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女人一定要结婚,要组建家庭吗?独身女人老了会特别惨吗?

回答
“女人一定要结婚,要组建家庭吗?独身女人老了会特别惨吗?”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个人选择、社会期望、以及对衰老的认知。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

一、女人一定要结婚,要组建家庭吗?

传统观念下的“必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普遍认为女性的终身大事就是结婚生子,组建家庭。这种观念根植于历史、文化、宗教以及经济结构。

经济依赖性: 过去,女性在经济上大多依赖男性,婚姻是她们获得经济保障和未来生活稳定性的主要途径。
社会角色定位: 社会将女性的角色主要定义为妻子和母亲,认为这是女性价值的体现和人生的圆满。
传宗接代与血脉延续: 家族的延续和后代的繁衍被视为一项重要的责任,而女性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社会压力与“剩女”标签: 随着年龄增长,未婚女性会面临来自家庭、亲戚、朋友以及社会的巨大压力,常常被贴上“剩女”的标签,承受着不被社会接受的痛苦。
情感慰藉与归属感: 家庭被认为是提供情感支持、归属感和安全感的最终港湾。

现代观念下的“选择”: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普及、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以及经济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重新审视“结婚生子”这件事,将其视为一种选择,而非必然。

经济独立: 现代女性普遍接受高等教育,拥有独立的职业和经济能力,不再需要依附于婚姻来获得经济保障。她们可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甚至比男性更成功。
个人价值的多元化: 女性的价值不再局限于婚姻和家庭,她们可以在事业、兴趣爱好、社交、自我成长等多个领域实现自我价值。
对婚姻和家庭的审慎态度: 现代女性对婚姻和家庭的期望更高,她们更看重感情的质量、伴侣的契合度以及共同的价值观。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伴侣,或者认为婚姻带来的束缚大于益处,她们宁愿选择不婚。
对生育的自主选择: 生育不再是女性的“任务”,而是基于个人意愿和生活规划的决定。许多女性选择不生育,或者选择晚育。
对生活方式的多元追求: 有些女性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她们可能更喜欢旅行、探索世界、发展个人爱好,而组建家庭可能会限制她们的这些自由。
对原生家庭的观察: 一些女性可能从父母或其他亲友的婚姻中看到了不如意之处,从而对婚姻产生怀疑或畏惧。

结论:

不,女人不一定非要结婚,不一定非要组建家庭。 现代社会提倡的是个人主义和自由选择。女性应该有权利根据自己的意愿、价值观和生活规划来决定是否进入婚姻、是否生育。将婚姻和家庭视为女性人生的唯一出路,是对女性的束缚和不尊重。

二、独身女人老了会特别惨吗?

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引发焦虑的问题,答案也是不一定。 “惨”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而且衰老和晚年生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选择、规划和应对方式,与是否结婚并非绝对挂钩。

独身女性老了可能面临的挑战(但也可能化解):

1. 孤独感:
潜在原因: 缺乏稳定的情感伴侣和紧密的家庭连接,可能会在老年时期感到孤独,尤其是在亲朋好友相继离世后。
如何化解:
建立广泛的社交网络: 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兴趣小组、志愿者工作,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维系家人关系: 即使没有自己的小家庭,也可以保持与原生家庭、远亲的联系。
养宠物: 宠物可以提供情感陪伴,缓解孤独感。
利用科技: 视频通话、社交媒体等可以帮助保持与外界的联系。
心理调适: 学会享受独处,培养内心的充实感。

2. 经济压力:
潜在原因: 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财务规划,或者依赖配偶的经济支持,单身女性可能会面临退休后的经济困难。
如何化解:
提前规划退休储蓄: 尽早开始投资、储蓄,购买养老保险等。
学习理财知识: 确保资产能够稳健增值。
保持工作能力: 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兼职或咨询工作,增加收入来源。
精打细算: 合理规划开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 健康和生活照料:
潜在原因: 生病时可能无人及时照料,或者在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时需要他人协助。
如何化解:
重视健康管理: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积极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提前规划养老服务: 了解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模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和预定。
购买长期护理保险: 分摊未来可能产生的护理费用。
建立互助网络: 与信任的朋友或邻居形成互相帮助的约定。
雇佣居家护理: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雇佣专业的护理人员。

