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说法,人的设计使用寿命只有30多年。大概15岁左右生孩子,等到自己的后代活到15岁左右又产生下一代,自己的历史使命也就完成了。也就可以死了。远古时期的人,都没有中年危机,也没有谢顶的担忧。但是现代人的平均寿命70多岁。这多出来的40多年怎么来的。其实这40年间的很多慢性病、老年病,原本是不应该出现的。没有抗生素的年代,一个小感染就能把人带走。远古时期最不缺的就是外伤和感染。
同样,为什么很少看到野生动物得癌症,因为他们活不到得癌症的年纪就死了。
我们有时候看商周时期的文献,感觉那时候的人好勇敢,也很莫名其妙。为了朋友、为了信义,命说放弃就放弃。那是因为我们都用70多的人均寿命去想问题。如果他们人均寿命只有30岁呢,已经20多了,没几年可活的了,放弃生命获得的友谊、承若对后代的益处要比自己活着大得多,那就死呗。
再回到刚才说的,这多出来的40多年怎么来的呢。
饮水清洁+4年
食物充足+10年
医疗发达+10年
居住安全+5年
……
人不是不能喝自然界的水,只不过饮水不清洁带来的疾病和损耗,会减少人类的寿命。就像那道物理题:“以下哪个电压的电线可以用手摸。”“都能用手摸,只不过有的一辈子只能摸一次。”
如果你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只有人类有农业,只有人类有专职的医生,只有人类玩知乎~
新冠,这种级别的病毒,在古代,连瘟疫都算不上,根本没资格被载入史册。古代屠城灭国级的瘟疫到处都是,是真的屠城,无一活口,潜伏+空气传播+百分百致死,一场瘟疫,死亡人数数以千万计,乃至数以亿计,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数十次。
都知道张仲景治伤寒,但你知道伤寒是什么吗?东汉末年,十年伤寒,全国五千万人变一千六百万,三分之二的人口病死,建安七子病死四个——放到现在,那就是全国八亿人病死。所以民不聊生,黄巾起义,战争爆发,三国征战,又死一半人口,此时人口仅剩七百万,达到华夏历史最低点。
《三国志·蒋济传》:
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张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
《三国志·武帝纪》: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伤寒杂病论·序》:
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续汉·五行志》: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蒿里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后汉书·郡国志》:
汉桓帝永寿二年,户千六百七万九百六,口五千六万六千八百五十六人。
《国史大纲》:
蜀亡时,户28万,人口94万。吴亡时,户53万,人口230万。魏平蜀时,户66.3万,人口443万。三国合计:户147.3万,人口767万。
但就新冠这种弟弟病毒,为什么现代需要全国严阵以待?
不是因为现代人弱,不是因为现代人抵抗力差,不是因为古代没有病毒,不是因为古人不怕病毒。
而是因为古人用人命,填了病毒。
牛可以直接喝河水,不是因为牛不怕污染,而是因为牛群用牛命,填了污染。
所以,事实上,人类这个物种,也可以喝地球的水,就像牛这个物种一样。
但个人不是人类,而是个体。
物种的一粒沙,落到个体头上就是一座山。
不要把个体与物种混淆。
其实就是因为现代部分人类在城市里呆的太久了,因此产生了一些不应该的想法。只需要注意到两个现象就不会有这种奇怪的想法:
1、人工豢养动物的平均寿命普遍远高于这种动物在野外的自然寿命。
2、现代人类的平均体温普遍下降。
比如大家喜闻乐见的藏狐与龙牙这对老冤家。
藏狐的野外自然寿命,算上病亡、意外、被猎杀、生育死亡,其实连5年都达不到。出人意料的是它们在人工环境下寿命达到20年的比比皆是,大部分人工饲养的狐狸都能活到12年以上,动不动就出“老寿星”。
这些长相操蛋的小东西,其实在本地食物链里面已经非常接近顶端了,虽然体型跟一只猫差不多,但是比它们大而且有兴趣捕猎它们的动物也不多,除了鹰/狼/野狗,并没有什么天敌。
而龙牙同志作为一头现代智人,体温在数千年尤其是工业化以来一直呈现着下降的趋势,有数据表明现代城市生活的人类,体温已经比农耕时代低了1℃以上了。平均低温降低表明人体内的感染减少,人类不需要那么高的体温来调动自己的免疫系统工作,提供更有利于对抗感染的体内环境。毕竟现代生活环境下感染可能性降低,即使感染了也有抗生素和抗病毒药,体温降低大势所趋。
所以不是只有人类喝水需要过滤,而是干净卫生的水能够让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活得更长。
野生动物是没有办法,只能到处乱喝水,根据我的野外经验来看,如果有选择的话,野生动物也是更喜欢喝至少看起来干净一点的水的。
比如这个湖水,你觉得挺干净的是吧?
