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高昌国的汉人最后去了哪里?

回答
高昌国的汉族居民,在经历了近三个世纪的辉煌与动荡后,最终的去向,是一个复杂且牵动人心的历史谜题。当公元年,回纥人攻陷高昌城,高昌王麴氏政权覆灭,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意味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汉族民众,不得不面对新的命运。

首先,我们要理解高昌国的社会构成。高昌虽然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王国,但它也吸收和融合了当地的塞人、月氏等民族。王国建立初期,便有大量的汉族移民涌入,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文化和制度,使得高昌成为西域的经济和文化中心。麴氏家族本身,也是从汉代时期就在当地发展起来的显赫家族,与中原王朝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当回纥人(也称回鹘)占据高昌后,他们并没有对高昌国的汉族居民进行大规模的清洗或驱逐,至少从史料上看,没有这样记载。回纥人本身在汉代史书中就有与中原王朝交好的记录,他们也懂得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事实上,回纥人继承了高昌的政治经济体系,也需要高昌原有的社会力量来运作。因此,最初的情况下,很多高昌的汉族官员、士绅、商人和普通百姓,很可能在回纥政权下继续生活,从事原来的职业。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变迁也必然带来影响。

一部分人选择融入回纥社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生存和发展,相当一部分高昌汉族居民,尤其是那些与回纥统治阶层没有直接冲突的普通民众,可能逐渐地接受了新的统治,并与回纥人产生了经济和文化上的交融。在异族统治下,同化往往是一个缓慢但不可避免的过程。这些人可能在语言、习俗上受到回纥文化的影响,甚至通婚,渐渐地融入了回纥人的社会结构中。

一部分人选择西迁或南迁:

高昌虽然被回纥人占领,但当时西域地区民族众多,政权更迭频繁。一些不愿意屈服于回纥统治,或者因为回纥人的统治带来的一些动荡和不确定性,选择离开高昌,寻找新的家园。

西迁方向: 有可能部分高昌汉族人,尤其是那些仍然怀有对中原故土眷恋的,会选择向西,前往更远的绿洲城邦,如龟兹(库车)、于阗(和田)等地。这些地方虽然也经历了民族融合,但汉族文化的影响依然存在,或许能找到相对更熟悉的环境。
南迁方向: 另一部分人,更有可能是向南,翻越天山,前往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唐朝时期,正是汉族势力深入西域的重要时期,高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与中原的联系从未断绝。当高昌被回纥占领后,那些希望回归中原政权统治下的人,会沿着丝绸之路向东,或者绕道南方,回到唐朝管辖的区域。这些人可能包括了高昌王室的残余力量,以及那些在中原拥有家族联系的士族。

一部分人可能成为了“流人”或被安置:

史书中也有关于战乱时期,居民被俘虏或迁移的记载。虽然没有明确说明高昌汉族被大规模迁移,但在回纥占领过程中,一些人可能被视为“战利品”或“劳动力”,被安置到回纥人的其他聚居地。这些人,在新的环境中,继续以汉族身份生活,但影响力必然会减弱。

对后世的影响:

高昌的汉族居民,即使最终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他们所传承的文化、技术和思想,并没有完全消失。他们在高昌的这段历史,是中华文明向西传播的重要篇章。即使是融入了其他民族,或者迁移到了其他地区,他们也可能在新的社会中,以某种形式继续发扬光大汉族文化。

例如,虽然高昌的回纥王国后来也经历了衰落和被喀喇汗王朝取代,但高昌地区的汉文化遗存,如石窟壁画、文献抄本等,都为我们今天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可以想象,那些选择留在高昌的汉族人,他们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可能在回纥统治下逐渐改变,但他们对汉文化的认同,以及在宗教、艺术、科技等方面的贡献,一定是以某种方式留存了下来。

