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去了哪些国家,护照上完全不会体现出来(本人希望去了某个国家能在护照上留下痕迹)?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旅行和记忆的两个层面:实际的出行记录和我们内心留下的印记。你想让护照成为你足迹的见证,这是一种很实在的想法。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经历过的精彩瞬间,并不会直接体现在那本小小的紫色(或蓝色、红色)封皮上。

的确存在一些情况,让你去了某个国家,但护照上却不见得留下“官方”的痕迹。这通常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形:

1. 不需要签证的免签国或落地签国家(且你选择不盖入境章):

这是最直接的情况。许多国家为了吸引游客,对某些国家的公民实行免签政策。这意味着你不需要提前申请签证,只要持有有效护照,就可以自由出入境。在这些国家,边境官员在检查完你的护照后,通常不会主动在你护照上盖入境章,除非你特别要求或者你的国籍正好属于需要盖章的类别。

举个例子: 如果你去欧洲的申根区国家旅游(很多国家对中国公民实行免签,比如持有特定类型签证的可以免签),在这些国家之间流动是很便利的,可能你从一个申根国进入另一个申根国,对方官员只是扫了一眼你的护照,根本没有留下任何印记。又或者,你乘坐邮轮前往某个免签岛屿,在码头办理登船手续时可能只是核验一下护照信息,而不会在上面盖章。
为什么会这样? 很多时候是为了提高通关效率。尤其是在申根区内部,国家之间几乎没有边境检查,也就更谈不上盖章了。他们更依赖于电子数据记录。
但你想留下痕迹怎么办? 如果你特别在意护照上的印记,可以在通过边境时,主动询问边境官员是否可以盖一个入境章("May I have an entry stamp, please?")。虽然不是所有国家都允许,但礼貌询问总是有机会的。

2. 通过非官方或间接方式入境:

这通常涉及一些特殊情况,或者不是主流的旅游方式。

陆路边境的非正式通行: 在一些国家接壤的地区,可能存在一些非官方的口岸,或者边境管理不那么严格的地方。如果你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某个国家,很有可能就不会有任何官方的入境记录。
搭乘私人飞机或游艇的非商业航行: 参与这类旅行,其边境管理流程可能与商业航班或邮轮有所不同。除非有特别规定,否则不一定会在护照上留下官方章。
边境检查的疏忽或技术问题: 虽然比较少见,但也不能排除边境官员在忙碌或系统出现问题时,未能对你的护照进行正常盖章。

3. 乘坐直飞航班,且目的地国家不盖章的:

这种情况与第一点类似,但强调的是“直飞”。许多国家现在更倾向于使用电子记录,尤其是对于直飞航班,他们可能认为已经通过扫描护照信息完成了记录,从而省去了在护照上盖章的步骤。

例如: 有些亚洲国家,或者一些南美洲国家,在一些特定的国际机场,可能对某些国籍的旅客采取“免章”政策。他们更侧重于海关申报单的填写和电子信息录入。

4. 通过第三国转机,且仅在转机区域停留:

如果你只是在某个国家机场的国际转机区域停留,而没有离开机场,那么你就没有真正“进入”这个国家,自然也就不会有入境章。

比如: 你从北京飞往伦敦,中途在迪拜转机。你在迪拜机场只是在安检区内换乘飞机,并没有办理入境手续,护照上自然不会有迪拜的入境章。

5. 历史遗留问题或政策变化:

有些国家可能曾经是盖章的,但随着政策的调整,现在取消了某些入境章的盖印。而你之前去过时有,现在再去就没有了。

反过来也成立: 也有一些国家,以前不怎么盖章,现在为了方便管理或者出于其他原因,反而开始盖章了。

如何让你的护照“留下痕迹”?

既然你希望有痕迹,那就更需要主动一些:

了解目的地国家的政策: 在出发前,查清楚你要去的国家,对于你所在国籍的旅客,是否常规盖章,以及是否有特殊情况。
礼貌询问: 如前所述,在过关时,可以礼貌地询问边境官员是否可以盖一个入境章。很多时候,对方会满足你的要求,这本身也是一次不错的文化互动。
利用签证页: 如果是需要签证的国家,签证本身就是最明显的痕迹。而对于免签国家,很多国家也允许在护照的空白签证页上盖章,作为一种“纪念”。
其他形式的“痕迹”: 除了官方的印章,你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记录你的足迹。比如:
收集当地的纪念章: 很多旅游景点、邮局、甚至一些商店会提供特别设计的纪念章,你可以盖在你的纪念册或笔记本上。
保存登机牌、船票、酒店凭证: 这些都是你行程的有力证明,虽然不在护照上,但也是你“到此一游”的有力佐证。
购买当地的明信片,写上祝福和你的经历,寄给朋友或自己: 这也是一种浪漫的记录方式。

