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人类可以模仿动物的声音,动物不可以模仿人类或者其他动物的声音?

回答
我们先不谈什么“AI痕迹”,就当是和朋友们聊聊天,谈谈这件挺有意思的事儿。为什么我们人类能学猫叫、狗吠,听着还挺像那么回事,可猫狗们就没法模仿咱们说话,甚至连彼此的声音都学得不怎么像呢?这背后啊,其实藏着人类和动物在发声、听觉以及大脑处理声音上的不少差别。

人类的“超级发声器”和“语言天赋”

要说模仿声音,咱们人类有个天生的优势,那就是咱们的发声器官。

喉咙的“万能调节器”: 咱们的喉咙里有声带,这东西可不是随便一拉就行的。人类的声带非常灵活,可以根据我们想发出的声音,比如高低的音调、不同的音色、长短的乐句,进行极其精细的调整。你想想,我们能发出“啊”、“咿”、“呜”、“哦”这些基本的元音,还能组合出无数种辅音,再把这些组合起来,就是我们复杂的语言。这种对声带的精细控制,是动物很难达到的。
口腔、舌头、嘴唇的“配合默契”: 光有声带还不够,我们还有能说会道的嘴巴、舌头、牙齿和嘴唇。这些器官配合起来,能够形成非常复杂的气流通道,改变口腔内的形状,从而发出千变万化的声音。模仿鸟叫?我们可以用舌头卷起来吹口哨;模仿猫叫?我们可以用喉咙发出“喵”的声音,再配合嘴唇的形状。这套系统简直就是一台精密的声学仪器。

学习和“声乐训练”的大脑: 更关键的是,我们的大脑!人类的大脑,特别是与语言和学习相关的区域,有着惊人的能力去感知、记忆和重现声音。我们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分析它,理解它的构成,然后尝试去复制。从婴儿时期开始,我们就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声音,这是学习语言的必经之路。这种基于模仿的学习能力,在动物界是比较罕见的,尤其是在声音模仿方面。

动物的“专精型发声器”和“生存导向”

动物的发声,更多的是为了生存和交流,它们的声音往往是天生设定好的,或者说是经过长期演化形成的“专精型”工具,而不是“万能型”的。

鸟类的“歌唱家”: 举个例子,很多鸟类是出了名的“歌唱家”,有些甚至能模仿环境声音。但这是它们演化出的特殊能力,是为了吸引配偶、标记领地、或者传递复杂的信号。而且,它们模仿的声音往往也有特定的模式和目的。即使是模仿,很多时候也是为了融入自己的“语言系统”,而不是纯粹的“我学你”。而且,很多鸟类的模仿能力仅限于它们一生中能听到的特定声音,而且在学习期会更加主动。
犬类的“情感表达”: 狗狗的吠叫、呜咽、咆哮,都是它们表达情感、警告、邀请玩耍的重要方式。它们的声带和发声方式也更适应于这些特定功能。为什么它们学不会我们说话?因为它们的发声器官结构和控制能力,与人类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它们能发出“呜呜”的声音听起来有点像“妈”,那也只是个巧合,或者它们学会了在特定情境下发出某种接近我们语言的音,但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模仿和理解。
猫科动物的“独立性”: 猫咪的“喵喵”声,很大程度上是它们为了与人类沟通而演化出来的。野生的猫科动物,成年后很少发出“喵喵”声,更多的是嘶吼、咕噜声等。这说明,“喵喵”声的学习和使用,可能与它们与人类长期互动有关。但这“喵喵”声的音域和变化,也相对固定,它们模仿猫之间其他声音,或者模仿其他动物,就更少见了。

演化的“效率”: 动物演化出模仿人类语言的能力,对它们来说可能并没有太大的生存优势。它们需要的是快速、准确地传递生存信息:危险、食物、配偶。学会模仿一种新的、复杂的声音系统,需要巨大的能量投入和大脑资源,这在演化上并不“划算”。相对来说,它们更倾向于优化自己原有的、高效的发声系统。

大脑处理声音的差异:

