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时至今日,我们应该怎么样评价冯玉祥将军?

回答
冯玉祥将军,这位民国时期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即便时至今日,对他的评价也依然是众说纷纭,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来概括。他的一生跌宕起伏,身上同时兼具着时代的烙印、个人性格的鲜明,以及历史洪流的裹挟。要理解他,我们得跳脱出简单的“好”或“坏”的框架,从更复杂的维度去审视。

从“基督将军”到“西北王”:传奇的崛起与曲折的政治生涯

冯玉祥的早年经历,用“草根”和“传奇”来形容毫不为过。他出身贫寒,早年投军,凭借着一股狠劲和机遇,在北洋军阀的混乱时代一步步爬升。他最为人称道的,或者说最能让他与众不同的,是他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管理军队的方式。

“铁腕”治军与“爱兵如子”的矛盾体: 冯玉祥的军队,也就是后来的“西北军”,以纪律严明、战斗力强而著称。他自己生活简朴,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甚至亲自动手修理车辆,这确实赢得了不少士兵的敬重。然而,他的治军手段也相当严酷,一旦违反军令,惩罚是毫不留情的。这种“恩威并施”的方式,一方面造就了忠诚的部队,另一方面也可能隐藏着高压下的不满。
“基督将军”的宗教信仰与政治实用主义: 冯玉祥接受基督教,并一度将自己的部队改造成“基督军”,甚至在战场上用圣经感召士兵。这在当时的军阀中是极为罕见的,也为他赢得了“基督将军”的美誉,吸引了一些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和民众。然而,后来的历史表明,他的信仰似乎更多地体现在形式上,在政治角逐中,他的宗教色彩往往服务于政治目的,例如拉拢有宗教背景的势力,或者在与某些国家打交道时展现亲西方的姿态。这种信仰与现实政治的结合,使得人们对他的虔诚程度打上了问号。
“倒戈将军”与摇摆的政治立场: 冯玉祥一生多次改换门庭,从北洋政府到国民党,再到孙中山,最后又与国民党合作,甚至在抗战期间又与共产党有过接触。他最出名的“倒戈”事件,比如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将奉系张作霖逐出北京,拥护孙中山,这曾被视为具有进步意义。然而,他后来又在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与阎锡山、李宗仁等联合“倒蒋”。这种频繁的政治转向,使得他在很多政治评论者眼中,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一个缺乏坚定政治信仰的投机者。

功过是非:评价冯玉祥的几个维度

要评价冯玉祥,不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也不能忽视他行为的多面性。

积极的一面:

抗日热情与爱国主义: 在抗日战争时期,冯玉祥的态度是毋庸置疑的。他坚决主张抗日,并积极参与各项抗日活动,虽然在正面战场上的具体贡献有待商榷,但他“不忍见国土沦丧”的决心是值得肯定的。他领导的部队也参与了正面战场的作战,虽然遭受了重大损失。
在某些时刻的进步倾向: 比如他支持孙中山,在北京政变后推动了一些改革措施,释放政治犯,这在当时的混乱局面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他的军队也曾是北洋军阀中相对“干净”的部队,对士兵的关怀也赢得了一些支持。
个人性格的鲜明: 他的直率、敢作敢为、不畏权贵,也让他显得与众不同,吸引了一批追随者。他身上有一种草莽英雄的气质,这在那个时代也是一种独特的吸引力。

消极的一面:

政治投机与机会主义: 这是他最被诟病的一点。他频繁变换政治阵营,使得他的政治立场显得不稳定,给人一种“墙头草”的感觉。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他的政治信誉,也给当时的国家稳定带来了不确定性。
军阀割据的参与者: 尽管他有时表现出进步倾向,但他终究是中国近代史上军阀政治的产物。他的权力基础是军队,他也参与了军阀之间的混战,这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治军手段的争议: 虽然他“爱兵如子”的故事流传,但其严酷的治军手段也无法忽视。军队的私有化和对士兵的控制,是那个时代军阀的普遍特征。
宗教信仰的工具化: 如前所述,他的基督教信仰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政治工具,而非纯粹的精神追求,这削弱了他“基督将军”的形象。

