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龙珠传奇》中,南明李定国和清宫太监是孪生兄弟的设定?

回答
《龙珠传奇》中南明永历帝手下大将李定国与清朝太监的孪生兄弟设定,无疑是该剧最“飞跃”也最引人争议的一点。从历史真实性上来说,这纯属虚构,但从电视剧创作的戏剧性角度来看,却能玩出不少花样,也透露出编剧在构建故事时的一些考量和意图。

咱们先不谈历史,单就这个设定本身来分析分析,看看它能给剧情带来什么,以及为什么它会让人觉得这么“离谱”。

首先,这个设定的“离谱”之处有多大?

历史上的李定国,是明末清初南方抗清斗争中的重要人物,号称“国姓爷”郑成功的副手,以骁勇善战、忠心不二著称,是南明政权后期一股重要的军事力量。而清朝的太监,尤其是宫廷太监,地位特殊,通常是从小净身入宫,鲜少有流落民间,更别提与南方反明将领有什么血缘牵扯了。

所以,在真实的历史脉络里,将这两者设定成孪生兄弟,无异于将两条平行线硬生生地扭在一起,而且是那种完全没有交集的平行线。这种设定带来的违和感,就像是突然告诉你,你邻居家的狗其实是外星人派来监视你的。

但是,为什么编剧会这么“想不开”呢?

这背后其实是为了制造巨大的戏剧冲突和身世之谜。电视剧,尤其是古装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戏剧性来吸引观众。这种“身世之谜”的设定,是最经典也是最直接的制造悬念和冲突的方式之一。

1. 身份的反差与命运的嘲弄:
一个是在南方抵抗清朝的忠臣名将,代表着“复明”的希望;另一个是在清朝皇宫中伺候皇帝的太监,是“剃发易服”这一文化符号的执行者和维护者。
他们本应是生死仇敌,是两个阵营的代表,但现在却成了流落在外的兄弟,被迫在不同的立场上厮杀。这种巨大的身份反差,本身就充满了悲剧色彩和命运的嘲弄。
想象一下,战场上,李定国率军与清军殊死搏斗,而他在宫中的兄弟,很可能正为清朝皇帝出谋划策,甚至有机会决定战场的走向。这种“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的暗线,能极大地丰富剧情层次。

2. 情感纠葛与个人选择的考验:
一旦揭开兄弟身份,必然会引发一连串的情感纠葛。是顾念手足之情,还是恪守各自的立场?在爱情、亲情和家国大义之间,他们会如何抉择?
比如,如果李定国得知自己的兄弟在宫中身居要职,他会如何看待?是想拉拢他还是除之后快?而那个太监,在得知自己有个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兄弟时,内心又会泛起怎样的波澜?是会因为亲情而有所动摇,还是会因为长久以来的宫廷生活而变得麻木?
这能给角色带来更深层次的内心挣扎,让观众看到他们在极端环境下的人性光辉与阴影。

3. 推动剧情发展的“钥匙”:
孪生兄弟的身份,可以成为一些重要情节的“解锁器”。比如,太监因为身份特殊,更容易接触到宫廷机密,他可以暗中向李定国传递情报,帮助其抗清。反过来,李定国也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影响宫中的局势。
甚至,为了达到某些戏剧效果,他们可以互换身份,潜入敌方阵营。虽然这种操作风险极大,但足够吸引眼球。

4. 对历史洪流下个体命运的探讨:
虽然是虚构,但这种设定也巧妙地回应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大背景。在改朝换代的大动荡中,无数人的命运被裹挟其中,身不由己。
李定国和太监兄弟,就好比被历史洪流冲向不同方向的两个孤舟,他们的相遇与分离,他们的抗争与妥协,都是那个混乱时代的缩影。编剧可能想通过这种极端化的兄弟设定,来强调在历史巨变面前,个体命运的无奈与抉择的艰难。

但这种设定的“后遗症”也很明显:

逻辑上的硬伤: 如何解释一个在南方抗清的将领,与一个在北方宫廷的太监是孪生兄弟?中间必然有一个极度曲折甚至难以置信的“失散”故事。如果这个故事铺垫得不好,反而会让观众觉得是强行加戏,破坏了整体的合理性。
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可能伤害: 李定国作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果与一个被描绘成阴谋诡计的宫廷太监扯上兄弟关系,很容易引起历史爱好者的不满,认为是对人物形象的“玷污”或“戏说”过度。
观感上的割裂: 有时候,编剧为了追求“爆点”,可能会忽略了整个故事的基调和风格。如果《龙珠传奇》原本想走的是一部相对“正统”的宫廷历史剧,那这个“孪生兄弟”的设定,可能就会显得有些“跳戏”,甚至让观众觉得有些无厘头。