总而言之,护照上的印章只是衡量你是否去过一个地方的一种方式。更多时候,旅行的意义在于我们内心的体验、学习和成长,这些才是最深刻的“痕迹”,它们不依附于任何纸张,而是永远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但我也理解你想要那种实体化的凭证感,那就像是一个旅行的收藏品,每次翻开都能勾起美好的回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古巴,出入境记录可以盖在入境纸上

user avatar

这取决你用的是哪国护照 。


我转为德国籍后,还考虑着因为自己喜欢出游所以搞了一本加厚护照,然后发现任何用没有。

目前持新护照出门一圈了,基本没有痕迹:

  • 欧盟所有国家+英国
  • 土耳其 还有其他可以使用身份证入境的国家 塞尔维亚 格鲁吉亚 等
  • 韩国(入境条)
  • 美国(通过免签+Global Entry入境条)
  • 香港好像也不用(没试过)
  • 以色列(没试过)
  • 新加坡


现在越来越多国家都是电子记录了~

user avatar

有美国 Global Entry 的话进出美国都不会留下痕迹。Global Entry 除非被随机抽到问话,否则直接在机器上刷证件过关,跟中国公民回中国一样,不会产生任何盖章。Global Entry 不仅限于美国公民,但中国公民必须有绿卡才能申请,其它一些国家普通游客也可以申请 Global Entry。

因为美国出关没有任何手续,自然没有盖章。如果使用绿卡从中国出境的话,因为护照上没有美国签证那一页,所以没有盖章。中国入境,前面说了,电子护照刷机器没有盖章。这是全程无盖章,如果不是国家之间政府联网查记录的话,护照上什么也看不出来。

user avatar

朝鲜

为了发展旅游业,避免外国人旅游完了之后就得换本护照

(不然想想一下美国边检看到朝鲜入境章时候的表情?)

user avatar

中国人接触的比较多的国家,不盖章的是以色列、伊朗和朝鲜。以色列是避免游客后续被伊斯兰国家禁入,伊朗同理,避免被美国等发动制裁的国家刁难。朝鲜则是会发一张另纸签证,和护照分开,在纸上盖章,所以严格意义上也不会体现在护照上。