您想多了,岸边到处是发酵的牛、涉禽粪便,事实上除了就靠着这个湖讨生活的动物,像涉禽、捕鱼的鸟类、牛羊,几乎不会有动物跑到这个湖来喝水,它们大多是去这个湖泊的水源地,附近一个冰川融化的河里喝水,尽管那个河里的水泥沙含量更高。
这个湖叫做“比孜错”,相对来说很容易到达,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经过这里,性能比较好的越野车可以开过去。这里活动的动物有黑颈鹤、草原狼、藏狐、火狐、大鵟、纵纹腹小鸮、黄羊、岩羊、游隼、赤麻鸭、斑头雁等等,还会有附近牧民家里的牛羊。位置就在西藏拉萨市当雄县格达乡,格达乡乡政府那个位置一眼就能看到这个雪山,叫做“比孜峰”。
当然你不要去骚扰它们,否则本地人真的会揍你的。
由此可见,野生动物也会挑选水源,它们在野外挑选的水源依次为:泉水、河水、死水。不到万不得已,它们也不会跑去喝不流动的水。
所以其实野外用水,人类、野生动物都是一个原则,远离死水。死水有两个坏处,一是容易滋生细菌、寄生虫(包括虫卵),二是很有可能是咸水。动物也不傻,或者说太傻的动物都把自己搞死了,没有条件把自己傻呵呵的基因流传下来,它们一样喜欢喝干净水。
然而现代医疗条件和生活环境让傻呵呵的基因流传下来了……
还是袁老培育了杂交水稻的锅,一些简单的野外常识都没人知道了。这里简单讲一点关于野外取水的常识,以备有需要的人用到。
1、泉水、河水、死水的顺序一定要记住!有条件一定要找到泉水,泉水一般容易出现在悬崖、石头堆的下方,越大的山体越容易滋养泉水,泉水在野外的数量并不少,耐心点总是找得到的。
温泉并不在此例……
但是如果你已经傻到了把温泉当泉水用的程度,那还是老实待在家里的好。
2、河水越靠近源头越安全。刚刚融化的冰川水当然是最安全的,然而那种地方通常你也去不到。
如果迫不得已要饮用河水,一定要处理一下,否则就那个泥沙含量也非常非常硌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三坑过滤沉淀法。
在河边依据坡度从上往下挖三个坑,深一点为好。其中,1号坑直接取河水,与河水中间挖一条浅沟;2号坑与1号坑中间留10到20厘米距离作为过滤层,3号坑与2号坑同样操作。
这样水会在重力作用下从1号坑渗透到2号坑,再从2号坑渗透到3号坑,利用土壤自己的过滤效果净化,最终在3号坑里自己沉淀。其中2号坑的水可以用于洗漱洗澡,3号坑可以饮用。这个方法不需要携带任何物资和器材,有个铁锹就行,实在没有铁锹你用一根木棍也可以完成。
3、死不了就不要喝死水。湖水、稻田水、水洼水都算是死水,井水不算。
高山冰川下的湖泊水都是危险的,你都想不到寄生虫的生命力居然能够这么顽强,我有时候都纳闷它们生活在这么高海拔的湖水里干嘛,跑去寄生给谁呢?而且这种地方的湖水里藻类依旧繁茂,就我背后这个水坑里依然是有水藻的。
如果你实在是要死了要死了,还有最后一口气的情况下我都不建议你直接饮用死水。但是死水也是有办法净化的,只需要一个水坑或者潮湿一点的坑、一张塑料膜、一个杯子、一块石头。
另外,淘宝上面卖的那种“野战净水器”,请谨慎使用,特别是那种直接拿嘴吸的那种。
这种手压的脑回路还正常一点点。
这种直接用嘴吸的,你就当它是个玩儿户外游戏的玩具吧。
净水器的核心部件叫做“RO膜”,逆渗透膜,要让水透过RO膜、杂质留下,是需要一定的压力的,这个压力并不小,绝不是你靠嘴吸气就能产生的。低压膜8-10bar,高压膜14-16bar,家用膜5-6bar,bar是个压强单位,1bar=100千帕,10牛顿/平方厘米,一个大气压。就算是最低的5bar,那也是50牛顿/平方厘米,靠你自己的嘴产生这个负压的话,我假设你肺活量惊人,横膈肌发达到了异常的程度,嘴坚固如铁,一个嘴炮灭天下的程度……
大气压本身也不够用啊!
你至少会牙龈爆血。
你就算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人与人的体质不能一概而论,你一个滑铲铲翻了一群东北虎外加一群棕熊,一个手刀劈开恐龙,还能30分钟跑完70公里,你也不可能用一个嘴吸的净水器真的过滤掉什么东西——负压你晓得不?制造一个压力低于周边环境的小环境,在外界高压的情况下让流体流进小环境,这个就是“吸”。只要你是靠“吸”,也就是制造低压,我假设你嘴里制造了一个真空,大气压能够给你提供的压力差也就最多只有1bar啊!
