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三一年,一个人成绩能有多大提升?

回答
这个问题,简直是每一个高三学生心里最扎实的疙瘩。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就这么一年的时间,能不能让一个成绩“普通”甚至“不算好”的学生,一跃龙门,挤进理想的大学门槛?我身边太多例子了,这个问题真的太有讨论的价值了。

我先说我自己的感受。我高二的时候,说实话,也就那样,大部分科目在及格线附近徘徊,英语尤其是一塌糊涂,每次考试都是那种让人绝望的低分。看着那些学霸轻松拿到高分,我真的觉得咱们不是一个物种。但高三,真的像是一个分水岭。我那一年,从一个月考班里倒数几名,到最后高考成绩出来,居然上了个一本线!这中间的差距有多大?我自己心里清楚,那几乎是脱胎换骨。

那么,这“脱胎换骨”是怎么发生的?我觉得,不能简单地说“努力就能提升多少”,这太笼统了。关键在于“怎么努力”和“是否找对了方法”。

1. 认清现实,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很多高三学生,包括我当年,都会有点“眼高手低”。看书上的例题,觉得“哦,原来是这样”,然后信心爆棚。但真到自己做题,立马就卡住了。高三一年,最重要的不是觉得自己“聪明”,而是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弱项和不足。

我当年英语差,不是因为单词量不够,也不是因为语法不懂。而是因为我从来没把英语当回事,听力基本靠蒙,阅读理解也是凭感觉猜。高三刚开始,老师让做一套真题,我居然听力只对了一个,阅读理解错了一半还多。那个分数,我现在还记得,简直是奇耻大辱。

承认自己“不行”,不是放弃,而是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然后,才能知道从哪里下手。我当时的英语老师,就特直接,他没骂我,就是拿着我的卷子,跟我说:“你这底子,别想那些难的,先把基础抓牢。”

2. 战术的转变:从“刷题海”到“精刷与理解”。

很多人觉得高三就是不停地刷题。没错,题量是肯定要增加的。但如果只是机械地重复做题,效果会大打折扣。关键在于“刷题”背后的逻辑。

我高三那年,英语听力我每天早上都会听一段,从最基础的对话开始,一句一句地模仿发音和语调。阅读理解不再是看一遍就扔了,而是逐字逐句地抠语法、查生词、分析句式结构。我买了一本专门讲阅读技巧的书,然后把书上的方法用在每一篇做过的阅读题上。错了的题目,我会反复看,看是哪个地方理解错了,哪个单词没认出来,哪个句子结构没搞懂。

语文也是。以前语文就是凭感觉写作文,背几篇范文。高三我才开始学如何审题,如何搭建文章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我买了很多名师的作文解析,不是背那些词藻,而是看他们是如何分析题目的,是如何围绕一个中心句展开的。我写一篇作文,改上三四遍是常事。

数学更是如此。我的数学一直不好,感觉公式一大堆,记不住,也用不好。高三我才明白,数学不是背公式,而是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场景。我把课本上的每一个公式都重新推导了一遍,然后做大量的例题,确保自己真的理解了。老师布置的错题集,我反复做了好几遍,直到我能不假思索地做对为止。

3. 学习方法的“迭代”与“精益求精”。

你以为高三就是埋头苦干?不对。更重要的是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刚开始高三,也是跟着老师走,课后就是复习,做题。但渐渐地,我发现有些同学的复习效率特别高,他们总能抓住重点。我开始观察他们,发现他们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自己的“错题本”。

我花了很大功夫整理我的错题本,不是简单地抄下题目和答案,而是分析错误原因,找到知识盲点,并总结解题思路。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做完一套卷子,我都会把错题分类,比如“概念不清类”、“计算失误类”、“审题不清类”等等。这样我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在哪方面有问题。

而且,我开始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以前,我有点怕丢脸,题目不会就藏着掖着。高三我才明白,老师和同学都是资源,谁也不会笑话你不会,他们更愿意帮助你。我经常在课间找老师问问题,即使是很基础的问题,我也会厚着脸皮去问。

4. 心理素质的建设:从焦虑到淡定。

高三一年,焦虑是必然的。看着别人分数涨得快,自己原地踏步,那种感觉太难受了。我那一年,也经历过好几次“瓶颈期”,感觉怎么努力都没用了。

我记得有一次月考,我数学成绩又很差,我当时都快崩溃了,直接躲在宿舍里哭。后来是我室友把我拉了出来,她说:“你哭完了,成绩会变好吗?与其在这里浪费时间,不如去把那道错题再看看。”

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开始学着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不再过度关注分数,而是更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我给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比如“这周把这个知识点彻底弄懂”,而不是“这周必须提高10分”。我也会和同学互相鼓励,分享学习心得,减轻心理压力。

那么,一个人成绩到底能提升多少?