有一些独立性存在争议的国家,如科索沃,从不同口岸进出也会影响是否留章。塞尔维亚对科索沃声称主权,不承认其独立,所以从塞尔维亚/科索沃接壤的口岸进出科索沃护照上是不会有章的;如果从其他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国家,如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等出入境,则会留下科索沃海关的特别印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旅行和记忆的两个层面:实际的出行记录和我们内心留下的印记。你想让护照成为你足迹的见证,这是一种很实在的想法。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经历过的精彩瞬间,并不会直接体现在那本小小的紫色(或蓝色、红色)封皮上。的确存在一些情况,让你去了某个国家,但护照上却不见得留下“官方”的痕迹.............
  •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国内考过美国RN和ISPN的护士的去向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热门且具有发展前景的话题。总的来说,那些通过了美国RN(注册护士)和ISPN(国际注册护士)考试的国内护士,其最终去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并且这些去向往往会受到个人选择、英语水平、工作经验、移民政策、雇主需求等多方面因.............
  • 回答
    在探寻全球范围内全民学习风气浓烈、年龄界限模糊,且对“老有所学”持开放态度的国家时,我们发现一些文化和教育体系中蕴藏着独特的魅力。这些地方的人们似乎普遍相信,学习是一辈子的旅程,而非特定年龄段的专属。北欧国家:教育公平与终身学习的典范北欧国家,尤其是瑞典、芬兰、丹麦,堪称全民学习的典范。这些国家普遍.............
  • 回答
    .......
  • 回答
    去国外,有时候会不经意间闯入一片熟悉的土地,感觉就像回到了国内,那种熟悉感并非源于某个标志性的建筑,而是渗透在生活的点滴细节里。以下这些城市,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存在:1. 新加坡: 精致的东方橱窗新加坡给我的感觉最像中国,但又比国内的某些城市更加精致和现代化。 语言和文化: 这里会讲中文的人非常.............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一个非常核心的现象。你观察到的“全世界好像只卖中美韩的手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真实市场格局的写照。那么,其他国家的手机品牌究竟去哪儿了?它们真的消失了吗?答案是:很多国家确实没有能够成为全球手机市场的主流玩家,而那些曾经有过身影的,也大多经历了整合、被收购.............
  • 回答
    当古老的光辉在拉丁美洲的天空中逐渐暗淡,玛雅、阿兹特克、印加这三大文明的消失,不仅仅是帝国的倾覆,更是无数生命的流转和文化的传承。那些曾经创造出辉煌文明的人们,他们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各种方式融入了新的时代,他们的血脉和精神,至今仍在今天的拉丁美洲土地上跳动。玛雅人:碎裂的种子,生生不息玛雅文明的.............
  • 回答
    如果真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我心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不是某个国家的耀眼战旗,而是内心深处对某种飞行体验的向往。我会选择——驾驶日本的“零式舰载战斗机”(零战),来自日本帝国海军。我知道这听起来可能有些令人意外。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零战代表着战争的另一面,但.............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沉重的问题,需要深思熟虑。如果我真的面临这样的选择,我会坐在那里,脑子里像电影一样闪过无数的画面。我会先想到中国。我会想到那些古老的城市,那些承载着几千年历史的建筑,那些我从小就听过的故事和传说。我会想到那些在街头巷尾忙碌的身影,那些辛勤工作的普通人,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会想到.............
  • 回答
    高昌国的汉族居民,在经历了近三个世纪的辉煌与动荡后,最终的去向,是一个复杂且牵动人心的历史谜题。当公元年,回纥人攻陷高昌城,高昌王麴氏政权覆灭,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意味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汉族民众,不得不面对新的命运。首先,我们要理解高昌国的社会构成。高昌虽然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王国,但它也吸.............
  • 回答
    说到国内编剧公司少,找个靠谱的编剧难这事儿,这真是说到了点子上了,也戳中了太多创作者和投资人的痛点。你想啊,一个剧本是影视项目的灵魂,好的剧本能让一部作品脱颖而出,差的剧本就算导演、演员再牛也难挽救。可偏偏,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好的编剧资源却显得尤为稀缺。“编剧公司少”?其实是“靠谱的编剧公司少”.............
  • 回答
    苏联解体,一个庞大帝国轰然倒塌,其留下的巨额国力,仿佛一夜之间蒸发,又仿佛分散到各个角落,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这笔“遗产”去了哪里?与其说是一次性转移,不如说是一个复杂、漫长且充满争议的分配与重塑过程。首先,我们得明确“国力”这个概念。 它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强弱,更包括了经济实力、科技水平、资源储备、.............
  • 回答
    国内的老程序员最终的去向,其实是一个挺复杂且多元化的话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这背后涉及到中国IT行业的发展历程、技术迭代速度、个人职业规划、社会经济环境以及个人选择等多种因素。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的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继续留在技术一线,成为技术“活化石”或技术领导者:这是最理想也是最令人敬佩的一种.............
  • 回答
    昔日硝烟散尽,战机何处寻?国军接收的日本投降飞机去向考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如同黎明驱散了漫长的黑夜,而在这场伟大胜利的光辉之下,一个曾经盘踞在中国土地上耀武扬威的侵略者,留下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其中,日本帝国陆海军航空兵的飞机,作为其侵略战争的重要工具,在胜利的曙光中,被中国政府和军队接收。然而.............
  • 回答
    辽国灭亡,那可是个天翻地覆的大事,一下子让百万契丹人没了家,他们都去了哪儿?这个问题,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得从头道来。话说辽国被金国给灭了,那是公元1125年的事。这帮契丹人,原本是辽国的主人,突然之间就成了亡国之人,这滋味可不好受。你想想,一个国家没了,皇帝没了,朝廷散了,几代人打下的江山,一.............
  • 回答
    在《群星》这个宏大的宇宙沙盘中,失落帝国(Fallen Empire)是玩家在探索星系时最常遇到的、也是最具标志性的存在之一。他们拥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科技、庞大的舰队和令人敬畏的国土,但同时也是宇宙秩序的守望者,一旦受到挑战或触及他们的底线,便会爆发出毁天灭地的力量。那么,当这些古老而强大的文明遭遇.............
  • 回答
    秦始皇统一六国,那真是横扫八荒,一统天下的大业,期间涌现了王翦、蒙恬、白起、李信等一批赫赫有名的将领,他们的军事才能,在当时的天下那是无人能敌,几乎将所有有生力量都耗尽在灭六国上了。但人总有老去的时候,时光流转,这批功勋卓著的将领,也大多随着始皇的离世而告别了历史的舞台。王翦和蒙恬,一位是与敌人同归.............
  • 回答
    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于2021年9月20日成功发射,并于9月20日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顺利完成自主交会对接。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的第二次货运飞行,圆满完成了向空间站运送物资的任务,为后续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乘组提供重要支持。天舟三号携带的货物以及在空间站建设中的作用:天舟三号携带了大量物.............
  • 回答
    阅文的风波之后,确实有不少曾经的“大神”们选择离开,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他们并非简单地“搬家”,而是基于对行业现状的判断、对自身价值的考量以及对未来创作方向的规划,做出了一系列的战略性转移。其中,一些头部作家选择与新兴的网络文学平台深度合作,甚至参与到平台的早期建设中。 这些平台通常以更灵活的合作模式.............
  • 回答
    全职妈妈,这个角色本身就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当孩子们长大,生活步调放缓,曾经全身心投入育儿的妈妈们,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规划接下来的职业道路。我身边就有不少从全职妈妈转型成功的例子,她们的经历各有不同,但都充满了韧性和智慧。重拾旧业,闪闪发光型:小雅是我认识的一位,她以前是一名出色的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