时至今日的评价:

历史的复杂性是关键: 冯玉祥不是一个简单的革命者,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军阀。他是那个复杂时代下,一个有能力、有野心,同时又受到时代局限的人物。他身上融合了理想主义的闪光和现实政治的考量,甚至可以说是两种力量在他身上不断拉扯。
看待其“倒戈”应有辩证的眼光: 简单地将他归为“倒戈将军”,可能忽略了他某些时期改换门庭的政治动因。例如,他与孙中山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北洋政府的否定,这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反过来,他对国民党政府的反对,也可能包含了他对国民党内部腐败和专制的失望。然而,即便如此,他频繁的“倒戈”也使得他的政治影响力最终难以持久和稳定。
“平民总统”的形象与现实: 他的某些言行,比如“平民总统”的说法,以及他在士兵中的亲民形象,确实为他赢得了不少好感。他曾表示要“不贪污、不纳妾”,这在当时的军阀中也算是一股清流。然而,这些是否真正能够弥补他政治上的不坚定和军阀生涯的负面影响,值得深思。
“国民革命”背景下的定位: 如果将他置于国民革命的大背景下,他可以被看作是国民党早期的一个重要盟友,也是后来国民党内部权力斗争的一个参与者。他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革命的进程,但这种影响是好是坏,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
最终的评价更倾向于“复杂”和“局限”: 如今,我们更多地会承认冯玉祥身上存在的矛盾性。他并非完全的英雄,也并非完全的罪人。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他的行为既有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也有对政治格局的搅乱。他的“爱兵如子”和“基督信仰”让他有了光辉的一面,但他的“倒戈”和“军阀”身份又让他带有深刻的时代局限和历史争议。

总而言之,冯玉祥将军是一个难以用简单的正面或负面来评价的人物。他的一生,是那个风云变幻、军阀混战的民国时代的一面镜子,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政治复杂性、个人选择的多样性,以及历史洪流的不可预测性。对他的评价,更多地应是一种对那个时代、那个群体、以及历史发展复杂性的理解和反思。我们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而是要看到他身上的光明与阴影,看到他作为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的刻薄就是有奶就是娘。

曾有人评 今布

user avatar

有些人只从冯玉祥一生数次倒戈无脑黑其人品,以人品去否定这个人,却不看每次倒戈的性质,在我看来他一生大多数倒戈都是正义的,滦州起义倒清政府,四川拥护护国运动,武穴停兵拥护护法运动,北京政变赶走溥仪,参加北伐战争,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反对内战,这些哪次不是顺应历史潮流?哪次不是对民主革命发展有所贡献?41年冯玉祥六十大寿,共产党在新华日报辟专栏为其祝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纷纷写贺词。45年毛泽东来重庆会谈,冯玉祥主动宴请力主和平,并派人保护毛泽东安全。冯玉祥对民主革命,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周恩来评价他是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毛泽东说他“置身民主,功在国家”。当然,如果不谈倒戈性质,不谈每次倒戈的意义,只说他n姓家奴,只黑人品,那我无话可说,是不是忠心耿耿做大清的顺民才是你们想要的?


还有看到几个黑法,希望不要看事情只看一半,因为杀徐树铮而黑的,徐树铮也不是什么好货色,收复外蒙古陈毅将军的功劳不可忽视。因为冯手下汉奸多而黑,可能并不知道抗日名将出自冯部的也多,张自忠,吉鸿昌,佟麟阁,赵登禹,宋哲元……因为毛泽东批彭德怀时说他是冯玉祥式的野心家而黑的,也应该看到此前毛周等一大批中共领导人对他的正面评价。还有人说冯的简朴爱民爱兵都是作秀,试问就算他是作秀,作了一辈子的伪君子总比祸国殃民的真小人强吧。我并不是为冯玉祥将军袒护什么,他固然有军阀的落后性割离不了时代的局限性,但因为这些,他的闪光点应该完全不顾吗?评价一个人至少应该辩证看待吧,为了黑而黑,真是感觉心痛