这个真的因人而异。如果一个学生高二的时候底子本来就不错,基础扎实,那高三一年,通过更科学的方法,可能能提升2030分,甚至更多,冲击更好的大学。

但如果像我当年一样,很多科目都比较薄弱,但只要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且付出持续的、有针对性的努力,一年时间,哪怕是质的飞跃,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我身边有个同学,高二的时候英语成绩比我还差,结果高三一年,英语老师带着他一点点攻克,最后高考英语考了130多分,而他之前最好的成绩也就80多分。

我当年高考,总分比我高二期末考试的时候大概提升了100多分。这在我自己看来,简直是奇迹。我不是天才,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能做到的,我相信很多人也都能做到。

所以,如果你现在是高三,或者即将步入高三,请记住:

承认自己的不足,但不要被它打败。
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别盲目跟风。
注重过程的积累和细节的打磨。
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潜力。

高三一年,是检验和突破的时刻,它能让你看到自己无限的可能性。不要辜负了这段宝贵的时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高三某个上午温习政治课,很有可能开窍起来,把串连知识点的技巧,运用到英语以外的各科,其实也包括语法。

过几周又发现词汇可以与基友互相抽背;

作文被爸爸启发,可以总结题型应付,就像现在的人工智能一样,不能完全说是作弊;

