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人可以称的上满门忠烈?他们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满门忠烈”通常指整个家族因忠于国家、忠于信仰或忠于某人而集体殉难或英勇牺牲。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被广泛传颂的“满门忠烈”人物及其故事,尽管部分案例可能因历史记载的模糊性而存在争议,但其精神和事迹仍被后人铭记:



1. 岳飞家族(南宋)
背景: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以“精忠报国”闻名,其家族成员也以忠义著称。
故事:
岳飞本人:从军20余年,屡建奇功,但被秦桧陷害,以“莫须有”罪名被杀害,年仅39岁。
岳云:岳飞之子,年仅20岁,随父征战,英勇善战,后在临安被秦桧下令处死,年仅23岁。
岳霖:岳飞之子,后成为南宋官员,因忠于朝廷被贬,后流落民间,终老于乡野。
家族影响:岳家后人中,岳霖之子岳珂在《宋史》中记载岳飞事迹,成为后世研究岳飞的重要资料。岳家的忠烈精神成为后世“精忠报国”的象征。
评价:岳飞家族因忠于国家而集体牺牲,虽部分成员未直接殉难,但其家族整体精神被后世视为“忠烈”的典范。



2. 文天祥家族(南宋)
背景: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抗元名臣,被俘后宁死不屈,最终被押赴刑场时写下《正气歌》。
故事:
文天祥本人:在元军攻破临安后,被俘后拒绝投降,最终被处死,年仅47岁。
文天祥的弟弟文天瑞:在广东抗元失败后,被元军俘虏,拒绝投降,最终被处死。
文天祥的家人:其妻和子女在文天祥被俘后被元军带走,但具体结局多为传说,未有明确记载。
家族影响:文天祥的家族因忠于国家而牺牲,其事迹被后世视为“忠烈”的典范,文天祥的正气精神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文天祥家族成员因忠于国家而集体牺牲,虽部分成员未直接殉难,但其家族整体精神被后世传颂。



3. 于谦家族(明朝)
背景:于谦是明朝著名将领,因保卫北京、抵抗瓦剌入侵而闻名,后因被诬陷而被冤杀。
故事:
于谦本人:在土木堡之变后,力排众议保卫北京,成功击退瓦剌,被明英宗追认为“忠臣”,但因被权臣陷害,最终被处死,年仅46岁。
于谦的家族:其家族成员中,于谦之子于忠肃公(于谦的弟弟)在明英宗时期因忠于国家而被贬,后流落民间。其家族整体因忠于国家而受到牵连。
家族影响:于谦的忠烈精神被后世尊为“忠臣”,其家族因忠于国家而集体受到牵连,成为“忠烈”的象征。
评价:于谦家族因忠于国家而集体受到牵连,虽未直接殉难,但其家族精神被后世铭记。



4. 李成梁家族(明朝)
背景:李成梁是明朝辽东将领,因镇守辽东、抵御后金(清)而闻名,其家族在辽东战争中因忠于国家而牺牲。
故事:
李成梁本人:在辽东战争中多次击败后金,但因与朝廷关系复杂,最终被弹劾处死,年仅60岁。
李成梁家族:其家族成员中,李成梁之子李如松、李如柏等在辽东战争中英勇作战,最终因战死或被俘而牺牲。
家族影响:李成梁家族因忠于国家而集体牺牲,成为辽东战争中的“忠烈”代表。
评价:李成梁家族因忠于国家而集体牺牲,成为辽东战争中的“忠烈”典范。



5. 杨家将(历史原型)
背景:杨家将原型为杨业、杨延昭等宋代名将,其家族因忠于国家而集体牺牲。
故事:
杨业:北宋名将,因战败被俘后绝食而死,年仅47岁。
杨延昭:杨业之子,镇守边关,因忠于国家而殉职。
家族影响: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传说中被传颂为“忠烈”,其家族因忠于国家而集体牺牲,成为后世“忠义”的象征。
评价:杨家将家族因忠于国家而集体牺牲,虽部分成员未直接殉难,但其家族精神被后世传颂。



