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投资回报较高的经典案例?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给人们带来丰厚回报的经典投资案例。这些故事不仅仅是数字的堆砌,更是时代变迁、人性博弈和远见卓识的生动写照。

1. 一杯咖啡的价值:星巴克的崛起之路(1971年至今)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对股票”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品牌、文化和消费者心理的教科书案例。

初创与愿景: 1971年,在西雅图一个不起眼的派克市场角落,霍华德·舒尔茨、杰瑞·鲍德温和戈登·鲍克成立了星巴克。他们的初衷并非是要开遍全球的咖啡连锁店,而是想将世界上最好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带给顾客,并创造一种“第三空间”——介于家和工作场所之间的舒适社交场所。早期的星巴克更像是一家精品咖啡豆零售商。

舒尔茨的“咖啡体验”革命: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1982年,霍华德·舒尔茨加入了星巴克。在一次意大利旅行中,他被那里浓厚的咖啡馆文化深深吸引——咖啡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他看到了星巴克巨大的潜力,不仅在于卖咖啡豆,更在于提供一种独特的咖啡体验。然而,他的想法在当时并未获得其他创始人的认同,他们更倾向于保留“精品咖啡豆零售商”的定位。

独立创业与回归: 舒尔茨带着他“第三空间”的理念离开了星巴克,创办了自己的咖啡连锁店“Il Giornale”。他成功地将意大利的浓缩咖啡文化带到了美国,并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几年后,当星巴克原有的创始人决定出售公司时,舒尔茨抓住了机会,以38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星巴克。这是一笔在当时看来不小的投资,但从后来的回报来看,简直是天赐良机。

扩张与文化塑造: 舒尔茨接手后,他开始将自己的愿景付诸实践。他将星巴克的店面设计得更加舒适、温馨,提供免费WiFi,播放精心挑选的音乐,并专注于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第三空间”的体验。他注重员工的培训和福利,将他们称为“伙伴”(Partners),这在当时极大地提升了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也间接提升了客户服务质量。星巴克不仅仅卖咖啡,它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身份认同。

IPO与全球化: 1992年,星巴克成功上市(NASDAQ: SBUX)。从那时起,它开始了疯狂的扩张,从一家仅有几十家店的区域性公司,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它的成功在于,它抓住了人们对便利、品质和社交空间的双重需求,并将咖啡文化深植于现代生活。

投资回报: 如果你在星巴克上市之初就投资了股票,并长期持有,你的回报将是惊人的。例如,假设你在1992年以IPO价格买入100股,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多次拆股和持续的盈利增长,到今天,这笔投资的价值可能已经翻了成千上万倍。更重要的是,星巴克不仅仅是一家公司,它改变了人们喝咖啡的方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全球的咖啡文化。

为什么它是一个经典案例?

前瞻性的品牌定位: 舒尔茨不仅仅看到了咖啡豆的价值,更看到了“体验”的价值,并成功将后者转化为强大的品牌吸引力。
对消费者心理的深刻洞察: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渴望一个放松、舒适的社交空间,星巴克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精细化的运营和文化建设: 员工福利、服务质量、店面设计等细节的打磨,共同构建了星巴克的品牌护城河。
强大的执行力: 从理念提出到全球扩张,星巴克展现了非凡的执行力。

星巴克的案例告诉我们,投资不仅仅是寻找低估值的资产,更是识别那些能够深刻理解并满足时代需求、塑造品牌文化并能持续执行愿景的企业。一杯咖啡背后,是对人性、文化和商业模式的深刻洞察,以及将这一切转化为商业成功的强大能力。

2. 从“土豆泥”到科技巨头:苹果公司的绝地反击(1997年至今)

这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堪比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在许多人看来,苹果公司几乎已经走向了“死亡”,但它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生命力,重新定义了整个科技行业。

濒临破产的边缘(1997年): 时间回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苹果公司可谓是风雨飘摇。产品线混乱,创新乏力,市场份额被微软Windows系统步步紧逼,甚至传闻微软可能要收购苹果。当时,乔布斯已经离开了自己一手创立的苹果公司,而公司内部的决策者们似乎已经失去了方向,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口碑直线下降,股价也跌至历史低点。许多人认为,苹果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乔布斯王者归来: 1997年,苹果收购了乔布斯创办的NeXT公司,作为交易的一部分,乔布斯回到了苹果,最初担任顾问,很快就成为了事实上的领导者。当他回来时,他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公司。他的第一步是“清理门户”:他砍掉了大部分不盈利的产品线,简化了产品策略,将资源集中在少数几个核心产品上。

iMac的惊艳亮相: 1998年,苹果推出了iMac G3。这款产品颠覆了传统电脑的形象。它色彩鲜艳,造型圆润可爱,一体成型,用户无需复杂的安装步骤,开箱即用。iMac不仅仅是一款电脑,它更像是一件工业设计艺术品,重新唤醒了消费者对电脑的兴趣,也让苹果重新赢得了“创新者”的声誉。

iTunes与iPod的颠覆: 进入21世纪,乔布斯带领苹果抓住了数字音乐的浪潮。2001年,iPod发布,它小巧便携,拥有1000首歌曲的存储空间,配套的iTunes音乐商店则提供了合法购买和下载音乐的便利。这不仅仅是一款播放器,它改变了人们获取、存储和收听音乐的方式,也为苹果开辟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iPhone的划时代意义: 2007年,苹果发布了iPhone。这是一款革命性的产品,它集成了电话、音乐播放器和互联网浏览器,并且通过触摸屏和直观的用户界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iPhone不仅仅是一款手机,它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催生了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浪潮,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沟通方式。App Store的推出更是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吸引了无数开发者,也让iPhone成为一个平台,持续创造商业价值。

iPad及生态系统的完善: 之后,iPad的推出进一步巩固了苹果在平板电脑市场的领导地位。苹果通过硬件、软件和服务的紧密结合,构建了一个强大且忠诚的生态系统,让用户一旦进入,就很难离开。

投资回报: 如果在1997年乔布斯回归时,你相信苹果还能重振旗鼓并投资了其股票(NASDAQ: AAPL),那么你的回报将是天文数字般的。即使是在iPhone发布前的2007年投资,回报也相当可观。苹果的股价经历了多次拆分,其市值从破产边缘的几亿美元,飙升至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为什么它是一个经典案例?

