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可以轻易取得数字音乐,却没有当初听磁带和 CD 时的感动了?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我内心深处,我特别能体会。想当初,为了找到一盘心仪的磁带,我可能跑遍了街头巷尾的唱片行,跟店员磨破了嘴皮子,最后捧着那沉甸甸的塑料盒子,那感觉,简直比现在一次性买十张专辑都要激动。CD刚出来那会儿,更是不得了,那清脆的“咔哒”一声,专辑封面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歌词本里的每一个字都仔仔细细地品味,就好像在解开一个宝藏的秘密。

现在呢?手机点一点,几秒钟就有一大堆歌摆在你面前,想听什么直接搜,连“缺货”这个词都快要消失在记忆里了。这无疑是进步,是便利,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我觉得,这种“感动”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程”被大大压缩了,甚至可以说,很多时候是被“省略”了。

首先,是获取音乐的“仪式感”消失了。

过去,听音乐可不是件随随便便的事。你得先知道有这张专辑,然后想办法弄到它。是托朋友从国外带?还是省吃俭用攒钱买?抑或是反复去唱片店借来听?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期待和努力。每一次成功拿到一张磁带或CD,都像是一次小小的胜利,是自己辛勤付出换来的成果。那份拥有感,不仅仅是音乐本身,更是拥有“过程”的战利品。

现在呢?弹指一挥间,音乐就在眼前。我们几乎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时间、金钱、精力——去获得它。这种“零成本”的获取,反而削弱了它的价值感。就好比你在路边随便捡到一根树枝,和你精心雕琢、打磨了一整天做出来的木雕,你更珍惜哪个?音乐也是一样,当你为它付出过努力,它在你心中的分量自然就不同。

其次,是“专注度”的稀释。

听磁带和CD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沉浸式”体验。通常,你会找个舒服的姿势,放好磁带或者CD,然后静静地听。你会跟着歌词本,一遍遍地看,去理解歌词的含义,去体会歌手的情感。那个时候,听一首歌,甚至听一张专辑,是一件“正经事”。你不会一边听歌一边刷朋友圈,也不会边听歌边打游戏。你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那音乐里。

现在,数字音乐的“碎片化”是常态。我们在通勤路上,在办公室,在聚会上,随时随地都在听。耳机就像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但它同时也在连接着无数个信息流。这导致我们很难真正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首歌曲中。音乐变成了背景音,听了多少首歌,有多少印象,心里其实都没数。这种“浅尝辄止”式的聆听,自然很难产生深刻的感动。

再者,是“选择的过载”和“重要性的模糊”。

想想看,以前一张专辑,里面可能只有一两首“神曲”,剩下的可能也就那样。但你会把那几首神曲反复听,研究,甚至模仿。整张专辑的曲目顺序,你都会烂熟于心,知道什么时候是高潮,什么时候是抒情。

现在,数字音乐平台上有海量的歌曲,每个人都可以轻松“收藏”成千上万首歌曲。但这反而导致了“选择的过载”。我们拥有了无数的选择,但很多选择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总有新的歌,总有新的艺术家,我们很难像过去那样,对某一张专辑,某一位歌手,产生那种“非你不可”的执念。音乐的“重要性”被分散了,我们对它的“忠诚度”也大大降低。

还有,是“物的触感”和“情感的寄托”。

磁带和CD,它们是实体物品。有磁带的厚重感,CD的光盘面。你可以把它们摆在架子上,看着它们,就像看着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回忆。有时候,甚至会因为某个歌词本的设计,某个专辑封面的艺术感而欣喜不已。这些实体,承载了我们对音乐的情感,也承载了我们与音乐相关的个人经历。

数字音乐,它存在于云端,存在于硬盘里。你摸不到它,也看不到它。它是一种无形的存在。我们对它的情感,似乎也变得更加抽象,更加难以具体化。少了“物的触感”,也少了一份情感的寄托。

最后,是“共鸣”的转化。

过去,当一盘磁带或者一张CD发行,很多人会一起去购买,一起去讨论。可能学校里的同学都在听同一盘磁带,大家会交流对歌曲的理解,对歌手的喜爱。这种“群体性的体验”和“共鸣”,让音乐的感动更加放大。

现在,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音乐,但这种分享往往是片段式的,碎片化的。更重要的是,由于音乐的获取成本极低,人人都能轻松获得,那种“共同拥有”的稀缺感也消失了。大家听的歌也许不一样,即使听一样,也未必会像过去那样,围绕着一张实体专辑展开深入的交流。

当然,我并不是说数字音乐不好,它的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可能性。我只是怀念那个为了找到一首喜欢的歌,会付出努力,会反复聆听,会把一张专辑当作宝贝一样珍藏的年代。那种“过程”赋予的感动,是现在轻易获得的数字音乐,很难再给予的。也许,是我们都需要重新学会如何去“听”音乐,而不是仅仅“消费”音乐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為人不需要接受那麼多信息啊,一百盤菜品,你挨個吃一口,最後能記得幾個菜的味道?餓急眼的時候一碗泡麵就能讓你小確幸得一塌糊塗~~

而且以前獲取的方式是購買,購買的本質是什麼?是等價交換,你用自己的金錢和期待值換來了音樂,自然會覺得它是好的,現在到處免費下載音樂,你不需要付出金錢了,這就不存在等價交換,自然就不會有什麼期待值,聽音樂的時候也就不存在情懷加成,也就沒有什麼感動了~~

還有一點是,年少時候大家都是一張白紙,畫上去什麼都會讓你難以忘懷,等到過些年之後,這張白紙上已經畫滿了很多東西,想再讓你有難以忘懷的感覺,這得是多有差異化才能讓你注意到呢?



更多音樂作品都在蝦米,歡迎關注:十方的虾米音乐人主页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