人类的大脑更“擅长”模式识别和学习: 我们的大脑对于声音模式的识别和记忆能力非常强大,尤其是那些有意义的、有规律的模式。模仿声音,本质上就是一种复杂的模式识别和再现过程。
动物的大脑更“侧重”于特定信号处理: 许多动物的大脑更侧重于处理那些对它们生存至关重要的信号,比如捕食者的声音、同类的呼唤。虽然它们也能听到其他声音,但主动去学习和复制这些声音的“动机”和“能力”就相对较弱。

总结一下:

所以,人类能模仿动物声音,但动物很难模仿人类或其他动物,归根结底是生理结构(发声器官的灵活性和复杂性)、大脑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尤其是在声音模仿和语言学习方面),以及演化的优先级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就像拥有一套“高级定制”的声乐设备和配套的大脑软件,可以自由发挥;而大多数动物,就像拥有“专精版”的乐器,虽然在特定领域表现出色,但缺乏那种“万能模仿”的潜力和驱动力。

下次你看到一只猫咪“喵喵”叫,或者一只狗狗“汪汪”叫,可以想想,它们是在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和世界交流呢!而我们,则可以偶尔“卖个萌”,学学它们,也算是一种有趣的互动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先来看一段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436356651607187456



没想到吧,这竟然是一只鸟的叫声,是不是有点诡异和恐怖——动物居然发出了人类婴儿哭泣的声音。这是今年8月30号,悉尼塔朗加动物园在社交媒体上发的一支视频。

这让我想到了一部科幻电影《湮灭》,在一个场景中,主角一行人在屋子里听到了求救声:“help me,help me……”

听到声音,大家都觉得是已经失踪队友的求救声,其实只是一只变异的怪物,模仿了人类的求救信号,来诱捕想来救人的人类。

这估计是本片最恐怖的一个场景。大家觉得很恐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只怪物触发了人类的“恐怖谷效应”。

所谓的“恐怖谷效应”,是指随着一个物体的拟人程度增加,人类对它的情感反应呈现增-减-增的曲线。“恐怖谷”就是随着机器人到达“接近人类”的相似度时,人类好感度突然下降至反感的范围。


这只发出“help me”叫声的怪物刚好就在恐怖谷的范围内。同理,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觉得视频中那只鸟叫声瘆人的原因。

话说回来,这到底是什么鸟?为什么可以模仿人类婴儿哭泣的声音?



华丽琴鸟:动物界中的“模仿达鸟”


这只来自悉尼塔朗加动物园的鸟是“华丽琴鸟”,澳大利亚特有的鸟。

之所以叫华丽琴鸟,是因为雄性华丽琴鸟有着精美复杂的尾巴,像一种被称为七弦琴的古希腊乐器。

在大卫爱登堡的自然纪录片《鸟的一生》第六集里,华丽琴鸟被描述为能模仿二十种声音的鸣鸟。从动物的声音,比如狗叫、猫叫;到不是动物的声音,比如汽车报警器、链锯、各种照相机快门,华丽琴鸟都能模仿。


来自悉尼塔朗加动物园的这只华丽琴鸟,名叫Echo。据管理员说,它可以模仿电钻声、火警、和立即疏散的通知声。

管理员说,Echo在大约一年前开始练习模仿人类婴儿的哭泣声,但具体咋学的也不是很清楚,估计是从哪位不开心的游客宝宝那学到的吧。


华丽琴鸟模仿声音有什么用呢?


根据奥杜邦学会对华丽琴鸟的研究,雄性琴鸟主要利用它们模仿的天赋来求爱。

每年的6月到8月是它们的繁殖季节,雄鸟一天会连续唱上4个小时,不愧是“K歌之王”。

既然是K歌之王,那肯定不是原创歌手了。雄琴鸟的求偶歌声是由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不同鸟叫声混搭而成的,有时候,甚至会把一些不是鸟叫的声音混搭进去。


华丽琴鸟的模仿功底不止用于求偶,还用来欺骗捕食者。

根据康奈尔大学2021年2月25日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华丽琴鸟不仅可以模仿其他某只鸟的声音,还可以模仿成群的混乱鸟叫声。捕食者听到后,以为自己面对的不是一只鸟,而是一群鸟,便不敢再贸然行动。



为什么华丽琴鸟可以模仿这么多声音?

