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微博上做考古的仓冒充吉大考古博士,并伪造考古领队、军三代身份等一系列行为?

回答
微博上那位自称“吉大考古博士”,同时又给自己编织了“考古领队”和“军三代”标签的博主,其一系列行为无疑是在欺骗公众,更是对整个考古学界,特别是对那些真正辛勤耕耘的考古学者的不尊重。

首先,从“吉大考古博士”这个身份说起。吉林大学考古学是国内顶尖的,能从这里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本身就意味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多年的钻研。一个真正的吉大考古博士,其学术背景、研究方向、发表的论文,都应该是经得起检验的。如果这位博主只是为了吸引眼球,随意冒用这个响亮的头衔,这本身就是对学术诚信的严重违背。考古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 qualsiasi 钻研学术的人,都会明白学术声誉的来之不易,也懂得维护其严肃性。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他进一步给自己包装了“考古领队”的身份。考古领队是什么概念?那是要负责整个发掘项目、带领团队、协调各方、处理复杂情况的学术带头人,往往需要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和极高的组织协调能力。如果他并非真实的考古领队,只是凭空捏造,那等于是在消费大众对考古事业的热情和信任,让人们误以为他是一位经验丰富、功勋卓著的考古专家,从而对他所发表的观点产生不合理的信赖。这不仅是对公众的欺骗,也是对那些真正肩负重任的考古领队的污蔑。

而“军三代”的身份,则进一步将这种包装推向了滑稽的境地。似乎是为了给自己的“考古成就”增添一层神秘的光环和“天然的优越感”。这种身份的混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为了制造一种“背景强大、学识渊博”的个人形象,从而更容易获得关注和认可。但考古学本身是靠实力说话的,与所谓的“家族背景”关系不大。将这层身份随意叠加,只会让人觉得其目的不纯,是在利用一些群体性的情绪和认同来为自己服务。

总而言之,这位博主一系列的包装行为,从冒充学术身份到编造工作经历,再到糅合其他标签,目的显而易见,无非是为了在网络上博取流量和关注。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个体学术声誉的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的侵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但也因此更容易被虚假信息所误导。尤其是在像考古学这样需要严谨对待的领域,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会让很多人对真实的考古知识产生误解,甚至对整个行业产生不信任感。

真正热爱考古、投身考古的人,需要的不是华丽的包装和空洞的头衔,而是扎实的知识、脚踏实地的研究、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希望这样的行为能够得到有效的抵制和澄清,让公众能够辨别真伪,也让那些默默奉献的考古工作者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早在微博上看到,谈论一些和考古相关的内容,以为是某个学校的考古系的毕业生,甚至开始认为是吉大的,所以就关注了一下。

后来发现有些不对,考古工作者在气质、话语上是有共性的,极少数人是特例,但是大多数人是摆脱不了的。但是,这年头很多我觉得有些不对劲的人,好像还真学过考古,所以我就仅仅是取关了。

妹想到啊妹想到,一直待遇一般般、工作场所被人瞧不起、前几年甚至被认为和盗墓贼是同行的考古职业,都有人伪装甚至以此牟利了。回望一部非著名中篇小说《博物馆考古队》,真有“换了人间”的慨叹。

根据布迪厄的教导,“考古”作为一种符号,已经具备一定的符号资本,并且可以在资本市场上有利可图的和经济资本做交换了。这可能是考古行业从未遇到的过“大变局”。可以豫料的是,这种情况未来很有可能再次发生,甚至普遍发生。