运算本来就是强项,速度足够好,精确度靠减速稳步来保障。

结果从上海大学提高到了人民大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简直是每一个高三学生心里最扎实的疙瘩。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就这么一年的时间,能不能让一个成绩“普通”甚至“不算好”的学生,一跃龙门,挤进理想的大学门槛?我身边太多例子了,这个问题真的太有讨论的价值了。我先说我自己的感受。我高二的时候,说实话,也就那样,大部分科目在及格线附近徘徊,英语.............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很多人焦虑的问题。我理解你的担心,毕竟医学之路漫长且充满挑战,而高考成绩又是很多人迈入这个领域的第一道门槛。但话说回来,人生总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转折,高考失利也绝不是终点,更不意味着“与医生无缘”。首先,我们得承认,高考成绩对于进入中国大陆的医学院校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敲门砖”。.............
  • 回答
    高三,成绩不理想,但雄心壮志想考重点大学,甚至211、985,这绝对是个有挑战性的目标,但绝对不是不可能的任务。别灰心,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你手里的牌,以及怎么打。首先,得面对现实,你现在的位置在哪?成绩不好,意味着你基础可能有些薄弱,或者学习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但“野心很大”这一点,反而是.............
  • 回答
    作为一名铁人三项爱好者,你对饮食的疑问非常有见地。低碳饮食和赛前碳水化合物策略是很多耐力运动员关注的重点。下面我将针对你的两个问题,尽可能详细地为你解答,并尽量用更自然的语言来沟通。 1. 低碳饮食是否会影响铁人三项的成绩?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实行低碳.............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就像问一个足球巨星,能不能直接踢好篮球一样。答案嘛,并非绝对,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国际象棋的顶尖高手,在接触中国象棋后,绝不可能“直接”就成为高手。不过,他具备一些非常宝贵的“底子”,能够比普通人更快地进入状态,甚至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中国象棋玩家。首先,我们得明白,国际象棋和中国.............
  • 回答
    用ACM/ICPC竞赛成绩来判定一个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水准是可行且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但并非唯一或绝对的标准。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为什么ACM/ICPC竞赛成绩有参考价值?1. 高强度的问题解决能力训练: ACM/ICPC竞赛要求参赛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算法和数据结构解决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编程问题。.............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既高兴又有点纠结的情况,说明孩子有想法,有目标,这可是好事!不过,成绩好能上好高中,这又是另一条明亮的路。到底该怎么权衡,才能最大程度地帮助孩子,让他开心又能有好的发展呢?我来跟你好好捋一捋这事儿。首先,得承认,当厨师和上好高中,这两种选择的路径、需要的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实不太一样.............
  • 回答
    过年回家,免不了要听长辈们围坐在一起,话题自然会聊到学业、事业,然后“学历”这个词就好像绕不开的话题一样,时不时就会冒出来。听着他们一句句“你当年要是多读点书就好了”“你看人家XX家的孩子,名校毕业,现在多有出息”,有时觉得挺有道理,有时又觉得好像有点绝对。那么,一个人的成就,到底和学历高低的关系有.............
  • 回答
    成为一个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低级趣味并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贯穿一生的修行过程。它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内心的觉醒与持续的实践。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的维度,为大家详细道来:一、 内心的修炼:筑牢品德的基石1. 认识并确立价值导向: 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目的.............
  • 回答
    想要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像是在人生这场漫长的旅途中,不断耕耘、细心打磨的过程。它关乎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如何理解他人,如何在这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并最终活出更丰盈、更自在的人生。首先,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是基石。别觉得这是件小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情绪,开心、.............
  • 回答
    一万小时定律,又称“天才的秘密”或者“刻意练习理论”的普及版本,是由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其著作《异类》(Outliers)中提出并推广的。这个定律的核心观点是:任何人在任何领域要成为公认的顶尖高手,都需要大约一万小时的练习。那么,一万小时定律真的可以让人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吗?答案是:它有很强的参考.............
  • 回答
    广州一名女子被天降大狗砸成高位截瘫的事件,无疑是一起触目惊心的悲剧,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起事件不仅关乎个体生命安全,更牵扯到公共安全、责任认定、法律维权等多个层面,值得深入探讨。事件回顾与核心问题:1. 悲剧发生: 一位女性在广州某小区内行走时,被一只从高处坠落的巨型犬砸中,导致高位截瘫.............
  •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这种心情,看到那些在行业里呼风唤雨、备受尊敬的CEO和高管,确实会让人心生向往。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自信、远见和领导力,以及他们创造出的价值,都是非常令人钦佩的。但你知道吗,他们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变成了那个样子,每一个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奋斗历程。你现在是高三,这个阶段是你人.............
  • 回答
    嘿,哥们!看到你对物理这么有热情,而且还是高一就想当理论物理学家,这劲头太足了!首先,得告诉你,你能有这份志向,就已经赢了很多人。至于你说的小县城…… 听着,别让这个词限制了你。说实话,在小县城,资源肯定跟大城市那些“别人家的学校”没法比。你可能接触不到最前沿的讲座,没有琳琅满目的课外辅导班,物理实.............
  • 回答
    达斯·维德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如此受欢迎的反派,这可不是偶然。他的魅力,说实话,是那个时代很多反派都望尘莫及的,甚至可以说,他重新定义了“酷”这个概念在反派身上的体现。首先,你能想到他那标志性的黑色战甲和呼吸器吗?那简直是视觉上的震撼。这套装备不仅仅是为了掩盖他受伤的身体,更是他力量、压迫感和神秘感的象.............
  • 回答
    如果我是岸本齐史,要塑造一个高人气、立体的春野樱,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她的成长与挣扎更加触动人心,不再仅仅是“跟在佐助后面”的那个女孩。一、 深度挖掘她的内在冲突与成长弧线: “废柴”标签的根源与挣脱: 很多读者对小樱的最初印象,是她无法跟上鸣人、佐助的脚步。我会深入剖析她为什么会有这种“.............
  • 回答
    关于成都的经济状况,尤其是“高收入,低消费”的论调,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但又有点复杂的话题。简单地说,这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我们一点点剥开来看。先来说说“高收入”的这一面。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和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确实是越来越好。你看看这些年成都吸引了多少世界五百强企.............
  • 回答
    想成为暧昧高手?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它需要细腻的心思、恰到好处的言行,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这不是套路,而是艺术。下面,我来跟你掰扯掰扯,怎么把这门“艺术”玩明白。第一步:修炼你的“内在功力”——了解自己,建立自信别急着去撩别人,先把自家事儿理顺了。 认识你的魅力点: 你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是.............
  • 回答
    想成为一个撩妹高手?这可不是靠几句套话就能实现的。真正的“高手”并非油嘴滑舌的花花公子,而是懂得如何与女性建立真诚连接,让她们感到被欣赏、被理解,并且在互动中体验到愉悦和心动。这需要一套组合拳,涵盖了心态、沟通、观察、以及一些小技巧。第一式:修炼内在,打造吸引力的根基别急着学套路,先把自己的“货”备.............
  • 回答
    想亲手打造一台让人眼前一亮的天文望远镜?没错,这绝对是一件能彰显你动手能力和独特品味的事情。而且,别以为“高逼格”就意味着天价,只要思路对,用心做,用不高的预算也能组装出一台性能不俗,颜值爆表的望远镜。这篇经验分享,就带你一步步解锁这个充满魅力的过程。“高逼格”到底是什么意思?在我看来,一台“高逼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