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为了给芦苇复出?那要不还是别活了吧。
谢邀
峰回路转,喜极而泣,龙珠此时的状态有点亢奋!
龙珠做为早期国内最大的直播平台,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
当时可是坐拥旭旭宝宝、白鲨、浪子彦、洞主等大主播,只是后来各大主播相继离去,龙珠这才逐渐落没。
不过此时突然跳出来,总感觉有点怪兮兮,给人一种长期遭受压迫,忽然一日大仇得报的快意感。
这不像是官方的正式宣传,更像是一个受尽了委屈的小孩子的发言。
这事儿,分两方面说。
我已经在知乎提及好几次,目前互联网产业已经从增量变存量,或者用比较通俗的话就是:市场已经到顶,接下来只能内卷。
怎么内卷呢?就是几个巨头彼此互相渗透到对方领域,比如说腾讯跟阿里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美团开始做打车、字节跳动大举进军腾讯基本盘,等。
看起来,巨头互撕对消费者短期内也不是没有好处,但最终大家会发现:
互联网将只剩下几个巨头玩家。
这也是很可怕的,所以滴滴出事之后国家重拳出击,未尝不是扭转了巨头垄断进程。
你看,网约车方面现在又开始有点百花齐放(如果滴滴真的被重罚)味道了,那些本来可能已经撑不下去的网约车企业,又有可能生存了。
同理,虎牙斗鱼如果合并,直播平台(尤其侧重电竞)基本上又是一家独大的局面,别说龙珠了,其他玩家一个都别想活。
而一旦国家出手打破巨头垄断,将激活互联网的竞争,甚至还有可能重新迎来一波创业红利。
甚至如果以滴滴为契机的整顿能够实实在在落地,那真的就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了。
这无疑是利好消息。
但关于龙珠跳出来说这事儿嘛……
苏宁都已经这样子了,你很难认为被苏宁收购的龙珠还能得到多大资源啊。
意思是这个意思,但表达方式有点迷。
简单给大家掰扯一点东西,就说说这些垄断行业形成和其背后资本起到的推波助澜作用吧。
正常一个行业的迭代周期是很慢的,但这种“慢动作”是形成垄断的时间太慢了。
就举个例子好了,咱就比如说网约车对取代传统出租车行业的份额侵蚀吧。
按正常的状况来看,如果网约车和出租车在其一开始就只是模式的不同而参杂收费的不同的话,其实这个迭代速率是不会不会特别快的。
但坏就坏在大资本的介入。
网约车免费打,就这一招直接就把整个迭代速度给瞬间加速了。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网约车未必就是全面领先出租车的,但人家一手免费就是能把你整的明明白白,市场份额就是能把你压垮。
现在创业公司的整体思路也是这样的。
你说ofo、哈啰、摩拜这些商业模式有啥本质区别嘛?
其实大差不差了,但在这种大差不差的状况下最后崛起的又会是谁呢?
资本帮谁,谁就赢。
为啥大家现在看这些新兴的互联网垄断企业背后总有某些巨头的股份就是这个道理。
谁能攀上巨头,谁就能赢得胜利,因为很简单一个道理。
你这小资本的商业模式占据的先发优势在钞能力面前狗屁都不是。
你搞出了直播?
可以,你这个创意我收下来了,你跟着我干吧。
你不跟?
可以,我转手找到你的副手问他跟我干不干,只要他跟我干,我拿钱把你原公司所有职员都挖过来也就是了。
你说比能力?
简直就是个笑话,咱现在市场的不正当竞争才罚多少钱啊,我copy个知名游戏打个官司最后也就出个几百万,对你这个小菜鸡老子还跟你比“能力”?
你先一边待着去吧,去见我的法务部吧,等官司打完了,老子也完成垄断了,心情好了赏你个几十万,心情不好就能让你直接进去。
当年打车的终局不就是在这里?
两方都在赔,都是亏本吆喝,一天都是好多亿,但没关系,背后资本都清楚这种赔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只要对方撑不住了,咱就赢了,咱就垄断了。
哪有啥技术可言啊,你说你比我服务好一点有用吗,老子一个免费不比啥都强?
大资本的无序竞争是导致垄断终局的罪魁祸首,因为只要大资本介入了这些行业,他就能用把行业比拼给过度到“资本对撞”。
很简单嘛,我投给了A,A起飞了,你让B咋办嘛,老老实实干肯定拼不过A,那就只能也找大腿了,也必须卖身给我才能跟A拼对不?
没办法,到最后市场都是我的人,那些不跟着我的人,都已经死了。
不是他们经营不行,是他们没有我这钞能力。
行业垄断的根源是资本垄断, 资本垄断是一切垄断的尽头,因为在资本垄断下,你任何出来的行业都是属于一个大资本的。
而且这种资本垄断是会严重伤害到社会创新活力的,因为在资本垄断的模式下,任何创意都是抵不过资本的。
于是这就得要求法律给站出来,对资本垄断进行管控。
总不能A出一个游戏,我仗着有钱也跟着copy一个然后我靠着游戏赚了几百亿,最后罚我五百万吧,然后A也就滚蛋了吧。
或者说A搞一个技术,我仗着有钱直接高薪挖人偷过来然后使了,反正最后打官司也就掏个几十万而且A还告不赢吧。
你说要是你是A,你能不麻啊?
对于陷入经营困境的企业,反向营销,炒作热点,引起关注和讨论也是一种手段。企业和网红一样,不怕黑,就怕默默无闻。坏名声比没有名声要好,有关注度,总比无人问津要好。能不花钱,获取关注度,引发讨论,就已经稳赚不赔了。自黑一把,当个小丑又怎样?乐视能玩欠122的梗,为什么龙珠就不能利用竞争对手的错误,反向蹭一波热点?
高举反垄断,支持国家的大旗,龙珠这一波反向营销很成功。少说也能节省几千万营销费用。企业想求生存就不要在乎面子。反向营销,虽然招黑,看似损害了公司形象。但是网络舆论经常翻转,粉转黑,黑转粉的事例多了去。就算玩反向营销玩翻车,也没什么大不了。因为玩反向营销的企业原本就摇摇欲坠,破产在即。失败了,无非是被大众嘲笑一阵子。成功了,说不定能让企业起死回生。
是循规蹈矩,爱惜名声然后慢慢被大众遗忘还是搞个大新闻,重新进入大众视野?是在默默无闻中死亡,还是忍受嘲讽,博一把最后的生机?即使大部分人看他像小丑,不妨碍另一些人眼中,龙珠是永不言弃的勇士,能利用一切机会的智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