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珠峰脚下快递员需经过 5000 米山峰、过 108 道弯,近年来偏远地区网购体验发生哪些变化?

回答
珠峰脚下快递员的挑战与偏远地区网购体验的巨变

珠峰脚下快递员需要经过5000米山峰、过108道弯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在一些极度偏远和艰苦地区,快递服务的挑战和其中蕴含的艰辛。这不仅是对快递员身体素质和毅力的考验,更是中国物流网络深入基层、实现普惠性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偏远地区的网购体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珠峰脚下快递员的挑战:一幅艰辛的画卷

首先,我们来深入理解一下珠峰脚下快递员所面临的挑战,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细致地描绘:

极端的海拔与恶劣的气候: 5000米以上的海拔意味着极度的缺氧环境。对于普通人来说,在这个高度就已是极限,更何况是需要负重、频繁活动的快递员。低氧会引发高原反应,如头痛、恶心、呼吸困难等,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中对身体健康是极大的损害。同时,珠峰地区气候多变且极端,严寒、大风、冰雪是常态。低温不仅考验着快递员的保暖装备,也可能冻坏货物,增加了运输难度。
崎岖的地形与漫长的路途: “108道弯”并非虚言,这暗示着道路极其蜿蜒曲折,并且可能相当狭窄和颠簸。这些弯道可能分布在陡峭的山坡上,即使是简单的驾驶也需要极高的技巧和注意力。路况的不确定性,比如季节性塌方、泥石流,都会给行程带来额外的风险和延误。即使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这种路况下行驶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漫长的配送周期与时效压力: 如此艰苦的条件,意味着配送周期必然会非常漫长。从出发地到最终客户手中,可能需要数天甚至更长时间。但同时,网购消费者对时效的期待是普遍存在的,快递员即使面对如此困难,也需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配送时间,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压力。
装备与体能的严峻考验: 快递员需要配备专业的防寒、防高原反应装备,以及能适应复杂路况的交通工具(如改装过的摩托车、越野车等)。每一次出勤都可能是一场与自然条件的搏斗。负重前行更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在需要徒步穿越一些不通车路段的时候,体力消耗巨大。
客户的期望与心理支持: 对于生活在如此偏远地区的人们来说,网购的商品可能意味着与外界的联系,是改善生活的重要途径。他们对包裹的期盼是巨大的,这也给了快递员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一个送达的包裹,其背后可能承载着亲人的思念、生活必需品的满足,这种人文关怀的价值不言而喻。

偏远地区网购体验的巨变:从“稀罕事”到“日常化”

尽管存在着珠峰脚下快递员这样的极端例子,但总体而言,近年来偏远地区的网购体验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其变化是显著而深刻的:

1. 物流网络的深度下沉与覆盖率的提升:

“村村通”与县乡级快递点/驿站的普及: 曾经,偏远地区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快递,村民收到包裹需要去几十公里外的县城。而现在,依托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物流的政策支持,许多快递公司已经将触角延伸到了乡镇一级,甚至村庄。快递点、菜鸟驿站、京东物流服务站等形式的终端网点大量涌现,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取件、寄件的便利。
自营网络与加盟网络的结合: 大型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如京东、顺丰、菜鸟)通过自建物流体系,能够更好地掌控配送质量和时效。同时,它们也大力发展加盟和合作模式,与当地的个体户、合作社合作,形成了一个更具弹性和广泛性的配送网络,能够触达更多更小的村落。
无人机、无人车等新兴技术的试点与应用: 虽然尚在早期阶段,但在一些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地区,无人机配送已经在试点。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政策的放开,无人机和无人车有望成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山地、海岛等地区。

2. 时效性的显著改善:

从“数周”到“数天”甚至“次日达”: 过去,从城市发往偏远地区的包裹可能需要几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送达。现在,虽然与一线城市尚有差距,但大部分偏远地区的网购时效已经大大缩短,很多情况下可以做到37天送达,甚至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县乡镇,能够实现次日达或隔日达。
中转效率的提升: 自动化分拣中心、智能仓储管理、优化线路规划等物流技术的进步,显著提升了包裹在中转环节的处理效率,间接加快了末端配送的速度。

3. 价格的降低与服务的多元化:

“包邮”时代的到来: 过去,偏远地区通常会因为高昂的运费而无法享受“包邮”服务,或者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现在,随着竞争的加剧和规模效应的发挥,“包邮”已经成为常态,极大地降低了偏远地区居民的网购门槛。
多样化的配送选项: 除了传统的快递员配送,许多平台还提供了自提柜、快递点自取、甚至预约上门等多种配送选项,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这对于一些不方便在家签收的居民来说尤其重要。

