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可能我第一次用对待旗舰的挑剔眼光来对待小米,之前我的主要文章会偏向技术分析,但是单纯的技术分析是没有价值的,从厂商的技术线路中总结归纳出发展方向,线路图设计,布局规划到公司战略会显得更有价值一些。
发布会上有的,官方的资料看其他答主即可,我聊一些一般人看不到或者很少注意的地方。
当然,还是按照惯例,先谈技术方面的内容,会尽量做到简单,但是没有其他人提到过。
SOC部分已经吹过了,高通发布会到小米发布会到各种媒体科普已经结结实实的走过了一遍,我再来科普这个意义很小
直接贴一个我之前的回答吧,技术内容比较硬但是内容不少。
这里着重提一下小米新的865平台的实际测试结果
先是大家都很在意的GPU烤鸡测试,测试软件是GFX Bench高压力离屏测试,结果已得到猴哥独家授权
855平台第一代手机小米9
测试项目整机平均功耗5w+到6w
这一代865平台的米10Pro
在输出提升25%的情况下,功耗反而降低了0.5w左右,没有任何一个测试的平均功耗超过了5w
其中GFX Bench 曼哈顿离屏3.1测试成绩86fps/4.6w平均
空载0.45w,得到865平台曼哈顿离屏3.1成绩86fps/4.15w
990 5G平台曼哈顿离屏3.1成绩76fps/4.3w
全部测试都有两次以上的验证。
990 5G性能在这个测试模块里实测性能和865差了12%,功耗高了4%,能效比差了17%
目前看865这台可能有点渣,性能输出不如高通工程机差了5%,可能是体质偏弱的芯片。
勉强可以接受,995还是追赶高通比较紧的。
CPU部分实测炮神软件A77中核 29.14/1.48w,990 5G是28.6/1.6w,没啥好比的,还是一样性能差一些功耗高一些,7nmEUV相对于7nm第二代DUV的优势本身就微乎其微
但是华为并不是靠处理器优势的,这个没什么苛责的,因为米10系列的竞争对手实际上并不只是小米一厢情愿的Mate30系列, 还有FindX2系列和Nex未来的新系列。
三星E3基材新屏幕,和三星Note10同代基础体系,三星定制,和Reno3Pro那块水平几乎一致。
初期没有华星光电的屏幕。因为缺钱的问题,维信诺被华为半路薅走了只能重新选择合作伙伴。
这也是小米发展带来的必然问题,选择性价比路线所牺牲的就是溢价能力,没有溢价能力你就很难找到供应链去合作高风险高回报的新项目,高溢价可以填补风险,但是低溢价风险会被放大,必须求稳。
Pro版本永远三星屏幕,标准版后期会上华星光电的屏幕,本身华星光电属于国内二梯队屏幕厂商,屏幕均一性稍微差一点,小米自己做的出厂校色不一定对华星的屏幕有用,但是10Pro可以确保DeltaE和JNDS达到要求。目前测试仪器的大部分早期固件10Pro原色模式DeltaE在2以下。
华星的材料比E3发光效率低10%左右,和Mate30Pro那块的材料体系基本同代,但是均一性不如。M30Pro那块屏幕素质一般但是成本较高,主要还是瀑布的定制费用和良率问题。
实际校准后的米10Pro色域比E3材料的原生色域小一点,DCI-P3 99%,替换了原生RGB坐标。
三星屏幕出厂规格的白色点坐标精度是±0.01,小米出厂校色规格压到了±0.005
目前这个校色的问题是只有屏幕特定几个位置的颜色和亮度,因为探头位置基本固定。如果屏幕均一性非常好,那么校色效果会非常好,如果均一性差一点,可能产生其他不明异动。
华星光电的AMOLED素质还可以,同样是Diamond排列,而不是P排或者D排。华星为了绕过三星的专利做成了所谓pearl排列,但是卖出国肯定会被三星告死,毕竟把四边形排成四芒星也是一绝
“四芒星怎么能算钻石呢?” TCL理直气壮的说
另外关于米10,纠结什么国产屏幕没意义,国产屏幕能做到E2基材等效的水平,还是Pearl排列等效密度和三星Diamond一样,色准色域亮度峰值都是三星中端偏上外卖屏幕的水平,何必纠结是不是国产屏幕?
