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乌龙事件?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因误会、误判或技术失误导致的“乌龙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因意外的错误或误解而引发连锁反应,甚至改变历史进程。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乌龙事件及其详细分析:



1. 1942年:菲律宾误击事件(“菲律宾误击事件”)
背景: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面临严峻形势。1942年,美军在菲律宾的巴布延群岛(Babuyan Islands)部署了舰队,但因通信混乱和指挥失误,导致误判日军进攻方向。
事件经过:美军误以为日军在巴布延群岛发动攻击,于是仓促调动舰队进行反击。然而,实际上日军的攻击目标是更远的吕宋岛(Luzon),美军的误判导致舰队在远离战场的海域进行无谓的战斗,损失惨重。
结果:美军在菲律宾的舰队损失惨重,最终被迫撤退,导致菲律宾在1942年1月被日军占领。这一误判直接导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被动局面。
影响:事件暴露了美军指挥体系的混乱,成为二战期间美军战略失误的典型案例。



2. 183年:美国“星期三之夜”事件(“Wednesday Night Incident”)
背景:1983年,美国空军在朝鲜战争期间进行“空中优势”行动,误判苏联的导弹发射计划。
事件经过:美军误将苏联发射的“SS23中程导弹”误认为是“SS24中程导弹”,误判为苏联即将发动大规模攻击。尽管实际发射的导弹并未命中目标,但美军误判导致数万枚导弹被误射。
结果:尽管实际没有发生大规模攻击,但事件导致美军在冷战期间陷入恐慌,甚至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军事警戒升级。
影响:事件暴露了冷战时期情报系统的脆弱性,成为军备竞赛中的一个“乌龙”案例。



3. 1971年:苏联“卫星误射事件”
背景:1971年,苏联在发射“宇宙95”卫星时,因技术故障导致卫星失控。
事件经过:苏联工程师在发射前未充分检查卫星的轨道计算,导致卫星偏离预定轨道,最终坠毁在地球大气层中。尽管卫星本身未造成重大危害,但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对航天技术安全性的担忧。
结果:事件被广泛认为是冷战时期航天技术失误的典型案例,也促使国际社会加强了航天器发射前的检查流程。
影响:事件促使苏联和美国在航天领域加强合作,推动了国际空间站计划的早期发展。



4. 1941年:珍珠港事件(“误判”而非“乌龙”)
背景: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美国在夏威夷的珍珠港海军基地,导致美军损失惨重。
事件经过:美国误判日本的意图,认为日本可能在1941年夏发动大规模进攻,因此提前部署了舰队。然而,日本的袭击计划是秘密进行的,且未充分考虑美军的防御部署。
结果:珍珠港事件直接导致美国加入二战,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影响:尽管珍珠港事件是日本的主动攻击,但美国的误判(对日本意图的错误估计)导致了灾难性后果,被部分历史学家视为“误判”而非“乌龙”。



5. 2000年:美国“911事件”前的误判
背景:2000年,美国情报机构对恐怖分子的行动存在误判,认为恐怖分子可能在近期内发动袭击。
事件经过:美国政府基于有限情报,认为恐怖分子可能在2001年袭击美国,因此加强了对纽约和华盛顿的安保措施。然而,实际的“911事件”发生在2001年9月11日,美国情报机构未能准确预测恐怖分子的计划。
结果:尽管美国的安保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但未能阻止“911事件”的发生。
影响:事件暴露了情报系统的漏洞,促使美国加强了反恐情报分析能力。



6. 1983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的误解
背景: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引发英法与以色列的军事行动。
事件经过:英法军队在行动前误判埃及的意图,认为埃及可能在短期内发动大规模进攻,因此提前部署了部队。然而,埃及的行动实际上是出于经济和政治目的,未涉及军事冲突。
结果:英法军队在行动中遭遇埃及军队的顽强抵抗,最终被迫撤退,导致国际社会对英法的军事行动进行广泛批评。
影响:事件促使国际社会加强对军事行动的外交协商,避免了更大规模的冲突。



7. 1998年:美国“网络病毒事件”(“爱虫病毒”)
背景:1998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在研究网络病毒时,误将一个病毒代码发布到互联网上。
事件经过:该病毒被误认为是“爱虫病毒”,在短时间内传播到全球数百万台计算机,导致大量数据丢失和系统瘫痪。
结果:尽管病毒本身并未造成重大损失,但事件暴露了互联网安全的漏洞,促使全球加强了网络安全措施。
影响:事件成为网络安全史上的经典案例,推动了反病毒软件和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