6. 清朝“满门忠烈”
背景:清朝初期,满族贵族因忠于清朝而集体牺牲。
故事:
范文程:明朝末年投靠清朝,参与制定“剃发令”,后因忠于清朝而被封为“文忠公”,家族成员因忠于清朝而受到封赏。
其他家族:如范文程家族、洪承畴家族等,因忠于清朝而集体获得封赏,成为“忠烈”代表。
评价:清朝初期,部分满族贵族因忠于清朝而集体获得封赏,成为“忠烈”的典范。



总结
“满门忠烈”多指家族因忠于国家、忠于信仰或忠于某人而集体牺牲或殉难,其事迹被后世传颂。上述人物及其家族的故事,虽在细节上可能因历史记载的模糊而存在争议,但其精神和事迹已成为中华文化中“忠烈”精神的象征。这些家族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对后世的道德观念和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抗战时期,东北有位大地主毁家纾难,带领全家奔赴抗日战场,和他的六个儿子一起为抗击侵略献出生命,堪称现代杨家将。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长白山下的小城敦化也沦入敌手。

敦化城东沙河沿有一富户名叫戴万龄,表字洪昌,祖上于乾隆年间闯关东,经过几代人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到戴万龄手中已攒下一份庞大的家业:有200多垧地,并有烧锅、油坊、粉坊等多处产业,骡马成群、稻米盈仓。家业昌隆,人丁也兴旺,戴万龄已是花甲之年(生于1871年,“九一八”时正好六十岁),膝下有六子,每个都被他教育得知书达理,毫无纨绔气息,一时间羡煞了四邻八乡。

戴万龄虽然是大地主,却有一副热心肠,生平崇拜岳飞,好打抱不平。他有个结拜弟弟王德林是东北军吉林省防军的营长,1932年2月,王德林率部起义,宣布成立“中国国民救国军”,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进沙河沿,戴万龄忙命家人杀牛宰羊,好生招待抗日将士。

席间,酒意上头的王德林说道:小鬼子欺负到咱家门口了,我准备和本子干到底,洪昌大哥,你怎么想?

戴万龄其实已经思考了很久,见盟弟发问,遂慨然答道:我愿舍家报国,和兄弟一起抗日!

王德林大喜,当场议定以戴家护院为基础,外加村中200余名有志杀敌的猎户,组成乡团大队,由戴万龄任团长。

两天后,进攻敦化县城的战斗打响了,遗憾的是,由于日军倾巢出动,救国军破城后不久便不得不撤离,日军一直追到沙河沿,将留守看家的戴万龄堂弟戴万生一刀挑死,又放了一把火,将戴家大院烧作白地。

救国军坚持了一年,戴万龄跟着参加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斗,在日军疯狂围剿下,损失严重,王德林决定退入苏联境内,邀戴万龄同行,戴万龄摇了摇头,平静而坚定地说:我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不想去异国他乡。

1934年春,戴家子弟加入周保中将军的绥宁反日同盟军(抗联第五军前身),戴家全家上阵,男人前线拼杀,女眷在后方照顾伤员、传递情报。

戴万龄和他的6个儿子,先后为抗日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935年,担任连长的第四子戴克志在宁安战斗中牺牲。