不要缴纳这个智商税。
没有啊!!!
博茨瓦纳政府官员21日证实,今年3月以来在该国西北部发生的数百头大象死亡事件是由水中的有毒蓝藻细菌引发。博茨瓦纳野生动物和国家公园管理局方面当天表示,博茨瓦纳最终确认的死亡大象数量从7月报告的281头升至330头。
全文较长,提纲分为两部分
一、人类为何要过滤水:因为人类不过滤水,感染风险太大
二、动物为何不过滤水
———一、水的微生物带来的风险————
可能是现代国人太幸福了,因为你都意识不到不过滤的水带来的风险——感染。
今天的中国,十大致死原因是什么?2019年,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国34个省份(包括港澳台)居民的死亡原因。中国人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是中风,这些病,其实基本上是老年病了。
然而,如果你把这个数字放到全世界呢?尤其是低收入国家,非常意外,感染类疾病才是导致他们死亡的主要因素。
要知道即便在今天,微生物感染依然是世界上主流的死亡原因,上图是who发布的低收入国家的十大死亡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微生物感染依然是主流的死亡因素,尤其是和饮食相关的腹泻(diarrhoeal diseases)等因素更是排名第二,因此在这些国家推广喝热水其实是件简单而又贡献巨大的公共卫生事件。
有意思的是,在过去,中国当时也面临类似的情况,很多人是死于各种传染性疾病,其中不少都是病从口入。
典型的就是臭名昭著的霍乱,这个在今天中国唯二的甲类传染病(另一个是鼠疫),新冠和非典是乙类。是我国最关注的传染病之一,就是典型的水传播疾病。
还记得著名的伦敦霍乱地图不?
当年,伦敦爆发霍乱疫情,导致大量人死亡,那个时候,人们并不能分辨清楚到底是哪里在传播。然后著名的医生John Snow约翰·斯诺通过对病人的分布情况进行绘制了伦敦霍乱地图,发现,发病区域集中在水井分布的地方,于是 推测出是水污染导致的,最后通过对井水的防治,成功遏制了霍乱。他也是公共卫生学的开山鼻祖。
事实上,生活在居民区,如果不对水进行过滤处理,那么日常的生活废物,尤其是粪便类,将形成巨大的污染源。
还有传统的喝生水、用生水漱口、洗刷食具、浸泡蔬菜、水产品等习惯,这些习惯增加了各种微生物经水传播的可能性。
比如典型的是恒河系列,我都不忍说了,那么多粪便排到河流里,这污染,刚刚的~
之前全球健康与污染联盟(GAHP)发布的报告发现,印度因污染导致的死亡人数居世界首位。
事实上,水中的微生物非常多,比如下雨后的雨窖中。
雨窖是一项伟大的发明,针对我国那些缺水的地区,尤其是农村,由于地表水缺乏,导致长期人们缺水,因此为了解决水缺乏问题,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了以“饮水解困” 为目标的集雨水利用工程,实现了农村“饮水解困目标
但是雨窖这种地方,微生物可不少,下面这篇研究《16S rRNA高通量测序研究集雨窖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就是对雨窖中的微生物进行研究,结果呢?
微生物不要太多了
微生物有12 个门以上. 主要包括拟 杆菌门( Bacteroidetes) 、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 、放 线 细 菌 门 ( Actinobacteria ) 、 疣 微 菌 门 ( Verrucomicrobia ) 、 OD1、 浮 霉 菌 门 ( Planctomycetes) 、酸杆菌门( Acidobacteria) 、芽单 胞菌门( Gemmatimonadetes) ,并以拟杆菌门、变形 菌门、放线细菌门、OD1、疣微菌门的微生物为主 要类 群
还有大量的未知微生物
作者一共找到了,1 605条 OTU,获得窖水细菌群 落 22 门、42 纲、71 目、115 科、146 属.
这么复杂的微生物,你敢直接喝吗?
不仅是微生物,还有各种寄生虫,这一点 @云舞空城 已经写了,比如血吸虫,典型的寄生虫,主要在水中。
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13个省、市、自治区备受威胁,约1亿瑟瑟发抖,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好在,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对血吸虫病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治,并取得了巨大成效,基本上控制了血吸虫病的流行,有的地区已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
——动物为什么不过滤——
其实这个问题如果直接说是因为他们没有过滤的设备,甚至没有过滤的装置,可能不是很多人想要的回答。
事实上,动物不过滤,结果就是大量的传染病。养猫养狗的肯定很熟悉各种驱虫之类的~
有意思的是,刚好有一篇野外的野生动物调查,《食草类野生动物消化道寄生虫感染调查与驱虫试验》,我们来看下
研究人员调查的是广州的野生动物园食草类野生动物的肠道寄生虫,之所以调查,肠道寄生虫,主要是因为肠道寄生虫主要是饮食导致的。
结果发现,一共30种动物,1528份粪便,寄生虫阳性42.08%。
看看这寄生虫阳性率,盘羊竟然是100%!