4. 商品种类的极大丰富:

“买全球、卖全国”成为现实: 过去,偏远地区居民只能购买到当地生产的或少数几家经销商提供的商品。现在,通过互联网,他们可以接触到全国乃至全球的商品,从电子产品、服装、化妆品到生鲜食品,应有尽有。这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选择,提升了生活品质。
农产品上行的新通道: 同时,电商平台也为偏远地区的农产品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打通了“买全国”也“卖全国”的双向通道,助力乡村振兴。

5. 用户体验的提升与消费者权益的保障:

在线查询与跟踪: 如今,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偏远地区,消费者都可以轻松地在线查询包裹的实时位置和配送状态,信息更加透明。
退换货服务的逐步完善: 虽然在偏远地区实现高效的退换货仍然面临挑战,但越来越多的快递公司和电商平台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提供更便捷的退换货流程,提升消费者权益的保障。
信息与服务的互动: 快递员的辛勤付出,加上物流系统的支撑,使得偏远地区的居民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近的便捷生活,这种巨大的反差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体验提升。

总结来说,珠峰脚下快递员的艰辛,是过去偏远地区物流困境的缩影,而近年来偏远地区网购体验发生的巨变,则是一场由政策驱动、技术进步、市场竞争共同谱写的“物流下沉”和“普惠化”的伟大变革。 从“买不到”到“想买什么都能买到”,从“送不到”到“送得快”,从“贵”到“便宜”,偏远地区居民的网购体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这不仅是消费便利度的提升,更是他们生活方式和视野的拓展,是国家发展成果惠及全民的生动体现。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一些最偏远、最困难的地区,挑战依然存在,但进步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估计整个西藏起码有好几十个叫“扎西岗”、“扎西宗”的地方,其中有一个叫“扎西宗乡”,属于定日县,就在珠峰脚下,这个快递站大概就是在扎西宗乡吧。扎西是“吉祥”的意思,扎西岗,吉祥山坡,扎西宗,吉祥镇,大概这么个意思。


必须提前说明的是:我国只要是叫做“乡”的地方,一定是通邮路的,一定从这个“乡”建立开始就有中国邮政在运营,当然最早是叫“邮电局”。所以这个快递小哥100%不是当地第一个快递小哥,第一个快递小哥一定是中国邮政的人。


扎西宗乡绝对不是中国的邮路里面最难跑的一条,它可能连前100都排不进去。


扎西宗乡主要是远,其实道路条件挺好的,珠峰公路早在中国第一次攀登珠峰的时候就修好了,此后还经历了好几次升级改造,现在只要是个汽车就能开到珠峰大本营。我说的是:只要是个汽车,包括比亚迪F0、奇瑞QQ308、奥拓,都没问题。

这个就是珠峰公路,有个山口上面修了个观景台,看珠峰旗云是最好的位置。那个观景台附近有一条狗子名叫“嘿”,我养过一段时间,“嘿”祖祖辈辈都是在观景台流浪的狗子,它已经不知道是多少代了,养不家,总想着跑出去流浪。“嘿”性格非常温顺,除了狂放不羁爱自由以外没什么缺点,不咬人,去珠峰的朋友看到它或者它的后代,帮我喂一喂。


“嘿”这个位置就是取快递需要翻的那个5000米的山,准确的说是5200米。


“嘿”要饭的地方看出去是这个样子的:


这个就是所谓的“108道弯”,我常常自诩“喜马拉雅山车神”,要不要跟我去这里飚一下?输了的车标留下。


所以这条邮路难不难?确实也不容易,不过算不上多不得了,就在这个乡旁边还有个乡,远比扎西宗乡的快递要艰难很多倍,就离这里大约直线距离55公里有个“绒辖乡”,路况大概是这样的:


相对来说绒辖乡的邮路要比扎西宗乡奇葩很多倍,路程差不多远,先要在高寒草原上面跑,然后翻雪山,能不能翻过去还得看老天爷脸色,翻过去了立马一头扎进印度洋暖湿气流里,气候一下子变成潮湿多雨的山地气候,一天时间内,一条邮路上,可以经历四个季节。


我宁愿跑十趟扎西宗,也不想跑一趟绒辖




所以说世界很大的,有很多地方超出了你的想象力,中国的邮政系统是全世界当之无愧最大的邮政系统,没有之一。你觉得快递慢服务差的中国邮政,实际上比你想象的牛逼很多,你想得到想不到的地方它都能去。各种通各种达那都是后来的事情,并且目前来说在偏远地区的覆盖还远不如中国邮政,当然作为商业快递公司,跟正宗央企比也确实是为难他们了。


