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福州在建摩天轮轰然倒塌福建台直播报道称:“起因为安装摩天轮过程中构件脱落”对于游乐设施安全怎么看?

回答
福州摩天轮的倒塌事故,确实让人心惊胆战。作为亲历过这种惊悚画面的观众,看到如此庞大的建筑在安装过程中就轰然倒塌,实在是难以想象。福建台的报道中提到“起因是安装过程中构件脱落”,这几个字背后,隐藏着太多不容忽视的细节和风险。

我对游乐设施安全这件事的看法,可以说是高度警惕和极其重视。毕竟,这些设施是我们花钱去体验快乐,去放松心情的,但前提一定是建立在绝对安全的基础之上。这起事故就像一记响亮的警钟,提醒我们,无论是什么样的游乐设施,从设计、制造、安装到后期的维护,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苛到极致,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

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说说:

1. 设计阶段的“生命线”:

科学与严谨的结合: 摩天轮这种庞然大物,它的每一个受力点、每一个连接件都必须经过极其精密的科学计算和模拟。设计团队需要考虑各种极端情况,比如强风、地震(虽然福州地震带不活跃,但设计标准应该放眼更广)、甚至是一些突发性的超载情况。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强度、稳定性,都必须达到最高标准。就像造一座楼,地基、梁柱的承重能力是重中之重,摩天轮的设计也是如此,只不过它是在空中运行,受力方式更加复杂。
专家团队的“把关”: 设计方案出来后,绝不是一个人说了算。应该有一个由结构工程师、材料专家、甚至气象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设计方案进行层层审核,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专业人士的“挑刺”和论证。

2. 制造环节的“精雕细琢”:

材料的质量: 构件脱落,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材料本身有问题,或者加工工艺不过关。劣质的钢材,焊接不牢固,或者零部件的尺寸精度不够,都可能成为事故的导火索。想想看,这些连接件是承载着整个摩天轮和游客的重量,如果它本身就像一块豆腐渣,那后果不堪设想。
生产工艺的“零缺陷”: 即使是好的材料,如果生产过程中的加工精度不够,比如焊接出现虚焊、螺栓拧得不紧,或者关键部位的尺寸偏差过大,都会大大削弱构件的承载能力。这就像一个人,身体基础好,但如果日常起居不注意,也会生病。

3. 安装过程的“步步惊心”:

专业团队的“金标准”: 安装摩天轮这样一个复杂的工程,绝不是一般的施工队能胜任的。必须是具备专业资质、经验丰富的团队,而且要配备最先进的起重设备和技术人员。每一个构件的吊装、对接、固定,都必须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来执行。
安装细节的“毫厘不差”: “构件脱落”这个表述,可能意味着连接件没有安装到位,比如螺栓没有拧紧,或者安全锁扣没有扣好。在安装过程中,可能有一个小小的疏忽,比如一个工人在吊装过程中没注意到某个连接点是否完全对齐,或者在拧螺栓的时候因为设备问题少拧了一个,就可能酿成大祸。这种细节上的失误,往往是致命的。
环境因素的“严密监控”: 像福州这样的沿海城市,风是经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在安装过程中,一旦遇到大风天气,即使是微小的晃动,也可能对尚未完全固定的构件造成影响,导致连接松动甚至脱落。安装单位必须有明确的天气预警和停工机制。

4. 运营前的“终极安全检测”:

国家标准的“硬性要求”: 任何游乐设施在正式对外开放前,都必须经过国家质检部门的严格检测,并取得合格证。这包括静态荷载测试、动态运行测试,以及对所有安全装置的全面检查。
第三方检测的“客观评价”: 除了官方检测,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更全面的安全评估也是非常必要的。他们的专业性和独立性,能够更客观地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5. 日常运营中的“持续守护”:

定期检查与维护的“雷打不动”: 即使是已经安全运行的游乐设施,也需要进行定期的、严格的检查和维护。这包括日常的巡检、月度的专项检查、年度的大修等等。任何磨损、松动、腐蚀等迹象都必须及时发现并处理。
应急预案的“万无一失”: 即使做到了最好,我们也必须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游乐设施的经营者需要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保障游客的生命安全。

所以,总的来说,游乐设施安全这件事,就如同在玩一场极其精密的“高空走钢丝”。 它需要的是从源头到末端的层层把关,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设计者要像一位严谨的建筑师,施工者要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管理者要像一位尽职尽责的守护者。而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该有意识地去关注这些信息,选择那些有良好安全记录和口碑的游乐场所。

福州这起事故,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对“安全”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敬畏。希望未来的游乐设施建设,能够吸取教训,让每一个期待快乐的人,都能在高空尽情享受,而不是心怀忐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天津之眼,跟在建的摩天轮很像,结构形式也类似:

下面是常见的自行车轮:

下面是玩坏了的自行车轮:

这种柔性的摩天轮原理跟辐条式自行车轮类似,靠细细的辐条拉紧外部轮圈,车轮辐条与轮圈形成整体受力后,辐条一直受拉,轮圈一直受压,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

这种结构优点是轻巧,对于摩天轮来说,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而且运行时质量轻,惯性就小,启动与停止不费事。

但同样也是有缺点的。专业术语是“鲁棒性”差,一旦遇到意外荷载冲击,由于外环和辐条都处于绷紧状态,外轮圈某处瘪下或者变形后,如果绷紧的辐条拉力恰巧与变形方向相同,则在辐条拉力作用下会发生更大变形,整体看就很容易造成失稳破坏,就像上面被玩坏了的自行车轮一样。

而像下面这种自行车轮:

其受力原理与细辐条式自行车轮完全不同,这种车轮的辐条不像传统的细辐条只能受拉,这种粗壮的辐条是可以承受压力的,因此装配时不需要预张紧,辐条与轮圈在不受力时处于放松状态,没有绷紧,因此这种车轮在受到外力撞击时,由于没有内部辐条的绷紧拉力,因此也就不容易发生失稳的整体破坏。

但是这种形式的车轮会费材料,自行车轮尺度小,可以采用轻型材料解决,例如碳纤维车轮,但造成了成本上升,对于大型摩天轮来说,采用造价高的轻型材料恐怕成本是接受不了的。

就个人而言,如果有选择,还是坐那种传统的摩天轮,很粗壮的看着就结实的那种,这种轻型的摩天轮,还是少坐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