1937年春,戴万龄潜回沙河沿,为抗联筹款筹粮,不幸被汉奸出卖,落入日寇手中,日军严刑拷打,逼问周保中等抗联将领下落,戴万龄抵死不从,从容就义。

三儿子戴克吉是父亲的警卫员,父亲被捕后,他勇闯日军营地,希望能救出父亲,而倒在日军的枪口下。

五儿子戴克选自小勤奋好学,是家中难得的秀才,“九一八”时他正在吉林市读书,抗联命他打入敌人内部,为抗日将士搜集情报,不幸身份暴露遇难。

小儿子戴克政深受周保中器重,17岁入团,19岁入党,1938年8月,戴克政率部转移时被日军的飞机发现,一番激战后,他和带领的14名战士因寡不敌众,全部牺牲。

二儿子戴克俭在1939年的一场战斗中为掩护大部队而牺牲。

只有长子戴克勤因为在1935年的战斗中失去一条腿,行动不便,不得不回老家隐蔽养伤,得以见证抗战的胜利,1946年病逝。

user avatar

侯官林氏。。。

吴晗曾经说林徽因全家都有资产阶级,是反动派(那个年代已经是很严重的指责了,顺带提一句,吴晗自己最后也是因为海瑞罢官而这么倒霉的)。原话是什么记不得了,大意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林当即怼回去:我侯官林氏满门忠烈,你是什么东西。

林徽因的父亲叫林长民,参与草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北伐战争中,死于流弹。

林长民的亲弟弟叫林尹民;堂弟叫林觉民,江苏这边同学应该知道,大家高中学过林觉民的《与妻书》;还有个族兄叫林文,并称黄花岗三林,都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林长民的弟弟,林尹民的哥哥叫林肇民,,他们有个外表侄子叫陈天华,林肇民与其一起留学日本时,陈看到救国无望,蹈海而死,周总理曾经写诗:难酬蹈海亦英雄,说就是这件事情。

林觉民的父亲林孝颖,叔叔林孝宽,参加过公车上书;与他们一起上书的还有个族叔叫林旭,林则徐的族孙兼外孙女婿,沈葆桢的孙女婿,他的名字一般和其他五个人联系在一起。

插一句,另外,林文林时爽的爷爷,是林鸿年,福建省在清代出的第一个状元,福州第一中学首任校长;他们这一支还有个人叫林遵,当过国民政府海军司令,后来起义,收复南沙,最后任东海舰队司令员。

林徽因的异母弟叫林恒,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有他的照片,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成都保卫战中,驾驶飞机与日机战斗,壮烈殉国。

林徽因老公叫梁思成,公公叫梁启超,这个大家都知道,梁启超有个儿子,叫梁思忠,参加了淞沪会战。

user avatar

万历四十七年二到三月间,明朝集结八万余兵马,兵分四路进击后金,奴儿哈赤“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利用时间差逐个击破,消灭三路明军,从此明朝彻底失去了在辽东的军事主动权。

萨尔浒四路明军的北路军约两万人,由总兵马林、副将麻岩、监军道潘宗颜率领,由开原出兵。奴儿哈赤在击败西路军的杜松之后,转攻马林在尚间崖的大营,最终马林仅以身免,带残部突围退走。

马林当时是辽东总兵官,但他这个总兵是怎么来的呢?“由父荫累官大同参将”——马某人这个官,荫来的。他本人作为一名武将,“雅好文学,能诗,工书,交游多名士”,堪称是文体两开花了。那他的军事造诣呢?emmmm……

马林比较扯,但是他爸爸却不是盖的。他爸爸叫马芳,小的时候被俺答汗掠至草原,为蒙古人养马。十年之后瞅准机会盗马逃回大同,成为明军的一部分,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嘉靖四十年千里奔袭蒙古人,七战七捷,官升左都督,隆庆元年甚至主动出击,出塞奔袭蒙古汗帐。万历元年他被归家闲住,结果蒙古人一看他不在了,又开始闹事,于是万历六年朝廷重新起用他为宣府总兵。他到任之后就开始举行军事演习,蒙古诸部闻讯大惊:“马太师归也!”赶紧奉表谢罪,痛悔前过。

马芳在万历九年病逝,他儿子马林在“交游多名士”的风花雪月中官升总兵。从萨尔浒逃回开原四个月后,奴儿哈赤进攻开原,内奸打开了城门,马林战死。

马林五个儿子,长子马燃、次子马熠战死萨尔浒;三子马炯官至官至湖广总兵官,后病逝军中;四子马爌,官至甘肃总兵,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横扫秦陇,他在甘州死守不降,城破被杀;幼子马飚,官至沔阳州同知,张献忠攻湖广,他在沔阳死守不降,城破被杀。《明史》赞曰:马芳三代为将,父子兄弟先后殉国,伟矣哉!

