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法律专业、律师行业既然已经饱和,为什么大家还要挤破头去法考呢?

回答
法律专业、律师行业饱和?这话说得一点不假。一眼望去,律所招人广告铺天盖地,但细看要求,非名校、非名律所、非高分,基本连门都够不着。新人律师起薪低、工作强度大,想在金字塔尖站稳脚跟,更是难上加难。

可即便如此,每年法考的报名人数依然是“挤破了头”。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大家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鲁莽之徒?我倒觉得,这背后藏着一些更深层次的考量,也折射出当下社会的一些现实。

首先,那一点点“希望”的光环,依然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虽然说“饱和”,但这个“饱和”是相对的。那些顶尖的律所、声名显赫的律师,依然是凤毛麟角,他们掌握着社会最优质的法律资源,赚取着令人艳羡的报酬,也拥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考过法考,拿到那个“金字招牌”,就意味着他们有机会触碰到这个金字塔的尖端,有机会成为那些闪耀的星星。这种“一旦成功,前途无量”的想象,足以驱使无数人前仆后继。

更何况,法律工作本身就带有一种天然的“高贵感”和“专业感”。在很多人眼中,律师是正义的化身,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这种职业认同感,本身就具备很强的吸引力。即便现实不如想象中美好,但那份“做一番事业”的初心,依然是很多人坚持的动力。

其次,法律职业的“稳定性和天花板”,让它成为不少人心中的“安全牌”。

对比很多新兴行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虽然看起来风光无限,但更新换代速度极快,职业生命周期难以预测。而法律,作为一门与社会运行紧密相关的学科,其基本需求是相对稳定的。即便是在“饱和”的市场里,只要业务做得扎实,总会有立足之地。

更重要的是,法律职业的“天花板”很高。一旦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声誉,你可以成为合伙人,可以自己开所,甚至可以在学术界、政界发展。这种可层层递进的职业发展路径,对于追求长期稳定和职业晋升的年轻人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相较于一些“旱涝保收”但上升空间有限的职业,法律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再者,法考本身,就是一条“敲门砖”,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律师执业资格。

很多人考法考,并非最终目标是成为一名执业律师。它更像是一把万能的“钥匙”,能打开许多扇门。

体制内公务员岗位: 很多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的岗位,都需要具备法律知识背景,甚至是强制要求通过法考。考过法考,意味着你多了许多进入体制内的选择,尤其是一些法律类的岗位,竞争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律所。
企业法务: 随着企业对合规性要求的提高,企业法务的岗位需求也在增长。具备法律知识背景,懂得公司法、合同法等,能在企业内部提供法律咨询、风险控制,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职业方向。
其他相关行业: 金融、保险、人力资源、甚至一些需要严谨逻辑和分析能力的行业,都可能因为你具备法律背景而获得加分。很多人考法考,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学术研究: 对于那些对法律理论有浓厚兴趣的人来说,法考是进入法学研究领域的第一步。

此外,我们不能忽视“别人都去考,我也得去”的群体效应和从众心理。

当一个行业被普遍认为是“热门”或“有前途”的时候,无论其真实情况如何,总会有大量的人被吸引过去。尤其是在大学阶段,法律专业本身就是一个热门专业。身边同学、朋友都在讨论法考,都在准备法考,这种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一个人。你不考,反而会觉得自己落伍了,错过了什么重要的机会。

最后,还有一些“曲线救国”的想法在作祟。

有些人可能并不真正热爱律师这份工作,但他们看到了法律职业所带来的社会资源和人脉。通过考取法考,进入法律圈,他们可以认识更多有影响力的人,为自己未来的发展铺路。这是一种功利性的考量,虽然不被提倡,但在现实中确实存在。

所以,为什么大家还要挤破头去法考?