8. 1983年:美国“冷战期间误判导弹发射”
背景:1983年,美国误判苏联的导弹发射计划,认为苏联正在发动大规模攻击。
事件经过:美国误判苏联的导弹发射为进攻性行动,导致数万枚导弹被误射,但实际苏联的导弹发射是用于测试或训练。
结果:事件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军事紧张,但最终未造成实际伤害。
影响:事件成为冷战期间误判的典型案例,促使美国加强了导弹预警系统的准确性。



总结:乌龙事件的共同点
1. 误判或误判:基于不完整或错误的信息进行决策。
2. 技术失误:如通信错误、计算错误或设备故障。
3. 沟通失误:跨部门、跨国家或跨机构的沟通不畅。
4. 意外后果:看似偶然的错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改变历史进程。

这些事件不仅反映了人类在技术、军事和外交领域的脆弱性,也提醒我们:在信息高度互联的今天,任何错误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清代四川的李蓝起义军中,有着一位贡献特殊的读书人叫何崇政,四川名山人,喜欢高谈阔论,指点江山,是一个心怀天下的愤青,当时,由洪秀全杨秀清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正严重动摇清王朝的统治,作为大清书生的他十分忧心时势,在咸丰六年的府试中,他向知府蔡步钟献上了一份《平洪杨策》献计平定太平天国,并请求将他送入向荣率领的江南大营效力,可惜,这触犯了大清制度——士子不允许谈论国事,蔡步钟于是将他捆起来鞭打了一顿。

受到挫折的何崇政同志并没有灰心丧气,他的“救国热忱”这点冷水浇不灭的,捂着血迹斑斑的屁股他回到了家中,冥思苦想战守之策,等待时机。

很快,时机就到了,咸丰九年,四川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李蓝起义,起义军发展迅速,让清朝四川的统治阶级大为惊恐,调集官军主力围剿李蓝起义军,而何崇政同志看见了希望,他在到宜宾的路上遇见了正在准备围剿李蓝军的四川提督马天贵,他再次奉上了自己的心血之作《擒蓝李策》,本满怀希望的以为会受到重用,谁知马提督丝毫瞧不上这个落魄的士子,以出言不逊为由,又下令将他鞭打了一顿,轰出营门。

何崇政同志终于忍无可忍,他怒火冲天仰天长啸:“这就怪不得我了!”

此时的蓝朝鼎、李永和起义军正驻军在宜宾城外,何崇政就这么一怒之下走上了梁山,投奔了李蓝的起义队伍,起义军多为胸无点墨的穷苦人民,得到了一个文武双全的读书人来投自然是如获至宝,何崇政同志就拿着他那份精心写作的《擒蓝李策》,稍加修改,改成《擒马镇策》并加以实施,起义军依计行事,在叙府石梯桥的一片蔗林设伏,诱使马天贵进入,随即伏兵四起,一战就擒获并击杀四川提督马天贵,击溃其所部清军,起义军乘胜追击,长驱西进,第二战在犍为又击溃当地官军,击毙都司余振海,第三战在荣县再度获捷,击毙副将张万禄,李蓝军三战三捷,声势大为振作,渐有如火燎原之势。


user avatar

前些日子,看一些蒙古时代的伊朗历史,有俩事真的非常乌龙,顺便说说。


1、我只是路过,硬被你们追杀成了开国君主

伊朗克尔曼地区的割据王朝“忽都鲁汗王朝”(后西辽)的建立,就非常乌龙。

后西辽的建立者八剌黑·哈吉布(意译为长毛狗将军),据说可能是西辽皇室,耶律氏贵族。西辽灭亡前夕,投靠花剌子模。

蒙古西征,花剌子模苏丹摩诃末死于里海后,这位耶律长毛狗暂时效力于割据伊拉克的摩诃末儿子该牙思丁。由于该牙思丁统治无能,部下都准备去印度接回扎兰丁(摩诃末长子)。于是该牙思丁就和宰相排查可能暗通扎兰丁的部将。

正好,耶律长毛狗和宰相私人关系恶劣,于是宰相诬告耶律长毛狗暗通扎兰丁。耶律长毛狗此时正在伊朗中部为该牙思丁收复被军阀们占据的地盘,发觉主上和宰相对自己不信任后,于是带着自己的亲信逃走,不是诬告我暗通扎兰丁嘛,老子真就去投靠扎兰丁。

