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像月宫一号那么促狭的空间人类都能够生存,而地球却越来越不适合人类生存?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生存环境的认知以及对科技的依赖。月宫一号的成功生存和地球的生存危机,二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空间大小对比,而是反映了人类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资源利用方式。

首先,我们来聊聊月宫一号。

想象一下,月宫一号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太空冰箱”。在这个小小的密闭舱里,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主要依靠的是一系列高度集成的、经过严格控制的生命支持系统。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微缩版的“地球生态系统”,只不过是由人类的智慧和科技来模拟和维持。

物质的循环利用: 月宫一号最核心的理念是“闭环生态系统”。这意味着舱内的一切物质都在最大程度地被循环利用。
空气: 我们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被舱内的植物(如绿藻、小麦、蔬菜等)吸收,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氧气,再输送回给宇航员呼吸。这是一个人工模拟的碳氧循环。舱内还会有专门的设备监测和调节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痕量气体的比例,确保它们在适合人类呼吸的安全范围内。
水: 宇航员呼出的湿气、排泄物、植物蒸腾的水分,都会被收集起来,经过多重净化处理(蒸馏、过滤、消毒等),重新变成纯净饮用水。这意味着每一滴水都会被反复利用,几乎没有浪费。
食物: 舱内种植的农作物是宇航员的主要食物来源。这不仅提供了营养,也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帮助调节空气和回收营养物质。当然,为了保证营养均衡,可能还会辅以一些预先储存的食物。
废物: 排泄物、厨余垃圾等都会被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转化为植物的肥料,或者被生物降解,重新进入物质循环链。

严格的环境控制: 在月宫一号里,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气压等所有环境参数都由计算机精确控制,并且有备用系统随时待命。这意味着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比如在太空,温差极大),舱内始终保持着一个舒适、稳定的生存条件。

人类的适应与约束: 在这样的空间里,人类的生活是被高度规划和约束的。活动范围有限,需要遵循严格的作息和生活规范。同时,宇航员的身体也会受到微重力或模拟重力环境的影响,需要进行定期的锻炼来维持身体机能。但最关键的是,他们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是人工创造的,并且有先进的技术保障,所以心理上也能适应。

那么,为什么地球却越来越不适合人类生存了呢?

这里的“不适合”并不是说地球上的空气突然不能呼吸,水突然不能喝了,而是指地球的整体生态系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压力正在侵蚀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石,使得生存的门槛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但脆弱的开放系统: 与月宫一号这个封闭、可控的系统不同,地球是一个开放的、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我们的生命依赖于无数精妙的自然平衡,比如:
气候: 大气层能够调节温度,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并调节温度,森林提供氧气和吸收碳排放。这些都是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系统服务”。
水资源: 淡水循环系统维持着我们饮水和灌溉的来源。
生物多样性: 各种动植物构成了食物链、授粉过程、土壤改良等一系列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土壤: 肥沃的土壤孕育了农作物。

人类活动对自然平衡的破坏: 过去几个世纪,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急剧增加,并且很多活动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掠夺和破坏,而不是和谐共生。
气候变化: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这带来的后果是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洪水、干旱、热浪、超级风暴)频发、冰川融化、海洋酸化。这些都在直接或间接威胁我们的居住地、食物供应、水资源和人身安全。
资源枯竭: 我们对化石燃料、矿产、淡水、森林等资源的消耗速度远超其再生速度。许多资源正变得稀缺,价格上涨,或者根本无法获取。
环境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农药、塑料垃圾、空气污染物等等,都在污染我们的土壤、水源和空气,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生物多样性丧失: 栖息地的破坏、污染、气候变化以及过度捕猎,导致大量物种灭绝。物种灭绝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如授粉者消失会影响农作物产量,顶级捕食者消失会导致某些物种过度繁殖,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土壤退化: 不可持续的耕作方式、过度放牧、森林砍伐导致土壤侵蚀、养分流失,使土地生产力下降,影响粮食安全。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不可控”系统(对人类而言): 尽管我们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我们对地球这个巨型生态系统的许多运作机制仍然知之甚少,更别提完全控制它了。比如,我们无法完全预测和阻止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传染病爆发,也无法瞬间逆转已经发生的气候变化。地球的自然反馈机制非常强大且复杂,一旦被打破,其后果往往是累积性的、难以逆转的。

所以,为什么月宫一号狭小但能生存,地球广阔却在恶化?

