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考古乌龙事件?

回答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考古乌龙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研究者们过于急切、信息不足、伪造或误解所致。它们不仅给考古学带来了困扰,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以下是一些比较著名的考古乌龙事件,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

1. 皮尔特当人 (Piltdown Man)

这是考古学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伪造事件之一。

事件经过: 1912年,业余古生物学家查尔斯·道森(Charles Dawson)声称在英国东萨塞克斯郡的皮尔特镇(Piltdown)发现了一块人类头骨碎片和一块被认为是早期人类的颚骨碎片。这些发现被认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它们似乎填补了早期人类演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空白,尤其是展示了早期人类拥有大型脑容量和原始的下颚。当时主流的演化理论认为人类的脑容量是演化的关键,而皮尔特当人正好符合这一设想。
重要性与影响: 皮尔特当人的发现立即引起了轰动,被认为是“英国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并被命名为“皮尔特当人”(Homo piltdownensis)。它被广泛接受,并在科学文献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甚至在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这极大地影响了当时关于人类演化的研究方向和理论构建。
真相大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对皮尔特当人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特别是其他在非洲和其他地区发现的更古老、但脑容量较小的早期人类化石(如爪哇猿人、北京猿人)的出现,使得皮尔特当人与整体演化趋势显得格格不入。直到1953年,由约瑟夫·威纳(Joseph Weiner)等科学家进行的详细化验和年代测定才最终揭开了真相。
乌龙原因揭秘:
伪造手法: 皮尔特当人的化石实际上是一个人类头骨(来自中世纪时期的一个普通人)和一个红毛猩猩的颚骨的组合。颚骨上的牙齿被锉平,以模仿人类的牙齿。整个化石还被进行了染色处理,使其看起来像是古老的化石。
伪造者: 普遍认为是查尔斯·道森本人伪造的,但也有说法认为他可能只是被蒙蔽,真正的伪造者可能是更广阔的科学界内部人士,目的是为了维护当时盛行的“英国中心论”和“大脑优先演化论”的观点。
教训: 皮尔特当人事件给考古学和古生物学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强调了严格的科学方法、同行评审、年代测定技术的重要性,以及避免过早下结论和受到现有理论预设的影响。

2. 罗得西亚人(现在称为卡布维人 Kabwe 1)的年代测定争议

虽然不是完全的伪造,但年代测定的重大错误也足以构成一个“乌龙”。

事件经过: 1921年,在赞比亚的卡布韦(Kabwe)矿场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早期人类头骨化石,当时被称为“罗得西亚人”(Rhodesian Man)。这个头骨被认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类祖先,但其确切的年代一直是一个难题。早期研究认为它可能属于直立猿人(Homo erectus)或早期智人(Homo sapiens)。
争议与修正: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不同的研究和年代测定技术尝试确定其年代,但结果并不一致。有些人认为它非常古老,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相对年轻。直到21世纪初,使用更先进的铀系衰变测年法和放射性碳测年法对头骨本身以及发现地点的沉积物进行测定,才逐渐形成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乌龙原因与纠正:
年代测定的困难: 最初的年代测定技术有限,且化石的保存环境和可能的二次埋藏增加了测定的难度。例如,某些早期的估算认为它可能高达50万年,甚至更久远。
新技术的应用: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科学家利用更精确的铀系衰变(Uraniumseries dating)和加速器质谱法(AMS)进行放射性碳测年,以及对一同发现的动物化石进行测年,最终将卡布韦人的年代确定在约29.9万年至27.4万年前。
影响: 这个年代的修正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非洲早期人类演化的认知。它表明,在智人(Homo sapiens)出现之前,非洲可能存在着更加多样化的人类物种,并且卡布韦人可能代表了一个介于直立猿人和早期智人之间的过渡群体,或者是一个独立的南方古猿演化支系。这个“乌龙”的纠正是通过科学进步实现的,但也说明了早期的年代测定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误判。

3. 哈菲登人(Hoxne Hoard)中的伪造品

虽然大部分哈菲登宝藏是真品,但其中混入了伪造品,而且一度差点混淆了对古代罗马货币的认识。

事件经过: 1992年,在英国萨福克郡的哈菲登(Hoxne)附近发现了一个规模巨大的罗马时期黄金和银质钱币宝藏,包括约15,000枚钱币,以及黄金和银质的餐具、饰品等。这是英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罗马宝藏,极具历史价值。
早期疑点: 在宝藏出土和初步研究过程中,一些钱币的细节引起了部分钱币学家的怀疑,例如一些金币的铸造质量和部分图案的风格与已知罗马金币略有不同。
乌龙的揭露与原因:
伪造与混入: 经过更仔细的鉴定,发现宝藏中的一部分金币是18世纪的伪造品。这些伪造品在材质、重量、铸造工艺上都与真品有差异,但制作得相当逼真,足以欺骗一些不够细致的研究者。
为何会混入: 可能是原先拥有者在收藏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将假币混入真币中,而发现者由于数量巨大且年代久远,未能第一时间完全甄别。
影响与教训: 这个事件再次强调了在鉴定古代文物时的细致和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尽管大部分宝藏是真品,但伪造品的出现提醒我们,即使是伟大的发现,也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并且任何研究者都可能被逼真的伪造品所误导。

4. 特里费克特人(Triceratops horridus)的鼻子上的角

这是一个关于化石鉴定的有趣误会。

事件经过: 在19世纪末的北美恐龙热潮中,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奥塞内尔·查尔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描述并命名了特里费克特龙(Triceratops,意为“三个角的脸”)。他根据在怀俄明州发现的化石,描述了这种巨大的角龙恐龙。
争论与乌龙: 马什根据有限的化石材料,认为特里费克特龙有两个巨大的额角和一个较小的鼻角。然而,关于特里费克特龙的分类和化石的鉴定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不同个体的化石在不同部位的保存情况差异很大。
真相的演变:
初期误解: 最初,特里费克特龙的鼻角被认为是小且指向前方的。
后续发现与修正: 随着更多保存更完整的特里费克特龙化石的发现,科学家们发现,所谓的“鼻角”实际上是由两个鼻骨融合而成的结构,而真正位于鼻孔前方的“角”实际上是由鼻骨和额骨形成的结构。此外,前额的两个大角则是由额骨和泪骨形成的。更有趣的是,一些研究者曾根据某些化石的形态,错误地将其鼻部的结构鉴定为单独的“鼻角”。
更正: 更现代的、基于大量化石材料的解剖学研究表明,特里费克特龙实际上拥有两个大的额角和两个相对较小的鼻角。这里的“乌龙”在于,早期研究者可能将某些化石的鼻部结构误判为单个的、方向错误的角,或者未能完全理解该部位的复杂骨骼结构。
影响: 这个例子更多是关于科学认知随着新证据而不断修正的过程,而非严谨意义上的乌龙。但它展示了早期古生物学研究在化石碎片化的不完整性面前,如何可能做出不完全准确的推断。

总结

这些考古乌龙事件告诉我们:

科学的严谨性: 考古学是基于证据的科学,需要严谨的方法、细致的观察和客观的分析。
技术的进步: 新的科学技术(如各种年代测定方法、DNA分析、显微技术等)不断刷新我们对过去的认知,也能够纠正过去的错误。
避免预设和偏见: 研究者应警惕自身的预设和偏见,避免因个人情感或学术立场而歪曲证据。
合作与同行评审: 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合作和同行评审,多角度的审查有助于发现问题。
伪造的挑战: 伪造行为是考古学一直面临的挑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尽管存在这些“乌龙”,但正是这些曲折前进的过程,推动了考古学和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重庆境内的唯一的皇帝陵,明玉珍叡陵,最开始被博物馆工作人员认为是普通清代墓葬,这个考古乌龙直接导致珍贵文物遭到流散或损坏。

1982年3月30日,在重庆市江北区上横街的重庆织布厂扩建厂房施工过程中,挖掘出一处不大的墓葬。

31日上午,施工方凿毁外椁盖,开启内棺,并取出取出丝织袍服等多件,小金杯一只,小银锭两枚,随后,联系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到达现场,但是他轻率的认为这只是一座清代小墓葬,因此只把小金杯和小银锭带回去了,而把更加重要的丝织品(包括后来的龙袍)、棺椁等留在了现场,造成了二次破坏和流失。

4月1日上午,在继续施工过程中,又发现一块石碑的碑额和碑文上部的五排文字,于是,施工方又联系了博物馆,还是那个工作人员,到现场转了一圈,又看了看碑,依旧认为这只是一座清代的小墓葬,于是又走了。

直到4月6日晚,石碑完全出土,人们才突然发现这个被工作人员两度认为是小型清代墓葬的陵墓,居然是大名鼎鼎的大夏太祖皇帝明玉珍的墓葬,也是重庆境内发掘的唯一一座皇帝陵。

这可是石破天惊的大发现,当即惊动了重庆领导和各级人士,重庆博物馆这才发现自己闹了个大乌龙,在8日开展正式发掘和抢救回收散失文物。

实际上,如果说31日开棺之后,工作人员贸然将其定为“一般清代墓葬”,还只能说水平有限的话,那么在4月1日上午碑额和碑文上部的五排文字都出来了,工作人员居然还能睁着眼睛说瞎话,那只能说是极端缺乏责任心和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我们先看碑额长什么样?

即使“玄宫之碑”这四个字工作人员不认识,可左边这么大一个五爪金龙在这里耀武扬威的,一般的清朝墓葬能用五爪金龙?!

再看前五排字有什么:

抬头就是“大夏太祖”四个大字,合着清朝一般人的墓碑上来就写“大夏太祖”?

这位工作人员已经不能叫工作失误了,应该是工作事故!

发现叡陵的意义是重大的,在元末那个天下群雄并起的年代,除了最终成为一代开国帝王的朱元璋孝陵,就只有明玉珍的陵墓被发现了,号令天下的小明王、刘福通,不可一世的陈友谅,富甲天下的张士诚,威压一世豪杰的察罕帖木儿,俱往矣,只剩偏居一隅的明玉珍数百年后依旧能有一处被人凭吊之处。

叡陵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有两类,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玄宫之碑》,这一篇长长的碑文为扑朔迷离的元末明初史揭开了很多谜团(例如徐寿辉的国号为“宋”,至此才一锤定音);另一个就是包含龙袍在内的珍贵丝织品,可惜,丝织品本身就十分脆弱,又加上留在现场之后不可避免的被哄抢,即使后来追回了很多,但是依旧破损严重。

例如这一件现藏于重庆博物馆的丹黄缎绣龙袍,其完残程度为严重残缺(含缺失部件)

另一件龙袍残缺更加严重:

在修复者赵芸的《瑰宝的再现:叡陵袍服修复记》一文中,记载了丝织品由于没有被及时收存,导致的丝织品修复困难:

袍服的修复工作却相当艰难。由于墓穴较湿,棺中丝织品也因此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加上开棺后,棺中丝织品未得及时收存,遭到流散和损坏,及至收集回馆,丝织品已是十分破碎。把一大堆破烂修复,不仅是技术,简直就是艺术。

《玄宫之碑》是现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就在其一楼展厅,不过看起来非常小,一不小心就会忽略这一稀世珍宝,它就在另一镇馆之宝《景云碑》的对面,我特意为了它去了一趟重庆博物馆。

user avatar

说个久远一点儿的,国际公认的“现代考古学之父”的成名作兼第一桩大乌龙……

公元1873年的一个盛夏,天气尤为炎热,即使是土耳其安纳托利亚海岸、达达尼尔海峡右岸的希沙立克(Hissarlik)丘陵地带也是难以忍受这种气温,从早上开始工作到正午的当地工人尤为不满。

这些人都是当地农民,被那个富有的德国商人雇来“挖地”,说是要寻找一座“消失在传说深处的城市”;除了《古兰经》上的寓言小故事外对此一无所知的农民,对不断出土的砖石遗址并无太多惊讶,毕竟这在他们的家乡,随便打个井、翻个地都能看到。

至于古城,更是没有概念,唯一操心的就是工钱。

却说他们的雇主,前德国商人(36岁实现财富自由)海因里希·施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原本是有人搭伙的——英国早期考古学家弗兰克·卡尔弗特(Frank Calvert),后者比前者更专业也更细心,但没钱,只得跟没技术没考古修养但就是有钱的施里曼联手在这片远离奥斯曼各个行政中心的荒野挖来挖去。

1871年底,大量遗址出土,随着不断深挖,遗址越来越多,而且出现了分层的情况,卡尔弗特认定,这个地方风水绝佳、地势险要,最晚到公元四世纪都很繁荣,历代在此筑城,肯定会有好几座城池。

施里曼认真听完卡尔弗特的话,问了一句——那么哪一座才是荷马的特洛伊城呢?

“什么?荷马的特洛伊?”

英国考古学家苦笑,说您怎么还抱持着神话故事呢,我们要找的是历史真相啊!

老实说,从一开始卡尔弗特和施里曼的目的就很明确,发掘传说中的特洛伊之城;卡尔弗特认为特洛伊只是希腊化城邦之一,要借此研究古典时代的文化和商业;而施里曼,想法更为“浪漫”——他要证明神话是被戏说和讹传掩盖的历史真相。

两人之间的不和并非因此而始,但随之后某日施里曼的行为达到了爆发点。

在挖掘了至少三层遗址、但除了建筑结构就一无所获之后,施里曼失去了耐心,他草率认定荷马的特洛伊城埋藏在更深处,而地表的这些不过是没用的烂石头,太碍事儿了。

于是施里曼命工人运来炸药,开始爆破遗址,尤其是炸掉碍事儿的遗址层。

卡尔弗特的怒火爆发了,他指责施里曼是个利欲熏心的疯子;由于一切发掘物料和工作资金都被施里曼掌握着,卡尔弗特于1872年中愤然离开了发掘现场回到英国,并在之后再未涉足希沙立克。

赶走了专业指导,施里曼也渐渐力不从心——遗址的单调重复,年代难以分辨确认,没有任何像样子的文物出土(近现代考古学中,重大发现需要发现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作为证明),他甚至不顾要保证发掘现场完整;连工人也认定这次考古行动是大失败,罢工也变得频繁起来。