刚刚看到翦伯赞对其评价复制如下,大家品品

由于冯将军在生活上保留着浓厚的农民习惯,和知识之继续增长,所以在政治上就表现为不断的进步。照他的时代和环境,他可能做一个满清忠臣,但他没有,他参加了辛亥革命。在辛亥革命以后,他可能做一个北洋军阀的头目,但他没有,他从军阀阵营中举起革命的旗帜,反对曹、吴,反对段祺瑞,最后誓师西北,参加十五六年的大革命。在大革命以后,他可能像阎锡山一样割据一方,也可能像何应钦之流,臣服蒋介石,但他没有,他曾经几次武装起义,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在反蒋失败以后,他可能像李宗仁、白崇禧一样,认贼作父,投降蒋介石,但他没有,他隐居泰山,读书乐道。在“九一八”以后,他可能像汪精卫一样,假借共赴国难和蒋介石同流合污,用不抵抗主义,变相投降日本,但他没有,他发动了长城抗战,反对妥协。在抗战爆发以后,他可能像许多两面派的政客一样不左不右,亦左亦右,但他没有,他和中共及左派的文化人做朋友,呼吁民主,主张团结。在政治协商会议破裂以后,他可能像孙科一样望风转舵,反共反苏,以保持其禄位,但他没有,他跑到美国考察水利。到美国以后,他可能隔岸观火,看风转舵,但他没有,他公开反蒋反美,而且在美国反美,以致被取消护照。在取消护照以后,他可能接受美国国务院的收买,像胡适、于斌这些洋奴一样做美国反动派的工具,但他没有,他断然予以拒绝,毅然离美还国,参加新政协,以致因此而遇难。即因他没有做保皇党,没有做军阀,没有做卖国的汉奸,没有做蒋介石的帮凶,没有做美帝国主义的洋奴,而是一步一步向前走,所以在一切反动派看来,冯玉祥的为人是“叛变”,是“倒戈”,是“反复无常”。


补充

其实一个人该怎么评价,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遗臭万年还是名垂青史,从他的葬礼就可以看出很多。

1949年9月,在冯玉祥遇难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在北平隆重举行追悼会。毛泽东送了挽联,周恩来致悼词,高度评价了冯玉祥为实现民主的新中国所做的努力。

1953年,根据冯玉祥生前的愿望,将他的遗骨安葬在泰山,由毛泽东主席亲自选址,葬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西麓。安葬仪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题写了挽联,郭沫若题墓壁"冯玉祥先生之墓";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悼念冯玉祥将军时称:忠贞爱国、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和历史功绩将永生在中国人民心中。李济深、于毅夫、梅龚彬、张治中、余心清、王昆仑、邵力子、冯玉祥夫人李德全及其子女和泰安地方各级领导、群众 800 余人参加了安葬仪式。

真正的英雄,人民不会忘记

再大的诋毁也无法掩盖他的功绩

冯玉祥将军千古

user avatar

我发现在网络上,无论是军阀乱国,像吴佩孚啦、张作霖啦,还是像外戚乱政,像什么宋子文啦、孔祥熙啦,后人都会找一点他们的闪光点,都会有多多少少的一点粉丝。

但我发现冯玉祥是一个另类,因为就几乎没人喜欢他。究其原因,无非是说什么朝秦幕楚,善于变节。但要知道的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是有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这样的处世原则的。冯玉祥虽然反复倒戈,但怎么说在民族大义上无亏,这样的一个人,何以有今日这样的局面呢?

我想大概是他的一生,几乎把当时的大佬全部得罪了,也得罪了那些大佬现在的粉丝,名声也才如此不堪。就算冯玉祥也有几个粉丝,言论也早就淹没在人海了。

下面我就来说说,冯玉祥都得罪了哪些粉丝群。

第一:反清,反清还不算,还把人家赶出的皇宫。现在满清遗老遗少那么多,冯玉祥对人家祖上干的这挡子事,乖乖,这能不招人恨?