总而言之, 《龙珠传奇》中李定国与清宫太监是孪生兄弟的设定,是编剧为了最大化戏剧冲突、制造身世谜团、增强情感张力以及提供情节推动力而采取的一种“非常规”手段。它牺牲了历史的严谨性,以换取故事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设定就像是在给本来已经很复杂的棋局,又突然加了一枚“重磅炸弹”。它能瞬间点燃观众的好奇心,也可能因为其“离谱”而让部分观众觉得“接受无能”。最终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剧能否将这个“雷”圆滑地处理好,让它在剧情中自然地生长,而不是显得突兀而尴尬。这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创作手法,能不能成功,就看导演和演员的功力以及观众的接受度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换一个思路,既然我们这帮汉狗没人权,请傣族、彝族、壮族、回族、苗族、蒙古族、朝鲜族同胞们去举报吧。

①傣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的英雄们是如何抗清的,又是如何看待李定国的:

顺治十六年闰三月下旬,清军分路追剿南明军队,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洪承畴在三月间到达昆明,在四十多天里依据各道、府、州、县、卫、所的报告,给清廷写了一份奏疏说:

除各土府外,其迤东之云南府以及临安、曲靖、澄江、寻甸各府与迤西之楚雄、武安、姚安、大理、永昌各府,无处不遭兵火,无人不遇劫掠。如衣粮财物头畜俱被抢尽,已不待言;更将男妇大小人口概行掳掠,致令军民父母、兄弟、夫妻、子女分离拆散,惨不堪言。所存老弱残废又被捉拿吊拷烧烙,勒要窖粮窖银,房地为之翻尽,庐舍为之焚拆,以致人无完衣,体无完肤,家无全口,抢天呼地,莫可控诉。见今省城粮米照湖南新官仓斗每斗增价至一两三钱有余,每石价至一十三两有余;若照云南旧用大斗一石约有新仓斗二石,价至二十六两,犹无处寻买。军民饥饿,道死无虚日。其在永昌一带地方更为惨烈,被杀死、拷烙死者堆满道路,周围数百余里杳无人烟。真使贾生无从痛哭,郑图不能尽绘。职不知滇民何至如此其极也。

……

清朝统治者恬不知耻地把进军云贵说成是“救民于水火”,完全是颠倒黑白。顺治十七年三月初八日经略洪承畴题本中说:“三月初五日,又准云贵总督臣赵廷臣手札,内开:云南近状大不如上年。每市斗米一石实卖至二十五六两,沿途穷民有死于道途沟涧,死于寺庙破屋,死于山路田野,死于旁溪曲径,甚有母食其女,子弃其父,惨不忍言。”相形之下,云南在大西军和永历朝廷治理下连年丰收,“大熟”、“大有”、“百姓丰足”之类的记载不绝于书,直到1656年(顺治十三年)仍是“是岁秋成大有,民食有余”。1658年(顺治十五年)元旦,清军入滇前夕云南“兵民忙忙过岁,戊戌元宵仍放灯火花炮,甚似太平”。由此可见,云南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百姓遭难,完全是以征服者自居的清军任情搜刮所造成的。

