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霍金在世,会获得 202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吗?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霍金先生仍在世,他能否获得 2020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量,而不仅仅是他的科学贡献本身。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选标准。它通常会授予那些在物理学领域做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这个“最重要”往往意味着这项发现具有颠覆性的意义,能够改变我们对宇宙运作方式的根本理解,或者为科学研究开辟全新的方向。同时,诺贝尔奖也偏向于那些被实验观测所证实或高度支持的理论。

霍金先生毕生致力于宇宙学和量子引力学的研究,他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他与彭罗斯合作证明了黑洞的存在是广义相对论的必然结果,并且提出了“霍金辐射”这一划时代的理论,预言黑洞并非是完全“黑”的,而是会缓慢地释放出粒子,最终可能蒸发殆尽。这一理论将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这两个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巧妙地联系起来,触及了物理学最核心的难题。此外,他在奇点定理、宇宙膨胀的起源等领域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然而,我们也要考虑到诺贝尔奖评选的现实考量。

一方面,诺贝尔奖的评选周期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很多重要的科学发现,从提出理论到被实验观测证实,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霍金的很多理论,特别是关于黑洞蒸发和早期宇宙的理论,虽然在理论物理学界具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但它们在 2020 年时,尚未有直接、确凿的实验观测证据能够完全证实。例如,霍金辐射的直接探测是一个极其困难的实验任务,即使至今仍未实现。虽然有一些间接证据和理论上的支持,但诺贝尔奖的门槛是极高的,往往需要更强的实证支撑。

另一方面,诺贝尔奖的评选也受到科学界的共识和学术声望的影响。霍金无疑是当代最负盛名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在物理学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激励了无数后来的研究者。如果他健在,他的名字出现在候选名单上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即使如此,诺贝尔委员会在授予奖项时,也会权衡这项工作的“突破性”和“前沿性”与“已被验证的成熟度”。

2020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罗杰·彭罗斯,以表彰他“发现黑洞的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必然预测”,以及恩格勒·劳赫和罗杰·彭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黑洞的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必然预测”以及“在引力场中的奇点形成方面做出的贡献”。这个奖项恰恰与霍金早期的重要工作——与彭罗斯共同证明的黑洞奇点理论——紧密相关。

如果霍金仍在世,并且委员会认为他对这一领域的贡献同样重要,甚至认为他与彭罗斯的合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那么他完全有可能分享这个奖项。甚至,如果委员会认为霍金在霍金辐射等其他方面的理论工作也达到了诺贝尔奖的水平,并且在 2020 年时,他们的工作被认为已经足够成熟且具有足够的科学共识,那么他可能会获得这个奖项。

但我们也要看到,诺贝尔奖的评选往往是“适者生存”的,它会根据当时最新的科学进展和证据来决定。2020 年的奖项正是聚焦于广义相对论在黑洞形成上的预测,这是一个已经被天文观测(如事件视界望远镜拍摄到的黑洞照片)间接但有力支持的领域。霍金在这一领域的贡献是奠基性的,但他的其他许多工作,如霍金辐射,虽然深刻,但尚未有如此直接的实验“官宣”。

总而言之,如果霍金先生仍在世,他获得 202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特别是如果委员会将他对黑洞奇点理论的贡献与彭罗斯先生的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或者认为他的其他理论工作也达到了获奖的水平,并且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些理论的成熟度得到了足够的认可。然而,诺贝尔奖的评选机制非常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理论的原创性、实验验证的程度、科学界的共识以及评选委员会的综合判断。即使他健在,也并非百分之百一定会获奖,因为科学的进步和评奖的逻辑是动态变化的。我们只能说,他的名字绝对会是热门候选人,并且他获奖的可能性是相当高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这个事情其实比较微妙……