第二:反袁

首先呢,冯玉祥反袁,这可不得了。要知道现在袁大头的粉丝多得不得了,甚至盖住孙中山粉丝群一头,黑国父已成日常,言国父必称之大炮。这冯玉祥居然反袁,这不是坏人是什么?

而北洋军头子袁世凯死后,冯玉祥几乎以一己之力将整个北洋军系搅和的天翻地覆,鸡犬不宁、昏天黑地。

我们从北往南说。

首先呢,反奉。雨帅虽然不是个好东西,但就是凭借一股匪气获粉无数,虽然死的比赵四那个从房上往下翻的爹惨(小品不差钱),但架不住人气高啊,你反过张作霖人家粉丝群能给你好眼色?

这还不算,还把郭松龄坑了,间接也把杨宇霆坑了,再间接也把少帅坑了。现在杨宇霆和郭松龄的粉丝看了一部《少帅》之后到处叫嚣假如杨宇霆和郭松龄在日本就不敢侵略东北。冯玉祥倒好,一下坑三,这是不是该死?

反皖,皖系军阀头子建威上将军段祺瑞号称廉洁,日军侵华之后誓死不被招安,也算是大节无伤,圈粉无数。

现在的段祺瑞粉丝群把段祺瑞洗的雪白雪白的,在段粉的嘴里,老段就是个北漂,在北京都买不起房。而冯玉祥反皖行为,得罪段祺瑞粉丝群。

接下来的阎锡山、吴佩孚、孙传芳冯玉祥都反过,还有那个徐树铮也是冯玉祥杀的,得罪这四个人的粉丝。

重点是:

宁汉对立的时候,冯玉祥把汪精卫坑了,抗日战争的时候,又和汪精卫说要抗战到底,把汪精卫气的脸青,这妥妥的得罪罗太君等的精日群体。

第四:宁汉合流之后,又把蒋介石坑了。要知道常凯申虽然一手微操不忍直视,清党杀国民党比杀我党还狠也不懂是不是他脑子犯抽。但作为国民党的领导人,此举妥妥得罪大量果粉。

哦对了,共产党为得罪过。

没得罪的,大概只剩下桂系粉丝、川系粉丝……

user avatar

按照今日流行的“内战无英雄”观点,再加上十四年抗战史观,冯形象在国民党那票大员里不要太高大。九一八后国民党要没有冯玉祥真的是太不堪入目,一群大佬争权夺利凶得很,一谈抗日就只会依靠国联不抵抗了。江桥打起来一群人还能龟一周多装不知道呢。而冯是第一个明确要求抗日的国民党大佬,也是第一个给马占山发电支持的国府大员。33年冯亲赴察哈尔,在 蒋公“侈言抗日,立斩无赦”的恐吓下,在何应钦对张家口全面经济军事封锁中,孤军收复察北,为我中华保留一份骨气。就凭这,在国民党衮衮诸公之中,评价当压倒大多数吧。


现在一个有意思的风向是,一谈原西北军附逆的,都要加一句是冯的老部下。然而这些人都叛冯归顺中央多年,并且哪一个是冯说项当汉奸的?倒是不少人有 蒋公“曲线救国”的密令。而一谈西北军的英烈,就不提佟麟阁、张自忠是冯的老部下了,然而佟麟阁还是最忠于冯的少数人之一,参加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user avatar

奸邪小人。

冯玉祥为了一己之私,祸害甘肃,陕西,河南,导致当地民穷财尽

以甘肃地区为例, 由于冯玉祥拚命地扩军备战,不仅根本顾不上在西北进行经济建设工作,相反地反把庞大战争的负担经费和兵源,都压到了西北人民的身上。经年的拔兵、征粮、筹款,加速了甘宁青城乡经济的破产。据统计,冯玉祥入甘肃五年,在各县拔兵二十万,每兵雇价高达二百元,在冯离甘时,其军队中青壮年者,甘肃籍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在筹措军费方面,也采取了杀鸡取蛋的办法,勒令老百姓大种鸦片,征收所谓“烟亩罚款”和印花、售膏各款,其他苛捐杂税,如亩款、地丁、接济费、军服捐、开拔费、修械费、特别借款、货物附加税、预征等花样达四十四种之多