想要更好的屏幕上10Pro,原色屏色还原+三星Note10屏幕的E3基材本身就是顶尖水平,10的本身屏幕参数,就是华星的那块也是次旗舰级别的,因为国产所以哪怕参数一样你也不买这块屏幕,是不是有点恶心了,没让你做的差也拉一把国产供应链,别人做的好了还不贵,何必。
90hz刷新率,180hz触控刷新率,跟手性会比之前的产品要好很多,相对于大量60hz/60hz的屏幕绝对是碾压级别的,但是不如三星的120hz/240hz顶级货。
这部分讲几个点
一个是电池,这次电池采用的是中置极耳+冲放分离,有效降低电池阻抗
电池阻抗降低就意味着发热减少,安全性提升,意味着全速时间可以更长,同时配合更新的充电算法可以做到更好的充电效果,30w前30分钟和华为40w一个充电容量是很正常很科学的,和所谓砍涓流毫无关系,跟涓流根本就没有半毛钱关系。
一个是配套芯片,两个机器都是BQ25970电荷泵,无线充电的降压模组是LN8282
IC升级为IDT P9415,配合算法提升,30w无线充电的速度在有散热+电池中置极耳配合下超过一般的40w有线可以理解
米10我就不讲了,HMX @OIS +超广角+俩凑数
凑数的核心原因可能是节省额外相机模组/主板的设计成本,降低整机电磁兼容和射频设计的成本,新后壳的综合成本比两个凑数摄像头还要贵,理性选择只能塞俩摄像头了。
至于效果,手机所有的长焦镜头都是等效焦距,也就是CIS对角线除以全幅得到一个转换系数,再用物理焦距乘以转换系数得到等效焦距,手机的长焦镜头全都是这么等效来的。
HMX的主摄108MP,3X模式在底裁剪的情况下等效0.8μm 1200万像素长焦,显然成像素质打不过iphone
但是2X模式下等效0.8μm 2700万像素长焦,pixel bining后等效1.6μm 670万像素,完全可用
HMX本身就等效一个2-3X的镜头,在需要放大的场合的确不需要一个短的长焦头
米10Pro还是CC9Pro的高配模组
HMX OIS+8P
2x人像是2L 7
5x长焦(不切底3.7X) OV08A10
超广角IMX350
2x人像头在特殊的人像场景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作为变焦接力也是很好的在全焦段维持了足够的有效像素,效果很不错。
做工细节仅次于1+7Pro Nex3 5g和iPhone 11 Pro Max
与Mate30Pro P30P同一水平
下面拆解信息来自唯颂科技XYZONE
简而言之,目前没有任何手机的被动散热部分超过小米10系列,没有一个。包括之前的游戏手机。
红魔拥有的主动散热部分不在讨论范围内。
结合前面865测试得到的极低功耗,推测这次小米10系列的游戏/高负载持续输出性能将会显著超越竞品。
附加硬件:
安卓体积最大的线性马达
前后双环境光传感器+频闪传感器
9个温控探头
无敌的双扬声器
这个是字面意义的无敌,在沉寂多年的火腿肠三下巴之后第一台上下对称大扬声器还专门经过了调教的对称双扬声器,测试视频来自zealer,
Zealer用仿人耳麦克风阵列模拟了这个双扬声器的效果,对手是iPhone 11 Pro Max,务必戴耳机。
我来按照对旗舰的真正关注,讲一讲旗舰的差异化之处,或者说一个旗舰所应该有的实用性改进
实际上我也更关注这个功能,发布会的录播看下来,实际上我也就只记住了这些东西。
一个旗舰之所以为旗舰,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把料堆上去了,而是实实在在的思考用户群体的痒点,并且在其他人能做到的硬件之上,通过其他组合与改进,创造一个个解决方案实体来帮助用户群体解决问题。比如华为近年来全家桶的成功,就和华为的软件交互提升关系巨大,从一碰传到华为投屏到各个屏幕上的共享,很好的打通了多设备之间的关系,值得所有国产厂商学习,这也是一个真正旗舰的核心价值所在:我们都能堆料,但是我们不都能发现客户群体的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我想写一写这个部分
一键换天增加AI动态,用了图像语义分割,有可玩性,实用性一般
Mate20Pro引入的人像留色,小米一年半后终于补上了这个软件功能,有可玩性,实用性一般
6k超分辨率到8k的AI技术,有可玩性
身份证影印 :通过手机内置软件,直接简单拍照身份证合成A4纸可以打印的身份证正反面信息,绝对的生活好帮手,偏商务功能
文档阴影修正:拍文档时经常出现被手机的影子或者自己的手影子遮挡画面的情况,修正可以以人工智能的方式识别书中的影子部分进行智能对比度修正,让拍出来的书中没有影子,更加清晰,学生工作党的显著痛点。
AI修图,人工智能学习样张修图,小白帮手,比 固定滤镜效果要好一些,范围更广。