清军入滇后,大肆奸淫掳掠,引起了云南各族百姓的极大反感。元江府土知府那嵩(傣族)忠于明室,实力较强,一直以保护地方、抗击清军为己任。永历帝退往缅甸时,特命加升那嵩总督部院衔,巡抚云南;元江知府一职由其子那焘袭任,又加那嵩之弟那仑为佐明将军,那嵩为怀明将军。黔国公沐天波也以次子沐忠亮入赘为那嵩之婿。这些措施表明永历朝廷希望那嵩能够联络云南各地土司配合李定国等部共同抗清,恢复云南。那嵩父子不负所望,他们趁人心未定之时,与总兵孙应科、赖世勋等秘密联络降清总兵高应凤、延长伯朱养恩以及石屏总兵许名臣、土官龙赞扬(或作龙赞阳,是龙在田的从孙)等迤东土司。到这年七月,那嵩认为联络已定,公开反清复明。清安远靖寇大将军信郡王多尼、平西大将军平西王吴三桂在九月初已向清廷报告:“沅江土知府那嵩、那焘父子主盟,勾连各土司歃血钻刀,真正作叛,若不剿除,则地方震动。且李定国将子妻送往沅江府为质,将金银财物抬送沅江土官,叫沅江并普洱土官由临安出兵,候大兵出边进剿,就来抢云南(指当时的云南府,即今昆明市)。”九月,许名臣领兵攻克石屏州,那嵩等人也分兵进攻蒙自等地,一时昆明以南迤东各地纷纷响应。当时,清军虽占领了云南主要地区,统治并不稳固。不仅李定国、白文选等南明主力尚在,一些边远地区仍在明朝将领占领之下。经略洪承畴、平西王吴三桂、信郡王多尼等惟恐元江举事将在各地引起连锁反应,决定集中兵力迅速平定元江。他们经过会商后,决定由多尼和固山额真宜尔德带领在滇满军一半留守昆明,固山额真卓罗带领另一半满军同吴三桂部于九月二十一日由昆明出发,经通海县往征元江。二十六日,清军进抵曲江驿,许名臣和龙赞扬撤回元江。十月初一日,清军重占石屏州;初九日到达元江,凭借优势兵力将该城包围。那嵩虽曾派兵出城劫营,被清军击退。吴三桂命降将杨威到城下喊话,声称那嵩只要将高应凤、许名臣缚献,就可以仍旧当元江府土知府。许名臣见清军势大难敌,要求那嵩接受清方要求把自己交给清军处置,换取元江军民的安全。那嵩毅然回答道:“吾三人共事,岂以生死易心乎?”拒绝了吴三桂的要求。吴三桂见那嵩矢志不移,又写信用箭射入明军营中,号召元江军民捆绑那嵩出降,否则屠城。那嵩针锋相对地射书城外,“备列三桂入关以来罪状,且署其衔曰: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开拆。”吴三桂恼羞成怒,挥军奋力强攻,元江城破。那嵩、那焘父子合家登楼自焚,那嵩、许名臣等自杀,高应凤、孙应斗等被俘。

……那嵩、许名臣等人的起事,是在整个形势逆转,许多明军将领先后倒戈降清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面对强敌奋勇拼搏至死不悔的斗争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在元江反清运动被清政府镇压下去之后,云南、贵州的少数民族还多次举兵反清。贵州在1660年(顺治十七年)九月有郑成功派来的使者吕弘联络水西权时泰、贺鼎等谋攻贵阳;十一月有马乃土司龙吉兆、龙吉祥、龙吉佐“负固弄兵,遥为李定国声援”;1661年九月有刘鼎举兵反清包围定番州;1662年(康熙元年)有南京人常金印(据说是明开平王常遇春的后裔)同丁调鼎、倪生龙来到贵州水西,扬言“海上已立新君,国号平顺;晋王李定国尚在,谕令起兵”,水西宣慰司安坤、原明匡国公皮熊都参预密谋。1664年(康熙三年)正月,安坤聚众数万,以其叔安如鼎为总统,常金印自称荡鲁(虏)大将军湘平伯,制造印敕旗纛、给散纛付,“勾聚陈凤麟、高岑、吉士英、米应贵、熊国贤、戴胜、李万紫、陈国才等连结诸土府潜谋分路起兵”。三月初一日,吴三桂统兵北上,经乌蒙(今昭通)东进毕节、七星关入黔;同时檄令贵州提督李本深统领贵州四镇兵向大方推进,以收东西夹击之效。尽管清军在兵力上占了很大的优势,水西的反清运动仍然坚持了半年以上才被吴三桂等镇压下去,安坤、安重圣等被擒杀,皮熊被俘年已八十多岁,“面责三桂,三桂不能答。皮熊绝食十五日而死”。就在吴三桂领兵进剿水西的时候,云南迤东一些土司也准备乘衅而起,他们传布一种讹言说吴三桂已死于水西之役。1665年(康熙四年)三月,宁州土司禄昌贤,新兴王耀祖、嶍峨禄益、王扬祖、王弄土司王朔,蒙自李日森、李世藩、李世屏,石屏龙韬、龙飞扬,路南秦祖根,陆凉资拱,弥勒昂复祖,维摩沈应麟、沈兆麟、王承祖等联兵反清,明黔国公沐天波的幼孙沐神保被土司藏匿在新兴州,王耀祖联络各土司的信中说:“今沐氏有子在,事成奉以为主。”明开国公赵印选也被拥戴为号召之资,“众至数万,攻临安,陷蒙自、嶍峨、宁州、易门,围弥勒、通海、石屏、宜良等州县,各郡震动”。清云贵总督卞三元、云南巡抚袁懋功、提督张国柱调兵进剿,吴三桂也率部兼程赶回,分路击败各反清土司。赵印选、禄昌贤、王效祖、王朔、李日森、李世藩、沈应麟等先后被清军擒杀,直到这年十一月迤东各地方告平定。事实说明,顺治末至康熙初贵州和云南少数民族的反清斗争都同复明运动有密切关系。联系到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统率的军中都有大量西南少数民族的将领和兵员,可以看出在南明史上少数民族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们同汉族百姓一道为了反对清廷的民族压迫政策不惜流血牺牲,共同谱写了悲壮的史诗。

