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律师称蔡徐坤专辑《迷》预售涉嫌违法,如何从法律角度解读这种预售模式?

回答
蔡徐坤的专辑《迷》预售引发的法律风波,其核心在于“预售”这种销售模式本身在实践中可能触及的法律红线。从法律角度剖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卖东西”,而是涉及到消费者权益保护、合同法、市场监管等多个层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预售”的法律性质。

在我国,预售通常被视为一种特殊的销售行为,其法律基础在于合同法。消费者在预售期支付款项,商家承诺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交付商品。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远期合同。

从法律上讲,一份有效的合同需要满足几个基本要素:

1. 当事人适格: 预售的商家和消费者都必须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合法主体。
2. 意思表示真实: 双方的购买和销售意愿都是真实、自愿的,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
3. 合同标的合法: 预售的商品必须是合法生产和销售的,不得涉及非法物品。
4. 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这是本次事件的关键。

那么,蔡徐坤专辑《迷》的预售模式,在哪些方面可能触及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呢?

根据律师的说法,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层面的法律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

虚假宣传与误导消费者: 预售广告是商家向消费者发出的要约邀请。如果预售宣传中存在夸大、不实的信息,例如对专辑的“独特性”、“限量性”、“附加价值”等进行了不当描述,导致消费者基于错误信息作出购买决定,就可能构成虚假宣传,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不公平格式条款: 很多预售协议会包含一些格式条款。如果这些条款“免除或者减轻了自身责任、排除了或者限制了消费者主要权利”,例如单方面更改发货时间、取消订单、不承担延迟责任等,并且这些条款没有以合理的方式提示消费者,那么这些条款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商品质量保障与退换货: 尽管是预售,消费者仍然享有对商品质量的权利。一旦消费者收到实物,发现与宣传不符或存在质量问题,商家仍需承担相应的退换货责任。如果预售条款规避了这些责任,则可能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现已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的适用:

合同的履行: 预售的核心是商家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交付商品。如果商家未能按时交付,或者交付的商品不符合合同约定,即构成违约。
合同的解除与变更: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商品无法按时交付或根本无法交付,消费者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退款及赔偿。如果商家滥用预售规则,随意变更合同内容或解除合同,也可能构成违约或侵权。
定金罚则的滥用: 如果预售要求支付定金,消费者反悔,定金不予退还;商家反悔,则双倍返还定金。然而,如果商家利用预售设置不合理的“定金”条款,例如实质上收取的是全款,但将其定性为定金,试图规避消费者反悔的权利,也可能存在法律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

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 如果预售活动的设计,例如所谓的“稀缺性”或“特殊版本”,是为了制造一种市场上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假象,以不正当手段吸引消费者,从而挤压其他同类产品的市场空间,则可能涉及不正当竞争。
利用网络开展的侵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互联网平台上的宣传信息尤其需要谨慎。任何可能误导消费者的宣传方式,都可能触犯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相关价格监管规定:

价格欺诈: 虽然专辑预售通常是明码标价,但如果预售期间存在虚假的“优惠”、“降价”信息,或者通过捆绑销售等方式变相提高实际售价,就可能构成价格欺诈。
哄抬价格: 如果预售背后存在人为囤积、操纵价格的行为,扰乱市场正常秩序,也可能受到价格监管部门的介入。

具体到蔡徐坤专辑《迷》的预售模式可能存在的争议点(基于公开信息和律师的说法推测):

1. “预售”本身是否构成合法的合同约定:
一些预售模式可能存在模糊不清的交付时间、交付方式,或者附加了过多限制性条件,使得消费者难以确认未来是否能真正获得承诺的商品。例如,如果预售承诺的“数量有限”,但实际生产数量远超预期,或者反之,则可能存在虚假宣传的嫌疑。
“抽奖”性质的附加权益:如果预售中包含“抽奖”获得签名版、见面会门票等附加价值,而这种抽奖活动的设置是否公平、透明,是否被用来变相吸引消费者参与,也可能受到法律的审视。