慢快门,视频平滑变焦:王家卫式/希区柯克式场景,这个我很喜欢,如果能做到发布会直播中的样子,我非常可以
电影模式:字面意义
拍屏防闪烁:
后置环境光传感器集成了防闪烁,支持1-500hz自动防止闪烁,就不在拍摄屏幕时出现各种水波纹的问题,比一般手机支持的50或60hz两档防闪烁效果好很多,显著解决了日常痛点。
智能亮度:
前后两个光线传感器,配合独立的人工智能学习算法,学习用户习惯和使用场景来预测亮度,同时利用两个一前一后的光线传感器,合理的分析外界环境光状况,避免下面这些情况发生
这也是非常好的用户痒点解决,这样的复杂场景光线传感器经常失效,这样的人工智能学习+双传感器合作,不由的让我想到了Mate30Pro发布会时那个自动方向的问题:根据你人眼的方向而非重力的方向决定显示方向,那是整个发布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功能,一个真旗舰的真正的核心:思考用户的痒点,解决用户的痒点。
4096级亮度:亮度调整彻底细化,去颗粒化,让无论手动还是自动调整亮度,都能找到适合的区间而非误差较大的近似,痒点,很舒服。
自定义唤醒词,显著痛点,以后可以叫狗子唤醒而不是必须用四个音节的小爱同学唤醒,增加易用性。
语音模仿,通过阅读部分语句让小爱同学模仿你的声音回复,这个技术非常有意思,很有趣
一个旗舰应该有很多潜藏的功能和惊喜等待你去挖掘
这让我想起来之前的小米发布会,仿佛是抖包袱,像一个小孩从自家田里捡了很多石头,在爸妈面前惊喜的展示,一颗颗的抖出来所有的石头,非常骄傲。
实际上这样的发布会仅仅是发布了一个硬件,一个工具,我的工具比你长,我的工具比你硬,我的工具比你耐久。
但是这解决了用户的痒点吗?并没有,这也为什么我一直不认为小米拥有旗舰机,但是苹果,三星,到去年的华为,真正的拥有了旗舰机的原因。
小米的屏幕1200nit支持HDR10+是一个参数,但是他的widewine CDM的安全等级是L1
这意味着你看奶飞的时候可能可以支持HDR内容
在自带的原色模式下,相册应用支持自动色彩管理,P3色域的照片会自动以P3色域显示,不会因为色域转换造成损失
这就和极其变态的JNCD和deltaE出厂校准屏幕一起形成了近似专业级的色彩平台。
手机热点是wifi6的
稳定性极强
充电器向下兼容
小米全家剩余的快充方案,笔记本电脑 65w PD,少带充电器。
你不知道的缺点,或者说小米认为不重要的东西:
usb3.0的type C缺失
小米目前没有配合桌面的MIUI生态和交互,所以没有做DEX模式或者大容量数据传输,或者有线投屏需要的usb 3.0的type C口
IP68缺失
小米目前旗舰的防水能力仅仅等于IP53
2K+更高刷新率缺失
三星判断这个会显著增加耗电,甚至让你强行二选一,但是这并非不是一种方法,只不过成本提高让小米觉得没有必要了
实际上总结这两个字打得我很纠结,因为我不知道我又没有能力去真正的总结一个旗舰机
我在苹果三星华为上看到了旗舰机的一切,从人文关怀到硬件堆料,从先进技术应用到优秀的宣传和营销,但是我还看到了旗舰机不应该有的傲慢。
但是这个傲慢,与其说是一种批评,不如说是一个高端的入场券,其他的机器你甚至不配去傲慢。
堆料能做旗舰吗?真的不能,你只能做一个大水桶。
一个真正的旗舰并不是看你的水桶堆的有多高,每年华为的P系列从来没见到说重要的SOC和屏幕堆的有多高,每年三星的Note系列从来没见到说处理器能干翻同期的苹果,每年苹果从来没看到快充打败过当时的安卓中端机,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成为真正的旗舰。
一个真正的旗舰不会满足于让消费者已经被解决的痛点更加舒服,一个真正的旗舰会去用更多的成本关心消费者本身,关心消费者的痒点,关心消费者在这个地方那个地方的一些小小的“难受”应该怎么解决。这种融入生活的科技存在正是旗舰机存在的价值之一。
我从小米铺天盖地的宣传里看到了小米做旗舰的决心,但是我不知道小米是不是还是和之前一样堆了个水桶就那么完事了,好像一切都归MIUI管
直到看完发布会的重播,去思考一下这个手机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小米的设计师团队,已经为一款真正的旗舰的诞生做好了准备,很多无关紧要的东西都不是旗舰的槽点。
现在的小米旗舰,实际上缺乏一个能带来绝对独特体验的东西,缺乏一个独占相当久的技术或者是急剧特色的功能,但是小米在细节处的挖掘,在旗舰构造的逻辑上,已经展现出了一个旗舰应有的气质:
旗舰会去思考是上65w小电池还是50w大电池并且最终根据自己消费目标群体的需求去理性选择