珠峰片区跟大家想象的那种不毛之地是不一样的,实际上这一片除了气候迥异的扎西宗乡和绒辖乡,还有很多居民。


绒辖乡我们看到了,基本上都是原始森林,气候其实非常宜居;


扎西宗乡是典型的高山农业区,扎西宗乡的居民大部分是农民,是种地的,并不是放牧的


此外还有位于珠峰东坡附近的陈塘镇,一大股网红风,是典型的山地农业区。

这就是我国境内围绕珠穆朗玛峰的三个乡:北坡的扎西宗、东坡的陈塘、西边的绒辖乡,全部是农业为主,种地的。珠峰片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千里冰封的样子,实际上除了珠峰拔地而起直插云霄通体雪白,四周海拔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高。扎西宗乡的海拔在3600米左右;绒辖乡海拔2800左右;陈塘镇最低,2200左右。


稍微远一点还有刚嘎镇、白坝镇两个镇子,这两个地方海拔反而高一些,4200米左右,是典型的牧业区。


总之,很高兴珠峰片的乡镇都能支持起商业物流了,不再完全依赖传统社会主义物流,给当地老百姓带去了更多的选择和商业化的服务。


珠峰片乡镇的特产跟西藏别的地方没有太大区别,刚嘎镇、白坝镇可以做风干牛肉,陈塘和绒辖主要是各种蘑菇和山货,但是现在都是属于保护区,木材什么的就别想了,其实这地方的红木多的要命。


陈塘和绒辖还有夏尔巴人,也说藏语、信藏传佛教,“夏尔”意思是“高山”,“巴”意思是“XX地方的人”,夏尔巴就是“生活在高山上的人”,他们爬山那不是跟你开玩笑的,真的是嗷嗷往上跑。

这位是大本营做二手登山设备生意的夏尔巴人小哥。




很多人去珠峰就只去过大本营,实际上珠峰周边好玩的地方很多,最无趣最无聊也最容易到达的就是大本营。


破石头滩有什么好玩的。


世界非常大,没去过、不懂的地方最好是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先入为主自以为是,比如这位:

且不说直升机在珠峰附近常年8级以上阵风环境里面怎么飞的问题,一架直升机多少钱?送快递?谁出钱?


我带过不少朋友去过珠峰,各种奇葩言论都听到过,包括但是不限于:


“为什么不修个电梯直接去珠峰顶上?”


“在珠峰顶上修个机场行不行?”


“直升机飞上去行不行?”


“气球呢?”


“这地方怎么不通高铁?”


“高铁不行,地铁呢?”


当然最奇葩的是一个妹子问的:“你怎么不把嘿绑回去?打一顿不就跟你走了?”


我当时很想跟她说,“要不我把你绑起来打一顿你给我当老婆行不行?”


当然,咱是文明人。

user avatar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对很多地区的人而言,梦想就是啥时候能包邮啊?

偏远地区,其实就是交通不便利,大家居住分散,导致了快递的不发达,因为实在难以盈利啊。

像杨站长这样的汉子,坚持在珠穆朗玛峰脚下,一个人撑起了一片山,应该有一个大大的赞。

正是因为像杨站长这样硬汉,默默的撑起了偏远地区的网购事业。

比如图片里的这家内蒙人,以前都是过着游牧生活。虽然后来在乌兰浩特市定居了下来,不过每年春秋都会回到他的蒙古包。住在蒙古包里的时候,他需要开15公里的路程,去镇上购买生活必需品。自从有了网购,他的生活就方便多了,从2012年开始,他在网购上花了大约3万元。

对这些地区的人而言,网购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给生活增添了无数微小的幸福啊。

user avatar

大家知道这个扎西宗乡驿站在那里吗?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扎西宗乡位于珠穆朗玛峰脚下,海拔4200米,靠近尼泊尔,南部是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东南端在珠穆朗玛峰西坡,是珠峰景区旅游带的西线。

全乡有30多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共计有七千多人口,面积2921.58 km²,耕地总面积为15044.25亩。

因海拔高,耕地少,自然环境恶劣,定日县是全国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而扎西宗乡,更是贫困县中的贫困乡。