什么圆线虫、毛尾线虫、莫尼茨绦虫、球虫、胃蝇等,都是常见的寄生虫。这东西人类要是感染这么多,早就被医院制作成标本了。
还有一篇研究,就更野了,直接用野生动物《秦岭地区野生动物寄生虫种类的调查研究》,调查物种也有比较野: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
瞅瞅这感染率
这可是100%感染啊。
感染后得不到治疗,那结果就是死亡呗。
所以你看着动物的寿命,感受下,你会发现,我们日常观察到的不少动物,很难活到下面这个极限寿命上,比如十几岁的牛,二三十岁的马(这还是家养动物,有药物)
所以,不过滤,也可以,那就是面对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疾风吧。
比如评论区提到的龟问题,这里也统一说一下
1,龟的极限寿命目前只是推测,虽然民间有千年乌龟万年王八的说法,但是现实中,最古老的龟是176岁吧。而其他情况,很难见到这么古老的龟,这也佐证了前面的说法:很多生物都活不到极限寿命。
2,龟身上也有大量的感染病,比如这篇《广西龟鳖致病菌及其药敏特性调查》中提到:
被检的63例龟鳖病例中,有38例分离到以嗜水气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为主的病原菌48株,25例没有分离到细菌,细菌检出率为60.3%(38/63)
事实上,以微生物上天入地无处不在的分布,以及超强的抵御逆境能力,我认为,地球上基本上不存在不被微生物感染的多细胞动物。
ps:水污染之类的等因素只能解决动物难以活到极限寿命的问题,但是不能解决物种极限寿命本身的问题,因外这个是靠基因。
打个比方,你即使一切按照理想化生活,空气无比甘甜,水更是洁净无比,但是也活不到500岁,因为目前来看,人类的极限寿命在125-150左右。
但是,你可以注意这些问题,至少让自己避免因为这些微生物寄生虫感染之类而英年早逝嘛。
[1]李保宏. 食草类野生动物消化道寄生虫感染调查与驱虫试验[D].华南农业大学,2016.
[2]潘广林. 秦岭地区野生动物寄生虫种类的调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你听说过血吸虫吗?
如果你很年轻,而且恰好还是北方人,没听说过很正常。
它是一种寄生虫疾病,中间宿主是钉螺,感染体(尾蚴)会从钉螺里进入天然水体。
别说喝了,在这样的水里游个泳,趟个水都能感染。
这个尾蚴有多大呢?
0.3~1mm
所以,过滤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潜在的大体积病原体。
比如,你看到一池子脏水,但你已经快渴死了,这时就可以在水边几米的位置挖一个坑,有个30厘米甚至半米,从坑里渗出来的过滤水,会安全很多——至少这样较大的病原体可以过滤掉。
但是这样还不够,因为虽然砂土过滤可以有效去除毫米级的微生物,但由于砂土的结构并没有那么致密,对于更小的微生物仍无法有效过滤。
因为颗粒与颗粒之间有孔隙,孔隙的最狭窄处叫喉道(孔隙喉道,简称孔喉)。
比如,阿米巴虫的直径常在几十微米,松散的泥沙孔隙喉道一般就在几十微米的范围,无法构成有效过滤。更别说只有几微米大小的细菌了。
只有松散沉积物经过埋深压实,颗粒与颗粒之间的孔喉会变小,过滤效果也会变好。
所以,打水井的时候打深一些,这样渗出来的水更安全。
但即便是压实过的砂土,任然有不太安全的因素,因为细菌的尺寸可以更小。
如果孔喉停留在10微米的级别,无法对细菌构成有效过滤。
而岩石的孔喉只有几个微米,再加上天然岩石由若干层孔喉大小不同的岩层组成,所以综合起来,总孔喉可以达到零点几甚至零点零几微米的水平,具有最好的过滤效果。
换句话说,从岩石里渗出来的山泉水就非常安全,山体岩石是天然的过滤器,基本可以过滤掉所有致病微生物。
但是,还是建议有条件煮沸饮用,因为岩石中可能有粗大裂缝,你也不知道这水实际上是从裂缝里流出来的、没有经过有效过滤的雨水,还是从岩石孔隙里流出来,经过过滤的水。
就算有微生物,煮成汤一般也就安全了,还能补充蛋白质,鸡肉味儿的。
当然,非要喝不安全的水也没人拦着。
无非就是感染寄生虫、急性肠胃疾病什么的,大不了就是一死呗。
俗话说的号,人生自古谁无死,想要作死请自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