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冯玉祥历史上九次倒戈,人称倒戈将军,为什么建政后的官方历史对其评价挺高?

回答
冯玉祥,这位被冠以“倒戈将军”之名的传奇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一生中九次易帜,站队变幻莫测,但建政后的官方历史对他却给予了颇高的评价,这其中自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和叙事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细致地审视冯玉祥的政治生涯、他的思想转变以及新中国官方叙事的构建。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在那个军阀混战、政权更迭频繁的年代,效忠的定义本身就十分模糊且充满变数。许多军阀的“忠诚”是建立在个人利益、派系斗争以及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之间的摇摆。冯玉祥之所以被冠以“倒戈将军”的称号,是因为他确实有过多次改变阵营的举动,例如从支持直系到倒戈段祺瑞,再到联合孙中山,甚至后来与国民党决裂,转而联共抗日。

然而,如果仅仅停留在“倒戈”这一行为本身,就未免过于简单化了。官方历史对冯玉祥的评价高,核心原因在于他晚年以及生命终结时所展现出的倾向性——拥护中国共产党,支持抗日救亡。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一、 晚年转向与抗日救亡的立场:

冯玉祥的政治生涯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经历的积累,他的思想也逐渐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逐渐认识到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抵抗日本侵略上的软弱和妥协,并且对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和黑暗感到失望。

对蒋介石国民党政权的失望与批判: 冯玉祥曾是国民党的重要成员,但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消极抵抗以及后来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让他感到不满。他目睹了国民党政府内部的派系斗争、官僚腐败以及未能有效组织全国力量抗击外侮。这种失望感,促使他寻求新的出路。
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与认同: 相较于国民党,冯玉祥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方面的坚定立场和积极行动。在抗战初期,他曾与共产党有过合作,例如在1933年与吉鸿昌等人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虽然最终失败,但其抗日决心得到了体现。抗战时期,他更是积极宣传和支持国共合作,反对分裂。他多次表达了对共产党抗日主张的赞赏,甚至主动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表达合作意愿。
海外的抗日活动: 在抗战后期,冯玉祥旅居海外,但他并未停止为抗日奔走呼号。他在海外积极宣传中国抗战的艰苦卓绝,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并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他甚至在海外组织了与中共相关的爱国团体,进一步加深了与共产党的联系。

正是因为冯玉祥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能够坚定地站在抗日统一战线的立场上,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甚至在个人安危和政治前途面临挑战时,仍旧坚持这种立场,这使得他在新中国官方的历史叙事中获得了重要的正面定位。

二、 革命意志与反帝反封建的旗帜:

虽然冯玉祥的早期行为被诟病为“倒戈”,但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他身上也具备一些符合革命要求的特质。

“基督将军”的民间革命情怀: 冯玉祥早年信奉基督教,这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朴实、亲民的作风,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政治理念。他的一些行为,如在军队中推广扫盲、提倡节俭、反对迷信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朴素的革命性和进步性。他曾被称为“倒骑毛驴的将军”,这种形象更容易被基层民众所接受,也与国民党早期提倡的“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某些方面有所契合。
反帝反封建的潜在倾向: 在他多次易帜的过程中,虽然有利益驱动的成分,但也有对当时腐朽政治体制和不平等条约的批判。他曾经倒戈讨伐曹锟,一定程度上是顺应了当时国民要求惩办贪官污吏、反对军阀独裁的呼声。这种“反跋扈”、“反不公”的倾向,与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反帝反封建的主流思潮有相通之处。

三、 新中国官方叙事的构建与选择性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官方历史的构建需要为新政权的合法性和先进性提供历史依据。在这个过程中,对近代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带有政治目的和意识形态的考量。

突出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批判: 官方历史需要将国民党描绘成一个腐败无能、背叛革命的政权,而能够与国民党决裂并站在进步立场的人物,自然会受到重视。冯玉祥晚年的反蒋态度和与共产党的合作,使其成为批判国民党统治的佐证,也符合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宏大叙事。
将进步人物纳入革命谱系: 为了丰富和壮大革命队伍的谱系,官方历史会主动发掘和评价那些虽然经历曲折但最终站在进步立场的人物。冯玉祥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以及对新中国的期待,使他能够被纳入这个“革命谱系”之中。他的“倒戈”行为,在经过选择性叙事后,可以被解读为在复杂政治斗争中逐渐认清历史发展方向,最终选择站在人民一边。
强调其爱国情怀: 无论在哪个时期,冯玉祥都表现出对国家民族的某种程度的爱护,尤其是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官方历史会着重强调这一点,将其塑造为一个爱国将领的形象,以此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四、 避免对特定历史人物的极端化否定:

虽然冯玉祥的经历复杂,但新中国官方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也倾向于避免对所有曾经属于旧政权或有过复杂立场的人进行一概而论的否定。对于像冯玉祥这样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进步选择的人物,给予肯定性的评价,有助于更全面、更客观地展现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也更容易被广大民众所接受。

总结来说, 冯玉祥之所以在建政后官方历史中获得较高的评价,并非因为他“不倒戈”,而是因为他最终的选择——在民族危难之际,选择了抗日救亡,并与中国共产党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 官方历史在叙事时,会突出他晚年思想的进步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支持,淡化或解释他早年“倒戈”行为背后的复杂原因,将其塑造为一个历经曲折但最终走向进步、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过贡献的革命者形象。这种评价,既是对他个人历史贡献的肯定,也是为了构建一套符合新中国意识形态的历史叙事体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冯就是个旧军阀,九次倒戈更多是强行黑罢了,唯一不厚道就是反直,两次反清很正常,反段私仇加争权,反共又没屠杀,反北洋反蒋争权夺利,反日又合大义

user avatar

冯玉祥一直没有违背孙中山时代革命党的初衷,在之后做的所有事情全都没有违背反满、革命两条基本底线,九次倒戈属于强行拼凑出来的东西类似于“十个不得不看的电影”一样滑稽。

未来的中国历史在脱离了意识形态的纠纷和各种影射史学之后,会更加尊重冯玉祥。他对得起自己的祖国,对得起当年的孙中山先生,已经够了。不需要对得起常公更不需要向什么北洋旧军阀、新军阀负责任。