哦对了,马芳是个穆斯林,昌平那边现在还有一块他撰写的纪念一位回教先贤的碑刻。所以有些事就很搞笑,真正的回教人物某些群体不去研究,反而老是把汉族名人选出来定义他们是回教人物。

吓唬谁呢。

user avatar

都说毛泽东,但是贺龙更为惨烈。

1919年,当时贺龙率领讨袁护国军到达桑植,在此开展了一系列保境安民的活动,结果触怒了当地地主。

地方武装为了报复贺龙,血洗了洪家关。

在这场血洗暴行中,贺龙的堂侄贺连元一家遭受劫难,地主武装抓住贺连元的妻子郭三妹,砍了她数十刀,将她扔入河中。

贺连元的两个儿子和大女儿也被砍死,地主武装连贺连元年仅6个月的小女儿都不放过,将她举到头上,重重地摔在地上,活活摔死。

此后,地主武装烧杀了一天一夜,杀害了30多名贺姓族人,受害者多达48家。

贺龙参加南昌起义后,洪家关又遭遇两次血洗。

一次是在1928年,一次是红军长征开始后。

甚至喊出了口号:诛杀贺龙九族,鸡犬统统不留!

红军长征后,洪家关中的贺氏族人被残忍杀害多达80多人。

贺龙的堂弟贺文新,曾是护旗班的班长。

1928年的时候,贺文新为了给贺龙送一封紧急的情报,一路没有休息,结果活活累死在路上。

贺龙的大姐贺英,随后跟到了武汉贺龙闹革命,贺英为支持贺龙,返回家乡筹集资金和武器。

1933年的时候,贺英参加了湖北鹤峰太平镇的一场战斗,结果不幸牺牲。

得知这一消息的贺龙,一个人默默地流了泪。

随后不多时,贺龙的二姐贺戊姐也在同年牺牲于长湾。

贺龙四妹贺满姑牺牲得最为惨烈。

1928年9月19日,毫无人性的暴徒将贺满姑推进了校场坪,刽子手一刀一刀割着贺满姑身上的肉,鲜血浸透了她的衣服,流在了地上,直到她生命最后一刻,敌人又砍下她的头颅,挂在城门上。

被疼痛折磨的贺满姑,当敌人动刑时,她依然喊出“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

贺满姑牺牲当晚,群众冒着危险将她的尸体抢了回来,一边流泪,一边缝合她的头颅和身躯,洗涤浑身的血迹。

清洗干净后,用白布将贺满姑的尸体紧紧缠裹起来入殓,连夜安葬了。

贺满姑牺牲时年仅30岁。

贺龙率领的第二十军作为南昌起义的骨干力量。

而在这支部队中,有3000多人来自贺龙家乡的湘西子弟。

起义之前,老蒋已经察觉到了贺龙的危险,于是千方百计想收买贺龙。

他给贺龙开出的条件是:500万大洋加上一个汉阳兵工厂,再加上一个武汉卫戌司令的头衔。

贺龙没有理会老蒋的待遇,他率3000湘西子弟在内的二十军,投身到了南昌起义中。

在第二十军的湘西子弟之中,有相当一部分都跟贺龙有着或深或浅的血缘关系。

这群人在战场跟随贺龙出生入死,立下了许多战功。

国破家亡山河在,纵观整个中国革命战争史,像贺氏一族这样,付出如此重大牺牲的现象,是不多见的,翻开贺氏一族的历史,堪称悲壮。

贺氏可谓满门忠烈。

user avatar

唐,颜氏。大哥颜杲卿与儿子颜季明,抗击安禄山,兵败遇害。颜真卿著名的《祭侄文稿》祭奠的就是这个侄子。

颜真卿被政敌坑,明知死路还是前往叛军营劝降。最后也被杀害。

user avatar

提名闯王一家,李自成 李过 高一功 李来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