所有的鸟类,包括华丽琴鸟,相对于其他种类的动物来说,发声都更为复杂。其中一些鸣禽,比如文章中的华丽琴鸟,又或者八哥、鹦鹉,它们的发声方式在鸟中又更胜一筹。


先从发声器官来说,人发声靠的是喉头,鸟靠的是鸣管和鸣肌。人的发声器从喉头声门的声带开始,直到舌端为止,其前后的总长度约有20厘米,它与体轴形成的角度呈直角。

而琴鸟、八哥、鹦鹉从鸣管到舌端的总长度约有15厘米左右,与体轴形成的角度也近似于直角。这也就是鸟类能模仿其他声响、能发出更复杂的声音,甚至模仿人类说话的原因之一。

不过,到现在还没有发现一只能模仿人类说话的华丽琴鸟,最多就是像前面那样模仿婴儿哭啼声。

说它能模仿20多种不同的声音,只是因为这些华丽琴鸟接触了20多种声音,但如果它能听到更多的声音,估计能模仿地更多。

怪不得大卫爱登堡爵士曾说过,华丽琴鸟是拥有“世界上最精致、最复杂、最美妙的叫声”的动物之一。


真可谓:“澳洲有善口技者,忽然扶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华丽琴鸟而已”。


参考文献:

[1]蓝书成. 人的声带和动物的发声器[J]. 生物学通报, 1985, 9.

[2]twitter.com/i/status/14.

[3]australian.museum/learn.