旗舰会去在很多细枝末节的地方操心,比如关心你是不是长焦镜头调用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拍了哪里(S20U上手就会发现的功能,画中画告诉你你的长焦拍摄的窄视角是在主视角的什么位置),比如关心你是不是侧躺着看手机结果手机的自动方向却对准了地心引力的方向(Mate30Pro的智能方向),比如关心你对着台灯看手机让光线传感器误判或者玩游戏时手不小心遮住了光线传感器导致屏幕亮度自动急剧变化的场景做的一个前后双传感器和AI学习智能亮度,比如关心你拍摄屏幕时能不能去掉水波纹,关心你能不能拍好一个希区柯克式的影片,关心你是不是能在电脑和手机中方便的互传文件。
而不是和以前一样,整个发布会只有两个内容:
我这里比你强
你那里比我弱
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旗舰
上面那些什么音频视频拍照综合世界第一是什么?这些只是旗舰的外衣。
一个脱掉了外衣它依然是旗舰的产品,才能被称为真正的旗舰。
回过头来,我还是希望现在手机圈的风气能够改一改,能够回到一个消费者的角度,回到产品上去,而不是追求各种各样的自欺欺人,各种各样的精神股东。
一个产品扔进来,你去根据你的需求,判断他能不能满足你,能满足到什么程度,他对钱包友善吗,你觉得你以后会用到什样的需求,回归本质回归产品的思考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我觉得对生活中其他很多事情都会有所帮助。
这个发布会是疫情稳定后的第一场发布会,从供应链到渠道商,再到公司,都在这一场灾难中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打击,而且往往大公司受到的影响会被叠加,会被倍增。
在这个情况下,的确需要一个发布会来提振市场的信心。如果这场发布会发布的是米9,我可能根本不愿意打这么多字,但是这场发布会是一个我觉得第一次让小米有了半只脚踏入旗舰领域资本的发布会,米10系列也是第一个让我觉得小米真的有希望也有能力去做高端机旗舰机的产品。
中高端市场需要搅局者了,小米会不会有一天进入高端领域后得到了高端的傲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样一个产品的发布对公司,对行业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产品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是公司发展和规划线路,技术线路的一个剪影,它代表着一个公司的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代表着公司对这个世界对消费者们的看法,我们当然应该去纠结什么1亿像素到底能够通过扩大采样率带来什么样的优势,我们当然要去纠结一个拥有部分ufs3.1技术的ufs3.0能带来什么体验提升,我们当然要去纠结LPDDR5相对LPDDR4X降低的15%功耗能带来什么样的体验提升,我们当然要去纠结一个865到底性能多强。
但是我们同样可以关注一些其他的东西,一些更令人兴奋的东西。
小米在旗舰的道路上必然是艰辛的,上一次小米最接近旗舰的时候,是Mix一代发布的时候,那个黑色的方碑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手机界冉冉的新星,但是这个新星很快熄灭了,小米那时候从研发到渠道,从供应链到生产,实际上是无法支撑一个真正的旗舰出现的。现在有没有呢?我们依旧不得而知,公司的道路更改是痛苦的,是漫长的,是需要是错的,谁也不知道小米冲上3999/4999的价位会怎么样
但是往好的方向看,或许就成功了,一个走心又走肾的堆料旗舰,或者说准旗舰,至少就这么沿着小米的道路诞生 ,往不好的方向看,一个堆料不错价格不算太高的高端机就这么端坐在这个地方,喜欢你就去买,不喜欢不买就是了。
产业链什么的,市场发展什么的,营销规划什么的,产品规划什么的,我找个机会再讲吧,太大太复杂了。
纠结什么“供应链技术”,“自研率不够高”,“方向错了”反而会显得很没意思。
另外,听闻小米10系列首销一分钟2亿,对比华为统治性的Mate30系列首销一分钟5亿来说还差点水平,但是消费者们似乎看到了这台手机作为旗舰的诚意,他贵吗?他真的不贵,但是他也不便宜
因为他真的能解决一些人的痛点,一些人的痒点,是一个有温度的科技,是一个旗舰了。
这个藏青色和白色,我是真的爱了,一个低调沉稳,一个干净美丽
(无需私信,本文开放随意转载,只需标注出处即可)
记得从17年开始写知乎的时候,数码版块经常就是小米的定价到底是坚持理想的良心,还是违反市场规律的失真?