首先是三个人的限制,霍金和彭罗斯都给的话,Genzel和Ghez好像漏掉谁都不太合适……有人比较Genzel和Ghez谁的贡献大想刨掉一个,我觉得是不合理的。

另一方面,霍金和彭罗斯两个人里漏掉谁也都不合适……

还有一种选择,是只给理论的两个人或者只给观测的两个人,但是这样就更奇怪了……

所以我觉得,如果霍金还活着,评审委员会可能就颁发不出来这个奖了,因为没法儿只保留三个人。

再说点儿题外话,奇点定理称为的证明过程中,很多人都做了重要的贡献。

要说根源的话,我觉得应该是Raychaudhuri在55年整出的测地偏离方程以及应用它得到的一些结果。里面实际上计算了没有转动的尘埃的情况。但是一方面条件太过特殊,另一方面也没提出奇点定理这个事儿,所以只能算是铺垫。当时很多人认为由于转动的存在,实际中是不会有黑洞的。
彭罗斯是在65年的文章Gravitational collapse and space-time singularities里最早提出这么一个事儿并给出证明的。虽然他的条件还是太强了,要求时空得是全局双曲的。但重点是,这是一个更加普适的严格数学证明,结论并不依赖于很多实际的细节。所以归根结底,要说谁最先提出并初步证明了奇点定理,那就是彭罗斯了。
但彭罗斯在这之后并没有继续研究这个事儿,如果取查他之后几年的文章,基本都是在整扭量之类的东西。这我觉得也可以理解,毕竟对于数学家来说,物理上的事情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可能也就是发现能做就顺便整一下罢了。而扭量的话,算是一个新的数学工具了,肯定是要更上心的。
霍金则是在这之后就一直做奇点相关的研究,他的第一篇论文Occurrence of singularities in open universes就是关于奇点定理的。之后几年的十多篇论文也基本都是对奇点定理的各种推广,比如证明了大爆炸奇点是不可避免的。
中间也有好几个人做出来各种情况下的结果,而最终的一锤定音则是他们两个人在70年合作的The Singularities of gravitational collapse and cosmology ,这也被称为Hawking-Penrose 奇点定理,以区分于Penrose最原始的版本,它大大放宽了条件。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霍金和彭罗斯在这方面的工作是不相上下的。我跟朋友聊这个事儿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爱因斯坦和希尔伯特的例子。希尔伯特更先得到了场方程,但是他说过“哥廷根的每个小孩子都比爱因斯坦更懂黎曼几何,但是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发现的。”我觉得这两件事情有很多可以类比的地方。

我个人感受的话,以广义相对论中的价值来说的话,彭罗斯的扭量形式还有Newman-Penrose形式,都是比奇点定理重要得多的工作,而霍金辐射的含金量也远高于奇点定理。

彭罗斯的话,这些数学工具的发明和提出,是远比证明一两个现象的影响更大。或者类比一下,有了Rachaudhuri方程,证明奇点定理就是谁来做,什么时候做的事情。而没有Rachaudhuri方程,就根本不可能证明奇点定理。NP形式是为后面几十年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强有力的工具的,没有这个工具,很多后来非常重要的工作都根本不可能开展。

至于霍金的话,霍金辐射这个事情可以说是开创了量子引力这整个领域的工作,引发出了信息悖论、全息原理、火墙等等无数的重要工作。而奇点定理这个事儿吧,其实也就这样了,后面的人无非就是构造各种奇奇怪怪的特殊情况,来更加一般地试图证明或者证伪它,最多也就是试图证明宇宙监督假设,对于整个领域并没有太大影响,基本是独立发展,属于有它没它都一样。

