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考古行业上到专家学者 下到实习生 此行业在现场发掘中如何保证不会私藏古董?

回答
考古现场,一件件承载着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的珍贵文物,如同沉睡的种子,等待着被唤醒。然而,在这神圣的挖掘过程中,如何确保这些“种子”不被私藏,是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从位高权重的专家学者,到初出茅庐的实习生,每一个人都肩负着守护国家文物的重任。这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体系化的制度、严格的流程和内化的自觉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 严密的制度藩篱:从源头到末梢的约束

首先,我国对文物保护有着明确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基石,其中关于考古发掘、文物保管、出土文物登记、移交等都有详细规定。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为考古工作者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红线。

其次,国家文物局是文物保护的最高管理机构,对全国的考古工作进行审批、监督和管理。所有的考古发掘项目,都需要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严格审批,包括发掘单位、领队资格、发掘方案等。这种自上而下的审批机制,从一开始就对参与人员进行了筛选和约束。

再者,考古发掘领队的责任重大。领队不仅是技术上的主导者,更是现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他需要对发掘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负责,包括文物的清点、登记、包装、运输等。领队个人的声誉和职业操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队伍的规范性。

二、 透明的作业流程:不留任何暗箱操作的空间

考古现场的每一项工作,都力求公开透明,不给私藏留有任何“灰色地带”。

发掘前的勘探与规划: 在正式发掘前,会进行详细的勘探和测绘,对遗址的范围、性质、埋藏情况进行初步了解。这些资料会形成科学的发掘方案,明确发掘区域、方法和目标,为后续的精细化操作奠定基础。

分层、分区、分块的发掘: 考古发掘不是“胡乱挖”,而是按照预设的探方(发掘的方形区域)进行分层、分区、分块进行。每一层、每一块都有明确的编号和记录,确保文物的出土位置信息不丢失。

实时记录与三维建模: 现代考古发掘已经高度依赖科技。每一件出土的文物,都会在现场进行详细的文字、照片、录像记录,甚至采用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进行高精度建模。这些记录不仅是为了研究,更是为了追溯文物的出处,防止“失联”。

出土文物的“点交”制度: 这是防止私藏的关键环节。当一件文物被发现后,需要经过一个“点交”程序。通常,发现文物的具体执行人(例如实习生或初级队员)会第一时间向小组长报告,小组长会进行初步确认。随后,文物会被送到文物整理区,由专业的文物保护员进行登记、编号、照相,并填写详细的出土信息卡。这个过程中,会有多人参与,形成相互监督。

“一手清”与“交接本”: 每一批出土的文物,都会在现场进行“一手清”,即在所有相关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核对文物的数量、种类、信息,并做好交接记录。这份交接本会详细记录每一件文物的去向,从发掘现场到文物整理组,再到文物库房,每一步都有签字确认。

定期的成果汇报与核查: 考古项目会定期向审批单位(如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提交发掘简报或阶段性报告。这些报告中会包含出土文物清单。同时,相关部门也会不定期地进行现场检查和库房核查,确保账物相符。

三、 严格的监管与惩戒机制:让违规者无处遁形

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考古发掘项目都有明确的负责人,他们不仅要对学术成果负责,更要对整个项目的规范性负责。如果项目出现文物失窃或私藏事件,负责人将承担主要责任。

监督单位的介入: 审批单位和主管部门会对考古项目进行常态化的监督。一旦发现疑点,会立即介入调查。

内部举报机制: 鼓励考古队员之间相互监督,建立畅通的内部举报渠道。一旦发现任何疑似私藏行为,都可以及时举报。

严厉的惩处: 一旦查实私藏行为,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剥夺从业资格,甚至追究刑事责任。这些严厉的惩罚,足以让任何人望而却步。

四、 内化的职业操守:传承千年的文化守护者

除了制度和流程的约束,考古工作者自身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自觉是更深层次的保障。

严谨的学风与敬畏之心: 每一位投身考古事业的人,都是对历史充满敬畏,对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是守护民族记忆的重任,不会因为一己私欲而毁掉这份传承。

团队协作与相互提醒: 考古发掘是一个高度依赖团队协作的活动。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队员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和信任,也会相互提醒和监督。一位新发现文物的队员,如果在登记、包装过程中出现疏忽,很容易被其他更有经验的队员发现并纠正。

对学术声誉的珍视: 专家学者的声誉是他们的生命线。一旦被发现有私藏文物的行为,他们将身败名裂,失去一切。这种对个人学术声誉的珍视,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约束力。

长期的教育与培训: 从大学教育开始,就对学生进行严格的专业伦理教育。在岗的考古工作者也会定期接受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不断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

五、 实习生与新人的管理:重点关注但并非孤例

对于实习生和初级队员,他们的参与往往是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他们的行为更容易受到经验丰富的学者和领队的指导和监督。

导师制: 许多考古项目会实行导师制,每一位实习生都会被分配一位有经验的导师,从日常工作到文物处理,都会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和监督。