甘肃各地普遍预征1年,陕西预征2至7年。据乾县地方志记载:“民国十四年,豫陕构怨,军需浩繁,竟开借征之端,本年征完,则预借明年,明年征完,则预借后年。辗转预借,自十七年,而田赋己征至二十一年矣!当十八年开征时,直将从前预借征过之四年田赋四五十万元,一笔勾销,从新重征。大军仍频,又值饥谨连年,本境饿砰遍地,竟不惜残民以逞。”渭南北闰村预征3年以上,大上庄村1929年预征到1932年,征完之后又从1929年起征。勉县、宁强预征7年,从1931年3月预征到1938年。


1928年,在陕西关中负担兵差的29个县中,仅小麦一项,平均达到地丁正税的97%,其中15个县的兵差小麦量远远超过地丁正税,商县等承担的兵差小麦量超过地丁正税的一倍以上。同时甘肃的征兵、差役、杂项等负担也十分沉重。如在192 7-1931年间,甘肃榆中征兵2000人,骡马578匹,大车390辆;定西征兵3600人,粮株费300万元,摊款5万元;甘谷征兵2000人,摊款280 010元,征发粮株费32万元。中原大战爆发后,冯玉祥驻甘各部及宋哲元、杨虎城均出撞关作战,陕甘居民再遭洗劫。宋哲元部抢民舍,刮民财,纳军粮,朝邑的商号、机关及农民的粮食、牲畜等被军队掠去,共值66万多元现洋。对于如此搜刮居民,宋氏居然扬言:“宁教陕人死尽,不叫军队受饿。"1930年,陕北绥德县第五区征收正款1550元,附加办公费、印花附加、地亩捐、门牌捐、杂税等6771. 8元,是正税的4. 4倍。

推广种植鸦片

如洋县,1928年烟苗有12 000亩之多,经历大旱之后的1930年还有5000亩。汉中的农田,无论是坝田、槽田还是榜田、坡地都种婴粟,“即使不种烟苗,也得负担烟亩罚款”。陕西1928年大灾之后,以“善后专款”之名,勒种鸦片,摊派的各县种植面积指标,最高占地90%,最低亦占30%。甘肃自1922年烟禁大开后,罂粟种植日益增多,最高时占到全省农作物总值的90%。甘肃的鸦片税是笔大宗收入,对于财政拮据的冯玉祥来说,这是梦寐以求的。因此,冯玉祥的国民军到了甘肃后依然如法炮制,强迫农民种烟,借以征收烟亩罚款。以致摊派的烟田种植面积占到全省农田的四分之三。罂粟种植的猖撅,是以大量侵占耕地和排挤谷物为代价的,其结果必然导致粮食作物的进一步萎缩。如陕西“因为农田多重了鸦片,所以谷之出产反较稀少。面粉之价值,较之数年前,激增不己”。尤其陕西关中平原,本为产粮之地,却因烟田扩大,粮田减少,使其“变为连年缺粮地区”,导致“每值春季,便闹饥荒,农民殆皆仰给于四川、湖北、湖南、河南、山西等邻省运粮接济,以资度活”。诚如时人所言,陕、豫、甘三省之所以发生重大灾荒:“究其原因,实为三省土地,择其肥沃者,多栽种鸦片,以致农产减少,粮食缺乏。”