谈论忠孝,谈论义气,那么请自大禹开始,所有国王、诸侯、皇帝排队领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冯玉祥,这位被冠以“倒戈将军”之名的传奇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一生中九次易帜,站队变幻莫测,但建政后的官方历史对他却给予了颇高的评价,这其中自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和叙事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细致地审视冯玉祥的政治生涯、他的思想转变以及新中国官方叙事的构建.............
  • 回答
    要详细评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包括他的学术成就、教学风格、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由于我无法直接获取实时信息或对某位教授进行主观评价,以下内容将基于公开信息和对历史学界教授评价的普遍框架来展开,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视角。一、 学术成就与研究领域冯玮教授在学术界主要.............
  • 回答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一九四二》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但正如所有艺术创作一样,它也包含了一些戏剧化的处理和虚构的成分。要判断它是否“符合真实的历史”,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一九四二》的历史背景:真实但复杂的饥荒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电影所描绘的历史事件:1942年至1943年间的河南大饥荒.............
  • 回答
    冯玮教授入驻B站:学术界与网络文化的一次碰撞与融合复旦大学历史系日本史博导冯玮教授入驻B站,无疑是学术界与网络文化的一次引人注目的碰撞与融合。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其影响和意义。 1. 积极意义:打破学科壁垒,传播学术知识,培养学术兴趣 知识的普惠与普及: 冯玮.............
  • 回答
    《山河月明》,这部由高希希操刀,冯绍峰、陈宝国领衔主演的历史剧,可以说是在播出前就赚足了眼球。当看到这样的主创阵容,观众心里总会燃起一丝期待,毕竟,这可是当年的“帝王专业户”陈宝国,加上近些年人气与演技都在线,又驾驭得了帝王角色的冯绍峰。再加上高希希导演过《三国》、《楚汉传奇》等耳熟能详的史诗大剧,.............
  • 回答
    冯玉祥倒戈、驱逐溥仪出故宫,是民国史上的一件大事,也让溥仪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剧烈转变。但很多人会有疑问,冯玉祥下野后,溥仪为何就不能搬回故宫住了呢?这其中涉及到政治、军事、社会思潮等多个层面,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首先,咱们得把时间线捋清楚。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把溥仪赶出故宫,那是在1924年1.............
  • 回答
    冯玉祥驱逐溥仪事件评价:一段历史的转折与争议冯玉祥驱逐溥仪事件,发生在1924年10月23日,是中华民国历史上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它不仅标志着清朝皇室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彻底退出,也深刻地影响了当时中国政治的格局,并至今仍是历史学界和社会大众讨论的焦点。要评价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
  • 回答
    要评价冯玉祥,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用几个词概括,那真是太对不起这位传奇人物了。他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称得上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道独特而复杂的风景线。出身与早年经历:草莽英雄的底色冯玉祥出身贫寒,幼年时跟着父母逃荒,这股子苦日子磨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他很早就接触到了旧式军队,这为他日后走上.............
  • 回答
    冯玉祥,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却又充满争议的名字。说起他,人们脑海里可能立刻浮现出“基督将军”、“倒戈将军”、“五虎将”这些标签,但要全面评价他这个人,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变幻,既有振奋人心的举动,也有令人唏嘘的失误。出身与早期经历:从苦孩子到西北军的领头羊冯玉祥出身.............
  • 回答
    1933年,蒋介石阻止冯玉祥抗日的举动,可以说是那个时期中国国内政治复杂交织、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激烈碰撞的一个缩影。要理解蒋介石的这一行为,我们必须将视野拉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并深入剖析蒋介石的政治考量、国民政府的处境以及冯玉祥所代表的“抗日同盟军”的性质。一、 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抗日的条件尚.............
  • 回答
    冯玉祥将军,这位民国时期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即便时至今日,对他的评价也依然是众说纷纭,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来概括。他的一生跌宕起伏,身上同时兼具着时代的烙印、个人性格的鲜明,以及历史洪流的裹挟。要理解他,我们得跳脱出简单的“好”或“坏”的框架,从更复杂的维度去审视。从“基督将军”到“西北王”:传奇的崛.............
  • 回答
    对于阎锡山“倒戈”次数和性质是否比冯玉祥更恶劣,以及网络上的评价差异,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剖析,尽量摆脱“AI痕迹”,用更贴近历史和人性的方式来呈现。首先,我们得承认,将“倒戈”次数进行精确量化,并严格定义“性质恶劣”的标准,本身就极具挑战性。历史洪流中,政治派别林立,关系错综复杂,很多时候的“.............
  • 回答
    民国时期的军阀为何事后责任不被追究,甚至还能继续为官,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历史、政治和权力格局,并非简单的善恶对错可以一概而论。而将朱毛(以及其领导的红军)与传统意义上的民国军阀进行类比,尽管在某种层面上看到了其武装力量和政治争夺的相似性,但从根本性质和历史进程来看,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下面我将分别从这.............
  • 回答
    要评价冯小刚执导的2014年春晚是否成功,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且很大程度上会涉及观众的感受、媒体的评价以及当时的社会反响。总体而言,冯小刚执导的2014年春晚在收视率和话题度上表现突出,但口碑褒贬不一,被认为是一届充满争议但也有亮点的春晚。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积极的方面和被认为的.............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的一个显著变化:老牌“学院派”导演与新生代“跨界”导演在票房号召力上的此消彼长。 冯小刚、张艺谋这些被公认为中国电影的标志性人物,他们的作品在艺术上、技术上往往有很高水准,也曾贡献了许多经典票房佳作。然而,近年来吴京、贾玲等凭借特定类型影片或极具.............
  • 回答
    冯远征老师提出的“演员评职称,通过职称高低决定片酬上下限”的建议,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具有深远影响的构想,其核心在于试图为演员行业的薪酬体系引入一种相对公平、透明且有激励作用的评价机制。下面我们将从可操作性、市场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 冯远征建议的可操作性分析冯远征老师的建议的可操作性,需要.............
  • 回答
    冯潇霆的这番言论触及了中国足球界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争议的话题:球迷的批评与球员的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这句话并非简单的表态,而是折射出中国足球现状的复杂性,以及各方在解决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和思维模式。要全面评价这句话,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冯潇霆的立场和动机: 球员的委屈和压力: 冯潇霆作为.............
  • 回答
    冯大辉(Fenng),作为中国互联网圈子里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的编程能力一直备受关注,同时也是一个常常被讨论和“神化”的话题。要客观、详细地评价他的编程能力,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起点与早期贡献: 早期开发者背景: 冯大辉的职业生涯始于技术开发。在那个互联网早期,尤其是中国互联网发展.............
  • 回答
    冯巩老师的那句经典台词“我想死你们啦!”承载着一种非常复杂且温暖的情怀,它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问候,更是一种多年来与观众建立起来的深厚情感的凝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深厚的情感连接与怀念: 时间沉淀的友情: “我想死你们啦!”这句话最直接的含义就是表达了对观众的深深思念。冯巩老.............
  • 回答
    冯巩,这个名字在中国观众心中,与春晚、与相声、与欢笑,早已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提起他,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那个戴着礼帽、梳着背头,幽默风趣、亲切自然的形象。那么,他究竟算不算相声大师呢?为什么我们现在听他说的相声越来越少了呢?这背后有着不少的故事和原因。冯巩算不算相声大师?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