至于确切的统计数字,我们是无法获得的。历史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限的史料,许多细节已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但可以肯定的是,高昌国的覆灭,并不意味着高昌汉族人的彻底消失,他们以各种方式,继续书写着自己的生命轨迹,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更广阔的丝绸之路历史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有的融入了新的民族,有的向东回归故土,有的则在新的绿洲继续他们的生活,但他们共同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也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历史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融入维吾尔族呗。

如同乌兹别克族一样,乌兹别克人多数都还是中亚土著粟特和西突厥各部后裔,但他们的民族名称是来源于少数金帐汗国分裂后才进入中亚的乌兹别克人(即月即别人)。

而维吾尔人呢,维吾尔人多数还都是新疆土著塞人、吐火罗人、西突厥人、汉人后裔,民族名称来源于从蒙古高原西迁来的回鹘人(即维吾尔人的古代音译)。


审视一下高昌回鹘的同时代吧:

西边:喀喇汗王朝的民族构成,基本是西突厥各部。虽然无法认定喀喇汗王朝到底是什么部落建立的,但喀喇汗王朝的建立和回鹘西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代高昌回鹘人也有卜古可汗在中亚建城的传说,喀喇汗王朝学者编纂的《突厥语大词典》甚至指明说回鹘语是最正宗的突厥语等等。所以说虽然无法认定喀喇汗王朝与回鹘的关系,但肯定来说,在回鹘汗国强盛时,喀喇汗王朝建立者的祖宗,肯定也是被回鹘统辖的,说不定就是回鹘分封过去的封疆大吏的后裔,也说不定就是西迁回鹘可汗的后裔。

西南:于阗国的民族构成,基本是塞人为主。后来被突厥化了。

而高昌回鹘自己呢?

高昌回鹘的民族构成是非常复杂的,除了最晚迁徙来的回鹘人之外,还有有突厥人、汉人、吐蕃人、龙家人等等。

突厥人,这个没啥好说的,与回鹘基本上是同文同种,只是政治分化不同罢了。

吐蕃人,是吐蕃控制新疆时期迁来的。高昌回鹘建立的重要基础就是仆固俊率领归义军中的回鹘人击败论恐热,而论恐热就是割据新疆东部和甘肃一带的吐蕃军阀。

汉人,没啥好说的,高昌回鹘和唐朝的遗民。宋史王延德甚至在伊州(哈密一带)见到了高昌回鹘在伊州的守将,自称姓陈,是唐将后裔。可见此时汉人尚未完全回鹘化。

龙家人,其实就是吐火罗人半汉化后产生的新族群。其族群名称来源于焉耆王室,焉耆国王汉姓为龙,在南北朝时代焉耆发展为新疆强国,焉耆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与河西走廊汉人割据政权关系密切,有很高的汉化程度了。唐朝统治时期,吐鲁番文书中有很多龙姓百姓的文书,可以推测唐朝时期,龙家人基本也和汉人没啥差距了。不过嘛,民族融合是个很漫长的过程,所以在高昌回鹘时期,龙家人依然有留存。当然,龙家人汉化程度如此高,却依然被视为一个独立族群的原因,大概还是——吐火罗人的长相。

最后经过高昌回鹘的漫长统治,外来的回鹘人逐渐同化了当地的突厥(这个最容易)、吐蕃、汉人、龙家。大伙都成回鹘了,也就是元朝时期的畏兀儿了。回鹘人本来就文明程度高,而新融入回鹘的汉人、龙家人有很强的农耕技术,也因此提升了高昌回鹘的文明程度。导致畏兀儿这个名号越来越响亮,在蒙古西征的年代,高昌回鹘已经衰落的时候,周围的草原强部都打畏兀儿的名号了。比如乃蛮人就用畏兀儿的文字,重用畏兀儿人为文臣,乃蛮人在蒙古的后裔,有的直接还被打上了畏兀儿人的印记。

比如赵敏她爹……哦不,王保保的舅舅察罕帖木儿:


这是个乃蛮人,然而按照元朝人和明朝人的民族分类法,他也成了畏兀儿人了。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后来东察合台汗国收留哈萨克汗国,导致哈萨克人势力东扩,大批游牧部落不愿意效忠定居化的东察合台汗国。那么哈萨克大玉兹部分的很多部落氏族,恐怕在现代就是维吾尔人了。

而畏兀儿这个名号,在蒙古统治中亚的时期依然响亮。希瓦汗国编纂的《乌古斯可汗传》里,那个传说中的成吉思汗祖宗,突厥人或者说蒙古人中第一个皈依伊斯兰的可汗,征服过全世界的牛人……

这个虚构的祖宗自己的部落就是畏兀儿人……

关键编这个历史的希瓦汗国还跟维吾尔人毛关系都没有,这完全是是畏兀儿人在蒙古西征前对游牧部落的号召力,以及蒙古西征后畏兀儿人多为蒙古文吏地位较高导致的。当然这样编,也可能是要附会在当时世界上已有流传的畏兀儿人先祖卜古可汗的意思。

卜古可汗的原型,可能就是回鹘汗国雄主怀信可汗的事迹+高昌回鹘建立者归义军回鹘将领仆固俊的姓氏糅合而成的。

反正无论怎么说,可见畏兀儿这个招牌,在蒙古时代有多好用了。

而这个畏兀儿人,其中有部分就是回鹘化的汉人。


而为什么吐哈一带的维吾尔族,只有部分来源是汉人,却大多数人没有南疆维吾尔族那么有明显的印欧人长相呢?这个原因很简单,古代突厥人,本就是混血偏黄种。而高昌回鹘人的来源中,除了龙家人是印欧人外,其他突厥回鹘汉人都是蒙古人种因素居多。

而南疆维吾尔族,更多的继承了于阗人的血统。以及活跃在新疆西部的混了大量粟特血统的西突厥部落。典型的比如葛逻禄人,就是粟特和突厥的混血。

user avatar

没人知道,也无法确定。可能是迁回内地了,也有可能被屠杀了,还有可能被回鹘(古代维吾尔)同化了。唐朝兵败吐蕃退出后,高昌是漠北回鹘汗国从吐蕃人手中夺回的国土,后来汗国被内外敌人围攻下灭国,部分族人西迁到新疆和中亚等地,同化了当地的突厥语各部落和东伊朗语族群,最后在新疆建立了东西两个政权。如果高昌还有汉人幸存度过了这几十年的战乱,那么也可能被古代维吾尔族所融合,变成了当地维吾尔族的一部分。

不管是东疆、北疆还是南疆的维吾尔族,国家钦定都是回鹘后裔不是突厥后裔(包括西突厥),维吾尔族在漠北回鹘汗国时期形成,以回鹘人为主,同化了其他族群。南疆维吾尔族的直系祖先喀拉汗王朝也是回鹘人建立的国家,高票回答把喀拉汗王朝说成“基本都是西突厥”,属于违背三本白皮书的泛突厥思想。

《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
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是隋唐时期的回纥人,活动在蒙古高原,曾经有乌护、乌纥、袁纥、韦纥、回纥等多种汉译名称。
840年,回鹘汗国被黠戛斯攻破,回鹘人除一部分迁入内地同汉人融合外,其余分为3支:一支迁往吐鲁番盆地和今天的吉木萨尔地区,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一支迁往河西走廊,与当地诸族交往融合,形成裕固族;一支迁往帕米尔以西,后分布在中亚至今喀什一带,与葛逻禄、样磨等部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回鹘人相继融合了吐鲁番盆地的汉人、塔里木盆地的焉耆人、龟兹人、于阗人、疏勒人等,构成近代维吾尔族的主体。
维吾尔人不是突厥人的后裔。

南疆维吾尔族确定融合了很多其他族群,毕竟他们没有把那些族群全种族灭绝。但是于阗不等于南疆,于阗只是南疆八大区域中较少的一个,所以说南疆维吾尔族血统主要源于于阗的言论十分荒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