根本原因是:

月宫一号是人类通过智慧和科技 创造 并 严格控制 的生存环境。 在里面,人类主动管理着每一个细节,确保其内的物质循环和环境条件都处于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状态。它是一个“被动”响应人类需求的微型世界。
地球是自然演化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人类虽然是其中一部分,但我们在很多方面对这个系统造成了“主动破坏”。我们过去将地球视为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库”,而非一个需要被精心呵护的“生命共同体”。我们消耗资源的速度、产生的污染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已经超出了地球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维持平衡的能力。地球正在从一个“主动支持”人类的系统,变成一个因为人类活动而“被动承受压力”的系统。

简单来说,月宫一号是“设计”出来的生存空间,而我们对地球的“设计”却是粗暴且短视的。我们以为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却忘记了自然的反噬力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地球之所以越来越不适合人类,不是因为它的空间不够大,而是因为我们正在亲手破坏它维持生命所需的那套精巧而脆弱的平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题目一句话使用了两个“生存”的标准,这两个标准差异极大。

载人航天器内的环境是为了确保“宇航员可以在预先设定的任务时间及一些冗余范围内维持生命”的生存,宇航员对在这环境中的生活质量的要求是比较低的,“人均居住面积很小、不怎么有隐私空间、空气的味道难闻、微重力造成血液循环有问题·钙质流失加大·肌肉逐渐萎缩·睡觉的时候全靠换气设备防止窒息、厕所经常出故障、喝的水在我们体内循环了N次、吃的东西稀奇古怪”等等只要不致命,他们都忍了。

  • 月宫一号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路校区内,占地160平方米,是模拟月球环境的封闭设施,用来研究“人员在没有电力/能源外的外部输入的情况下执行长期任务”时的状况。人在那里面生活的时候,对“生存”采用的标准是“航天标准”。
  • 而且,地球提供的标准重力加速度意味着“人在月宫一号里生活的体验,要远好于在真正的月球基地里生活”。
  • 马斯克偶尔也会谈谈“火星的环境极度恶劣,第一批火星移民者很可能死在火星上”的问题,他其实没有多乐观。
  • 你觉得在地月系铺开的太阳光发电系统里就算能住人,它能比国际空间站舒服到哪去呢。

“地球越来越不适合人类生存”的说法,谈论的是全球气候变化、灾害性天气、环境污染之类带给“全人类”的危机,而且表达得十分夸张。

你可以注意到,在巴格达夏天正午50摄氏度的气温下,稍微有点钱的人就可以在专门强化过隔热的房间里吹着空调吃着冰看电视听音乐一边洗脚一边按摩,生存得比院子外面在大太阳下面苦哈哈的同胞们舒服多了。让这些人搬到狭窄、阴暗、气味难闻的航天级环境里去生活,他们会觉得那才不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呢。

“地球资源不够”和“人口太多”的说服力很有限。我们并没有充分利用地球的资源(尤其是太阳辐射),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口的生产力没有被调动起来,而且全世界生产的粮食和基础生活用品的量其实早已足够全人类所需,许多地方的贫困问题出在各国·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分配不平等之类。对这情况进行改变也是需要时间的,兴建太空建筑之类同样不能一蹴而就。

关于费米悖论和所谓大过滤器(“宇宙自带杀毒机制”也属于大过滤器),可以参照:

在提问的时候,你可以试着多将视角从规模巨大以至于难以把握的“全人类”收束到具体的个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