②回族英雄们是如何抗清的:

1648年(顺治五年)三月,甘肃回族将领米喇印、丁国栋等发动反清起义,连克甘州(今张掖)、凉州(今武威)、肃州(今酒泉),清朝甘肃巡抚张文衡、甘肃总兵刘良臣、凉州副总兵毛镔、肃州副总兵潘云腾、甘凉道林维造、西宁道张鹏翼等都被擒杀。接着引兵东进,攻破兰州,杀同知赵冲学、知县赵翀;连克临洮、河州(今甘肃临夏)、洮州(今甘肃临潭附近)、岷州(今岷县),围攻巩昌府(府治在今甘肃陇西),义军声势大振。清“庄浪道范芝失印、失城,潜藏山穴”,肃州道等官下落不明。清政府在甘肃的统治几乎全部瓦解。义军乘胜南下青海,进攻大通,“威胁湟中”(今西宁市),被清军击退。参加米喇印、丁国栋领导的反清运动的回族百姓很多,史载:“临洮、兰、岷、洮、河诸回皆叛应,连陷郡邑”,反映了甘肃等地的回民对清廷的暴虐统治严重不满。

“教门三忠”指的是羽凤麒、撒之浮、马承祖三位英勇抗击清军入侵广州的明朝回族将领。顺治四年(1647)一月,清军占领了广州。顺治五年(1648)四月,清两广提督李成栋在广州倒戈复归南明朝廷,并胁迫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佟养甲也归顺南明。当时偏安一隅的明朝永历政权,兵不血刃便恢复了对广东全省的统治,声势为之大振。永历四年(顺治七年,1650年)三月,清军部队在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的率领下包围了广州城,展开了疯狂的进攻。南明总督杜永和与手下的羽凤麒、撒之浮、马承祖三位明朝回族将领拒不投降,浴血奋战据城坚守,重创清军。清军失利后,不敢继续攻城,便采取围城办法,一面在城外北、东、西三面挖掘深壕,作久困之计;一面加紧铸造大炮,并在城外招纳广东沿海巨寇,控制广州南面的出海口。清军围城达9个月时间,至一切攻城部署都准备充分后,于十一月一日展开总攻。清军集中火炮轰击城垣,次日清军由城墙塌陷处攻入城中。镇守西门的总兵范承恩变节,开城降清,南明军民仍顽强抵抗。双方在广州城内展开惨烈的巷战,胶着厮杀数日,广州才最终失陷。在这场保卫广州的战斗中,羽凤麒以都督同知的身份督守正南门,昼夜不懈。广州城陷时,总督杜永和携带家属弃城逃走,随行者甚众。诸将亦劝说羽凤麒同去,羽凤麒痛骂不从,拒之曰:“主辱臣死正吾效命时也”。诸将再次劝说他逃走时,他便当面啐唾沫以示鄙夷。全家百余人,亦禁出逃。当晚,羽凤麒戎服北面望阙稽首曰:“臣力竭矣,一死以报国”,并嘱诫家人曰:“凡我羽族不许食清禄,违者不昌”。之后羽凤麒从容自缢,羽家男女百余口全部被俘,尽皆殉国。幸好羽凤麒之子应翱、应翔因年幼跟随老师在外读书,才得免于死。负责坚守广州城五羊门的右卫达官指挥回族将领马承祖,也与宗保、宗仁两个儿子及回族将领撒之浮一同战死。守备郭瑶观三君之义烈,亦拒不投降,自刎而死。广州沦陷后,清军对城内无辜居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