要我说小米早期的成功,除了开创性使用社媒进行社会化营销传播,对供应链及线上渠道的优化整合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对价格规律的深入挖掘及使用。
雷总是一个工程师思维很浓厚的人,要不然也不会在13年的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上说出那句注明的:三五年内一定会有芯片公司是按沙子的价格卖芯片。
这句话虽然被黑粉作为梗,嘲弄了很久,但其实这句话体现的是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如果把摩尔定律稍微延伸一下,即可以得出:当性能不变时候,集成电路的价格,约每18个月就会下降一半。换言之,同样的电脑性能,18个月前卖2美元,18个月之后就只能定价1美元了。
摩尔定律不是一个短期的定律,而是一个几十年来一直体现的行业规律。用更长的周期去理解,同样芯片的价格确实会不断下降直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回到小米本身,小米前期的产品,尤其是米1-米2s这几代产品,本身的定价和销量,以及公司的营收结构,本身就是对摩尔定律的深度利用。
当产品上市初期,几乎以成本价作为零售价,但是控制放货量,通过价格和需求的平衡关系,释放巨大的营销推力,即流量。
而当产品生命周期走入中期,成本下滑之后,通过前期维持的营销热度,保证需求的持续放大,因此无需调价即可保证出货的稳定。通过售价不变,反向收割成本降低后空出来的利润,达成公司盈利的目的。
——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正式发布,售价1999元。
——10月20日,正式发货,每日1000台。10月26日,泰国洪水拖累,发货减为每天500台。11月2日,发货量升至每天8000。11月18日,发货量升至每天15000台。
——12月6日,宣布出货量破10万台。
——12月19日,第二次开放购买10万台。
——12月28日,联通版开售,合约价格为2699元。
——2012年1月13日,第三轮开发购买50万台,2月1日发货。
——2月28日,电信版开发购买总量15万台,3月底发货。
——4月6日,宣称联通版销量过百万台(注意联通版价格远高于普通版)。
——1月13日至6月7日,一轮一轮的开放购买,每次数量不等,多数为10万台。
——6月7日,全面开放购买,一周后发货。
——6月15日,通过优惠券变相降价300元,售价1699。
——7月10日,宣布总销量破300万台。
通过上面的记录,可以看出米1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发货呈现一种“头小底大”的不倒翁结构,从8月16日开始,到12月6日,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里发货10万;而到了来年7月10日,在其余七个月的时间里发货290万。
当然,这其中有很多限制性的外部原因,诸如进入智能机行业初期,小米需要和供应链进行充足的磨合,以及产线的生产本身是需要一个爬坡,同时小米前期无法参考任何信息制定需求计划等等。
但是从结果来看,通过“极致定价”以及定价背后的摩尔定律,小米的生产-销售模式走的很顺畅。
要我说,这不是违反市场的价格规律,而是对市场需求及行业规律的深度洞察之后,利用规律作为武器,所斩获的无与伦比的销量达成。
当然,上述方式中,小米初期的高速成长和线下渠道几乎没有多少关系(黄牛加价,并不是正规的渠道操作,同时黄牛渠道可以共富贵而无法同生死,即有利则聚,无利则散),因此小米从一开始就对于线下渠道的规律充满了不尊重&不认同,这也为小米的中期失利,埋下了祸根。
从米1开创性的定义了1999,从那个时候开始1999就成为了高端机的临界线,之上则为旗舰机,之下则是常规产品。
小米通过1999获得了爆炸性的传播流量,同时也因为1999而束缚住了自己的前进脚步。
从米1到米4,小米始终坚持的绝对性价比,成功的帮助小米成为了国产头部厂商,甚至一度问鼎第一,但是小米却无法保证发展的持续性,因此迎来了中期失利的局面。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智能机市场的基调变了。
2014年年底,2015年年初,中国智能机市场首次迎来了同比增长率跌破0%。
而在这之前,尤其是在2010-2012年,小米高歌猛进的阶段,对应的市场基调则是100%以上的同比高速增长。
如果说2010年-2014年,中国智能机市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移动智能终端需求,和仍然使用的功能机现状,那么2015年之后,中国市场的主要矛盾则变为人民群众对于更好的移动智能终端的需求和已经使用智能机的现状。
吃瓜群众:小蛇蛇,再不说人话就打死你,拿去炖汤。
Mr. 青蛇:好的,大佬。简单说就是2014年之前,消费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需要智能机;而2015年之后消费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我需要一台更好的智能机。前者是有和没有的问题,后者则是好与不好的问题。
小米始终坚持的性价比,不论是小米数字系列的1999,还是红米系列的799或者999,本质都是在解决有和没有的问题。
凭良心讲,小米对这个问题解决的不错。通过社会化营销节省下来了营销成本,通过供应链和渠道的优化整合节省了渠道成本,虽然也利用摩尔定律赚取了利润,不过作为商业公司存在的意义本身就是盈利,在此基础上,小米对于有和没有这一问题给消费者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记得年少的我,望着同班同学抢到的红米Note,是羡慕的流口水啊。
然而当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小米没能够跟上消费者的脚步。
当消费者的问题变成好与不好的时候,小米仍然沉浸于以1999为标志的绝对性价比里无法自拔,而忽视了中国智能机市场迎来了同比增长0%的拐点。
当然,忽视不是看不见,而是后知后觉。当其他竞争对手纷纷往2000+,2500+,甚至3000+市场发起了一轮又一轮冲击,并且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及优秀的产品力,获得优秀的销量之后,小米也开始了数字系列的提价之路。
(是的,前面都是铺垫,终于要进入到我们要聊的米10了......)