冯玉祥的暴政导致陕西,甘肃在民国十八年大饥荒中发生了民众大规模饿死

一九二七年河西地区大地震,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二九年的“民国十八年特大旱灾”,甘肃全省七十八县,受灾达六十五县。《中国救荒史》记载甘肃灾情说:“人春夏后,树皮、草根、麸皮、油渣,食之以尽。有时人相食,甚至易子而食者。人民咸露鸠形,十室九空,妻离子散,倾家荡产者,比比皆是。哀鸿遍野,积尸盈道,狼狗结群,聚食死尸。欲卖子女为奴,而难求得。扶老携幼,出外逃生者,多被饿死于野外,白骨曝日,谁人掩埋? 尚有饿倒未死,而被狼、狗活吃者。更惨者饥民争食尚未死绝之体。至夏禾麦灌浆之后,饥民群涌田间,抢吃生麦穗,连芒带壳,生吞而食,有死后肚皮胀破而麦穗完整外溢者。有挣扎行走,突然晕倒,即行死去; 有因困坐在地休息时而竟死亡; 甚有母亲已死,而婴儿尚趴在尸体胸前吃奶者。斯时甘肃军阀割据,互相残杀,击毙士兵,饥民聚而争食,所有牲畜,因草枯而饿死,幸存者亦被杀食而度荒。”