到了本文开头的那个夏天,施里曼带着一肚子愁闷起床,没精打采地出现在工地上;但在他无意中扫视一眼一堵挖出来等爆破的夯土城墙时突然愣怔数秒,又立即以商人的敏锐恢复过来。

就在这时,施里曼的希腊裔妻子索菲亚来工地送午饭;他立即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大声说今天是妻子的生日,全体工人放假一天,工资照发。

工人们得此便宜,纷纷兴高采烈下工回家去也;等工地上没人了,施里曼立即抄起工人放下的家伙什儿,让妻子也拿上,来到那堵城墙前——刚才他漫不经心一瞥,注意到城墙下方有一个青铜容器,估计是某种窖藏。

经过两人2小时挖掘,窖藏被挖开了——一个青铜的希腊式鼎炉,内置盾牌、长矛头、箭头、铁/青铜剑、几个安普剌式的陶罐,以及……约1000件金银器,戒指、项链、餐具、手镯、胸饰、耳饰,还有两顶黄金编织工艺冠冕,做工精巧,根据现代考证,是为王后或高级贵族女性制造的。

施里曼当即认定这就是特洛伊末代国王普里阿摩斯在城破之际埋藏的“王室珍宝”,于是命名之为“普里阿摩斯的宝藏(Priam's treasure)”,更让他的年轻妻子索菲亚头戴其中的大型冠冕、配套耳饰和项链扮演特洛伊的海伦,拍摄了照片╮(╯▽╰)╭

由于当时的希沙立克是奥斯曼领土,满脑子浪漫主义的施里曼不想把“普里阿摩斯的宝藏”交给苏丹政府,索性在结束考古工作后的1873-1874年,通过希腊复国主义者协助,一次性将全部文物偷渡到希腊……此举直接导致重要物证和出土地点永隔两地。

然后,世界轰动。

考古学界立即承认施里曼为“伟大的考古学者”,给予礼遇;欧洲史学界纷纷重新重视神话故事,在之后百余年间将其作为考古发掘的依据;当时的世俗大众将施里曼视作“重兴希腊传说的荣光”的英雄,其事迹及其专著《Trojanische Altertümer》(特洛伊的古代遗存)和《Troja und seine Ruinen》(特洛伊及其遗迹)进入各国教科书和历史著作;更有激进的史学家认为施里曼将欧洲文明向前推了近千年(该认定随着施里曼于1876年发掘迈锡尼遗址而被史学界公认)。

另一方面,奥斯曼苏丹非常愤怒,大骂施里曼是德国骗子,居然把帝国的财产一件不剩地搬回欧洲去了,下令撤销施里曼的考古许可证明;糟糕的是奥斯曼官方对于暴露在外的希沙立克遗址区毫无作为,直到1876年施里曼的考古证明恢复、1878年重返希沙立克为止,遗址区遭受风吹雨淋,更加磨灭不清了。

从1878年到1890年,施里曼又挖掘了希沙立克遗址区三回,带着更专业的德国考古学家威廉·多普菲德(Wilhelm Dörpfeld)——就是这回的专业选手,指出了施里曼的乌龙。

根据现代考古学的分层方法,越深层才应该是越古老的遗迹,而施里曼爆破掉的部分,恰恰是与荷马的特洛伊相关的遗迹!

好在整片遗迹规模宏大,施里曼爆破的部分并不算多,经过一番艰苦的清理(持续了数十年,期间谢里曼本人于1890年底病逝)、欧洲其它国家考古学者的接力工作,终于确认——

施里曼发现所谓“普里阿摩斯的宝藏”的遗迹,是青铜时代的特洛伊II期遗址,约兴盛于公元前2600年-2200年;而真正与“荷马的特洛伊”年代最为接近的遗迹,是特洛伊VII期的遗址A,约兴盛于公元前1300-1100年,两者差了至少1000年

这个认定得到公开化,已经是20世纪下半叶(1980年代)了。

而且有意思的是,现代考古学家发现特洛伊VII期的遗址A中有着大片明显是人为蓄意纵火的火烧痕迹,还有众多陶器碎片、残破兵器和骨头上有刀砍斧剁痕迹的人骨,似乎“特洛伊战争”也说得过去。

而且由于施里曼的野蛮操作,公元世纪之后的遗迹基本被炸毁,这导致某些坚持希腊伪史理论的人甚嚣尘上,流毒至今。

不过,有赖于施里曼的坚持,特洛伊古城群重见天日,如今已经成为世界遗产。


P.S.:“普里阿摩斯的宝藏”自1880年后就命运多舛。早在1874年偷运到希腊以后,施里曼宣布将所有文物捐赠给希腊王国政府;但希腊首相生怕这次捐赠会彻底激怒奥斯曼苏丹引发不必要的国际纠纷,第一次婉拒。

施里曼只得将“普里阿摩斯的宝藏”运回德国首都柏林,一部分藏于柏林新博物馆,一部分藏于佩加蒙博物馆。

至1890年施里曼去世,其遗嘱规定将文物的精华部分捐给希腊,可惜希腊政府二次婉拒。

1945年苏联红军打进柏林,“接收”了佩加蒙博物馆的部分“普里阿摩斯的宝藏”,作为战利品的一部分运回莫斯科展览。

今天,柏林新博物馆、佩加蒙博物馆、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分别收藏着“普里阿摩斯的宝藏”,很少一部分文物被捐赠给希腊共和国政府,收藏于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至于土耳其官方对此的声索,至今仍然有效╮(╯▽╰)╭

user avatar

由于荷兰的业余考古者的主观判断,带歪学者和游客对于木乃伊的性别认知八十多年……

高纬度地区生长在沼泽中的泥炭藓,在死亡后会被分解为泥炭,而泥炭藓和泥炭都会吸收沼泽中游离的盐基,使得沼泽呈现出酸性,这种沼泽往往被称之为“酸沼”。

由于酸沼中强酸的水质、低温、缺氧的环境,使得落入酸沼中的人的遗体的皮肤、部分内脏、头发、指甲等能够完好的保存下来,但是骨骼却会因为强酸而被腐蚀的几乎干干净净。这种保存下来的遗体被称之为“酸沼木乃伊”,或者“沼泽木乃伊”。

由于酸沼中的泥炭可以当做一种廉价的燃料,因此西欧、北欧的人们在挖掘干涸的酸沼中的泥炭的时候,时不时会发现“沼泽木乃伊”。

1904年6月29日,荷兰德伦特省的一名泥炭工人希尔布兰德·格林吉斯(Hilbrand Gringhuis)在韦尔丁厄(Weerdinge)附近挖掘泥炭时,突然挖出了两具“沼泽木乃伊”。格林吉斯小心翼翼地将两具木乃伊从泥炭中清理了出来,然后连忙通知了当地的警察。

警察在第二天赶到现场。由于木乃伊保存的过于完好,因此警察甚至怀疑是不是一场近期发生的凶杀案。不过,现场的荷兰警察明显对死者缺乏敬意,在草率地登记一番后,警察们便把这两具厚度仅有几厘米的木乃伊卷了起来,放在一个箱子里,用自行车运到了附近的太平间里。