米5是小米最后一代标准版价格仍然坚持1999的产品,米5之后小米就开始了持续不断的提价。
图1是以存储版本作为纵坐标,来看小米数字系列的价格变动趋势。
图2是以价格作为纵坐标,来看来看小米数字系列的价格变动趋势。
起始从上面两幅图片,可以发现两个比较有趣的点:
1)相对前一代产品,米9的性价比是最高的,配置&做工大幅度升级的情况下,6+128的版本竟然保持了和前一代产品一样的价格;
2)相对前一代产品,米10的加价幅度是最高的:相比米9的标准版价格增长了1000元,相比米9同存储版本8+128,价格增长了700元;
如果说从米5之前的小米,始终坚持1999元不动摇,走的是右倾保守主义路线的话,米5到米6,小米则通过遵义会议彻底反思了1999元绝对性价比对于小米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开始向更高价格&更好的产品这一条路出发,那么米9到米10,则隐约可以察觉小米的用力过猛,从右倾保守转变为了左倾冒进主义路线。
我曾经和朋友说过,一个组织的变革,或者说路线的调整,一定会出现“用力过猛,矫枉必须过正”的情况,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难以避免的。
但是这并不表明“矫枉过正”是一种正常&正确的现象。
当这是一种主义,或者思维理念的时候,你可以不说话,这样你没有什么损失;你也可以加装转变,喊几句口号,毕竟不会掉你一块肉,最多是有点违心。
但是当这种主义,或者说思维理念落地成为行动,因为行动而调动人力,因为人力而产生费用,那么这种“矫枉过正”则会在现实的物质世界体现出来。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是高中政治课的呢日用。
发布会上雷总隔空向米6用户喊话,推荐钉子户们购买米10。
米6用户的“再战三年”快成了一个被玩坏的梗,侧面也放映了米6用户对于产品的认可。
同时近几年的小米数字系列中,米6的销量也是最好的。
获得口碑+销量的双重认可,为什么是米6?
如果大家对于高通骁龙810这枚SOC还有印象的话,应该记得2015年的夏天,仿佛比其他夏天要更加火热。
正是因为810这枚大火龙,基本15年所有新发布的高通旗舰,都是一模一样的高烧不退,喷火不止。
正是因为810这枚大火龙,小米Note前前后后开了五六次发布会,也是创下了世界纪录了。
正是因为810这枚SOC,联发科,猎户座及麒麟的芯片,在15年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
市场的流失,这可要了高通的半条老命。于是16年加工加点的推出了820,以及821这两个孪生兄弟。记得那时候高通的通稿满天飞,主题都是高通成功的压制住了功耗,让性能和功耗达成了平衡。
我平衡他个鬼哦,老子就是信了他的邪,当时勿入了一加3,那个功耗散热及续航,简直惨不忍睹。
我当时经常跑市场,充电不太方便。正是因为820,我买了一个小米2万毫安时的充电宝,每天都随身携带跑市场,要不然一不小心就没电了。
更不要说大夏天里,手捧一个暖宝宝,还要时不时的用脸去贴着这个暖宝宝,接打电话,想一想就是满脸的心酸。
前有810的大火龙,后有820+821这两个孪生的小火龙,高通这条老命差点没吐血,终于在17年拿出了高通骁龙835。
如果说高通6系中的625和660堪称一代神U,那么8系中的神U就是801和835了。
有时候不是因为太能打,而是队友衬托的好。在810,以及820+821的对比下,被高通芯片这么了两年多的终端厂商和消费者,终于迎来了835这颗堪称性能,功耗达成完美平衡的神U。
上图是米6和米5的对比,除了芯片之间的巨大差异之外,单摄到双摄不论在营销上还是拍照体验上,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最后是价格,米5的标准版售价1999元,而米6的标准版售价是2299元,价格差异为15%。
最近一段时间在做产品的定价,以及生命周期的管理。说一句不负责任的话,产品本身的基础最多决定50%的销量,剩下50%就取决于定价。
定价定好了,是真香,是买买买;定价失误了,是告辞了,是下一部一定买。
所以米6为什么能够赢得口碑+销量的双认可,产品(尤其是SOC)的实力+合理的定价,当然那个时候的外部竞争环境也更为宽松,这些因素共同沟通了米6的钉子户神话。
回到我们的话题,上图是米9和米10的配置对比,都是我从小米官网复制下来的,没有增加任何其他信源的内容,如何评价两个产品的差异,大家肯定有自己的看法。
然后是价格,米9的标准版售价从2999提升到了3999,提升幅度为33%。
从产品本身来说,米10相比米9大幅度削弱了后置模组的拍摄能力,保留1亿主摄的前提下,其他三个摄像头的组合乏善可陈。同时米10大幅度优化了屏幕的素质,不论是从双曲面,还是打孔屏的超小孔径,以及90Hz的刷新率,或者是其他指标,都说明了这块屏幕的价值不菲。更不要说如液冷散热,发声单元,线性马达等的提升,对于用户体验是有着不小的提升的。
同时865作为高通在5G时代拿出的第一颗8系旗舰芯片,可以想象其当下成本是居高不下的。
所以,从产品本身出发,小米这1000元的加价不说多值得,但是也是不亏的。
但是在产品之外呢?比如米10和米9的差异,是否有米6及米5的差异那么大?