这时候,愿意跟随耶律长毛狗离去的,可能也就几百人,大部分都是西辽人,都长着一副令伊朗人发抖的东亚面孔。

路过克尔曼时,克尔曼的军阀叫疏扎丁灭里,这个军阀本来是花剌子模的高级将军(有灭里官爵),摩诃末死后成了独立军阀。疏扎丁灭里看到耶律长毛狗的这一伙西辽人后,觉得能把他们抓来,让他们加入自己的部队,冒充蒙古人,打伊朗其他军阀那简直太爽了。

于是疏扎丁灭里就开始率军追杀耶律长毛狗。

耶律长毛狗苦苦求饶,疏扎丁灭里就是不给活路,要么投降给他当炮灰,要么就是死,反正被包围了。

于是耶律长毛狗被逼急了,被迫带着这一伙西辽流浪汉开始抵抗,结果……

………………

结果让人很吃惊。

疏扎丁灭里被打死,伊朗军队一触即溃。然后耶律长毛狗发觉,我原来这么猛,我干嘛去投靠扎兰丁啊。

于是耶律长毛狗开始攻占克尔曼各地,最后克尔曼的首府要塞攻不下来,正好扎兰丁回国路过。耶律长毛狗就假意归顺,让扎兰丁刷脸赚开了城堡大门,攻陷了克尔曼全境。

接着,就是逼走了扎兰丁,耶律长毛狗就在克尔曼开始割据,向东方称臣蒙古,获得“忽都鲁汗”封号,向巴格达的哈里发送礼,获得“克尔曼苏丹”封号。


2、我是权倾朝野的董卓,我原本想让伊尔汗国再次伟大,结果到死我都不知道我咋死的

伊尔汗国晚期最强权臣楚邦,最牛逼时要挟伊尔汗,直接从元朝获取封号,得封“开府仪同三司、翊国公”之位。由于太过跋扈,伊尔汗联合国内其他诸侯,将其弄死。

这位激起伊尔汗国朝野联合,被当做董卓成精的楚邦死后,他孙子小谢赫,流落于伊尔汗国的藩属罗姆苏丹国(此时的罗姆苏丹国已经解体,军阀碎片化林立)。等伊尔汗国再次内乱时,小谢赫在罗姆苏丹国拉了一支队伍,直接朝伊尔汗国杀了来。

小谢赫董卓附体,百战百胜,伊尔汗国无人能敌,于是入主大不里士,扶持傀儡伊尔汗,过起了爷爷那样的董卓·尔朱荣一样的生活。

然而,小谢赫的老婆和一个罗姆苏丹国的王室子弟雅库布私通,而这个雅库布呢,又是小谢赫的部下。

小谢赫在征讨小亚细亚的土库曼人的时候,遭遇了失败,小谢赫认为是雅库布玩忽职守造成的,于是将雅库布下狱。

雅库布下狱后,小谢赫老婆吓坏了,小谢赫老婆以为是奸情败露了。抱着先下手为强的态度,小谢赫老婆联合侍女,趁小谢赫睡觉时,杀了小谢赫。

然后,伊尔汗国最后一个有能耐的董卓就死了,伊尔汗国也就散架了。

更乌龙的是,小谢赫拥立的傀儡伊尔汗苏莱曼,在小谢赫死后,可能也知道自己匡复伊尔汗国是不可能的了,趁大乱之际,抢了一堆小谢赫的财宝,溜了,然后不知所踪………………

user avatar

宋明帝临终前,担心年幼的儿子刘昱即位后,各地方的刘氏诸侯王对刘昱的帝位产生威胁,故逐一将晋平王、建安王、巴陵王等人诛杀,唯有桂阳王刘休范,因为能力拙劣,不善言辞,宋明帝认为他是个平庸之人,不足为虑,而幸免于难。

然而,刘昱即位后,刘休范认为无论是皇室血统还是地位尊贵,朝堂中无人能及,宰相之位志在必得,却未能如愿,心中怨恨不平,一番准备后举兵叛乱。刘休范在寻阳征收大量船只,在极短时间内筹集两万大军顺长江东下,并以清君侧的名义进攻建康城(刘宋都城,今南京),宋廷大惊。

而大将军萧道成不慌不乱,迅速做出军事部署,他料定叛军急于求成,必不能久战,故打好防守战,叛军必然自溃。他亲自到新亭指挥抵挡叛军,同时其他部将至石头城、白下、台城屯兵防守。