吉尔特·詹尼斯·兰德维尔(Geert Jannes Landweer,1859-1924)是德伦特省霍赫芬市的一名税务官,由于爱好乡土史和摄影,兰德维尔在1892年起还兼职为德伦特博物馆的通讯员。此外,兰德维尔还是一名考古爱好者,因为他发现并且利用摄像机记录下了不少从泥炭中发掘出来的文物和木乃伊,因此在当地颇有声望。

兰德维尔在赶赴太平间对两具木乃伊进行检查后,发现两具木乃伊都身材健壮,不过头部基本上已经丢失了,只有部分头发和下巴保存了下来。兰德维尔认为,这两具木乃伊很可能是头部在酸沼中浸泡的位置相对较浅,因此没能够保存下来。

右侧身材高大的木乃伊的男性生殖器官保存了下来,而左侧身材相对娇小一些的木乃伊盆骨部位缺失。右侧木乃伊的右臂搂住左侧木乃伊的后背,左臂则牵着左侧木乃伊的左手,看起来好似左侧木乃伊依偎在右侧木乃伊的怀里。因此兰德维尔认定——左侧的木乃伊是女性,而怀抱它的右侧木乃伊则是男性。

兰德维尔看到左侧木乃伊的右脚被整齐的切割了下来时,在报告里开玩笑写道:可能是先前的煤炭工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右脚切在了泥炭里,估计哪个家庭的厨娘在生火做饭的时候,会收到这个“意外惊喜”吧?

此外,兰德维尔还发现右侧的男性木乃伊胸口有一处足以致命的刺伤,但是没有发现木乃伊的衣服和武器。

兰德维尔在检查过后,将两具木乃伊送往德伦特博物馆妥善保存。由于报纸的宣传报道,使得当地人对两具木乃伊充满了兴趣,博物馆和当地人根据两具木乃伊的发现地,将他们浪漫地称之为“韦尔丁厄夫妇”,或者是“沼泽夫妇”,亦或者是“来自泥炭的琼和达比”(Joan and Darby van der Peat)。德伦特博物馆也将两具木乃伊作为镇馆之宝,陈列在博物馆常设展厅内。

将近八十多年,博物馆也没对两具木乃伊再进行什么详细的检查,仅是通过发现地的泥炭和花粉来判定,两具遗体的主人大概死亡于前160年到220年之间。

1988-1990年间,时任德伦特博物馆首席研究员,后来的馆长维南德·范·德·桑登主持了一场对馆内保存的八具非中世纪的沼泽木乃伊的再调查工作。

结果,他们惊讶地发现,左侧身材相对娇小的木乃伊残存的下巴上居然有胡子……加上对身材进行判断,桑登和其他工作人员十分肯定,左侧的木乃伊其实是男性……

他们进一部分研究造成左侧木乃伊盆骨部分缺失的原因,可能是刚刚被挖出来的时候,被什么人损毁了,结果让兰德维尔就此误认为是女性,因此在1902年拍照的时候,硬是把左侧木乃伊的胳膊调成了双手护裆的样子……

好吧,八十多年每个参观过德伦特博物馆的游客,以及常驻博物馆的专家学者,都把无头男尸当女尸……

由于右侧木乃伊死亡时很明显处于开膛破肚的状态,因此研究者们怀疑要么是和同伴一起被用于献祭,要不就是作为战士战死后和同伴合葬一处。

此外,在2002年,加拿大研究者卡尼·马瑟特博士(Carney Matheson)的团队对两具木乃伊进行了DNA分析,根据X染色体分析的结果,两名死者并不是同母所生,但是却属于同一族群。由于木乃伊被发现于酸沼之中,Y染色体的保存情况不佳,因此无法判定两人是否有同一个父亲。

这下,这两具木乃伊曾经被人们认为“浪漫的姿势”就变得相当gay里gay气,因为无论他们是日耳曼人,还是凯尔特人,都可以从希腊或者罗马作家那里找到关于这些族群中盛行同性恋的记载。人们对他们的真实身份的探讨时,气氛逐渐蕉灼了起来……

user avatar

考古认识或判断出现错误在学术史上挺常见的,毕竟学术研究就是通过反复试错才能进步。只有伪科学才会宣称自己的理论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也只有在这种情形下有“永不犯错”的可能。

但是符合提问者期望的那种“考古乌龙”很罕见。(提问者说了两种情况:1.把现代生产的东西,或者是赝品当做是文物的情况;2.盗墓者带入墓地后却被后来的考古发掘当做是文物的情况)

鉴定文物的真假,前提是存在伪造的文物,且这种伪造文物被纳入研究范围。

鉴赏古物是历代都有的现象,并且在千年前就已经成为专门的学问。而近代考古学之所以能够成立,或者说不同于之前的古物学,根本原因就是靠科学发掘保证了研究对象的真实性。衡量文物的准绳变了:原来的古物学只能在器物层面打转,围绕经济价值必然有作伪的动机,辨伪是第一步,接下来才谈得上后续的研究;现在不止坛坛罐罐是文物,所有古人的不动产也是文物,而且连称不上文物的土也成了宝贝,是文物的围岩和情境标定了文物的价值!讲人话就是,考古人眼中包围文物的那些土才是第一位重要的。而且这也是伪造不了的(参见:以现在的科技的发达,有没有可能制造“古墓葬”、“古遗址”然后申遗?)。也就是说发掘出土物的真实性归根结底是科学共同体遵守共同准则来保证的,不是哪个具体的人眼力好或私德高尚大家才信他。

考古学的出现,使得那些没有情境之物,不论是盗掘的、传世的还是非科学出土的,研究价值直接降级。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肯定是有科学发掘背景的文物价值高,只要科学发掘还在持续,大多数研究中没有必要去用那些没有考古背景的文物,自然也很难出现把赝品当作是文物的情况。

提问者的另一疑问是盗墓者把物品带入墓中的情况。

首先,古墓在发掘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多数人是不理解的,其实真正的空间并不多(参见:古墓在没发掘以前是个什么结构呢?)。如果确实存在墓内空间且和地表是连通的话,那从考古学的角度看就是现代地面的一部分,盗墓者在这里面遗留的东西和你在现在地表采集的东西,从地层学上来说当然是一样的。

其次,人的行为只要不是发生在真空中,而是在地下(或者虽在地上但最终被土埋起来),就会留下各种可辨识的痕迹,从这些痕迹中可以判断各种挖坑或堆土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你以为的均质的墓在考古学上会被分解成很多地层学单位,从人为建造、使用、废弃、二次利用、盗扰到自然沉积,这中间故事很多,远远不是“同一个墓里出土的文物就都是同时的”这么简单。

如果放宽标准,说是晚期人类行为扰动早期遗存,这种打破现象其实在考古遗址中极其普遍,而且居址中的情况还要比墓葬复杂得多。把不同时期遗存挖混在考古学史上也屡见不鲜,因为现有的发掘方法和观念本就是吸收以往教训的产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当你挖过下面这种遗址,再处理像汉唐墓葬那种程度的打破和盗扰情况简直不要太简单:


多年前很火的曹操墓事件,有人曾以和提问者相同的理由否定考古发掘对象的真实性。说实话,普通人的直觉和经验可能会帮助理解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东西,但不能代替(更不用说指导)科学推理。