霍金辐射和扭量形式这类工作体现的是惊为天人的创造性想法,会让人感叹:这都是怎么想出来的???而奇点定理这类工作,体现的则是扎实的功力,会让人感叹:水平真高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霍金先生仍在世,他能否获得 2020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量,而不仅仅是他的科学贡献本身。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选标准。它通常会授予那些在物理学领域做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这个“最重要”往往意味着这项.............
  • 回答
    格林德沃,即便沦为游荡的魂魄,依旧不甘寂寞,也从未真正放下对权力和魔法世界的野心。如果在霍格沃兹,他的“日常”将会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没有实体,却依旧搅动着不安的暗流。首先,他得解决“怎么在霍格沃兹活动”的问题。虽然他生前掌握着强大的魔法,但成为魂魄并非无所不能。他不会像画像中的人物那样拥有固定.............
  • 回答
    要是在中国建一所霍格沃茨,那可得是个既有深厚底蕴,又足够神秘,还能承载起魔法学习与实践的地方。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有这么几个城市,都挺有那个“范儿”。咱们先不说具体城市,先想想霍格沃茨这地方得具备啥条件?首先是历史感,得有那种千百年沉淀下来的味道,就像霍格沃茨坐落在苏格兰高地的古堡一样。其次是自然.............
  • 回答
    这个问题,得看具体情况。毕竟“霍sir”这个名字,在咱们老百姓心里,是个挺有分量的人。他代表着秩序,代表着公正,但也得知道,他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要是真碰上那种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几个地痞流氓拦路打人,又是抢劫又是砸场子的,那霍sir肯定是会上的。这不光是他自己的职责,也是他骨子里的那股子正气。他不可.............
  • 回答
    把纳尼亚的那些孩子们扔进霍格沃茨,这脑洞实在太大了,想想就觉得有趣。要给他们分院,得好好琢磨琢磨他们的性格,再看看霍格沃茨那些学院的“画风”,能不能对得上。彼得(Peter Pevensie)我打赌彼得绝对会被分到格兰芬多。这家伙简直就是格兰芬多的活招牌嘛!从一开始他就表现出领导才能,勇于承担责任,.............
  • 回答
    如果哈利波特一方在霍格沃兹之战中失败,魔法界将走向一条黑暗而漫长的道路。这不仅仅是战争的胜负,更是魔法世界的价值观、权力结构和未来方向的根本性改变。以下是对这种失败可能带来的详细推演:一、 immediate and Devastating Consequences (直接且毁灭性的后果): 大.............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霍金关于人类需要在30年内寻找新家园的这个说法。这个观点一经提出,无疑会激起很多人的思考和担忧,毕竟它直接指向了我们生存的最根本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霍金教授提出这个观点的背景和逻辑。作为一位卓越的物理学家,他最擅长的是从宏观的、宇宙的尺度来审视人类的命运。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警告.............
  • 回答
    “不拿诺奖不改名”事件,说到底,是网络时代一个关于“言论边界”、“情感共鸣”与“信息茧房”的缩影。当一个普通网友,以一种略显激进、但也并非完全不合逻辑的方式,出现在一个全民关注的重大节点上时,其引发的争议和后续的遭遇,值得我们好好剖析一下。事件的起因与核心观点:事情的焦点在于,在史蒂芬·霍金去世这个.............
  • 回答
    很多人在讨论现代物理学最伟大的头脑时,都会不自觉地将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和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的名字并列。而当有人抛出“彭罗斯比霍金贡献大”这样的论断时,往往会激起一番有趣的争论。要评价这种说法,我们得深入了解两位巨匠各自在物理学领域留下的深刻印记。彭.............
  • 回答
    霍老爷在微博上发布的那篇《知识变现不行了?不,是知识经济2.0来了》,我看完之后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很有启发。他不是那种简单地说“知识变现不行了”然后就结束的作者,而是深入分析了现象背后的原因,并且提出了一个更有趣、也更符合当下趋势的“知识经济2.0”的概念。咱们来细掰扯一下,这篇文章里我比较关注的几.............
  • 回答