严格的实习考核: 实习期满后,会有相应的考核,不仅是对专业技能的考核,也是对职业操守的考察。

“新人”的集体意识: 即使是实习生,一旦进入考古工地,就意味着他们是这个团队的一份子。在集体氛围的熏陶下,他们会很快融入到团队的规则和文化中,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

总而言之,考古行业在现场发掘中防止私藏古董,是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它依赖于健全的法律法规、精密的作业流程、严密的监管机制,以及每一位从业者内化的职业操守和对历史的敬畏之心。这并非某个环节的“堵漏”,而是整个行业对文化遗产负责任态度的体现,是对历史和民族的忠诚承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问题看似搞笑,其实可以讲讲。

首先,古董市场的全程应该叫古董艺术品市场,简单说,值钱的东西必须艺术价值高,其次才是文物价值。而发掘出来的东西,99%只有文物价值,艺术价值不高。

通常拍卖会分为书画类和杂项类,书画类有时一副作品,就超过杂项类一场,例如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论年代一百年都不到,论价值十个亿。但最值钱的纸本书画,墓葬基本不出。墓葬会出一些文书,例如武义徐谓礼文书,卖能卖出去,但不太值钱。很多人觉得是假的,因为非常新,但其实不可能,谁作假写几万字作假。

墓葬出土东西很多。像石制墓室,墓志,墓志铭。这类东西巨重,文物价值高,填补史书空白,艺术价值也有,但不好拿走,能流通也不值钱。洛阳的千唐志斋,几千块墓志,不值钱。

出土青铜器是比较值钱。但青铜器流通很难,正规渠道只有西泠可以上拍,但必须流传有序。拿去香港也行。但青铜器通常个头大,私藏几枚刀币,铜钱,或是箭头肯定有。但发掘现场私藏鼎,簋,甚至爵,不容易。