[4]cell.com/current-biolog00210-4.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们先不谈什么“AI痕迹”,就当是和朋友们聊聊天,谈谈这件挺有意思的事儿。为什么我们人类能学猫叫、狗吠,听着还挺像那么回事,可猫狗们就没法模仿咱们说话,甚至连彼此的声音都学得不怎么像呢?这背后啊,其实藏着人类和动物在发声、听觉以及大脑处理声音上的不少差别。人类的“超级发声器”和“语言天赋”要说模仿声.............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我们对声音感知和追求的本质,也是许多音响爱好者心中萦绕的疑问。的确,数字音频技术发展至今,EQ(均衡器)已经强大到可以对声音进行精细的调整,理论上,通过一系列的频率增减和相位校正,我们可以让一副原本平庸的耳机在频率响应曲线上,甚至在某些动态表现上,模仿得更像一副昂贵的高端耳机。那么,.............
  • 回答
    关于太空建造能模拟地球重力的空间站或飞船,这绝对是一个让人兴奋但又极其复杂的工程挑战。要给一个确切的时间点,坦白说,目前科学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因为这涉及到技术、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的突破。但我们可以从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和理论可行性来深入探讨一下,究竟我们离这个目标有多远。首先,我们要明白“模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作为人类最深层的伦理观念和情感反应。为什么我们对动物同类相食能保持一种相对超然的态度,甚至有时会觉得它是自然界残酷但正常的景象,而一想到人类同类相食,就会引发一种发自内心的厌恶、恐惧和道德上的强烈排斥?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细致地讲一讲。1. 生存策略.............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而且直击我们日常认知的一个盲点:为什么我们明明生活在“十进制”的世界里,但对其他数制,比如二进制、十六进制,甚至二十进制(某些古老文明的遗留)都能理解,并且在特定场景下还能自然地切换,一点也不觉得混乱?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我们大脑处理信息、学习规律以及工具辅助的强大能力。1..............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些核心方式。其实,说我们对月球的了解“处于一般层次”可能有些片面,我们对月球的了解其实相当深入,但与宇宙的尺度和我们对它的探索方式相比,似乎确实显得“不那么”惊人。让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1. “宇宙边缘200亿光年”的“知道”是怎么来的?首先,我们需要明.............
  • 回答
    人类无法百分之百团结一心发展科技探索宇宙,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源在于我们这个物种的内在属性以及我们所处的社会结构和历史进程。这不像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由一系列相互交织的因素共同造成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团结一心”本身就是一种极其难以企及的理想状态。 个体与群体的利益冲突: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有趣的悖论:我们对宇宙最微小的组成部分的了解,有时似乎比我们对自己身体最基本运作的了解还要深入。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都与我们探索这些不同尺度事物的方式、面临的挑战以及科学发展的路径有关。首先,让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看看“搞不清楚”在不同层面上意味.............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社会中关于食物的伦理、文化和历史层面的复杂议题。为什么我们普遍接受食用猪、牛、羊,却对狗肉、熊掌、鱼翅等存在争议,甚至被许多人视为禁忌?这背后并非简单的“能吃”与“不能吃”的二元划分,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首先,我们得从历史的洪流中审视。猪牛羊的“驯化史”与“生活史”:猪、牛、羊.............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材料科学和热电学领域的核心,要深入解答,我们需要剖析人类为什么尚未发现“理想”的受热自动产生电能的材料,并理解“理想”这个词的重要性。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人类并非完全没有发现“受热自动产生电能”的材料。 事实上,我们已经拥有了热电材料,它们正是利用了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生命演化中一个核心的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像有些生物那样,把后天习得的知识“遗传”给下一代?首先得明白,我们人类的演化,主要是通过基因来传递信息。基因就像生物的“蓝图”,它规定了我们身体的结构、生理功能,甚至一些基础的行为倾向。比如,我们天生就会有呼吸的能力,有看到东西的大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触及到了人类与自然界的一个微妙而关键的区别。实际上,并非所有其他地球生物都能直接饮用地球上的任何一种水而安然无恙,但相比之下,人类对水质的要求确实要高得多,需要经过过滤。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一、 生物体的“净水系统”差异想象一下,地球上的水是一个大染缸,里面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宇宙法则、神话生物以及召唤概念的理解边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以期找到一个能令人信服的解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召唤”在这两个情境下的含义: 克苏鲁神话中的召唤: 在克苏鲁神话中,召唤往往涉及复杂的仪式、古老的符文、特殊的祭品,.............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佛教教义的核心,也常常引发人们的深深思索。首先,我们要理解一点,佛教所讲的“创造”,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制造”或者“设计”有所不同。佛教的宇宙观,并非由一位全能的“造物主”在一开始就将其设定为完美状态。而是认为,世间万物,包括我们自身,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也因因缘而灭,这是一个不断.............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如果咱们单纯从“自然界里有没有大量游离酒精”这个角度来看,确实,那种像啤酒厂里直接摆在那儿的高浓度酒精,在自然界里是罕见的。大部分我们能接触到的发酵产物,比如熟透的野果,即使有些酒精,浓度也低得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还会被其他风味物质和水分掩盖。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自然界里没有“瓶装”的.............
  • 回答
    要说为何中国神话里,凡人似乎总有那么一丝与神明掰手腕的可能,而其他许多神话体系里,人类在神明面前如同蝼蚁,这其中的缘由,其实根植于文化哲学、社会结构乃至历史进程的细微差异。这并非是简单的“能力强弱”问题,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在神话叙事中的投射。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有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叫做“天人合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生命、意识以及物质世界的根本奥秘,也是哲学家、科学家们数千年来不断探索的课题。试想一下,我们构成身体的每一个原子——碳、氢、氧、氮、磷等等——它们本身并没有生命,更不用说思想和意识了。它们遵守着物理定律,按照电磁力、核力等基本相互作用组合、分离、运动。然而,当我们把这些微小的、无灵的个.............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大多数哺乳动物能够自行合成维生素C,而人类却不能,我们需要深入到生物化学的根源以及我们漫长的进化历程。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丧失”,而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演变故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维生素C的合成过程。在能够自行合成维生素C的动物体内,这个过程发生在肝脏(或在某些动物中是肾脏)中。关键.............
  • 回答
    从物种进化的角度看,人类对昆虫(及其所属的节肢动物门)的恐惧,与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策略、潜在的危害性以及我们的祖先在特定环境下的经验紧密相关。尽管如今许多昆虫确实是可食用的,并且在某些文化中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但人类整体上对它们的排斥和恐惧,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漫长的演化历程中,与某些昆虫的负面互动经.............
  • 回答
    要理解游隼和苍鸮为何能在全球广泛分布,且未演化出明显物种分化,我们需要从它们各自的生态位、适应能力、以及影响物种形成的几个关键因素入手。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涉及到演化生物学的许多层面,但我们可以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游隼和苍鸮确实是分布极其广泛的猛禽,但说它们“没有分化成不同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