提问者理解的乌龙其实主要是可移动文物鉴定的乌龙。并不是说有了考古学之后就不需要鉴定文物真伪了,商业鉴定当然还存在,公立机构征集文物或者处理涉案文物也需要鉴定。只是,这种文物鉴定和考古学的关系很模糊也很可疑。考古学知识,理论上当然可以应用于包括鉴定在内的各个领域,但是基于国内的现实(考古从业者主要吃财政饭混体制内,而私人或非公立博物馆收藏非法来源出土物实际很普遍),考古学应该和商业鉴定做切割,这是基本的专业伦理问题。

最后再说说其他人说的乌龙是咋回事。像藤村新一事件,是在挖开的老地层发掘面上埋入新文物,也就是虚构了一个文物埋藏坑及其地层关系。类似于捏造实验过程和篡改实验记录,然而这种实验(田野发掘)很难被他人重复,被他骗的人不一定是因为水平低或者不严谨,而是因为相信他的发掘过程和科学信誉,基于他没有学术不端才认可遗址或遗物是真的。所以,这种造假的性质比文物贩子造假恶劣得多。

user avatar

今天刚从b站刷到一个类似事件,事情大概是:巴基斯坦出土一具木乃伊,按照铭文显示为古波斯公主。该木乃伊的出土,打破了只有古埃及可以制作木乃伊的传统认知,震惊了世界考古界,引发了伊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塔利班的争抢。直到后来,人们才发现该尸体是几年前遇害的现代女性,被无良之人做成木乃伊骗钱。


下文转载自网络,链接见上。

最大的考古骗局,古波斯公主木乃伊,竟为近代女子遇害仿制

我们知道,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埃及,曾经有着非常灿烂的文明,由于当时的人们笃信人的肉体死亡后,灵魂不会消亡,仍然会依附在尸身上,所以当时的法老国王或是贵族们死后,都会被制成木乃伊,以供其灵魂寄托及世人敬仰,而这种用香油涂尸防腐的方法,没有极高的医学水平支持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木乃伊成为埃及独有的考古文物。

不过本世纪初的2000年8月, 在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却有一具穿着胸甲的女性古尸被发现,由于她有着古埃及木乃伊制作特征,因此迅速引起考古界轰动,其估值一度达到千万美金之多。

按照古尸胸甲上的铭文记载和警方的描述,这具木乃伊来自于2600多年前,生前身份为一名波斯公主,死后被埋葬在古波斯萨撒尼王朝的墓葬群中,直到1999年盗墓者将她挖出,运到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奎塔市藏匿,在文物贩子寻找买主的过程中,才被警方发现。

来源成谜及考古价值巨大的波斯公主木乃伊,很快在伊朗和巴基斯坦政府间引起轰动和争议,一方面,巴基斯坦政府将这具木乃伊视为国宝,在全国巡回展览,而另一方面,伊朗政府则认为该木乃伊出土自古波斯所在地的伊朗,要求巴方将其送还。

为了确定波斯公主木乃伊的真实身份,巴基斯坦对这具古尸体进行了年代原子检验,但是当专家拿到报告时却大惊失色,立刻选择报警,那么这具被各方争夺的木乃伊,究竟是什么来历,她的最终结局又如何呢

一、木乃伊横空出世

2000年8月初的一天,巴基斯坦的旧都卡拉奇市警察局里,反恐组副组长法鲁克警官,突然接到了线人的线报称,来自俾路支省府奎塔的阿里兄弟,手里拿着一盘录有一具2600多年前木乃伊的录像带,正四处兜售这具木乃伊文物。

虽然倒卖文物并非反恐组的职责,但是法鲁克警官却不敢怠慢,他立即行动,将阿里兄弟传唤到堂,在警方的连番追问下,阿里兄弟交代称,两人只是受一个名叫瑞奇的文物贩子委托,拿着木乃伊录像带寻找买家,而真正的木乃伊,则被瑞奇藏在他奎塔家中的秘道里。

警方马上将这一线索,报告给了国家内政部,并申请了搜查令,随后法鲁克警官亲自带队,由阿里兄弟带路,直扑位于奎塔的文物贩子瑞奇家中,在经过仔细的搜查后,最终,他们在隐蔽的秘道中发现了一具棺木。

棺木被打开后,在场的人们都惊呆了,里面躺着的,是一具充满了古埃及色彩的木乃伊,警方立即将棺木带回卡拉奇,并把它小心翼翼地送到卡拉奇博物馆保护起来。

几天后,为了探究木乃伊的来历,博物馆邀请考古界的专家们齐聚一堂,开棺对木乃伊进行鉴定,经测量,这具木乃伊全长196厘米,高56厘米,整个尸身被包裹得严严实实,浸泡在石蜡和蜂蜜混合而成的溶液中,而这种保存方法与古埃及木乃伊的制作方法大同小异。在打开包裹的布料后,人们才发现,这具古尸为一名女性,其整体保存得相当完好。

此外,这具木乃伊的头顶戴着一顶皇冠,面部蒙着一副银质面具,这些都与古埃及女性木乃伊的特征相似,唯一不同的一点,是这具木乃伊的胸前,挂着一面金盘,上面刻满了古波斯语的文字。

本应只有埃及才有的古埃及木乃伊,出现在了数千公里外的卡拉奇,这不仅令考古界为之轰动,也令巴方疑惑不解,为了查清它的来龙去脉,警方顺藤摸瓜,将藏匿棺木的文物贩子瑞奇抓捕归案。

瑞奇供述称,这具木乃伊原本埋在靠近俾路支省的伊朗境内,1999年地震时震了出来,被几个盗墓贼偷偷运送到俾路支省奎塔,藏于他的家中,对方还让他想法出手共分钱财,他便让阿里兄弟拿着录像带到文物市场寻找买家,事实上,在警方赶到前,他已经与买主谈好,打算以6000万卢比的价格,卖出木乃伊。

二、木乃伊所有权的争夺

整个案件细节曝光后,大量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蜂拥而至,前往卡拉奇博物馆对其进行考证,大家一致认为,这具女性木乃伊距今已2600年,死亡时年仅18岁,从其胸前金牌上的波斯文来看,她应该是古埃及的卡艳公主,后远嫁波斯 ,成为古波斯卡如什王朝时代,首位国王卡比尔的儿媳。

木乃伊的古波斯身份认定,无疑如一枚重磅炸弹,令世界考古界为之震惊,因为在此之前,世界考古界早已确认,木乃伊为古埃及人的独有创造 ,而这具出自古波斯的木乃伊,则堪称将重新改写世界历史和考古学的世界奇迹,一时间,它的收藏估值专家们高估至千万美金之巨。

古波斯公主木乃伊的发现,还引起紧邻巴基斯坦的伊朗一片哗然,伊朗考古界立即向巴基斯坦提出,虽然不知公主木乃伊因何流落到巴基斯坦,但既然已确定其身份为波斯公主,那么其所有权理应归伊朗所有,他们给巴基斯坦写信,请巴方将其完璧归赵,以让波斯公主入土为安。

而巴基斯坦则认为,木乃伊在巴国境内发现,理应属于本国,何况在历史上俾路支省也曾为古波斯领地,木乃伊极可能就是从当地出土,至于从伊朗运入的说法,那只是文物贩子的谎言。