4. 情感寄托和人生意义的缺失(如果未能及时找到其他替代):
潜在原因: 如果人生意义的中心完全放在了婚姻和家庭上,一旦失去或未曾拥有,可能会感到迷茫。
如何化解:
发展个人兴趣和爱好: 绘画、音乐、写作、园艺、旅游等,都能丰富精神世界。
投入社会公益: 帮助他人能带来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终身学习: 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保持思维的活跃。
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 哲学、宗教、冥想等,可以帮助寻找内心的宁静和人生的意义。

独身女性老了可能拥有的优势(也是很多已婚女性羡慕的):

1. 高度的自由和自主性:
无须迁就: 在生活习惯、消费、旅行、兴趣爱好等方面,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不必顾虑伴侣的感受或意见。
时间充裕: 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用于个人发展、兴趣爱好或休息。

2. 更专注于自我成长和事业:
无家庭牵绊: 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事业发展、学习深造或个人梦想的实现中,可能在某些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

3. 财务上的独立和可控性:
自己说了算: 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由自己掌控,可以更自由地进行财务规划和消费。

4. 避免婚姻中的潜在冲突和压力:
免受家庭矛盾困扰: 无需面对夫妻之间的矛盾、婆媳关系、子女教育等可能带来的压力和消耗。
不被“丧偶式育儿”或不平等家务分担所累。

5. 更纯粹的人际关系:
友谊更显珍贵: 如果能建立起真挚的朋友关系,这种关系往往更为纯粹和基于共同的兴趣和价值观。

成功的晚年生活不取决于婚姻状态,而取决于:

财务准备: 是否有足够的积蓄、养老金、投资等来支撑退休生活。
健康状况: 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是享受晚年的基础。
社会支持系统: 是否有可靠的朋友、家人或社区支持。
精神状态: 是否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和满足感的活动或爱好。
个人规划能力: 是否能够提前规划晚年生活,并具备应对挑战的能力。

总结:

女人不一定一定要结婚组建家庭。现代社会提供了多元化的生活选择。至于独身女性老了是否“特别惨”,这完全取决于她如何规划和度过自己的人生,以及她拥有怎样的社会支持和内在资源。 很多独身女性通过积极的自我管理、人际经营和财务规划,能够拥有充实、自由、快乐的晚年生活,甚至比一些婚姻不幸的女性过得更舒心。反之,即使拥有婚姻家庭,如果缺乏规划、健康不佳或人际关系紧张,老年生活也可能充满艰难。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并认识到幸福和安宁并非婚姻的专属品。关键在于如何爱自己,如何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独身老女人不是最惨的。