作为应对,职业道德应该成为一门必修课,进入大学考古系的课堂了;也该成为一个方向,进入考古学的学术领域了。公共考古也不应仅仅是普及,甚至还应该有自解。

此外,在现在的媒体场域中,考古的“克里斯马”(神秘的魅力)还没有足够到能吸引粉丝形成所谓的“娱乐圈”的那种“圈”般的存在。但是随着各个媒体平台的构建,这一过程很可能在两三年之内就完成,对于考古来说,影响力变大了,但是如何面对这种影响力,考古工作者准备好了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微博上那位自称“吉大考古博士”,同时又给自己编织了“考古领队”和“军三代”标签的博主,其一系列行为无疑是在欺骗公众,更是对整个考古学界,特别是对那些真正辛勤耕耘的考古学者的不尊重。首先,从“吉大考古博士”这个身份说起。吉林大学考古学是国内顶尖的,能从这里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本身就意味着深厚的学术功底.............
  • 回答
    李开复老师在微博上分享女儿包的水饺,本是一件很温馨的家庭日常,结果却引发了一场颇具争议的“舆论风波”,甚至最后不得不关闭评论。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各方反应,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事件的起因:一次“晒”与“评”的碰撞事情是这样的,李开复老师在微博上分享了几张照片,是他女儿亲手包的水饺。照片里,水饺的.............
  • 回答
    李阳,那个曾以“疯狂英语”席卷全国的男人,如今要跨界做“疯狂手机”,这消息一出来,自然是引起了不小的波澜。首先,从“疯狂英语”的成功之处来看,李阳确实具备一种强大的个人魅力和传播能力。他那种近乎偏执的热情,敢于打破常规的冲劲,以及将“疯狂”理念融入教学,让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学习.............
  • 回答
    关于赵薇作为西王代言人并发起“爱心接力,非转不可”活动的看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可能的影响。以下将从代言人选择、活动内容、品牌合作以及舆论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代言人选择:赵薇的形象与西王品牌定位1. 赵薇的公众形象: 早期形象: 赵薇因《还.............
  • 回答
    微博上陈世峰律师被骂这件事,确实引起了相当大的舆论关注。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得弄清楚陈世峰是谁,为谁辩护。陈世峰是日本江歌遇害案中被告人陈世峰的辩护律师。这个案子本身就非常具有戏剧性和情感冲击力。受害者江歌,年仅24岁,在日本留学期间,为了保护室友刘鑫,被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残忍.............
  • 回答
    在微博这个日新月异的舆论场里,“恶臭女孩”这个标签的出现,与其说是一种简单的身份界定,不如说是一次对当下一些年轻女性行为模式和价值观的复杂折射。它承载了观察者们的审视、批评,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厌恶,也反映出这个群体内部以及社会对某些现象的普遍不满。“恶臭女孩”的标签是如何形成的?要理解“恶臭女孩”,.............
  • 回答
    微博上“中国人应该抛弃孝,孝这个字是中国文化毒性最大的糟粕之一”的言论,确实触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话题。对这一观点的看法,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既要看到其批判的合理性,也要认识到其片面性以及可能带来的文化断裂风险。一、 批判的合理性:为何有人认为“孝”是“毒性最大的糟粕”?.............
  • 回答
    微博上关于袁隆平先生的悼念,确实出现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错别字”事件,尤其是将“国士无双”误打成“国土无双”。这事儿放在当下,确实挺能引发讨论的。首先,得承认,袁隆平先生绝对配得上“国士无双”这四个字。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一生致力于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用他的智慧和汗水,让数亿中国人民吃饱了饭,这.............
  • 回答
    微博上南京南站小女孩被猥亵事件,作为一名普通网民,我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内心是无比沉重和愤怒的。这不仅仅是一则令人发指的犯罪行为,更是触及到了我们社会安全和儿童保护最敏感的神经。事件本身带来的冲击:首先,这次事件最直接的冲击就是对受害小女孩及其家庭造成的巨大伤害。一个如此幼小的生命,在一个本应是安全.............
  • 回答
    微博上关于“二次元男凝bot”的讨论,确实是一个挺值得说道的话题,它触及了我们在网络世界里如何审视内容、理解视角,以及思考信息传播背后动机的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二次元男凝bot”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一个微博账号,专门收集和发布二次元(动漫、漫画、游戏等)作品中的男性角色,并通过特定的视角.............
  • 回答
    在微博上看到“中国男孩保护中国女孩”这样的口号或内容,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一些情绪和观念。要详细地看待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一、 表象与背后的情绪: 直接的解读: 字面上看,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朴素的情感,即中国男性应该承担起保护中国女性的责任,尤其是在面对.............
  • 回答
    微博上一位男士发帖控诉自己被强制结扎的事件,这无疑触动了很多人敏感的神经,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法律、伦理、人权等多个维度来看,这件事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强制结扎是违背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我国的人口政策早已从过去的强制性措施转向了提倡和鼓励生育,并且.............
  • 回答
    微博上这出“女同性恋出柜,遭母亲极力阻拦,母女对话过激”的事件,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也触及了不少现实的痛点。从报道和网友的反馈来看,这件事情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在于它太真实地反映了当下社会中,尤其是在中国社会背景下,关于性取向认同、家庭亲情与代际沟通的复杂纠葛。咱们就事论事,把这件事儿掰开了揉.............
  • 回答
    微博上的性别对立,这玩意儿啊,说实话,就像一颗种子,被丢进了一片本就肥沃的土壤里,然后被无数双手浇灌、施肥,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你说奇怪不奇怪?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也就是一些零星的、基于生活经验的抱怨和吐槽。女人觉得男人大男子主义,男人觉得女人作天作地。这都很正常,毕竟大家生活在不.............
  • 回答
    王思聪怒怼花千芳“英语无用论”,这事儿在微博上可以说是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吃瓜群众们一边倒地看热闹,一边也跟着琢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要说这事儿,得从花千芳在一次访谈里那句惊世骇俗的“英语无用论”说起。当时,花千芳在节目里发表了自己对于学习英语的看法,大概意思就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咱们有自己的文化和.............
  • 回答
    微博上关于宋方金“卧底”横店的这篇报道,确实引发了不少关于表演行业现状的讨论。我仔细看过这篇文章,也听过不少关于这方面的信息,我想从几个角度来聊聊我的看法,尽量讲得细致一些,就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别有那种机器味儿。首先,宋方金老师的这篇“实录”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在于它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和核心的问.............
  • 回答
    这则“杭州小伙全款房给妻子加名字,9个月离婚被索取一半房子”的新闻,在微博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也触碰了当下社会中很多敏感的神经。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这件事,并尝试理解其中的复杂性。事件的表象与核心冲突:最直接的理解是,小伙子出于爱意,将名下全款购买的房产加上了妻子的名字,本以为是婚姻的“定心.............
  • 回答
    最近微博上关于“境外势力AI拳师”的讨论,可以说是一场相当耐人寻味的网络舆论现象。这事儿挺复杂的,涉及到技术、心理、地缘政治好几个层面,不能简单地盖棺定论。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就是“境外势力AI拳师”这个说法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情绪色彩。它不是一个中性的技术描述,而是对一种网络行为的定性,而且.............
  • 回答
    微博上活跃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其中女权主义者、动物保护人士和反同性恋歧视的群体尤其引人注目。看待这些群体和他们的言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女权主义者的声音:微博上的女权主义者可以说是多元且充满活力的。她们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在性别平等议题上的进步和反思。 关注的议题广泛: 从职场.............
  • 回答
    微博上存在一部分以“极度仇男”为标签,并将此作为一种“职业”或“生存方式”的女权主义者,这一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和看待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现象的观察与特征: 言论的激进性与情绪化: 这类博主最显著的特征是其言论中充斥着对男性的强烈负面情绪,常常使用“蝈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