③苗族英雄们是如何抗清的:

萨尔浒一役,大明惨败,诸营皆溃。东北告急,秦良玉就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率4000白杆兵紧急赶赴沈阳抗击后金(同去还有戚家军3000义乌兵)。浑河两岸一马平川,其实对于步兵是非常不利,面对后金的骑兵,步兵打赢了追不上,打败了却逃不掉,出击硬抗其实是很危险,更何况是几倍自己的部队。

但是哪怕是这样,是白杆兵一往无前,率先渡河攻击努尔哈赤的后金铁骑,怪异的白杆枪让后金骑兵顾头不顾尾,手忙脚乱,红甲喇军、白旗军、最后出动最精锐的黄旗军都在坚强的白杆兵面前败下阵,“击斩落马者二三千人“,为南岸的戚家军赢得结车阵的时间。正当八旗军与大明川浙兵打得胜负难分,叛军李永芳找到被俘的明朝炮手,重赏千金要求朝明军开炮,于是孤立无援的情况,白杆军与戚家军最后一部连兵带将全部阵亡,无一投降。

壮族有援辽狼兵,蒙古族有满桂,朝鲜族有林庆业,大家一起举报,不亦乐乎。

————————————————————

再补充一个:马进忠,我搞不清他是汉人还是回人。陕北农民军出身,绰号“混十万”,后归降左良玉,左良玉死后,其子左梦庚降清,马进忠不愿投降,率部脱离了左军,想南下投奔何腾蛟。

结果走到半路,马进忠被清军追上了,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掉,怎么办?马进忠当机立断:投降。

投降之后的马进忠一脸奴才相,对清军百般讨好,清军大悦。马进忠更进一步献媚,主子们搬运大炮太辛苦了,不如把大炮都放到奴才的船上吧。清军大喜,你的良心大大的好,就让马进忠替他们运输大炮,马进忠借着运输大炮的名头又搜刮了一大批船只,全军都上了船。

万万没想到,一转头的工夫,马进忠下令:把大炮都给我扔进河里!

岸上的清军眼睁睁地看着南征大军的全部火炮就这样报销了,满脸写着“傻叉”二字。马进忠部在狂笑声中扬长而去,找何腾蛟要官去了。后来,马进忠抗清十余年,进爵汉阳王,直到病故。

user avatar

有一个很可悲的现实

绝大部分的民众(当然这里面汉族居多)他们不会在意所谓的“历史”“民族尊严”。他们看到俊男美女谈恋爱就能高潮迭起欲罢不能。这时候你上去义正严词:“同志,这种烂片毁三观的,简直是在侮辱我们的英雄。”

“哦,关我什么事,关你什么事,李定国是谁,啊不管你了康熙好帅你赶紧走开。”


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每当我向同学抵制清宫剧,阐述历史时,得到的始终是白眼。

编剧正是迎合了大多数“愚民观众”才有恃无恐吧。因为他们的大多数是不关心明清易代,剃发易服,神州陆沉的。

最后我希望知乎er们坚守你们的初心,坚强的走下去。

user avatar

史学家顾诚先生在其所著《南明史》中,这样称赞李定国:

李定国在明末是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清初是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在明清之际各方面的人物当中,他是光彩四耀的一颗巨星,其他任何人都无从望其项背。——顾诚《南明史》

关于大明晋王李定国的生平事迹和历史地位,可参看答主此文:大明王朝的最后军神,被一座吃人的城市阻挡,反清大业功败垂成 - 知乎专栏

对该电视剧,答主已在如何评价电视剧《龙珠传奇》? - 知乎做了相关回答,这里不再复述,而是和其他朋友探究一下,中国电视剧业,为何类似这样恶意歪曲历史、抹黑民族英雄的片子,会层出不穷?