最惨的,莫过于你会在乎一群因为自己一辈子没活好所以到处指摘别人的失败者说的话。

以上

user avatar


我一定要与大家讲的一个人是我曾经的房东 Cathy

照片里她笑得像个小朋友一样灿烂。那天我自己买了羊肋排,不会用她家的烤箱,请她帮忙。


我没问过她的年龄,也不擅长猜测,50多岁总有了吧。

cathy 自己住在一个非常温馨的房子里面,屋里面的家具和摆设都带着花边,厨房和浴室纤尘不染,让我这个男生住的超级不敢舒展。

我站的地方右手边就是她家了,直接把人家家贴上网不太好。

大约类似这种房子

两间卧室,客厅连着厨房,一间浴室,后面是车库

kathy至今未婚,也没有小孩。父母都去世了。

在一家家具公司做文职,一礼拜有两三天假。白天上班,晚上回来踩缝纫机做手工或者看书。有时候看一会电视,然后就早早睡了。

车库里一台本田飞度,淡蓝色的。

周末要么去看她妹妹,要么去和他男朋友玩。

对,她有男朋友。她说起这件事的时候还满是得意。她和她男朋友谈了19年恋爱,一直也没结婚。她说她男朋友想结婚,想同居,但是她自己不乐意。

冰箱上贴着一个小男孩的照片,蛮可爱的,她说是她妹妹的小孩。

kathy就这么几十年如一日地,少女心一样地活着。

我也没觉得她哪里过得不好,家里也没有宠物。就是极其干净,又很温馨。

我觉得中国女人也不一定人人都渴望婚姻家庭生活。尤其是中式家庭家务繁重,家庭主妇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偿。但强大的社会压力迫使人不得已做出选择,在东亚国家,活得与众不同,需要更加强大的心理和自我认同。

我觉得女人在经济独立的情况下,对待婚姻非常慎重不是什么坏事。

在中国大城市的高房价之下,男女结合既是情感诉求,也是经济合作的需要。社会的巨大压力,单凭一个人独木难支,需要两个人共同来承担。其实古往今来,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就是社会的组成单位,男耕女织既是经济形态,又是生活常态。一个人在农耕文明,太过脆弱,忙了一整天,回家连口热饭都吃不上,所以才有田螺姑娘的传说故事。给予单身汉些许盼望和温暖。

进入工业社会,最小生产单位由家庭变成个人,白领依附于公司而不是家庭。于是人和人的独立性开始凸显了。

女权主义运动和性解放运动也让女性有了独立和表达欲望的权利。

有学者称,一切的压抑都是性压抑,我对这句话大部分赞成。

在城镇化与工业化日益成为主流的中国,是否还要固守农耕文明的一套价值观,把性和婚姻,把家庭和幸福捆绑在一起,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隔海相望的日本,性产业极为发达但是性犯罪率逐年下降。

而中国,一次次的净网行动,与女大学生失踪,女教师夜跑罹难这类刑事案件发生在同一时空。

年轻男女有性需求,其中的一部分又不想过早进入婚姻。然而价值观普遍反对非婚性行为,以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婚不嫁,不是gay就拉拉“,这样一种单一的,毫无包容性的社会价值。

于是婚姻就成了解决经济压力,和解决性需求的唯一答案。

而高昂的房价,高额的税负和不平等的劳资关系,都转嫁给适婚年龄的青年,就变相成了”性税负“。中国男性的”性成本“和”性税负“,在全世界应该是最高的。

同样,女性也面临着必须洁身自好,想做就必须嫁,要嫁就嫁个有房有钱的。这样的婚恋观。“经济适用男”不一定能让女性有欲望,但是却是“一定要嫁人”下的最优选择。这种选择也催生了婚外恋或者家庭不睦,种种不稳定因素又使得这种经济联姻变得岌岌可危。

每次我看到这类问题,都会想起kathy,想起她虽然一个人住但是光亮如新的家。

人是社会动物,但也没必要每个人都挤在一块,每两个都要粘在一起。

中国这种二元经济,年轻人既不服从乡里农村那一套,走到了大城市价值观契合,但是经济压力又巨大。被父母催婚,和被房租催婚,都是一样催婚。

假如决心不过一种依附男人的生活,又能获得男朋友的谅解和尊重,那就是kathy的生活。

如果坚决一个人承受,但是遇到喜欢的男生,可以在一起试试,那就会被坊间冠以“greentea”的称号。

假如自己受不了经济的压迫,和父母的威逼,又找不到自己挚爱,能心悦诚服的婚姻,我只能建议男生擦亮眼睛。

晚景凄凉是每个人所极力避免的境遇,然而为了避免日后的颓唐,选择阉割自己的欲望,又是另一种浑浑噩噩。

有一种得过且过的女人,跟谁在一起都是害人害己。因为每条路都不是自己选的,也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她们什么都想要,没有主次之分。吃一百个豆不嫌腥,这山又望着那山高。

一个对待生活不怯懦的人,生活也会给其相应的报偿,无论婚姻、离异还是压根就没结婚,都不会动摇一个人自娱自乐且乐在其中的根基。

我希望勇敢的女孩收获幸福。

乖女孩不被伤害。

好女孩少抽烟喝酒,

傻女孩傻人有傻报。

貌似有点离题了哈,词不达意,言不一一。

user avatar

去年年底,我还是单身,正跟爸妈打电话时,忽然觉得气氛有点不太对,于是刻意停顿了一下,感觉二老有话要说。

果不其然,我妈顿了顿嗓子,以一种极其不自然却努力装作极其自然的声调,试探性的问我“谈恋爱了没?有中意的男生吗?”