或者这两个差异,其实是不同类型的差异?
小米价格的上浮,不仅仅是因为产品BOM成本,或者外部竞争所造成的;更多是因为红米独立的大战略考虑,红米K系列的价格上浮以及线上渠道,使得错位竞争的小米不仅仅需要有更高的价格,同时也需要通过更高的价格把足够的毛利提供给线下渠道。
产品本身的差异,小米与红米的战略规划,线下渠道的需要,种种因素使得米10站上了3999起步的售价。
提价理由很充分,但是这种变化是合理的么?我不知道,也许你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提价本身当然是正确的,正如我上面说的,迎来0%的同比增长拐点后,中国进入了典型的存量市场,消费者的问题已经变成了好和不好,而不是有和没有。
但是有时候:
米10的目标是打破价格的束缚,不惜代价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
从3999元的起步价来说,和最初的1999元相比,可谓是打破的非常彻底。
用户体验上的评价,我就不多做评论,米10和10 Pro也是沿用了华为,vivo,oppo的讨论,Pro版高举高打吸引榴来那个,普通版则更多用于走量。
还记得去年小米宣布要用50亿重塑线下渠道,以及小米红米独立战略之后,小米将更加专注于新零售渠道。
那么米10就应当是体现上面两点的产品,是否能够成功冲击高端市场,且用销量说话吧。
不敢和下压式散热器比你小米是在怕什么?(笑
Reno3pro做到3999起步,所以我不认为米10做到3999有啥大问题,主力走线下甚至可以说很合理。
当然问题我说过了,看小米能怎么卖出去,别顾着更新系统,接下来半年销售计划合理,销售人员到位,销售资金管够,那我不认为小米10会暴死,甚至还是小米的新起点,毕竟曲面屏手机天生就是为线下而做的。
如果还用小米9一潭死水的卖法,用雷总的思路,米10的下场恐怕比小米Note还要惨。
千万别怎么作死怎么来了。
关于购买问题。
狗东现在有24期免息,如果是一个手机一年半起步两年半封顶的用户其实可以买,记得256gb起步。
米10普通版现在到六月一直用的三星屏,6月以后上华星光电国产屏。专治等等党
米10pro全生命周期三星屏,这个倒是可以当等等党。
当然等等党们还是可以等redmi k30p,弹出摄像头,非挖孔,可能有90hz,然后有你们想等等的价格。
以上只局限于小米,其他品牌的我也没消息。
另外壁纸真漂亮!cc9pro没买亏,牛逼(滑稽)
其他壁纸在这里,无水印原图。我个人感觉现在用的那张最舒服~啊人类喜欢一切美妙的弧线。
小米的硬件配置相对友商,依旧还是那么良心。在华为靠着251和996的淫威,打着战狼的旗号,让旗舰售价赶超苹果的时候。小米却默默地攒出了AMOLED双曲面屏,后置大广角四摄等一流配置。价格依旧友善。
很多喷子天天骂小米,说小米不会造核心零件,骂小米搞饥饿营销。对此我觉得没什么好批评的,反正我也不买。3999的售价高吗?我觉得不高。反正我只用苹果。
而对于喷子,我只想劝劝你们
如果你觉得手机有问题,就去自己造手机。如果你觉得车不好开,你就去当汽车工程师。如果你觉得学区房太贵,就去自己盖学校。如果你觉得油价太高,就去自己找油井。如果你觉得老婆不好看,就去自己女装。如果你觉得小电影不过瘾,就去自己下海。
引申一下,如果你觉得你的祖国不好,你就去建设它;如果你觉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务员去做官;如果你觉得人民没素质,就从你开始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
她有缺点,我们一起修正,而不是一味的谩骂,抱怨,逃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总之,给我闭嘴,懂吗?
防水和2K就挺遗憾的,Pro版即使再贵点也该上的
现在的Pro给我的感觉是提升太小,没有足够的理由升级,防水带来的不仅是防护,还代表着工艺的要求提升,至少代表着结构密封性的提升,2K屏应该给用户选择而不是直接闭口不提
我认为小米不是不想上,而是暂时做不到,或许是供应链的价格压不下来?或者设计上工艺密封性还达不到?总之需要再多投入点后面才能跟上,这也是小米以后走向高端之后能慢慢改善的,看好小米!