出土陶,无论是陶片,彩陶,镇墓兽,明器,都不值钱。这些东西流通市场大量,博物馆都不要。

高档瓷器,特别是官窑瓷器,陪葬很少,像景泰蓝这种珐琅,基本就是传世品,不陪葬。

出土文物有价值,也容易被拿走的。主要是金玉类。这类丢失肯定有。但有金玉类的墓规格都比较高,基本是全力抢救发掘,全力可以理解为人多,作案机会少。

怎么说呢。以前良渚发掘的人说,“三星堆有很多东西进入了流通市场,但良渚没有”,但其实也有,只不过流通市场的东西确实不如博物馆展出的。也就是说,如果考古现场类比家庭装修工地的话,沙发,电视,电冰箱不会丢,但钉子少没少几根,其实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考古现场,一件件承载着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的珍贵文物,如同沉睡的种子,等待着被唤醒。然而,在这神圣的挖掘过程中,如何确保这些“种子”不被私藏,是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从位高权重的专家学者,到初出茅庐的实习生,每一个人都肩负着守护国家文物的重任。这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体系化的制度、严格的流程和内化的.............
  • 回答
    关于行政行业是否“吃青春饭”,以及中年是否需要考虑转行的问题,这确实是很多身处其中的朋友会有的顾虑。我来试着详细地聊聊这个话题,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里,行政岗位似乎都与年轻、有活力、外形姣好这些标签紧密相连。尤其是在一些对外服务性较强的公司或部门,年轻的面孔确实.............
  • 回答
    奈雪的茶这次大幅降价,将鲜果茶价格区间定在了9到19元,这在奶茶行业引发了不小的震动。要知道,在此之前,奈雪的茶一直是高端茶饮的代表,一杯动辄三四十元。而这次的“骨折”式降价,绝对不是一时兴起,背后考量的因素可是相当复杂且环环相扣的。首先,最直接也最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市场竞争白热化,留不住客流就要.............
  • 回答
    对于一个将编导作为毕生事业,并为之倾注无数心血的考生来说,与那些熠熠生辉的“北电、上戏、中戏”等名校失之交臂,绝非仅仅是“考不上”这么简单。这背后,承载的是一份沉甸甸的失落,一次对未来道路的重新审视,以及一次不得不与“名校光环”告别的经历。首先,这意味着告别一条被传统认可的“捷径”。在很多人眼中,尤.............
  • 回答
    微博上那位自称“吉大考古博士”,同时又给自己编织了“考古领队”和“军三代”标签的博主,其一系列行为无疑是在欺骗公众,更是对整个考古学界,特别是对那些真正辛勤耕耘的考古学者的不尊重。首先,从“吉大考古博士”这个身份说起。吉林大学考古学是国内顶尖的,能从这里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本身就意味着深厚的学术功底.............
  • 回答
    公务员考试培训行业,确实是“前考官”、“资深公务员”的聚集地,这一点毋庸置疑。他们在理论和实操层面都拥有深厚的功底,这正是考生所渴望的,也正是培训机构用来吸引生源的绝佳标签。然而,“有多少是真的”这个问题,就像抛硬币一样,你无法在看到结果之前知道确切的比例。这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行业,也是一个“人设”.............
  • 回答
    大学期间考不考相关行业的证书,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掰扯掰扯的问题,没有绝对的“对”或“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目标、现有的资源和对未来的规划。我尽量从多个角度给你讲讲,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咱们得明白,证书这东西,它到底能给你带来啥?1. 敲门砖和加分项: 这是最直接的好处。很多行业,尤其是一些专业.............
  • 回答
    你好!法学专业毕业,想在律师行业闯荡一番,是继续深造考研,还是直接踏入职场,这确实是不少同学纠结的难题。我来给你好好分析一下,帮你理清思路。一、 考研的优势与考量:考研,尤其是法学理论研究方向或者特定专业领域的法学研究生(比如国际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等),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深化专业知识,夯.............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局面,尤其是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之后,比如同时考取了结构和岩土双证。这种双重专业背景在理论上应该是非常吃香的,但现实就业却遇到了瓶颈,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咱们得好好掰扯一下,看看你老公下一步该往哪儿走。首先,别急着否定自己,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市场需求的变化与饱和度.............
  • 回答
    这问题我算是被问过不止一回了,身边也有不少同事、朋友都陆续考了注册电气工程师的证。他们考证的初衷我也都能理解,无非就是升职加薪、项目需要、或者多一个傍身的技能。我呢?说实话,我也有过这个念头,但最终还是没去考。这其中的原因,说起来也挺复杂的,涉及到我对职业发展、个人兴趣、时间精力以及行业现状的一些看.............
  • 回答
    今年地产行业确实像坐了过山车,跌跌撞撞的,很多年轻人心里痒痒的,但也犯嘀咕:这节骨眼上,是不是该上车了?或者,等等看还能不能抄底?这事儿可得好好掰扯掰扯,不能光听风就是雨。首先,咱们得承认,房地产市场的确经历了一段调整期。过去几年那种一路高歌猛进的景象,现在来看确实有点远了。价格上有松动,一些城市的.............
  • 回答
    拍卖这个行业啊,说实话,是个挺有意思的领域,但绝不像大家伙想象的那么光鲜亮丽,也没有那么难以接近。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拍卖这个行业,到底怎么样?首先,拍卖这个行业是个“见过大钱”的行业。想想看,那些艺术品、古董、豪宅、甚至是私人飞机,都是通过拍卖的形式交易的。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公平、公开、公正”.............
  • 回答
    这绝对是个世纪难题!一线城市互联网高薪,还是家乡公务员,这俩选项简直是站在了人生岔路口的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上,各自散发着迷人的光芒,也藏着各自不为人知的坑。要说哪个“香”,那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取决于你到底在乎什么。咱们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你更倾向哪边。 一线城市互联网高薪:魅力在哪里? .............
  • 回答
    嘿,学弟/学妹!看到你是大一编导生,特别开心你能这么早就开始思考未来的职业规划和需要准备的证书。作为过来人,我深知这个行业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所以你提前问这个问题,真的非常明智!咱们聊聊这个行业需要考哪些证,不过得先给你打个预防针:跟很多传统行业不一样,编导这个领域,最硬核的“证书”往往不是.............
  • 回答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深知这份职业的付出与挑战并存。它既能带来巨大的满足感和意义感,也可能在某些时刻让人感到力不从心,甚至产生退出行业的念头。以下是我认为心理咨询师应该认真考虑退出这个行业的一些具体情况,希望能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一、 严重且持续的职业倦怠与耗竭:这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原因。心理咨询工作.............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触及我国法律行业发展的深层问题。简单地说,不允许非法学专业学生参加法考,对我国法律行业人员的整体水平会有什么影响?我觉得,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会带来复杂且多维度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法律本身是一门非常专业且严谨的学科。从法理、法条的理解到逻辑的构建、.............
  • 回答
    奢侈品鉴定师这个行业,确实看起来光鲜亮丽,而且很多人也确实从中获得了可观的收入。但就像所有看起来“轻松赚钱”的行业一样,背后都有着不少你看不到的付出和门道。首先,咱们得明白,“赚钱”这件事,是怎么来的。 奢侈品鉴定师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 鉴定服务费: 这是最直接的收入。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
  • 回答
    双非二本非法本,想成为一名执业律师,眼前摆在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全力备考法考,或者考取法律硕士。这就像在十字路口,两条路通往同一个目标,但风景和难度却大相径庭。到底哪条路更适合你,需要我们仔细掰扯掰扯。先说说法考这条路:硬碰硬的实力较量司法考试(现在叫做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是所有法律从业者.............
  • 回答
    拨开迷雾:公务员考试取消35岁限制真的可行吗?谁在经历最深的“中年危机”?年轻人的路又该怎么走?近来,“建议公务员考试取消35岁限制”的呼声此起彼伏,俨然成为舆论场上的一个热点话题。这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对年龄歧视的普遍担忧,以及对公平就业的强烈渴望。那么,取消这一限制,究竟是惠民之举,还是会带来新.............
  • 回答
    法律专业、律师行业饱和?这话说得一点不假。一眼望去,律所招人广告铺天盖地,但细看要求,非名校、非名律所、非高分,基本连门都够不着。新人律师起薪低、工作强度大,想在金字塔尖站稳脚跟,更是难上加难。可即便如此,每年法考的报名人数依然是“挤破了头”。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大家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