我心里一惊,想他们之前从来没问过啊,这也太突然了,刚刚不还是让我吃好喝好注意安全么?

“矮油,你们好烦”,我故作傲娇的回答。


可让我没料到的是,这才只是个开始。


随后的几次电话,我爸妈步步紧逼,问题已经从当初的试探转至赤果果地“你也老大不小了,这事儿得放在心上,你看那谁谁现在可着急天天相亲呢……”

“哦。”


就连不常联系的亲戚,我记得上次见面还“哎呀,好久不见又长高了呢”,这次直接是“有男朋友没啊?哎呦初中跟你一班的XXX上个月都订婚了,你也要抓紧了哦”

“嗯,阿姨您吃菜。”


心情有点不太美丽,想约个朋友出来喝茶。

“周末?周末不行我要去买东西呢哎呀结个婚好麻烦的等你结婚就知道了你啥时候结婚哪哦对你还没对象是吧?”

“……”



众人的围攻,成功地让我开始着急了。

何止是着急,我简直是焦虑了!!!


我也开始进入题主所描述的纠结。

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我就在纠结。

越纠结越失眠,越失眠越纠结。


为了不至于浪费一晚上的睡眠,我在迷糊之中做出一个决定:

那就来实际了解下吧,选一些样本,看看结了婚或者没结婚,哪边人更幸福。


然后我就睡着了。


醒来我简单画个图,如下:


然后我就按照这个框架,开始搜集所有我认识的、能接触到的、现在城市的或者老家的、大龄女青年。(其实当时我也觉得有点不太对劲,但寻思着即便不能得出数据性的结论,一些直觉性的判断总会有的吧。)抱着这个想法,我开始继续对她们“深入了解”。


所谓深入了解,就是尽量找机会和她们接触,约一起吃饭,约一起出去玩,翻微博微信,没事找事聊天……然后我果然有了新!发!现!


我的新发现是,这个世界竟然如此规律,除了聊得来的,就是聊不来的。


所谓聊得来的,就是和一些人呆在一起,我很容易就忘记本来的目的了,只觉得太开心,时间过得太快:


有个单身同事,爱吃不胖,32岁的年龄23岁的身材,爱美酒,极其爱烹饪,第一次去她家我俩就开始切磋厨艺,自己吃嗨了还做了满满一大盒甜点第二天带给办公室同事。


有个美女姐姐,20出头就嫁人,生完孩子身体完全没走样,回到职场还自带干练气场。看向自己老公孩子时眼神瞬间放光,解释不爱在朋友圈晒娃是因为“都是正常生活嘛,也没什么好晒的”……


而另一群人,何止聊不来,简直是不用“我就是来了解一下”来安慰着自己,你都想收拾东西立马走人。


“每个周末都差不多吧,在家呆着,身边人都结婚了,结婚了谁还理你呀,眼里都是自己的丈夫孩子,我也不自讨没趣……唉,我虽然没结婚,但男人也未必靠得住,结婚了离的不也多的是,至少我也没折腾……”


“男人,都是结婚前一个样子,结婚后一个样子,没一个好东西……婆婆更别提了,不就看我是外人,全都欺负我,说到底这世界上最疼自己的还是自己爹妈……哎呦,宝宝来妈妈这里,哎呀我就指望我家宝宝了,宝宝你要争气哦”


……


话说,聊了一圈时,我开始反思我最初的想法,是不是哪里出错了?

如果按照我第一开始的设想,那我所了解的这些一点意义都没有。

单身也有幸福的和不幸福的,已婚也有幸福的和不幸福的。


这时我才反应过来,是我最开始的归类就错了。


怎么会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只要选择不结婚或者结了婚就会幸福?