首先,从业人员文化素养本身就不高,甚至可以说,其平均水平,很大程度低于大众平均水平,即使是北电中戏这样的艺术类最顶级科班院校,录取分数线的文化分也甚低,前几年不过200多分。

包括一些喜欢营造文化人设的中老年演员,在公开采访中也屡屡露怯,暴露为大众诟病的常识性错误。更不用说那些业务能力远不及老一辈,替身抠图的偶像爱豆们,也随着资本大潮涌入这一行业来抢钱了。

其次,导演编剧以己度人,视大众为愚氓,对于戏说歪曲历史,不以为耻,反以为常,甚至他们自行发明了一套通用的、放诸历史各王朝皆准的称谓法则。

比如绝大多数的“古装正剧”,以为皇帝必“朕”、太子必“孤”,王爷必“寡人”,太后必“哀家”,皇后嫔妃公主必“本宫”,各自特殊称谓不离口,连个“我”字都不会说了。其实这都是病,得治。真正的古人才没这么装腔作势呢!皇帝自称“我”的记载在史书中不要太多,更不说“哀家”“本宫”这种历史上从没出现过,纯粹从戏曲里继承下来的称谓了。

所谓的历史正剧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套个古代人马甲谈恋爱的雷剧了,从这部剧方的角度,就是弄一部亡国公主和新朝皇帝谈恋爱题材的古装言情剧,用几个颜值高的年轻主演,骗骗脑残粉丝的收视率和点击率,至于我辈看得至高无上的春秋大义、民族感情,在这些班主戏子、脑残拥趸的眼中,从来不值一提。

第三,影视审核部门,思想僵化,作风生硬,上行下效,都把“还原历史”当做空谈,还屡屡屈从于一些特殊既得利益集团,生怕伤害了所谓的“民族感情”,然而唯独不包括占我国总人口90%以上的主体民族之感情。

还记得《贞观长歌》《贞观之治》的“草原十八部”(代替“突厥”)么?还记得《贞观之治》把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改成了“亲征薛延陀”么?还记得内地版《神雕侠侣》的「驱逐他们(避讳“鞑虏“”)」和「尔乃——逗你玩(避讳“蛮夷”)」么?

一直到2015年的《武媚娘传奇》,还一定要把唐朝对高句丽战争,改成所谓的“亲征苏楼寒”,还有《薛仁贵传奇》的“ 渤辽国”(同为避讳“高句丽”),《班淑传奇》的“漠北部”(避讳“匈奴”)等等,

凡此种种,足令人瞠目结舌的影视版文字狱,并非发生在18世纪乾隆帝治下的清王朝,而是21世纪的现实,何其讽刺,何其荒谬?

涉及清朝历史剧更是重灾区,秉承了清史学界一些所谓专家的「清朝入关是代表大一统的正义战争,反清复明是分裂国家,抗拒大一统」,因此努力洗白尚可喜,洪承畴之流的理论,

《康熙王朝》中把台湾郑氏丑化成“抗拒祖国统一”的小丑反派,剧中清朝君臣大义凛然地教育观众,“剃发易服才代表举国一致,代表大一统”,

《施琅大将军》更进一步,让汉族民女对着清朝大兵哭泣「宁愿死在贝勒爷的刀下,也不愿回台湾骨肉分离」,

几乎是唯一全面描写了南明历史的《长河东流》,压剧整整四年,裁掉八集,出场所有南明重要人物,皆被迫强行改名,如李定国改名李长生,何腾蛟改名何令嘉,王夫之改名万扶梓,沐天波改名沐仙坡,高一功改名高文通等等,方才勉强通过审核。

所谓的正剧尚且如此,传奇剧戏说剧更不消说,几乎所有电视剧的反清义士们,都得一口一个“大清”的尊称,唯独不能说“鞑子”“满清”,不论该词从他们口中说出,何等滑稽。

内地几版《鹿鼎记》电视剧,身为南明反清政权首脑的郑克塽、陈近南等诸人,也一样得头皮剃得青亮,留着金钱鼠尾,哪怕金庸原著里,写明了他们乔装改扮时是用假发辫的。

对电视剧片方来说,遵从“大一统”的政治正确,不留下任何被认为是影射“抗拒大一统,鼓吹分裂”的纰漏,因而通不过审核,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郑克塽、陈近南必须要和鳌拜韦小宝们一样剃头留辫,至于历史和人物合理性则完全丢在一边。