九十年代前,当地人住着自行搭建的碎石房,全乡45%的人生活在温饱线以下,大部分家庭的子女上不了学,因交通不便,整个乡看病、就医极为困难,平均寿命仅有50岁。

人们经常遥望神山-珠穆朗玛峰,长跪祈祷,期望神山能够给他们带来幸运和富足的生活。

九十年代后,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建立,在政府领导下,扎西宗乡开始发展旅游业,当地人也自觉参与到维护保护区环境的工作中。政府统筹安排人们进山为游客服务,政府把马拉车和牦牛工收入的18%收归乡政府管理,用这笔资金扶养五保户和支持贫困儿童上学。

后来,通过参与旅游开发和服务,扎西宗乡的人口多起来了,由11户发展到了123户,推倒了碎石房,盖起了土木结构的新房,人们的日子终于好起来了。

这就是扎西宗乡,距离珠穆朗玛峰最近的行政乡。

这间驿站的店主叫杨涛,是个90后,陕西咸阳人,也是全网”著名驿站店主了,因为他已经上过好几次报道了。

2016年8月,杨涛开了这间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快递驿站。

五年时间里,从最初的每周只有十来个快递,但现在每周两三百件,快递单量增长了10倍!

杨涛的快递之路风景非常好,但是道路很艰险。

他每周都要从珠峰脚下出发,翻越海拔5200米的山口,开车前往定日县城,往返140公里,绕过200多个弯道,耗时大半天才能取到乡亲们的快递包裹,回到扎西宗乡驿站后,再送给大家。

对于扎西宗乡的人们来说,最初他们是不相信驿站的。

他们很难理解打开手机,在淘宝买个东西,过几天那个东西就会来到自己的身边。后来终究有胆大的人开始一个、两个的尝试,当收到货后,他们会在驿站打开,当面查验清楚。如果拿到的实物与图片不符或不是自己喜欢的,杨涛还要帮他们处理退换货。

就这样几年下来,使用的人越来越多了。扎西宗乡的人们,也逐渐习惯了在手机淘宝、天猫等平台挑选自己喜欢的各种电子产品、助听器、耳机、化妆品等日常生活物资,然后再到杨涛这里来取货。

其实这里的人都很质朴,如果你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当你是朋友。如果伤害了他们,他们就永远不会再相信你了。

杨涛在艰苦的条件下,用自己的真诚和坚持赢得了当地的藏族朋友的信赖。看到他说有藏族朋友在网上买了50件衣服和鞋子送到驿站,匿名送给当地的贫困学生,真的让人挺感动的。

这间小小的菜鸟驿站,是现代世界的边缘,却是珠峰脚下居民时尚的最前沿。

它让当地的村民即便是远离繁华世界,也依然能享受到普惠的新零售和现代物流带来的便利,一部手机,一间驿站,不仅丰富了当地人的生活,也是他们与现代世界连接的纽带。

在偏远山区开展电商是非常艰难的,除了个人的努力也离不开政府、电商平台和商户的支持。电子商务在打破物理距离、改善信息不对称、带动就业、拉动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引擎之一。

近几年,随着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和物流产业不断发展,西部地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爆发式增长,为电子商务在西部施展拳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比如从义乌到拉萨的物流时间,2018年时,需要5天,到了2020年,已经缩短到4天了,堪称神速,即便是神行太保复生,也要望尘莫及了。

据《西部电商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西部地区销售额超过100万的店铺数量,达到了2016年的1.6倍,其中西藏自治区的增幅最高,达到161%。而在贵州,2016年至今,皇冠及以上淘宝店铺的数量增长了174%,销售额超过100万的商家数量增长了90%。

2020年,西部地区邮政业务收入超过1631.8亿元,其中快递业务收入超过50%,部分地区例如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甚至达到了70%-80%;快递业务总量约40亿件,相当于西部地区每个人都进行了10次网上购物。

飞速发展的快递和互联网业务,使得“手机上网→购物下单→快递送货上门”的移动互联网购物模式,逐渐成为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常态。

在不断买进的同时,西部地区也在努力卖出去。在过去五年里,西部地区淘宝卖家销售额与买家消费额度的差距缩小了46%。

几年前,伴随着脱贫攻坚,西部很多地区结合自己的特色也建起了淘宝村,村里的产品不用在等人来收了,自己拍照上传或通过直播平台就可以把产品卖出去,拓展了销售渠道。几年下来包括柳州螺蛳粉、昆明花卉、宁夏枸杞、陕西富平柿饼、新疆大枣、西藏牦牛肉等一大批优特产品通过电商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

在未来,随着西部地区农村收入进一步提高,也吸引更多在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回流、大学生返乡,以电商促进本地农副产业发展,将具有持续的生命力,也会有更多的“杨涛”遍布西部大地,成为一个个电商落地的节点。

加油啊,杨涛们,西出阳关有故人!