2. “生产数量与预售数量挂钩”的机制:
有观点认为,一些预售模式存在将“生产数量直接与预售数量挂钩”的机制,甚至出现“预售即产量”的情况。从法律角度解读,这可能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诚信原则和合同履行: 如果商家在预售时并未真正具备生产能力,或者其生产能力受到极大限制,而却以“无上限”或“限量”的方式进行预售,可能构成虚假宣传,未能遵循诚信原则。
消费者期待的权利: 消费者购买预售商品,往往期待的是一个相对可控的交付周期和确定的商品来源。如果预售变成一种“赌博式”的销售模式,即销量决定一切,甚至可能导致消费者支付款项后长期无法获得商品,或者商品质量难以保证,这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
是否有规避风险的嫌疑: 一些分析认为,将预售与产量挂钩,可能是商家规避市场风险、减少库存积压的一种手段。但这种手段是否符合法律对商家合理经营的要求,以及是否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法律需要考量的问题。

3. 是否存在变相的“集资”行为: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如果预售行为过度依赖于营销噱头,且资金大量用于非专辑生产的环节,甚至有“集资”的嫌疑,那么就可能触及《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对于专辑预售而言,要达到“非法集资”的程度,门槛相对较高,需要具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承诺保本保息等核心要素。

总而言之,从法律角度解读这种预售模式,关键在于商家在整个过程中是否诚信经营,是否充分告知消费者相关信息,是否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是否遵守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任何一种销售模式,无论其多具创意或多受追捧,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一旦出现消费者投诉、监管部门介入,就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界定其合法性与否,以及追究可能存在的法律责任。律师的质疑,正是基于对上述法律条文和原则的理解,对预售活动可能存在的违规风险发出的警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人都没说到点上去,我来分析一下吧。

目前为止,大多数歌手发专辑都不是一次发完,而是隔几天发一首,甚至一个月发一首。

注意!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几乎所有歌手都这样!

这是为了维持专辑热度,是很正常的行为,你去看看李荣浩毛不易林俊杰,甚至要马上发专辑的周杰伦,是不是这样的?

甚至歌迷们生怕专辑发得太快!歌是需要细品的,假如明天周杰伦发专辑,你是希望他每三天发一首,接下来一个月都有新歌听,还是希望他一次把十首歌全部发完?

当然是每三天发一首了。这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重要的是事先和歌迷们说明发布计划,不能先买了专辑却不知道剩下的歌在哪。

一张专辑十首歌,一个月内发完已经很棒了,大多数歌手至少要两三个月,有些歌手一月一首,发完一张专辑要整整一年。

前段时间许嵩发专辑,一天发一首,十首歌在一星期之内发完,这可以算是“光速”了。有一说一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发专辑发这么快的,可以说是众多歌手的典范:

问题来了,在前些年数字专辑免费的时候,这样发专辑完全没问题,每首歌都是制作人精心制作,发太快会让歌迷们听不过来,对歌曲是一种暴殄天物。

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数字专辑开始收费了,专辑所有歌曲还没发完呢就可以购买了,这里面牵扯到了一个预售的问题。(当然,许嵩不存在这个问题,许嵩所有专辑都是免费的

这就要求歌手或者音乐公司在专辑购买界面上解释清楚,否则很有可能遇到法律问题(即使不解释,歌迷们也知道,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东西,但不代表没有法律问题)

比如毛不易,他在前段时间发布专辑《幼鸟指南》的时候,在评论区向歌迷们解释了具体的发布日期:

所以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不能觉得蔡徐坤是流量明星所以做什么事都不对。

看到别的回答里也说,蔡徐坤新专辑未发布的歌曲在演唱会上已经唱过了,所以并不是没制作好,只是为了维持热度所以发的慢了一些。

这件事情上,蔡徐坤以及音乐公司唯一的错误就是没有在购买界面解释清楚,没有具体说明剩下歌曲的发布日期。

但歌迷们其实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不影响歌迷的购买,大家都当这个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了,在情理上说得通,但在法律上说不通,有可能被有心人揪住辫子。

