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你的情况,两者兼顾,还是华为GT2 Pro更合适。
我已经带了WATCH GT2一段时间,我觉得GT2 Pro和GT2的一个很大区别,应该就是在商务属性上。
很大程度上,如同Mate系列的保时捷设计是为了解决华为在高端手机市场的认可度不足一样,WATCH GT2 Pro和WATCH GT2保时捷设计的发布,就是为了解决华为在高端商务手表上认可度的不足。
华为与保时捷联合的原因,就在于华为手机品牌力的不足,高端市场难以打开。
华为首次与保时捷首次联合,是在Mate 9 RS,那是2016年。
2014年的Mate 7,仅仅是让华为在高端取得意想不到的突破,远远谈不上站稳,那时苹果三星是高端市场绝对的王者,就连和小米比,华为也难说有整体性优势。
2015年的Mate 8,华为进一步提升出货量,小米还在巅峰,OV迅速崛起,苹果独孤求败。
如果说Mate 7是意料之外的成功,那么Mate 8就是对这条道路在自己掌控之下的成功验证,坚定了华为继续向高端走下去的决心。
然而如何走下去?相比苹果三星,品牌是华为最大的弱点,是华为走向高端的最大阻碍。
华为想到了联名。
其实一开始的联名并不成功,Mate 9 RS和Mate 10 RS都不是很火爆。
转折点是Mate RS,这款手机是在P20系列发布之后发布的,是华为设计和堆叠能力的一次大跃升,直接为Mate20系列的惊爆奠定了基础。
到Mate20 RS时,华为与保时捷的联名正式取得巨大成功。
再到Mate 30 RS时,到达了巅峰。
现在华为手机在高端市场早已站稳,保时捷设计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手机如此,手表也是如此,所以手表的WATCH GT2 Pro和保时捷设计来了。
华为总是善于抓住事物的核心特质。
手机一直以来的核心功能,是打电话,是信号,智能手机加个智能并不能就能改变这个核心。
手表一直以来的核心是装饰品,是身份的象征,现在的智能手表增加了诸多功能,装APP、打电话、接听电话、播放音乐等等,增加再多智能,也同样改变不了身份这个核心。
华为可怕的地方是兼容,她既从根本上寻找核心,重视核心,也顺应时代潮流,增加智能、健康、运动等等。
在华为身上,这种兼容简直数不胜数。
手机整体策略上,荣耀互联网与小米竞争,nova与OV竞争,Mate和P对决苹果三星。
具体手机配置上,Mate20 Pro、Mate 30 Pro 3D人脸和屏下指纹双方案。
现在Mate 40系列,又来了一个实体音量按键和虚拟按键双设置,我真的服气。
华为:3D人脸和屏下指纹两个解锁方案想要哪个?
我:3D人脸。
华为:不,你全都要。
华为:实体音量按键和虚拟按键想要哪个?
我:虚拟按键
她:实体按键
华为:不,你们全都想要。
WATCH GT 2的表盘,我还是更喜欢这个。
garmin fenix玩家一枚。
可以看看佳明的fenix系列,和基于这个系列衍生出的MARQ、Descent mk1/mk2、Tactix Delta、D2 Delta/Charlie等。
——fenix定义是户外智能表,所以设计比较硬朗。表盘大量使用金属,除了不锈钢外还有钛合金等材质可选,表盘玻璃也有蓝宝石玻璃、大猩猩玻璃等选择,现在还出了太阳能(solar)版的(无法直接实现充电,主要是为了提高续航)。
——fenix 系列针对户外,续航都比较长,不开GPS的话,日常监测心率+血氧,一般撑个一两周都没问题。
常规运动,功能全开+每周开GPS跑步跑步3次/总3个小时,一周使用时间也是完全可以的。
上面提到的后面几个,
MARQ系列算是有点豪华表意义的智能腕表,价格比较吓人,系列里又分为赛车、潜水等等
Descent mk1/mk2是潜水表,有潜水需求的可以考虑;
Tactix Delta是战术功能表,我现在就戴着这款(其实里面所谓的战术功能对我而言没什么用,只是喜欢它的颜值);
D2 Delta/Charlie是航空表,我看一些航空类大V,比如瘦驼等,都戴着它。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块表,以后考虑买块玩玩。