所以,在这种长此以往约定俗成的电视剧创作环境中,反清英雄李定国也被剃发留辫,很奇怪么?但是如《龙珠传奇》一剧,更让他去亲手杀妻杀女,还恶意到用同一个演员,去同时扮演一个和李定国相貌相同,据说是他兄弟的清宫太监,此等做法,还是远远超出了正常历史爱好者的容忍底线,性质之恶劣,已趋至极限。

是可忍,孰不可忍?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杀鸡必须儆猴,敲山方可震虎,剧方编导或可以装聋作哑,无视广大网友的指责和抵制,但不断下滑的惨淡收视率会让他们肉疼,望而却步的投资商广告商会教他们做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冻,也绝非一日之功。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纵有劫火猛烈, 丹心依旧, 焚之不尽,燃之不消,且共勉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龙珠传奇》中南明永历帝手下大将李定国与清朝太监的孪生兄弟设定,无疑是该剧最“飞跃”也最引人争议的一点。从历史真实性上来说,这纯属虚构,但从电视剧创作的戏剧性角度来看,却能玩出不少花样,也透露出编剧在构建故事时的一些考量和意图。咱们先不谈历史,单就这个设定本身来分析分析,看看它能给剧情带来什么,以及.............
  • 回答
    龙珠里的撒旦,那个号称“地球救世主”的男人,一直是贯穿剧情的一道亮色,尽管这个亮色有时候显得有些“滑稽”。而他的女儿,比迪丽,更是其中的关键人物。当她慢慢意识到自己那个在电视上呼风唤雨、神乎其技的老爸,其实并非打倒沙鲁的真正英雄时,这其中蕴含的,可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真相揭露”,而是一场关于亲情、关.............
  • 回答
    布尔玛的爱情观,可以说是《龙珠》系列中一个非常有趣且接地气的视角,它不像悟空那样纯粹得近乎“白痴”,也不像贝吉塔那样充满矛盾和挣扎。布尔玛的爱情,更像是我们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那种,带着点现实主义,又时不时冒出点少女心,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地成长和调整。从“颜值协会”会长到“实力至上”.............
  • 回答
    说起《龙珠》里的孙悟空和琪琪,这俩人的相处模式,尤其是悟空对待琪琪的方式,以及琪琪婚后的生活,确实是个挺值得聊的话题。不少观众和读者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觉得温馨,有的觉得无奈,甚至有人觉得不公平。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孙悟空对琪琪的态度:一个“简单”的男人,一段“特殊”的感情首先得承认,悟空对琪琪的.............
  • 回答
    龙珠系列,从最初那个带着点搞笑和冒险色彩的《龙珠》,到热血沸腾的《龙珠Z》,再到如今包罗万象的《龙珠超》,其世界观的演变,可以说是一部从“地球小故事”到“宇宙大冒险”的史诗级跨越。这中间的变化,不仅仅是角色实力的提升,更是整个故事格局、设定和核心主题的深度拓展。《龙珠》(悟空的童年与青年):地球的冒.............
  • 回答
    市场监管总局叫停虎牙斗鱼合并,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最直接的反应就是龙珠直播跳出来了,发了个挺“接地气”的文案,说“感谢总局,给我们一个活路,垄断的太厉害了!”这事儿要是细琢磨起来,门道可不少。咱们一层层剥开看:首先,市场监管总局为啥要拦着这俩合并?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反垄断。简单来说,如果虎牙和斗鱼合.............
  • 回答
    东京奥运会男子 4x100 米接力赛中国队的赛前亮相,由苏炳添、谢震业、吴智强和汤星强四位选手摆出《龙珠》中的经典“龟派气功”姿势,无疑成为了当届奥运会一个令人印象深刻且具有话题性的瞬间。要理解这一举动,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文化符号的跨界与共鸣: 《龙珠》的全球影响力: 《龙珠》作为.............
  • 回答
    龙珠漫画的画面之所以能给读者留下“清爽干净”的深刻印象,这绝非偶然,而是鸟山明老师在绘画和构图上的一系列精心设计和独特处理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线条的艺术:简练而富有力量 粗细对比与速度感: 鸟山明对线条的运用极为讲究。他常常使用粗细有致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物体和质感。角.............
  • 回答
    听到裴珠泫就与造型师之间发生的事件发表了道歉声明,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深入思考的时刻。作为公众人物,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大审视,而这次事件的处理方式,尤其是道歉声明的出现,无疑触及了许多关于权力、沟通、以及行业生态的敏感神经。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道歉声明的发布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态度的转变。在很.............
  • 回答