就连阿富汗境内的塔利班,也加入了木乃伊的争夺,他们表示这具古尸应当是在他们的地盘上被发现的,还勒令巴方将木乃伊交还他们。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国内的俾路支省和信德省政府,也为木乃伊展开了争夺,俾路支省政府认为古尸是在本省发现的,理应运回当地博物馆收藏,而信德省则认为如此贵重的文物,只有存放卡拉奇的国家博物馆,才能得到更好地保护。

三、木乃伊背后的血案

直到2002年,为了进一步鉴定木乃伊的年限,卡拉奇博物馆的女馆长易卜拉欣,决定委托巴基斯坦原子学会,对波斯公主进行碳-14检测,但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首先,装载木乃伊的石棺,其制造历史不过250年,尸体身下的垫子,则为五年前的人工仿造品,而所谓木乃伊的女尸,死亡时间竟然不过五年,所以在拿到结果的那一刻,易卜拉欣大惊失色,她口中一边惊叫:看来得马上报警。一边拨通了警方的电话,于是,一桩倒卖文物案,变成一桩杀人仿制木乃伊的恶性命案。

警方迅速出动,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后,事情才水落石出。原来,这具被人为打造成木乃伊的女尸,压根不是什么古波斯公主,而是一个21岁的现代女子,由于违背了部落族群的宗教教条被人用石头残忍地砸死,此后其尸体还被不法分子挖出,制成干尸,以冒充木乃伊骗财。

可是由于年代久远缺乏证据,真凶并没能抓捕归案,这具所谓的波斯公主无名女尸,也从博物馆的展台上撤下,而当初那些为之争得面红耳赤的各国各省政府官员们,态度也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对于领取女尸只字不提。最终,巴基斯坦最大的私人社会福利机构艾德西基金会出钱,将其冷藏在冰柜中,同时四处寻找她的亲人。

直到2005年6月,由于长期无人认领,面对三年多达8000美元的冷藏费巨大负担,艾德西基金会才不得不决定将女尸从冰柜中取出,将其下葬,并为这位生前饱受苦难的女子举行了简单的葬礼。

user avatar

皮尔当人(Piltdown Man)

这是古人类学史上一个著名的乌龙事件,其实,更确切的说,这是一个著名的大骗局,曾经轰动一时。

首先简单介绍下背景,这个事情发生在1912年,那一年其实有很多大事情,比如民国成立,比如泰坦尼克号事件。

而对于生物学呢?大概是一个青黄不接的时候。

一方面,老一辈进化论如达尔文已经去世了、华莱士也危在旦夕;

另一方面,分子生物学尚未诞生,还需要等个几十年。

而这个时候,占据生物学主流的还是化石派,包括在舆论界、社会上,大家认为,既然说“人是猴子进化来的”,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找到从猴子到人的过渡化石?这也就是所谓的“人类进化缺失的一环”。

这个时候,你要是能够找到这缺失的一环,那么你将弥补了进化论在人类进化上的一个重要缺失,从而完成无数人几十年都没完成的事情。

面对着无数的光环和利益,很多人蠢蠢欲动。

而这个时候,一个业余考古学家查尔斯·道森(Charles Dawson)出现了。

(ps:大家记得不,Titanic里Jack 也是姓Dawson)。


查尔斯·道森宣称自己在英国东萨塞克斯郡尤克菲城(Uckfield)附近的村庄皮尔当发现了这缺失的一环,一个早期人类的化石。

这个化石的特征就是:他拥有一颗现代人的颅骨和猿猴的下颚骨。

这个发现震惊了考古学界,因为这个发现十分符合当时人类对进化论缺失的看法,即存在人猿过渡物种。

他们这一发现事实上也得到了大英博物馆地理学部门主管伍德沃(Woodward)的背书,他专门跟谁道森前往皮尔当进行发掘,然后寻找到了更多的颅骨和下颚骨碎片,并进行了碎片重建,结果显示的确如道森发现一样,上半部分类似于现代人,但是枕骨和脑容量有区别(脑容量小),而下半部分,也就是牙齿和黑猩猩差不多。的确符合大家对缺失一环的想象。

(1915年约翰‧库克的描绘画作。(由左至右)后排:F·O·巴洛、G·艾略特·史密斯、查尔斯·道森、亚瑟·史密斯·伍德沃。前排: A·S·安德伍德、亚瑟·凯斯、威廉·普兰·派克拉夫特以及瑞·兰卡斯特爵士.)

这个发现取得了极大的轰动,wiki上列出的论文就有不少。

Woodward, A. Smith (1913). "Note on the Piltdown Man (Eoanthropus Dawsoni)". The Geological Magazine. 10 (10): 433.
Keith, A. (1914)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kull at Piltdown", Bedrock 2 435:453.
Miller, Gerrit S. (November 24, 1915), "The Jaw of the Piltdown Man", Smithsonian Miscellaneous Collections, 65 (12): 1
The Piltdown Man Discovery, Nature, July 30, 1938

而且1938年,亚瑟·凯斯爵士还专门在修了一座纪念碑,用以标示查尔斯·道森发现皮尔当人的地点。

碑文是:

Here in the old river gravel Mr Charles Dawson, FSA found the fossil skull of Piltdown Man, 1912–1913, The discovery was described by Mr Charles Dawson and Sir Arthur Smith Woodward,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1913–15.
(在这古河床砂地上,查尔斯·道森先生,FSA发现皮尔当人的颅骨化石,此于1912年至1913年之间,这发现由查尔斯·道森先生与亚瑟·史密斯·伍德沃爵士于1913年至15年间于皇家地理协会季刊上发表。)

然而对于皮尔当人的质疑一直没有停下来

事实上,早在1915年,G.S. Miller就质疑过他们的复原过程不合理之处。而随着古人类化石越来越多的发现,科学家也开始质疑这种发现,当然,在没有绝对的证据之前,很难否定这种发现,所以很多科学家给出的结论是:这个皮尔当人应该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朵奇葩。

最终,1953年,时代周刊发表了一份报告,他们收集了各方证据,最后证明这个化石其实就是一个伪造的东西。

事实上,这个化石是由三个独立物种组成,包括一个中古人类(medieval age)的颅骨一只五百年前红毛猩猩(

orangutan

)下颚,以及黑猩猩(chimpanzee)的牙三部分组成的。

为了让这个化石显得逼真,他们还专门用铁锈法与铬酸侵蚀来使其显得更加的古老。

整个造假过程中,他们还专门的处理了牙齿,比如为了避免下颚和颅骨结合不严的问题,他们直接敲掉了下颚骨的尾部,而为了让牙齿更加真实,他们还用锉刀把牙给修理了一下。


目前学术界对这个发现的看法是

1,这是一个标准的造假

2,这个造假和当时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离不开,尤其是当时欧洲人急需想证明最早的人出现在欧亚大陆,而日不落帝国对于第一位英国人出现的渴求也加剧了这种发现(这话是歪果银说的)。

事实上,老欧洲的骄傲一直存在,他们还一直认为自己是尼安德特人后裔,直到被分子人类学拍成了渣渣。

说明:

1,猴子和猿是有区别的,同样智人和能人、直立人这些概念也是有区分的,但是对于大部分人看来,其实差不多,本文作为科普,所以就不细说这些区分了。

2,进化论缺失一环的说法:

有很多种看法,哺乳类到猿的缺失?猿猴分离的缺失?人猿分离的缺失?还是根本就不缺失?