fenix系列、包括上面的衍生款都戴过不少,很多fenix的功能也玩过(跑步/骑行/桨板/冲浪/徒步/睡眠/血氧……),戴着它们去了不少地方。所以关于它的性能可以说说。
不过很惭愧,虽然fenix们是很硬核的户外表,迄今都没戴它们真正去过高海拔(以前去的时候用的还都是手持GPS等)。
后面关于fenix的优缺点、是否适合也都会提到。
戴fenix的名人/明星很多,网上都能搜到。
马化腾,小马哥之前戴的是fenix 5X Plus。也是之前戴了很久的一块:
梅德韦杰夫戴的Quatix 3,已经停产了,也算是fenix曾经的一个衍生系列,水上运动和钓鱼表:
之前戴过的fenix 5,土澳乌鲁鲁徒步:
吉隆坡的双子塔测过高度,两个观景高度,数据还是比较准确的:
之前在上海赛车场开过方程式,F4,戴过MARQ driver:
好几次飞机上也试过搜星和测高度。发现无法搜星(应该是飞行速度太快?),高度也是偏大较大的。在落地阶段实现过搜星,当时还纪录了最快的几秒钟提示“通过”一公里的极速:
现在戴的最多的Tactix Delta和fenix 6 pro。其实自身过大的体积加重量,并不适合跑步,不过我戴习惯了,跑马拉松也没觉得负担太大:
具体买哪款,丰俭由人,钱包说了算。
目前fenix 比较合适/依然能战的,飞3到最新的飞6(飞7应该还得等一段时间才会出来)。
fenix 3-5很多低配款价格两千出头就能搞定,老款里面比较推荐的是fenix 5X Plus,这款我戴的时间很久,也戴着跑过很多次马拉松。钛合金+蓝宝石玻璃,表圈比较大,按键有个小红圈也很骚气。
更推荐fenix 6和6系的那些衍生系列,2019年开始佳明的表盘设计、数据呈现包括表盘的大小、显示效果,都比以前好太多。用过就回不去了。
从fenix 5开始,fenix的产品线变得非常长。建议有钱一步到位,一分钱一分货,选来选去也很头大。
我身边很多fenix的用户,除了潜水和航空那种特殊场景特别应用的,很多自己其实压根就不户外……但要兼顾到日常搭配正装,所以很多商务人士还是会选fenix,它的颜值和质感确实比较好;
逼格就不多说了。以前开玩笑也说过,两三万这个价位,iwc、浪琴之类的表,对很多“有点钱”的而言毫无逼格,还不如最顶配的fenix之类,价格只有那种机械表不到一半,功能又多,还更能贴一层标签(记得马化腾戴fenix的照片出来,很多人都在聊他的表);
功能确实很多了,对99.9%的人都是过剩的。比如里面很多种运动、还有战术跳伞之类,我怕是永远都用不上;
整个功能而言,基础生活会用到的,肯定都有。
缺点的话,
金属表,体积和重量一定比运动表更重(哪怕有些钛合金款);
冬天佩戴,外套穿脱时就会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感;
我尝试过戴fenix系列睡觉(监测睡眠),但这可能只适合单身狗。如果情侣夫妻,容易碰到对方,大冬天的表盘也很冷。本质上它有睡眠监测和睡眠中的血氧监测,不过真戴着它睡觉,还是太大太冷了;
本地化还是与国产的华为小米们有差异,这也是定位不同。加上佳明只是腕表生产商,不像苹果华为三星小米oppo……们,手表是自己产品生态的一部分。佳明只能靠自己的app去尽可能实现和手机等设备的协同,相比之下其它那些智能表在生活场景上的玩法未来有可能更多(本质上fenix还是一块功能性的表)。
待机时间多说一句,fenix的几款都算挺长,但相互之间差异依然明显。比如戴习惯Tactix Delta,有时再戴6 pro,就觉得怎么掉电那么快……
我比较建议,如果真的想戴fenix系列,进行系统性运动(比如游泳跑步骑行),还是尽可能去买一根心率带。不管数据的详实性还是精准性,都会更高一些,也能得到更多高阶运动数据。
(这个在七分配速慢跑是否有必要追求180步频?回答里有提到过)
二代HRM-pro比一代价格更贵,除了功能外,设计上有个好的地方,背面胶条无论面积还是贴合度,都改善了很多。
当然如果只是日常戴表,就不用考虑心率带了。
有任何fenix系列的使用交流,评论区里回复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