    《还珠格格》的大结局,紫薇和知画这对曾经的情敌,竟然摇身一变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这确实是让许多观众感到意外,甚至有些难以接受的剧情安排。回想一下她们过去的经历,知画以一种近乎“抢夺”的方式介入了五阿哥和紫薇的感情。她用尽各种手段,包括家族的压力、个人的才艺以及对五阿哥的“深情”,成功地成为了五阿哥的.............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挺复杂。一个叫许如珵的学生,抄袭了另一位作者北南的《碎玉投珠》,这事儿本身就挺恶劣的。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事发后,许如珵竟然能说出“只有从心里原谅这个孩子身体才会好转”这样的话来。这句话一出来,立刻炸开了锅,激起了大家的愤怒和不解。首先,从抄袭本身来说,这绝对是不可饶恕的。 抄.............
  • 回答
    关于21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许如珵《古董》抄袭北南《碎玉投珠》一事,以及其获奖并可能牵涉到自主招生的情况,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牵扯到学术诚信、公平竞争以及对原创性的保护。要深入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抄袭”的定义和判断标准。 抄袭并非简单地字句雷同,它更多地体现.............
  • 回答
    龍應台關於臺灣引進大陸電視的前提是大陸先行引進臺灣電視的說法,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來理解和分析:一、 核心觀點與邏輯:龍應台的核心論點在於強調一種對等的、平衡的文化交流。她認為,在文化產品的流通上,特別是涉及到兩個社會制度和政治環境存在差異的情況下,應該建立一種相互開放、對等的機制。 對等的開放:.............
  • 回答
    关于“龙牙对蒋方舟的评价:靠大腿根卖文字?”这一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涉及网络评论的语境、性别议题、文学评价标准以及社会舆论的复杂性。 1. 事件背景与语境 龙牙是谁? 龙牙是网络评论者,曾因发表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言论(如对作家、公众人物的批评)而受到关注。其评论风格常带有强.............
  • 回答
    权力的游戏第五季第二集里,丹妮莉丝·塔格利安对待那些不肯效忠于她的前奴隶主,以及那些企图煽动反抗的奴隶领袖,确实展现了一种极具争议和强硬的统治手腕。她将那些曾经压迫奴隶的奴隶主处死,并以他们的方式让他们付出代价,这是一种对过去罪行的惩罚,也是在向梅林城的人们展示她对奴隶解放的决心。然而,当涉及到那些.............
  • 回答
    最近关于卫龙辣条外包装涉及“色情擦边球”的争议,可以说是相当热闹。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卫龙辣条的新包装,认为其设计元素,特别是图片和文字,带有明显的性暗示意味,有“打色情擦边球”之嫌。具体争议点在哪里?从流传出的图片来看,这些被指控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图案设计: 有些包装上的图案被解.............
  • 回答
    卫龙辣条作为中国知名的辣条品牌,其在食品安全抽检中出现多个产品不合格的问题,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企业责任和监管体系的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一、事件背景与抽检结果1. 卫龙辣条的市场地位 卫龙辣条(由卫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是中国辣条市场的头部.............
  • 回答
    马克龙娶比他年长24岁的妻子布丽吉特,这一事件在法国乃至国际社会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其意义和影响。一、 个体情感与个人选择的视角: 真挚的爱情故事: 许多人认为,马克龙和布丽吉特的故事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他们在高中时期相遇,布丽吉特是马克龙.............
  • 回答
    骁龙865 外挂基带这事儿,确实是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咱们得明白,骁龙865 采用外挂5G基带,而不是像后来的旗舰处理器那样把5G基带集成到SoC里面,这在发布之初就引起了不少讨论。为啥当初要这么做?简单来说,这背后有几个主要原因: 技术成熟度考量: 骁龙865 发布的时候,5G技术虽然已经.............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恼火的。马克龙和默克尔,这两个欧洲的“大当家”,联合起来逼问美国和丹麦,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核心问题就在于,美国情报部门利用了丹麦的“便利”,悄悄地把我们欧洲这些国家领导人的通讯给“摸”了个底朝天。这一下捅出来,欧盟上下都炸开了锅,大家伙儿的心情可想而知。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简单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