各种说法都有。

反正我们现代分子人类学,基本不依赖于化石,而是以DNA为出发点,比如古人类DNA等等来证明人猿分离的时间。

user avatar

一些沿用至今的皇帝的名讳竟然是错的。(此案虽与考古乌龙无直接联系,但也不失为一件可以拿来说道的史学界奇观)

你能想象得来,史书里记载的皇帝的名字竟然是错的,而且被史学界和文学界沿用至今的乌龙事件吗?


年代久远的且不谈,单单大明王朝,就有两例。《明史》记载,明宪宗叫朱见深,明穆宗叫朱载垕,后这两个名字被沿用至今。然而,揆诸明朝官方文献,可以发现这两个名字是错的。


宪宗用朱见深或可勉强,因为他本名(册立太子之前)原应如此。据《明实录》记载,朱见深是明宪宗的本名,但夺门之变、英宗复辟之际,在诏书中将皇太子的名字错写成“见濡”,天下臣民不知他是何人。由于诏书已颁行天下,难以改动,因此朱见深即位后,就沿用了“见濡“的名字。至于《明史》称他本名为“见濬”,则被认为是毫无根据。

《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一》:“天顺丁丑,英宗睿皇帝为众所拥戴复辟,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复立上为皇太子。上初名见深至是更名见濡,诏书失写其故,颁行天下人皆惊相问曰:‘此非向所立太子乎?何名之不同也?’盖上为天下人心归向久矣。

改则改之,以后的官方自当以“见濡”署名,如《明实录》中记载给其父明英宗上谥号时自称“孝子嗣皇帝见濡”、给明代宗上谥号时自称“嗣皇帝见濡”: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六》:“乙未,上大行皇帝尊谥,是日早遣太保会昌侯孙继宗等告天地,宗庙,社稷。上亲告大行皇帝几筵,上大行皇帝尊谥册,文曰:‘孝子嗣皇帝见濡谨百拜稽首言,臣闻德之大者必表以鸿名,功之高者必加以显号,粤自上古以至于今圣帝明王咸由斯道...’”

《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八》:“辛未...上由左门出至拜位,奏拜传唱乐,作四拜,乐止,致词官于丹陛上。上左跪致词曰:‘嗣皇帝见濡伏惟皇太后陛下功德兼隆,显崇徽号,永膺福寿,率土同欢...’”

朝鲜王朝实录中的《朝鲜成宗实录》和越南的编年体通史《大越史记全书》亦对宪宗的名字有过记载,可以作为佐证:

《朝鲜成宗实录》:“(同知事徐)居正又启曰:‘高皇帝欲谴责我国, 凡上表笺时, 多作讳避字, 使不得犯。 臣持承文院讳避字样示天使, 问曰: “如元字、仁字、德字, 于文义美, 而亦为讳避, 今皆不得犯乎?” 天使以指书于掌中曰: “今皇帝讳见濡, 然二名不偏讳, 独用见字何害?...”’”

《大越史记全书》:“春,正月十七日,明英宗崩。二十二日,太子见濡即位,改元成化,是为宪宗。


然而,我们的诸多史书著作、以及现在的主流媒体用的依旧是“朱见深”,被众多读者当做明史科普读物的《明朝那些事儿》全书也是沿用了“朱见深”,而且全书从未出现“朱见濡”一词。

百度百科词条“朱见深”,并指出“朱见濡”是“别称”,词条链接:https://m.baidu.com/sf_bk/item/%E6%9C%B1%E8%A7%81%E6%B7%B1/7550168?fr=kg_general&ms=1&rid=8208191409612827465



无独有偶,另一个“获此殊荣”的皇帝是他的曾孙明穆宗隆庆帝。明穆宗的名字本应该叫朱载坖(jì),且有史可稽:

《明世宗实录》卷二百:上命皇第三子名载坖,第四子名载圳。上亲告太庙。

《皇明诏令》卷二十一<立皇太子并封二王诏>:立朕元子载壡为皇太子,分封第二子载坖为裕王,第三子载圳为景王。

《弇山堂别集》万历十八年金陵刻本:穆宗庄皇帝讳载坖

《名山藏》卷二十九<典谟记>:穆宗皇帝御讳载坖,世宗皇帝第三子也。

《罪惟录》卷十二:嘉靖十六年丁酉春正月,皇第三子生,名载坖

《国朝献征录》所载<陈以勤墓志铭>:乃生而命名,从元从土。若曰:首出九域。君意也。

然则从万历年间开始,明穆宗的名字就被一些臣民写错了,有的写成“塈”,同音不同形。更有甚者直接更名为“朱载垕(hòu)”,朱国祯的《皇明大政记》、谈迁的《国榷》均采用之,后《明史·穆宗本纪》也采用了“载垕”,而且一错就是几百年,直到今天,我们的诸多史书和文学作品中也多写作朱载垕。

朱载坖的名讳在万历年间被武纬子误记为朱载塈(“塈”音“jì/ㄐㄧˋ”),崇祯年间被朱国祯等误记为朱载垕(“垕”音“hòu/ㄏㄡˋ”),导致清代文献、越南文献、朝鲜文献对穆宗名讳记载的混乱。

——维基百科词条“明穆宗”

好在现在百度词条做了更改,但很多曾经已经印发的文学著作则无法及时更新了。

百度百科词条“朱载坖”,不久前仍为“朱载垕”。词条链接:&amp;amp;amp;amp;lt;br&amp;amp;amp;amp;gt;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E6%9C%B1%E8%BD%BD%E5%9D%96/23415895?fr=kg_general&amp;amp;amp;amp;amp;amp;amp;amp;ms=1&amp;amp;amp;amp;amp;amp;amp;amp;rid=11146360009281223663


明史科普读物 当年明月所著《明朝那些事儿》沿用“朱载垕”的名字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熊召政所著《张居正》全书使用“朱载垕”,共出现10次。


刘和平所著《大明王朝1566》全书共出现四次明穆宗隆庆帝(时为裕王)的名字,均为“朱载垕”。

有意思的是,在同时期还真有个朱载垕的,那就是齐东安和王。

朱载垕(?-?),是明朝齐东温惠王朱厚炳的庶长子、郡王。

——王华庆 (编). 青州博物馆. 青州博物馆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3: 235. ISBN 7-5010-1524-4.


皇帝的名字都能以讹传讹写错,那么还有什么事情不会发生呢?