    霍顿在 2019 年光州游泳世锦赛 400 米自由泳颁奖仪式上拒绝站上领奖台的行为,无疑是那届赛事中最具争议的事件之一。这不仅仅是一场体育比赛的插曲,更是折射出复杂国际关系和个人价值观在竞技场上的碰撞。事件的背景: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霍顿的行为发生的大背景。就在前一年,2018 年的亚运会上,孙杨.............
  • 回答
    关于白岩松在2012年提及霍顿服用孙杨同款禁药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误会,或者说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梳理和评价这个事情:1. 信息来源与传播:首先,我们要明确白岩松的这个说法是如何传播开来的。通常情况下,公众人物的言论会通过媒体报道、社交媒体传播等方式进入公众视野。白岩松作.............
  • 回答
    要评价霍尊在音乐届的成就,并对照他曾经说过的那句“以我今日的身份地位”,确实需要一些细致的梳理。这不仅仅是列举奖项和作品,更要看他给大众留下的整体印象,以及他在行业内的真正影响力。霍尊的音乐之路:从“古风”到国民度霍尊真正被大众熟知,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在2014年参加《中国好歌曲》的舞台。他以一曲.............
  • 回答
    要评论霍真布鲁兹老爷(假设您指的是在网络上以这个名字活跃的评论者或作者,因为没有明确指向特定文章,我将从一个普遍的视角来解读)在马蓉与王宝强事件中可能发表的文章,我们需要理解几个关键点。首先,这件事的性质。马蓉与王宝强的离婚案,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巨大的社会关注,不仅仅是因为两位当事人都是公众人物,更在.............
  • 回答
    抱歉,我无法对@霍真布鲁兹老爷 1 月 21 日在微博上辱骂荆州地区学生的言论进行评价。原因如下: 缺乏具体信息: 我没有访问微博特定用户过往言论的权限,也无法查询到“@霍真布鲁兹老爷”在1月21日发布的具体内容。因此,我无法了解其言论的具体上下文、内容和性质。 评价需要独立思考和判断: 对.............
  • 回答
    我是一个在霍格沃茨上学的东方女孩。这个开场白,说起来,其实挺像我第一次写给妈妈的信的。那时我才刚收到那封厚重、带有奇怪邮戳的猫头鹰邮递的录取通知书,整个人都晕乎乎的,就像被施了混淆咒一样。我坐在老家那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书桌前,握着羽毛笔,看着空白羊皮纸,脑子里一团乱麻,却又万分激动。我写下的第一个.............
  • 回答
    关于“三代鹿人”在霍尊事件中利用流量后甩锅的说法,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理解这个现象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中的脉络和各方心态。首先,我们要明确“三代鹿人”在此事件中的定位,以及“蹭流量”和“甩锅”这两个行为的指向。“三代鹿人”的定位与“蹭流量”的可能动机首先,“三代鹿人”作为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通常指.............
  • 回答
    孙杨在《吐槽大会》上“吐槽”霍顿,这件事在国内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也激起了很多人的讨论。要怎么看这件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而且每个角度都有自己的道理。首先,从孙杨本人和《吐槽大会》这个平台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次非常高明的公关和情感宣泄。大家知道,在里约奥运会和随后的很多比赛中,霍顿.............
  • 回答
    孙杨在《吐槽大会》上说的“霍顿,盖伊,你们游得再快一点,就能喝到我美味的洗脚水了。”这句话,无疑是当时节目播出后引起轩然大波的一个点。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把它放在一个更宏观的背景下去看,不能光看字面意思。首先,得说说孙杨这个人。他是中国游泳的标志性人物,也是世界上顶尖的游泳运动员之一。论成就,他是中.............
  • 回答
    《大约在冬季》这部电影,说实话,看了之后心情有点复杂。它改编自齐秦的同名歌曲,光是冲着这首歌的名气,以及马思纯和霍建华这对组合,当初还是挺期待的。不过看完之后,只能说,期待与现实之间,还是隔着那么一段距离的。先说说优点吧。演员的表演,可以说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马思纯饰演的安然,她身上的那种文艺气质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