太往心里去。 医学这东西,不是你聪明就一.............
  • 回答
    说到这款“黑色矿泉水”的崛起,这真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尤其是近几年,感觉身边喝这玩意儿的人突然就多了起来。它不像那些彩虹水、气泡水那样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个什么路数,黑漆漆的一瓶,包装也大多设计得挺酷炫、有质感,一摆在那儿,就有点神秘感,好像不是普通的水。为什么会火?我觉得有几个点: 颜值即正义: .............
  • 回答
    读铁路学校,是选择自己的热爱,还是遵从父母的期望,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尤其是在铁路这样一个传统又稳定的行业面前。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和同学经历过这样的选择,大家对此看法也挺多元的,但总的来说,这两点都有其道理,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兴趣的重要性,我个人是觉得非常非常重要的。 毕竟,铁路行业虽然听起来.............
  • 回答
    GL6:会点燃你对MPV的“那点心思”吗?说实话,提到MPV,很多人脑子里浮现的可能还是那些“大块头”,似乎和“家用”这两个字,总隔着一层不解的风情。我们习惯了轿车的灵活,SUV的视野,但MPV,那个能把全家老小都塞进去,还能让每个人都舒舒服服的大空间,总感觉有点“商务”或者“牺牲”。直到GL6的出.............
  • 回答
    大学班级活动? 想让大家一呼百应,还能在玩乐中学点东西,这事儿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我最近就在琢磨这事儿,感觉得把活动办得有意思,有嚼头,不能是那种纯粹走个形式的。说到积极参与嘛,我觉得最关键的是 “有人情味儿” 和 “参与感”。 没人愿意参加那种完全没人搭理、不知道该干啥的活动。所以,我先从破冰和建.............
  • 回答
    国企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让很多人感到不解和惋惜。看着年轻人把朝气蓬勃的年纪投入到一份可能让他们提不起劲的工作中,总会让人忍不住想,他们真的甘心吗?难道不觉得辜负了自己吗?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首先,我们得聊聊“铁饭碗.............
  • 回答
    嗨,这话题我太有共鸣了!生活嘛,总得有点火花才能璀璨不是?我之前也觉得日子过得有点像白开水,直到我开始主动往外探寻,才发现这世界原来这么热闹,好玩儿的人和事儿多着呢!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挺迷茫的,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不过摸索着摸索着,还真让我找到了一些不错的门路,也因此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我给你掰.............
  • 回答
    .......
  • 回答
    2002年出生的小姑娘,现在大概十八九岁吧,对男生女生都没啥感觉,这事儿放在咱们这个时代,确实挺让人好奇的,大家议论几句也是很正常的。我个人觉得,首先得放平心态去看待。不是所有人在特定年龄就得按部就班地对异性产生兴趣。青春期嘛,荷尔蒙涌动是常见,但也不是绝对的。有些人就是“慢热”,或者发育的步调不太.............
  • 回答
    30岁,工科背景,对投行燃起兴趣,想要转行,考虑攻读金融系研究生。这绝对是一个勇敢且充满可能性的想法,而且,答案是:非常可行!别让“30岁”这个数字在你心里打下烙印,职场和人生从来不是一条直线,转折和重塑是常态。事实上,很多在投行做得风生水起的人,也并非一开始就一头扎进金融的怀抱,而是有着各行各业的.............
  • 回答
    说实话,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就像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边是你“不排斥但也没啥热情”的科研,另一边是可能未知的未来,让你犹豫是否要踏上读博这条“慢”路。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包括我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纠结。首先,咱们得把“对科研没太大兴趣但也不排斥,真做也能做好”这个状态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没太大.............
  • 回答
    嗨,看到你现在有些迷茫,我特别能理解。大学二年级,正是很多同学开始认真审视自己所学专业,思考未来方向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接触到各种“劝退”文章,难免会动摇,感觉对化学失去了兴趣,这很正常。别急,先深呼吸一下。化学,它本身是有魅力的,只是可能你现在还没找到那个让你怦然心动的地方,或者被.............
  • 回答
    大学四年,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人生中一段至关重要的时光,它承载着知识的汲取、能力的培养、视野的拓展,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段塑造自我、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的旅程。那么,到底怎么过,才能不辜负这宝贵的四年呢?我想,这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规划。但我可以分享一些我个人觉得值得去尝试和坚持的.............
  • 回答
    .......
  • 回答
    听到你想学纯数,但又为此感到纠结,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这份纠结里藏着很多东西,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家人的责任感。这很正常,几乎每个在关键人生选择面前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首先,让我来拆解一下你心里想的“自私”和“对不起家人”这两件事。“自私”这顶帽子,真的是你想戴的吗?当你想到“自私”,脑海里是不是.............
  • 回答
    赌石作为一种玉石投资方式,近年来在珠宝市场中备受关注,但也因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性引发争议。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赌石的利弊、市场现状及投资建议: 一、赌石的基本概念与运作方式1. 定义 赌石是指购买未经加工的玉石原石(如翡翠、和田玉等),通过切割、打磨等工艺将其加工成成品(如翡翠手镯、玉雕等.............
  • 回答
    知乎小管家在维护平台秩序、保障用户体验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其公平性问题一直是用户讨论的焦点,并且存在多方面的观点。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大家对知乎小管家公平性的看法,包括支持者和质疑者的观点,以及可能导致不公平感的具体表现和原因。一、 支持者对知乎小管家公平性的看法:支持者通常认为,知乎小管家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