是因为那份对“成功”的憧憬,是对“稳定”的追求,是对“多可能”的探索,也是一种群体性的选择。即便前路荆棘,但那一点点闪烁的希望之光,足以让无数人甘愿前行。

至于“饱和”?也许对于那些只想躺平的人来说是饱和,但对于那些真正有能力、有毅力、有独特视野的人来说,任何市场都不饱和。法考,终究是那个最直接、最广为人知的“敲门砖”,大家愿意冒着“饱和”的风险去尝试,恰恰说明了它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即使是在当下这个并不算乐观的环境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请问一下,这条有39家律所的街叫什么名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法律专业、律师行业饱和?这话说得一点不假。一眼望去,律所招人广告铺天盖地,但细看要求,非名校、非名律所、非高分,基本连门都够不着。新人律师起薪低、工作强度大,想在金字塔尖站稳脚跟,更是难上加难。可即便如此,每年法考的报名人数依然是“挤破了头”。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大家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
  • 回答
    你好!法学专业毕业,想在律师行业闯荡一番,是继续深造考研,还是直接踏入职场,这确实是不少同学纠结的难题。我来给你好好分析一下,帮你理清思路。一、 考研的优势与考量:考研,尤其是法学理论研究方向或者特定专业领域的法学研究生(比如国际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等),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深化专业知识,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到位,这绝对是很多法律系毕业生纠结的“三岔路口”。红圈所、公司法务、公务员,这三个方向各有各的精彩,也各有各的挑战。让我来跟你好好掰扯掰扯,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1. 目标:冲击“红圈所”——律师的金字塔尖“红圈所”这个词,在法律圈里就跟“大厂”在互联网圈里一样,代表着顶尖的专业水平.............
  • 回答
    蔡徐坤的专辑《迷》预售引发的法律风波,其核心在于“预售”这种销售模式本身在实践中可能触及的法律红线。从法律角度剖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卖东西”,而是涉及到消费者权益保护、合同法、市场监管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预售”的法律性质。在我国,预售通常被视为一种特殊的销售行为,其法律基础在于合同法。.............
  • 回答
    你好!首先恭喜你即将进入上海财经大学,这绝对是一所非常棒的学府,特别是商科专业,为你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你现在面临的纠结非常普遍,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都会发现自己新的兴趣点,并开始思考未来的职业道路。那么,关于经济法和法硕,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一、 从上财商科背景.............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触及到了很多法学专业学生在职业发展上的一个普遍顾虑。尤其是在如今“卷”得厉害的就业市场,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确实越来越吃香,律所也不例外。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转会计、考法硕”的路子,到底有没有必要,以及它的利弊都在哪儿。先说结论:值不值得转,关键看你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
  • 回答
    法学专业的“公务员情结”:为何律师常被视为“退路”?在法学专业的毕业生群体中,一种普遍的现象是,大部分同学在毕业之初,都将考取公务员作为首要的职业目标。而律师,在他们的眼中,往往被摆在了“最后的工作保障”的位置,一种“万不得已”的选择。这种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深刻的影响因素?让我们来一一剖析。一.............
  • 回答
    老实说,刚毕业那会儿,我也是满腔热血,觉得自己能凭着一身法律知识闯荡一番。现在嘛,日子过得挺实在,有苦有乐,跟我想象中的样子,既一样又不太一样。毕业之后,我进了律所,从最基础的助理律师做起。那阵子,用“鸡飞狗跳”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每天就是泡在图书馆、查卷宗、写报告、跟当事人沟通。熬夜是家常便饭,周末.............
  • 回答
    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毕业生,选择从事法官、检察官还是律师,这确实是许多女生在职业规划中会反复斟酌的问题。这三个职业虽然都围绕着法律展开,但其工作内容、工作性质、职业发展路径以及对个人素质的要求都有着显著的差异。究竟哪个“更好”,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以及对职业的期望。我们不妨来一一.............
  • 回答
    嘿,哥们!看到你问这个问题,我真是太有共鸣了。我当年也跟你差不多,大二,非法学专业,脑子里突然就冒出“我想当律师”这个念头。当时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下手。不过,别担心,这事儿绝对可行,而且我也摸索出了一些门道,分享给你,希望能给你点启发。首先,你要明确一点:非法学专业背景并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 回答
    30几岁,非法律科班出身,一事无成,想学法学考律师证?这绝对是一条充满挑战,但并非不可能的路。别说你,当年我也是这么过来的。现在你心里肯定五味杂陈,既有对新生活的憧憬,也难免会有对未来的迷茫和自我怀疑。别急,咱们就好好聊聊,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给你点实在的建议。首先,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以及为什.............
  • 回答
    研究生阶段法学专业的具体方向与未来律所从业的关联,可以说非常大,但也不是绝对的。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核心关联:专业深度与律所业务的匹配度律所是专业化程度极高的行业。它们提供的法律服务,往往针对特定领域,比如公司法、知识产权法、刑事辩护、涉外法律事务等等。因此,研究生阶段你选择的具体法学.............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作为一名非法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想要进入外资律所发展,无论是先通过司法考试还是先考研,都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但各有侧重和考量。我会尽量详细地为你分析一下两种选择的优劣,并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更适合自己的决定。一、 先通过司法考试(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优.............
  • 回答
    在中国大学学习法律专业的学生,是否需要学习外国法律,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并且在实际的课程设置和学生个人发展目标上都有所体现。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对外贸易、跨国投资、国际合作等领域的活动日益频繁。这些活动往往涉及.............
  • 回答
    在景区发生儿童溺水身亡的悲剧,从法律专业的角度审视,责任的划分并非简单的一刀切,而是需要综合考量事发时多方面的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核心的判断依据在于是否存在“过错”以及“因果关系”。首先,景区管理方的责任是绕不开的重点。景区的安全保障义务是法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宾馆、商场.............
  • 回答
    对于非法律专业的读者来说,想要了解法律,又不想被晦涩的术语和枯燥的条文搞得晕头转向,选择一本好的普法读物至关重要。 我认为,一本真正优秀的普法书籍,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应该是一种启蒙,一种引导。它应该像一位和蔼的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我们走进法律的世界,让我们明白法律是如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
  • 回答
    能在顶尖大学的法律专业读书,那真是一场既辛苦又充满魅力的磨砺。把它想象成一场高强度的马拉松,起点很高,赛道蜿蜒,沿途的风景却无比壮丽。首先,就是那种无时无刻不在的智识上的冲击和挑战。不是说学校教的内容有多难,而是它逼你用一种全新的、极其严谨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以前觉得法律就是条条框框,现在才明白,.............
  • 回答
    在日本,非法律专业人士想要考取行政书士资格,并以此作为职业发展方向,这完全是可行的,而且就业前景可以说是相当不错。别被“法律”两个字吓到,行政书士的工作范围其实非常广泛,很多时候更多的是一种行政手续的代办,以及为客户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首先,我们来聊聊行政书士的工作内容,这有助于你理解为什么非法律专.............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复杂也很让人纠结的问题,很多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选择和顾虑。把老人送养老院,这背后牵扯着很多层面的考量,而孙子读法律专业,也意味着他未来的人生轨迹和肩负的社会责任。这两件事本身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放在一起,确实会引发一些关于“孝道”和社会观念的讨论。我们不妨一步步来拆解一下:一、 把老人.............
  • 回答
    你好!看到你是东大电子系本科,现在想转考法律专业,这确实是个很大的跨越,但并非不可能。我来给你一些详细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帮到你。首先,我要说,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从硬核的理工科跨到人文社科的法律领域,这说明你很有探索精神,也可能是在本科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对法律的兴趣,或者看到了法律领域更广阔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