生活里,本就不是

而是


我们所有的迷茫与纠结,恰恰因为我们把目光只放在【结婚】或者【不结婚】,我们辗转反侧,因为我们期盼只一种选择便可以带自己过幸福生活。


但如果只是一张证就能决定幸福与否,人生未免也太轻松了吧?


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取决于你内心的标准和你为之付出的努力。当你内心有一种“我要过怎样生活”的期望,你所有的选择会向它靠拢,引导你过上如是的生活。要不要结婚、跟谁结婚,这也是个人应该承担的选择。


不愿意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希望一劳永逸,希望别人指出哪条路是正确的,以便于当结果有偏差时可以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这是懒惰。


对自己的生活懒惰,那又能指望生活回馈给我们什么呢。


懂得如何让自己幸福的人,在单身时会幸福,也会幸福的结婚。她们自己幸福,也能给别人带来幸福。

无法让自己幸福的人,在单身时不幸福,即使结婚,也无法幸福,更无法给别人带来幸福。



然后我就想通了。

并为自己之前的纠结感到羞涩(chǐ)。

所以写这么多,也是希望把这个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趁早摆脱纠结,抓住每一天的幸福。


以上。



利益相关:不是独身主义者,也不主张大家都要结婚。只是不建议大家把所有的不幸福推给单身、或者推给结婚。


毕竟是自己的生活,咱能推给谁呢?

user avatar

我看了下,在某乎,不婚几乎是政治正确。

恰好,前两天我和我姨妈(退休老医生)讨论过这个话题。

她的观点就是,从纯生理角度来说,如果成年女人不生育,那么女性体内这套生育系统没有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更年期大可能性提前,即早衰,而且大量妇科病,像子宫积瘤,乳腺癌等病发的机率会大大提高。

所以各位有此想法的还是谨慎行事

user avatar

北欧的单身母亲和单身女性不要太幸福好伐。世界上最幸福的母亲和单身女性天堂,就是北欧三国。

很多北欧妹纸,会选择去西班牙荷兰意大利这些帅哥多的地方旅游渡假,然后就怀了个孩子回来,然后就单身母亲了。

原因主要是不愿意因结婚而降低生活质量,以及因婚姻关系而招惹一堆麻烦事……嘿嘿。

单身女性也差不多。

这事,事关两个主要因素:社会保障福利体系,社会观念。

中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不懂尊重他人权利边界的族群之一,绝大多数人理所当然地对别人的私生活指手划脚,甚至企图支配和控制,在这点上,我朝族群的素质距离现代文明社会还有好多光年的距离。

而这种情况的最大受害者,就是单身女性和单亲家庭,尤以单身母亲为最。甚至在法律上直接歧视,没结婚的,可以去试试给孩子上户口,不交钱也就是所谓的社会抚养费这个罚款,看能不能上。在很多地方,甚至连产妇进行正常的孕产妇医学检测的权利都会被剥夺,没证妇幼保健院就不给建卡,很多必须做的检查项目不给做不可以做。而建卡,得去街道办小卡,没有结婚证……你试试。

社会保障体系……还是不说了吧。

所谓不幸福,恐怕最大不幸福就是来自长舌妇们的恶毒了。

-----------------------

同学们,读文多少要讲究点阅读理解。

我开篇说,北欧三国的单身妹纸和单身母亲过得很好,这没错吧?题主没限定地区吧?只是问女性不结婚可以幸福吗?不想因为结婚而降低生活标准。那么我的意思就是:可以啊,完全可以过得很幸福,北欧妹纸就是典型。

然后我说了什么?说想要这样,最关键得有两点,社会保障福利体系跟上,社会观念跟上。

而我朝,观念落后人家好几光年,社会保障也落后N多年,还列举了几个难题。所以呢,自然是你在本朝这么干还想幸福的难度不小,最大的难度则来自于长舌妇们的恶毒。

然后,你们想和我辩论什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