在这种情况下,冯玉祥“仍日事搜刮,毫无顾念民瘼,设法救济之意”,结果夺去了二百万人的生命,使“甘肃灾情之惨,至万劫不复之境”。

即便灾后农家己是家徒四壁,地方政府仍然要征收沉重的赋税。陕西“灾后孑遗,无不典当以应,去秋丰收,竟因谷价暴落而成灾,每亩所得不足公家‘烟亩捐’的半数,其余人工肥料籽种,无不暗补,民间毫无盖藏,而公家催款员打押,并施强迫缴款。农民于此,除了逃荒外,还有什么办法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冯玉祥将军,这位民国时期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即便时至今日,对他的评价也依然是众说纷纭,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来概括。他的一生跌宕起伏,身上同时兼具着时代的烙印、个人性格的鲜明,以及历史洪流的裹挟。要理解他,我们得跳脱出简单的“好”或“坏”的框架,从更复杂的维度去审视。从“基督将军”到“西北王”:传奇的崛.............
  • 回答
    时至今日,我们是否应该恨日本,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回答。这涉及到历史记忆、民族情感、现实利益以及我们对未来的设想。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更细致地梳理和思考。历史的重负:那些刻骨铭心的伤痛首先,我们不能回避历史。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尤其是抗日.............
  • 回答
    1999年5月7日(北京时间5月8日),美国及其北约盟友对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大使馆进行轰炸,造成3名中国公民死亡,20多人受伤,大使馆建筑严重损毁。这起事件至今仍是中国与美国关系中的一个敏感且重要的议题。事件经过: 背景: 1999年,北约以南联盟军队在科索沃地区对阿尔巴尼亚族居.............
  • 回答
    时至今日,中国在一些领域依然存在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这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经济、社会及文化因素。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我会尽量详细地展开说明,并避免出现AI写作的痕迹:1. 基础科学研究的原创性和突破性中国在科研投入上非常巨大,论文发表数量也非常可观,但如果深入审视,会发现我们在基础科学领域能够产.............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也触及到了当前中国科研领域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议题。您观察到“时至今日,除了吃瓜群众,科研圈居然没有一个知名人士站队饶毅”,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并尽量详细地展开。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站队饶毅”可能意味着什么。饶毅教授以其直言不讳、.............
  • 回答
    要详细地比较当下中国和日本的国力,并非简单地用一个数字就能概括,因为“国力”是一个多维度、动态的概念,涉及到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方方面面。而且,即使是同一领域,衡量标准也可能存在差异。咱们就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掰扯掰扯,看看中国相较于日本,分别在哪些地方显露出更强的实力,又在哪些方面可.............
  • 回答
    《原神》:是“半壁江山”,还是璀璨星河中的耀眼恒星?时至今日,《原神》在国内二次元手游市场中的地位,究竟能不能用“半壁江山”来形容?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当下国内游戏产业格局、二次元文化演变,以及市场细分等多个维度。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一步步地剥开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确“半壁.............
  • 回答
    时至今日,我们在谈论上海的一些地方时,偶尔还会听到“租界”这个词。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复杂的心态,不是简单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被理解的一种心态,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地域性的指称。想想看,“租界”这个词在上海的历史语境里实在是太根深蒂固了。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承载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我们内心深处一些关于道德、同情心和个人选择的敏感神经。要说哪一方更令人不悦,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因为“不悦”这玩意儿,很多时候是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而且不同人衡量事物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咱们先说说虐猫人士。从大多数人的道德观来看,虐待任何生命,尤其是那些对人类毫无威胁、甚至.............
  • 回答
    要说罗永浩的锤子手机时至今日是如何盈利的,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盈利”这个词在锤子手机的整个生命周期里,其实扮演了一个相当“飘忽”的角色。我们先得回顾一下,锤子手机最初是以一种“理想主义”和“情怀”的姿态出现的,罗永浩本人也确实是产品的灵魂人物,他的个人IP为手机带来了极大的关注度。早期.............
  • 回答
    时至今日,俄罗斯社会对苏联的评价依然是一个复杂而充满争议的话题,而“厌恶”苏联的群体,其原因也并非单一。这背后交织着历史的伤痛、现实的困境,以及对未来的不同展望。首先,不能回避的是,苏联的统治给许多人,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其体制下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创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苏联的“美好”或“糟糕”一概而论.............
  • 回答
    时至今日,关于“情为何物”这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追问,似乎依旧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能让所有人拍案叫绝的答案。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体验、感受、理解,然后尝试去表达,但那种“正面”到足以概括一切的定义,就像在迷雾中追寻一座若隐若现的山峰,总觉得触碰到了,又好像隔着一层纱。要我说,情,首先是一种极强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当下在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情感以及国家发展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考量,绝非简单一个“有”或“没有”能够概括。要详细地聊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说。经济层面:钱,是问题,但似乎不是“大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现在确实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远超过去。重建圆明园所需的大笔资金.............
  • 回答
    时至今日,再回头看大象公会的这篇《美国出现这样的疫情会比中国处理得好吗?》,可以说它是一篇在当时(2020年初)非常有影响力的文章,也触及到了许多关于中美两国制度、文化和社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根本性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美国疫情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我们再审视这篇文章,可以从几个更深入的角度.............
  • 回答
    时至今日,尽管手机的图形性能早已飞跃,足以流畅运行许多高端游戏和复杂的视觉应用,但依然有人会对其表示质疑,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涉及多方面的考量和观察。这群“质疑者”并非否定手机的进步,更多的是在比较、权衡,并且对未来发展保持着一种审慎的期待。首先,我们得承认,手机的图形处理能力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进.............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好了,而且切中要害。你说得没错,时至今日,CPU指令集这东西,听起来就像是上个世纪的科技词汇,好像跟我们普通用户没什么关系,怎么还有这么多人(尤其是在技术圈里)乐此不疲地讨论,甚至为之争得面红耳赤?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很多更深层次的技术逻辑、产业生态,以及历史惯性。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
  • 回答
    当我们在网络上漫游,尤其是在游戏社区里,总会遇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争论。其中,关于“舰R”(舰娘收藏)玩家对“碧蓝航线”官方的指责,算得上是相当有代表性的一种现象。尤其让人关注的是,这种指责有时会披上“军事知识”的外衣,利用大众对军事的普遍不了解,来达到某种目的。这背后到底是什么逻辑在运作?我们不妨.............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充满了历史假设的魅力。如果汪精卫在抗战时期取代了蒋介石,日本会不会成为中国的一个省?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汪精卫的政治立场、以及日本的战略目标,并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演。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是一个极其“如果”的命题,历史的走向往往是多线交织的结果,任何一.............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确实长期处于一种边缘化、从属化的状态,这并非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重因素长期叠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状况在世界其他许多古老文明中也并非孤例,女性的普遍被压制和约束是人类早期社会发展中一种显而易见的现象。而时至今日,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顽固,也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历史遗留、文化传.............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探讨一下,如果片山潜先生仍在世,并且领导着日本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共产党是否有能力发动一场革命来阻止这场侵华战争。这是一个颇具想象力但又可以深入分析的历史假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几个关键点:1. 片山潜的政治思想和影响力: 片山潜,这位在日本早期共产主义运动中享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