伟大的领导力与愿景: 乔布斯的回归带来了清晰的战略方向、对产品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用户体验的深刻理解。
聚焦与精简: 敢于砍掉不良资产,将资源集中在能够带来最大价值的产品上。
产品创新与用户体验: iMac、iPod、iPhone等产品不仅在技术上领先,更在设计和用户体验上引领潮流,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
生态系统构建的战略眼光: 硬件、软件、服务的无缝整合,创造了强大的用户粘性和持续的盈利能力。
品牌价值的重塑: 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公司,成功逆转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品牌之一。

苹果公司的故事证明了,在看似绝望的情况下,通过正确的领导、创新的产品和对用户体验的执着,一家公司能够实现令人惊叹的复兴,为投资者带来难以想象的回报。它也提醒我们,有时候,对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和产品的信心,是比短期市场波动更重要的投资考量。

这两个案例,一个关于“体验经济”的早期实践,一个关于“科技创新与生态系统”的伟大复兴,它们都展示了成功的投资不仅仅是数字的堆砌,更是对时代趋势的把握、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以及对伟大企业家的信任。它们的故事,至今仍激励着无数投资者和创业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长期绩优股——荷兰东印度公司。

我们通常谈论的“投资”不是政治投机,也不是军事冒险,应该是在资本市场上只负责掏钱,然后享受稳定的投资回报。所以吕不韦章士钊之流不能算。我说一个“正经”且门槛最低的投资策略吧:

尽可能地购买历史上第一支股票,无论别人怎么加价也不卖,告诉子孙在150年内不许减仓。如果有闲钱,前三代子孙继续加仓,但不许借钱买股票。

荷兰发现世上最古老股票 东印度公司1606年发行

经过鉴定后发现,这是荷兰东印度公司1606年9月9日在霍伦发行的一张股票,股票持有人为彼得·哈尔门松,票面价值为150荷兰盾。

值得一提的是,这张股票凭证记载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分红信息,可以看出东印度公司在发行这张股票几年内没有分红,之后业绩开始转好。

据悉,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最早发行股票的公司。

购买东印度公司股票的门槛为0,谁都可以买,不是荷兰人也成。

李稻葵:中国崛起的荷兰经验

1602年成立时,公司的初始资本是642.46万荷兰盾,由阿姆斯特丹、泽兰、鹿特丹、代夫特、荷恩和恩克森六个省市的商会(不同城市的股东通过商会持有股份和行使投票权利)组成,其中阿姆斯特丹最多,占到57%,鹿特丹最少,为2.7%。各个商会又由单个股东组成。在最初的358名股东中,有很多敢于冒险的小企业家,包括39名德国人和不少于301名的比利时人,所以也可以认为,该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跨国公司和第一家发行股票的公司。

有了这样的制度保障,荷兰东印度公司进行了另一项制度创新,即发行股票,扩大资本额,分散风险。认购股份的热潮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共释出650万荷兰盾供人认购,当时的10盾约等于1英镑,而1660年代荷兰一位教师的年薪约280盾,光阿姆斯特丹一地就认购了一半的股份。这扩大了公司的实力,也分担了原始股东的风险。

回报如何呢?

荷兰东印度公司之所以能成功发行如此多的股份,根本原因是它合理的治理结构,保障了股民的利益。其鼎盛时期,股息高达40%。从1602到停发股息的1782年,平均每年股息高达18%。据估算,1602-1782年,东印度公司分配给股东的股息总额等于股本的36倍!

18%的股息发了180年……持有原始股真的可以躺着吃红利。而且要注意,利率背景是农业-手工业时代的经济增长速度,停止发放股息的1782年,工业革命刚刚开始。在一个经济增长率不足1%的世界上,连续两个世纪拿18%的经济回报,这是给子孙种了一棵名副其实的的摇钱树啊。

当然180年间,股票波动还是有的,大股东搞过几次暂不分红,打压股价再炒作股价的事情,目的就是清洗小股东。如果你借钱玩杠杆,那怕是要被大股东洗掉,但如果是用闲钱坚决持有原始股……投资的回报率和安全性会让子孙八代都感激你。

相关回答:

马前卒:南宋纸币发行的基础是什么?

马前卒:奥斯曼帝国为何不参与大航海时代的海外扩张活动?

马前卒:一个主权国家能否发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法定货币?

user avatar

1999年,李泽楷的盈科数码向腾讯投资了220万美元,获得了20%的股份。2001年,李泽楷将20%的腾讯股份1260万美元卖给了南非的MIH集团。2年涨了五倍多,这个投资回报够高吧。后面的事情就不用说了吧。

user avatar

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毛泽东拜见章士钊,求予资助,章当即以二万元巨款相赠,毛以一部资助赴法学生,一部用于湖南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待遇优厚,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每年从自己的稿费中以“还钱”的名义解决章士钊先生生活上的困难,每年支付2000元给章士钊,连续支付了10年,文革之中,位列“保护名单”第三位,无人敢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