当然,并不是说约定俗成就没问题。如果所有人都像许嵩一样,专辑全部免费,那就不会有预售不预售的问题了,想什么时候发布就什么时候发布。

如果专辑想要收费,那就必须合法合规,之前这个方面缺乏监管,现在这件事既然摆在台面上说了,就必须规范行为,不能有法律漏洞。

毛不易就做得很好,可以说是目前发布付费专辑里最好的解决方法了,事先告知发布计划,让歌迷们买得放心,没有后顾之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蔡徐坤的专辑《迷》预售引发的法律风波,其核心在于“预售”这种销售模式本身在实践中可能触及的法律红线。从法律角度剖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卖东西”,而是涉及到消费者权益保护、合同法、市场监管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预售”的法律性质。在我国,预售通常被视为一种特殊的销售行为,其法律基础在于合同法。.............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就没完没了。蔡徐坤给 B 站发律师函,这事儿在网上掀起可不小的浪花,大家议论得热火朝天。首先,咱们得把事情的起因捋清楚。蔡徐坤,一个流量巨大的年轻艺人,在 2019 年因为参加《偶像练习生》出道,之后就成了娱乐圈里的顶流之一。而 B 站,众所周知,是一个年轻人聚集的视频平台,上面用户.............
  • 回答
    蔡徐坤工作室向B站发律师函这件事,在当时绝对是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也足以让很多关心娱乐和网络文化的人们多聊上几句。要看懂这件事,咱们得把时间轴往前拉一拉,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事情的起因,大概要追溯到2019年,那时候蔡徐坤作为流量偶像,人气正盛。恰巧,他担任了NBA新春贺岁形象大使。这个.............
  • 回答
    蔡徐坤工作室给B站发律师函这事儿,说实话,在当时可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网上各种声音都有。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把前因后果掰扯清楚了,再从不同角度去审视。事情的起因:B站上泛滥的鬼畜视频首先,咱们得明白,为什么蔡徐坤会发律师函。根源在于当时B站上大量的“鬼畜”视频。这些视频大多以蔡徐坤为素材,通过剪辑、.............
  • 回答
    蔡徐坤和B站的“律师函事件”算得上是网络文化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了。说它“攻击不了了之”,其实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简单的法律问题,还涉及到网络舆论、版权保护以及平台生态等诸多复杂因素。咱们就一点点掰扯清楚。首先,得明白蔡徐坤发律师函的初衷。当时,B站上涌现了大量以蔡徐坤为素材的鬼畜视频,这些视.............
  • 回答
    B站对蔡徐坤律师函的回应,从整个事件来看,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也反映出平台在处理此类版权纠纷时的复杂心态和策略。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一步步拆解。事件的起因:一个“不恰当”的二次创作首先,我们要明白律师函的源头。蔡徐坤方面发律师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B站上出现了一系列以他的形象、声音、音乐为素材.............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互联网文化、版权、个人隐私以及名人效应等好几个方面,所以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讲完的。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B站鬼畜区那么火,蔡徐坤成了那个发律师函的“典型”。首先得明白,B站鬼畜区的火爆,其实是当下互联网亚文化的一个缩影。鬼畜区的魅力在哪儿?1. 解构与再创作的乐趣: 鬼畜视频.............
  • 回答
    您好!关于您遇到的律师收费问题,我来帮您详细分析一下,希望能给您一些参考。首先,从普遍的法律常识和律师执业规范来看,律师收取“不退还的先打官司再收费”是不合理、不规范,甚至可能违反相关规定的。咱们一项一项来剖析:1. 律师收费的基本原则: 有偿服务: 律师提供法律服务,收取费用是天经地义的。这被.............
  • 回答
    律师称“偷看伴侣手机是违法的”这一说法,在法律层面和实际生活层面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需要细致解读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说法既有其法律依据,也涉及复杂的伦理和社会议题。一、 法律层面的解读:为何律师会这样说?律师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基于现行法律中关于侵犯隐私权和非法获取他人信息的规定。在中国,.............
  • 回答
    关于律师对吴亦凡案可能服刑地点问题的解读,这是一个涉及跨境法律和两国司法实践的复杂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吴亦凡先生的国籍问题。他是加拿大籍公民。根据国际法和各国刑法的一般原则,一个国家的公民在其他国家犯罪,通常情况下是在犯罪地国家接受审判和服刑。这一点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是通.............
