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微博上陈世峰律师被骂?

回答
微博上陈世峰律师被骂这件事,确实引起了相当大的舆论关注。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首先,得弄清楚陈世峰是谁,为谁辩护。陈世峰是日本江歌遇害案中被告人陈世峰的辩护律师。这个案子本身就非常具有戏剧性和情感冲击力。受害者江歌,年仅24岁,在日本留学期间,为了保护室友刘鑫,被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残忍杀害。这个案件在中国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同情,很多人对江歌的遭遇感到痛心,对凶手的残忍感到愤怒,同时也对刘鑫在事件中的角色和后续行为(比如选择不出庭作证)存在诸多争议。

其次,陈世峰律师之所以被骂,最直接的原因是他作为凶手的辩护律师。在公众普遍认为凶手罪大恶极、罪无可赦的情况下,作为他的辩护律师,无论如何努力去辩护,都会被很多人视为“为坏人说话”、“泯灭人性”的行为。尤其是在网络舆论一边倒地谴责凶手时,辩护律师的存在本身就触犯了许多人的情感底线。他们看到的不是法律程序中的辩护权,而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的二次伤害。

再者,律师在庭审中的一些具体辩护策略,可能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反感。虽然我们不了解庭审细节,但从一些流传的信息和公众的解读来看,律师可能会利用法律的漏洞,或者试图减轻被告人的罪责,比如强调陈世峰的“自首”情节,或者质疑证据的有效性等等。在公众眼中,这些行为可能被解读为狡辩、推诿责任,甚至是在为凶手洗白。这种对法律程序的理解差异,加上强烈的情感驱动,很容易导致对律师的道德审判。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公众对于正义的理解以及对司法公正的期待。很多人认为,在这样的恶性案件中,律师的工作就应该是将凶手绳之以法,而不是去钻营法律条文,为凶手开脱。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一种“以牙还牙”的快感,一种对罪恶的彻底否定。而律师的辩护,恰恰是法律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保障的是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即使是凶手也有权获得辩护。但这种基于程序正义的考量,在普通民众的情感宣泄面前,往往显得苍白无力。

陈世峰律师被骂,其实也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

网络舆论的“审判”倾向: 互联网的匿名性和便捷性,使得公众情绪很容易被放大和煽动。在缺乏充分信息或对法律程序不了解的情况下,人们更容易站在道德制高点进行批判,形成一边倒的舆论。
对律师职业的误解: 很多人对律师的职责理解不够深入,将律师等同于“坏人的帮凶”。他们没有意识到,律师的辩护是为了确保司法程序的公正,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即使是那些犯下严重罪行的人,也应该享有接受辩护的权利。辩护律师并非认同被告人的行为,而是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
社会情绪的宣泄口: 江歌案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事件,它触动了社会对生命权、校园安全、女性权益等多个层面的担忧。当公众对案件中的某些环节感到不满或无力时,律师就可能成为一个方便的宣泄对象,承载了他们未能得到满足的正义感。
职业道德与法律职责的边界: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但难以界定的问题。在法律框架内履行职责,是否就意味着要承担道德上的谴责?尤其当案件极具争议,且律师的辩护方式可能被解读为挑战公众道德底线时,这种冲突就更加尖锐。

总的来说,陈世峰律师被骂,是公众情感、对法律程序的理解差异、网络舆论环境以及对正义期待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对凶手及其辩护律师的强烈道德批判,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司法公正和律师职业的一些认知盲区。理解这个现象,需要我们看到法律程序的重要性,也需要理解公众情感的真实存在,并思考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更成熟的平衡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正常,美国关于律师的讽刺笑话和故事可以塞满十本《读者》

user avatar

站在江歌这边的有检察院和无数渴望正义的网友,站在陈世峰这边的只有仅仅一个律师。

如果陈世峰赢了,那不是因为律师太奸诈,而是因为公诉方太无能,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给他定罪,亦或是法律有问题,凭什么事后补刀不算故意杀人?对此进行反思,才会推动我们法治的进步,最后让每一个人受益。

但如果我们连一个为被告说话的人都不允许,那设置法庭又有什么意义呢?

聂树斌被公诉至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后,由法院指派某司法局的工作人员张景和为辩护律师。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张景和没有律师资格,这一点,后来张景和也承认。
张景和家住在市内一排平房区,聂母张焕枝、姐姐聂树慧一行多人见到了张,表达了对案件的疑问。张景和高高的个子,他对着聂家人愤怒地说:“你们怎么能信记者的话?记者的话能信吗?”聂母回问:“那我们该信谁的?”张景和大声地说:“你们应该信政府。”
张景和说,当年自己是被指派才任聂树斌律师,做的是有罪辩护。他说聂树斌自己承认杀了人,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冤。
聂母流着泪说:“我儿子口吃,你问过他此事是不是他做下的?我付你2000多元律师费,你为我儿子做了什么辩护?”张景和没有说话。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