此外,再补充两个皇帝的名字发音。

  • 明孝宗朱祐樘的发音为(yòu chēng),尤其是“樘”字,由于是个多音字,常被读成táng。此字用于人名的时候读作chēng ,而用作量词,或者是用来指代门窗上的窗框的时候读作táng。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中国史书记载中唯一只有一个皇后而无任何妃嫔的皇帝。以痴情专一、宽厚仁慈闻名,创立“弘治中兴”。


  • 明熹宗朱由校(jiào),这个我当时是根据他弟弟明思宗朱由检的名字推出的,因为有个词叫“校检”,所以根据这个也就记住了。但根据《万历起居注》中所载,应取“教”的意思,指教民为义:
《萬曆起居注》:是日,恭擬皇太子第一子名,由字行。校,居效切,夏曰校,學名,校者教也,以教民為義也。


(完)






前一段时间闲暇时整理了一下一战期间欧洲皇室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感兴趣的可以一看,欢迎讨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考古乌龙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研究者们过于急切、信息不足、伪造或误解所致。它们不仅给考古学带来了困扰,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以下是一些比较著名的考古乌龙事件,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 1. 皮尔特当人 (Piltdown Man)这是考古学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伪造事件之一。 .............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因误会、误判或技术失误导致的“乌龙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因意外的错误或误解而引发连锁反应,甚至改变历史进程。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乌龙事件及其详细分析: 1. 1942年:菲律宾误击事件(“菲律宾误击事件”) 背景: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面临严峻形势。1942年,美军在菲律宾的巴布.............
  • 回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令人捧腹的笑话,它们或源于对现实的辛辣讽刺,或来自对人性的幽默洞察,或仅仅是巧妙的语言游戏。这些笑话穿越时空,至今仍能引发我们的共鸣和笑声。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的笑话,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背景和内容: 1. 柏拉图与傻瓜的对话(古希腊)这个笑话虽然没有确切的记录说明是柏.............
  • 回答
    历史上有无数的“糖衣炮弹”例子,这种手段通过看似美好、诱人的事物来掩盖其背后隐藏的真实目的或危险性,常常用于政治、外交、商业甚至个人交往中。以下我将列举一些著名的历史案例,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是如何运作的: 著名的历史“糖衣炮弹”手段:1. 借给你的不是糖,是枷锁:贷款与援助的陷阱 (新殖民主义的早.............
  • 回答
    历史上有无数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临终遗言,它们承载着逝者的智慧、情感、遗憾或是对未来的期许。这些遗言往往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解读。下面我将挑选一些著名的临终遗言,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1. 苏格拉底 (Socrates) “克里托,我们欠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公.............
  • 回答
    历史上的不讲道理案例,往往是人类愚蠢、偏见、权力滥用或极端情绪的集中体现,它们不仅令人发指,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这些案例通常发生在社会动荡、政治斗争激烈,或者民众被煽动起来的情况下。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不讲道理的案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1. 萨勒姆女巫审判 (The Salem Witch Tr.............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充斥着无数的“著名的遗憾”,它们或因错过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或因一个微小的失误,抑或因人性的弱点,导致了巨大的、至今仍令人扼腕叹息的后果。这些遗憾,不仅仅是失败的故事,更是对决策者、时代和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的遗憾”,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1. 汉朝对匈奴政策的摇摆与.............
  • 回答
    “装逼遭雷劈”虽然是个通俗的说法,但背后往往指向的是那些极度自信、自负,甚至可以说是傲慢地展示自己的能力、财富或地位,结果却事与愿违,甚至遭遇惨败的事件。这些事件并非简单的“打脸”,而是在其夸耀的领域或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层次的危机或注定要失败的根源。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的“装逼遭雷劈”的事件,我将尽.............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从来不乏那些因为各种原因,站在了曾经所属阵营的对立面,最终被钉上“叛徒”耻辱柱的人物。他们或为了个人利益,或出于理想信念的转变,或在极端压力下屈服,但无论动机如何,他们的行为都深刻地影响了历史的走向,留下了复杂而争议的印记。要列举“著名”的叛徒,这本身就带有主观性,因为“著名”往往伴随.............
  • 回答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六人组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以下是一些在不同领域里极具影响力的六人组合,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他们的故事:一、 音乐领域: The Beatles (披头士乐团): 成员: John Lennon (约翰·列侬), Paul McCartney (保罗·.............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涌现过无数令人瞠目结舌的“不要脸”行为,这些行为的“不要脸”程度各不相同,有的出于自私和贪婪,有的源于权力的腐蚀,有的则是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扭曲。下面我将尝试详细讲述一些不同类型的著名“不要脸”行为:一、 欺世盗名,窃取他人劳动成果 秦桧与岳飞的故事: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不.............
  • 回答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地震,它们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深刻地影响了历史进程、科学研究以及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下面我将根据时间顺序,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地震,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述:1. 吕底亚地震 (7.5级,公元前612年) 背景与地点: 这次地震发生在古希腊的吕底亚王国,位于今土耳其西部地.............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充斥着无数的罪恶与悲剧,其中一些因其残忍性、复杂性或对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而被铭记为著名的杀人案。以下是一些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杀人案,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 一、 古代与中世纪的著名杀人案 1. 该隐谋杀亚伯(Cain and Abel) 时间: 圣经创世记记载,人.............
  • 回答
    历史长河中,人类为了各种目的修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建筑工程,其中一些便是以“隔离”为核心理念。这些工程往往是社会、政治、军事或卫生考量的产物,它们在特定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也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以下我将为您细数其中几项颇具代表性的隔离建筑工程,力求还原其历史背景与具体细节,让您身临其境地感受它们的存.............
  • 回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字承载着思想,而拼写,虽然看似细微,却也能引发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甚至改变历史的走向。我脑海中浮现出几桩令人津津乐道的“错字事件”,它们并非简单的小瑕疵,而是如同历史剧本中的意外转折,至今读来仍觉妙趣横生,甚至带点儿小小的震撼。1. “诸事不宜”与“嫁娶不宜”:一段未成行的婚事这绝.............
  • 回答
    历史上的“反诗”(或称“反词”)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文化现象,它指的是那些表面上歌颂某种事物或人物,但实际上却通过巧妙的用语、暗示、双关、讽刺等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批评、不满、嘲讽甚至颠覆意图的诗歌或词作。这类作品往往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文化常识和细致的洞察力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它们之所以著名,.............
  • 回答
    历史长河中不乏一些振聋发聩、极具讽刺意味的“打脸”之语,它们或是一句精辟的评论,或是一个反击的妙语,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话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们往往能揭示人性深处的弱点、社会的弊端,或是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改变了事件的走向。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述一些历史上的著名“打脸”之语:1..............
  • 回答
    历史上有许多令人费解的失踪案,它们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成为了后世不断猜测和研究的谜团。这些案件往往因为当事人的身份、失踪的离奇程度以及缺乏线索而更加引人入胜。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失踪案,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罗阿诺克殖民地失踪案 (The Lost Colony of Roanoke.............
  • 回答
    历史上的黑火药定装弹步枪是火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们将射击的便捷性和射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直接促成了单兵武器性能的巨大飞跃。虽然“定装弹”的概念在早期黑火药枪械中就已经萌芽,但真正意义上普及并广泛应用的定装弹步枪,主要集中在19世纪中后期。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历史上著名的黑火药定装弹步枪:核.............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充斥着无数的谣言,它们或源于误解,或出于恶意,或被政治操纵,却往往能够迅速传播,影响深远,甚至改变历史的走向。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的谣言,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故事:1. 克利奥帕特拉的香水瓶与凯撒的失言(公元前48年) 谣言内容: 传说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为了与罗马统帅凯撒会面,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