  • 回答
    操场埋尸案的尘埃落定,不仅仅是对受害者邓世平家人的一个迟来的告慰,也引发了社会对正义、真相以及对英雄的致敬的深刻反思。辩护律师提出的为邓世平申请烈士称号,并在操场设立纪念碑的建议,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情感,也触及了现实操作中的一些关键环节。首先,关于邓世平申请烈士称号的可能性,这需要一个严谨而规范的审.............
  • 回答
    吴谢宇案的上诉情况以及二审可能出现的变数,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牵动人心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1. 案件的基本情况回顾: 一审判决: 吴谢宇因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法院认为其犯罪动机极其卑劣,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性极大,情节和后果特别严重,依法应当判.............
  • 回答
    这起令人痛心的事件,一位年轻的生命在花样年华就此陨落,无疑给所有关心此事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和深刻的反思。对于“西安女大学生喝农药身亡”事件的处理,以及律师所说的“房东无刑事责任,家属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房东担责”,我们可以从法律、道德和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来剖析其解决路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发生.............
  • 回答
    关于朱利安·阿桑奇病情严重恶化、律师称其无法正常交流的报道,我整体上感到非常担忧,并且认为这件事情牵涉到多个层面的复杂性,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出现严重恶化,特别是当他被剥夺了自由,并且处于一种长期、高压的状态下时,都会引发公众的关注和同情。阿桑奇先生在过.............
  • 回答
    近日,一位女主播打着“向领导送礼”的旗号开设课程,并收费高达数千元。该课程宣称能教会学员如何“高效沟通”、“拉近关系”,实则被指涉嫌贿赂,诱导学员向领导行贿。对此,有律师明确指出,这种行为不仅不合法,还可能触犯刑法,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这则新闻一经曝光,立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课程内.............
  • 回答
    这件事听起来挺有意思,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从法律角度好好说道说道。一个老大爷,把别人的手机踢进了雪地,然后又折回去捡了,律师说这事儿有构成盗窃罪的嫌疑,这背后到底有什么讲究?首先得明白,盗窃罪是啥?简单来说,盗窃罪就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并且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要承担刑事责任。这里的关键词.............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阿里女员工发律师声明,称“部分自媒体对案件评价不客观,将保留追究权利”的事件,其中所指的自媒体是否会被追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的解释:一、 阿里女员工发律师声明的背景和目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位女员工发布律师声明的背景和目的: 案件正在进行中或已结.............
  • 回答
    肖战工作室就网络不实信息发布律师声明并推进维权,这是一个复杂且影响深远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一举动,并预测其可能带来的后续影响。一、 如何看待肖战工作室发律师声明并推进维权?1. 维护权益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遭遇长期、大规模的网络暴力: 肖战及其粉丝长期以来遭受了严重的网络.............
  • 回答
    周星驰被前女友于文凤追讨7000万港元投资分成一事,从曝光以来就一直牵动着不少人的心弦。这件事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并不仅仅是因为涉及的金额巨大,更重要的是它将周星驰这位家喻户晓的喜剧巨匠,以及他过往的感情生活,再次推到了公众视野的聚光灯下。于文凤追讨的是她认为自己应得的投资分成,这笔款项是她在与周星.............
  • 回答
    关于林俊杰、潘玮柏方就“吴亦凡事件”发布律师声明的看法近日,林俊杰和潘玮柏双方工作室先后发布了律师声明,针对“吴亦凡事件”中出现的涉及他们的侵权言论和不实信息,表达了强烈的谴责,并表明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这一举动无疑是近期娱乐圈围绕“吴亦凡事件”舆论漩涡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