user avatar

谢邀。

咱们国家,实在是太大了。

换在经纬跨度类似的国家,内部都是要分东海岸时间和西海岸时间的。

而咱们讲究的是全国一盘棋,所以很多人对于地大物博这个说法都纠结在到底物博不博了,而忽略了地大的这个特色。

要说电商,其实现在都已经是一个成熟产业了,都在聊新零售新制造新生态新模式,而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就连最基础的电商渗透,都是一个缓慢进行的过程。

不是说这些地方就不是电商行业不愿意触及的下沉市场,毕竟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打破地域的屏障,这特点在虚拟信息传递的时候看的就很清楚。

去年疫情的时候,全国的小朋友都在家上课,哪怕是再偏远的地方都能享受到远程教育的覆盖。

但是电商有点不一样,虽说是互联网产业,但是依然需要下游的商品运输来作为搭配。

这里面,西藏和新疆内蒙古,这些传统意义上的「非包邮区」,因为自己特殊的地缘和交通道路的不便,在享受电商带来的新生活模式的过程中一直是「慢人一拍」。

气候多变、海拔起伏、山高路远,这里的远,不是距离上的,而且运输速度和成本上的。

咱们都知道,我们国家很多电商商品都是由浙江义乌发出来的,甚至在江湖上都有义乌指数这个说法。

不论是当年通过销量预测特朗普的当选,还是商务部发布的义乌指数采集商位,都说明义乌这个商品生产集散销售中心的重要性。

其实咱们其实看地图就知道,义乌到西藏的物理距离,不比到东北的就远多少。

但是从义乌到东北,交通状况就要明显好很多,带来的就是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的下降。

不过,随着咱们国家对于西部的开发,加上中国基建狂魔名号下的推进,西部,如今已经不是偏远之地了。

从义乌指数上来看就知道,2年时间,义乌到西部主要城市之间的物流时间在不断的缩短,到拉萨节约了一整天。

这,就是珠峰脚下快递员存在的底气。

根据欧特欧数据分析,2020年西藏网上零售额首次超越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全国排名第29位。

和这个形成对比的,就是在2016年,全国其他地区对于网购都已经习以为常的时候,西藏的电商网上零售额只有5亿,而这个数据到2020年已经达到116.7亿。

这么大的增速,自然不会是因为西藏人民的生活在这短短几年时间里面突然提升的特别厉害,而是物流作为电商基石的提高,让电子商务覆盖了这片有着世界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

我看了对珠峰脚下快递站点的站长杨涛的采访,我觉得感触还是挺深的。

的确,取件之路依然很艰苦,要过海拔5210米的加吾拉山口,要开很久的车,不过咱们也可以看看这条路的路况,这和以前相比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我查了一下,以前没有这个珠峰菜鸟驿站之前,扎西宗乡的居民很多时候大家要到县自提,同时另交一笔10元不等的费用。

这自提的路上消耗的邮费,有时候都比快递本身更值钱。

这也难怪,驿站刚开始的时候,一周就几个单子。

但是等到驿站建设好,去年天猫双十一的时候,就有350多个包裹。

这背后还有一个神奇的情况,那就是对天猫对电商的信任问题。

以前当地人对电商并不信任,在驿站就打开包裹看里面的东西是否损坏,是不是自己买的,有没有被掉包。

等到驿站不断的运营,大家开始慢慢接受,也的确是感受到了购物的方便和快捷,于是口口相传的开始都在天猫上买东西。

这就是基建提升后,购物概念的一次重塑。


这些都还是关于「进」西藏,互联网的特色就是双向性,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西藏产品通过淘宝天猫走出西藏。

截止到今年7月底,西藏的网商规模已达到38790家,除了工业品下行,也让虫草、灵芝、松茸,苹果、梨,青稞香米,牛、羊肉等农产品的上行成为了可能。

去年的双十一,西藏地区对外销售额就达到了2.36亿。

我觉得这里面最有意思的例子,就是2020年7月,米林县大峡谷的松茸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首次触网,在天猫上开了旗舰店,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就累积销售达到了84万元。

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很快,米林县的苹果和灵芝也开始触网。

互联网的春风,不光是给珠峰下的居民带来了购物的便捷,也带来了致富的新门路。

这些地方,都是咱们的国土;这里的居民,都是咱们的同胞;我们能享受的新零售新生活,他们也有权享受到。

在未来,随着更好的基础建设,更多的快递分拣中心在西部的建立,我相信,不远的将来,西藏新疆内蒙古的人民,也可以淡定的说一句:咱们也是包邮区,咱们也是隔日达。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