随后刘休范也做出相应的军事部署,他分兵两路,亲率一路进攻新亭,其部将进攻台城。刘休范登高望远,观察敌情,被萧道成发现。萧道成部将黄回、张敬儿献上诈降计,二人骑马奔至刘休范军营,也不知二人和刘休范说了什么,刘休范竟然对二人推心置腹,甚至同意让自己的儿子去萧道成处做人质(究竟是谁投降谁?)。果不其然,刘休范的儿子一到萧道成帐营就被诛杀,还蒙在鼓里的刘休范对黄回、张敬儿将二人留在身边,信任至极。某日刘休范喝多了,黄回见机会来临,使了个眼色,张敬儿心领神会,夺下刘休范佩刀砍下他的首级,并趁乱逃回军营,交给萧道成。

平叛之事至此落下帷幕……等等,魔幻的一幕出现了!萧道成派部将陈灵宝携刘休范首级去台城告捷,没想到半路遇到叛军,慌不择路,竟不小心把刘休范首级丢在路旁,只身跑回了台城。陈灵宝登上台城城楼大喊刘休范已被杀,但没有关键的首级作为证明,叛军皆不相信。

对刘休范死讯毫不知情的士兵,拼了命的攻打城池,新亭的战况焦灼万分,险些失守,而台城则被叛军攻克,叛军乘胜渡过秦淮河,自朱雀门攻入建康(将帅已死,士兵仍在拼命打仗,还打赢了)。这下天下都知道朝廷打了败仗,建康陷落的谣言四处流传。驻守在白下、石头城的军队也相继溃散,抚军张史褚澄开东府城出降。太后、太妃将宫中金银器用拿出,试图拉拢人心都无济于事;太后王贞风拉着皇帝刘昱的手失声痛哭:“天下败矣”。

此时,透明人刘休范才被叛军士兵想起,军中刘休范之死的传言开始散播,典签许公舆担心部众溃散,假称刘休范在新亭,结果,城中想要巴结刘休范的人纷纷向新亭发信件投名帖,萧道成见到如此多写给刘休范的书信,付之一炬,但是书信越来越多,萧道成突然想到不对劲:送降书不是应该送往台城吗?怎么绕远送到新亭,拿出降书一看,原来是朝廷大臣向叛军投降的书信,于是他登上北门对城外的众人喊话:“你们看清楚了,我是萧道成,你们送来的书信名帖我都烧了,大家放心好了,至于刘休范的首级,尸体就在南冈下”。

随后,刘休范已死的消息迅速流传开来,萧道成率部将趁着叛军混乱之际吹响反攻的号角,叛军节节败退,萧道成很快收复建康、台城、东府、石头城、白下,平定叛乱。

至此,一场现实魔幻大剧落下帷幕!

user avatar

1842年,为了给英国远征军报仇雪恨,一支东印度公司的讨伐军再次攻入了阿富汗,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大肆破坏途径的一切地区,屠杀当地的人民,对胆敢反抗英国统治的阿富汗人进行惩罚。

总督埃伦伯勒读了本歪书——詹姆斯·米尔所著的《印度史》,这位从没去过印度,也从未认识任何印度人,更不要说习得印度任何一种语言的作家的“著作”让总督认为,当年伽色尼王朝的苏丹马哈茂德在对北印度的劫掠中曾将位于古吉拉特地区的印度教苏摩纳德神庙大门拆下带回伽色尼,并做成了自己陵墓的大门。

于是为了羞辱阿富汗人并拉拢印度人,埃伦伯勒下令将位于加兹尼的马哈茂德陵墓的几扇大门拆下带回印度。

可参与此事的东方专家罗林森中尉发现,这些门跟印度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檀香木门上刻着阿拉伯铭文、伊斯兰教六芒星、阿拉伯式花纹。门与整个陵墓的风格是统一的,根本就不是印度教世界的产物。

但上命难违抗,木门最终被拆下带往印度展览,总督在公告中骄傲地宣布自己替印度人洗刷了八百年来的耻辱,现在这些木门成为了印度战胜伊斯兰教的象征,千年来印度第一次战胜了北方的敌人。

各地的王公和百姓们都得以在巡回展览中一睹千年木门的风采。尴尬的是,不论底层的印度教民众还是高层土邦王公,都没有任何人对这门有什么印象,大家表示这门好像不是我们丢的啊。

阿富汗人也表示:拆门算什么本事,有本事把自己散布在整个呼罗珊地区的英军士兵尸体都带走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