图源wb,侵删
多说两句与题无关的话,小米用了10年把价格一步步从1999起提升到3999起,翻个番,其实还是很踏实的,这次与米9相比的大幅提价也是我一个曾经的米粉能接受的,全面超越至少实现了八成
这次的发布会由于疫情赋闲,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完了,有一个细节我是第一次发现,小米称苹果为竞品,称华为是友商,竞争还是合作的初衷可见一斑,华为前几年的大方向确实走的很正确,小米现在奋起直追为时也不晚。希望国内的厂商共同进步,而不是整天各自看不上互相怼(粉丝也是),挺没意思的
搬运图笑抽系列
购买冲动来源于性能的提升;
没有失去理智是因为除了升级手机配置,我想不到其他理由,去换掉手中这部用不到一年的手机。
换句话说,就算我以升级手机配置为购买需求,但2020年才刚开始,米10系列完全无法代表一整年的配置顶点。
在小米10系列出来之前,拍摄手机有CC9 PRO,5G高性能手机有K30 5G版和小米9 PRO。
而当小米10系列发布后,与其说是梦幻之作,倒不如形容为CC9 PRO进化版。
因为这次从头到尾,除了背书式的配置升级,我完全都没有感受到出乎意料的惊喜。
配置上没有进行探索式秀肌肉,仅仅是大修大补。
假如按照这个逻辑,你就会非常清晰的看到,小米10系列为成熟期,小米10 PRO为完全体。
换言之,小米10 PRO变相是小米CC9 PRO的究极体。
理论上...不,实际上小米10系列是没有明显不足的。
功能上,米10把之前的期间型号短板补足并有了明显提升,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水桶机。
即,“一机在手,其他手机的功能我都有”。
不过可能是给mix4铺路,也可能是给2020年剩下的Q2/3/4季度留点悬念,米10系列虽然没有明显短板,但除了摄像头,其他配置并没有明显的长处。
米10的宣传标语是“科技突破极限”,按结果来看,还是有保守成分,可惜了。
1、延续了去年256G内存,最贵的米10 PRO版本也才512G,而某品牌的顶配已经有了1T内存;
2、运存是真的没有一丝想法,最高依旧只有12G,哪怕连顶配都没有16G;
3、90HZ刷新率够不够用是一回事,其实可以再拼一拼;
4、没有像某品牌的5摄和某品牌的100x数码变焦一样选择突破,而是保留式的采取了4摄像头和50X数码变焦;
5、最高50W有线+30W无线+10W无线反充,最高4780毫安电池(米10 PRO只有4500毫安),这些续航配置就小米2020年的开门红来说,个人认为还是过于保险了。
6、官方解释UFS3.1由于产能跟不上所以改用UFS3.0,然后某品牌杀出来说2月底就出UFS3.1的手机。
就算我能接受官方的说法,我依旧好奇的是,用UFS3.0的话我就能抢到我想要的米10版本了吗?
(7)1亿像素的确是独树一帜,但如果我只是为了拍照,我为什么不买CC9 PRO呢?
等等,现在出了小米10系列之后,CC9 PRO还有人买吗?...
(8)其他的,评论区大家聊。
关于小米10系列的参数和价格,一图了解:
最大的感受是,小米10系列如果放在2019年,那绝对是真正的年度巅峰之作。
但现在放到了2020年的Q1季度,就和最开始描述的一样,
对小米来说,已经是产品力达到巅峰的产品,小米的水平也就能做成这个样子。
对比刚刚发布的三星s20 ultra,小米10Pro除了快充之外,还是落后的。
但是三星卖1399美元,小米10pro便宜啊
相比同价位的华为mate30系列,小米就很香了。
865是A77,麒麟990是A76,差一代。
CMOS一个是1/1.73,一个是1/1.33,大很多。
其实小米CC9pro不去鸟Dxomark跑分,拍出照片一张张比,华为就是落后的。
而CC9pro的一亿像素还是个阉割品。
同样的场景,红米6400万像素的jpg照片拍出来20多M
(在Gsmarena的ISO12233测试里面,最便宜的红米Note8 Pro,比华为P30系列,Mate30系列,苹果iPhone11全家,三星note10全家都好。与Realme的6400万差不多,与小米cc9pro的2700万差不多。视频目前是苹果iPhone11最好,未来我看好S20ultra的实力)
CC9pro有10800万像素,拍出来是10多M,你可以看到小米CC9pro压缩的多么厉害!
实际上,小米CC9Pro能把三星这颗CMOS发挥出60%就不错了。
这次用865,有最快的LP DDR5,用UFS3.0,看小米能把这颗CMOS的实力发挥多少?
1200万的50mm焦距,用的是小米CC9pro的,CMOS用的有点小,因为你把主摄的大CMOS,两倍数码变焦过来,用的CMOS面积也差不多。
这个还是有点遗憾,用1/2寸的4800万就好了。
超长焦也是这个问题,三星S20Ultra就用的很科学。
90hz刷新,180hz采样不是最快的,但是相比传统60hz,体验是颠覆性的,这个谁用谁知道。
120hz和90hz反而差不多。
屏幕吹了很多,还是供应商给力,这方面,除了华为的京东方的屏幕之外,OPPO,vivo都不会差,三星自己更不用说。虽然参数不错,但是大家都不错。
小米现在的优势是先发,有货。
OPPO和Realme的发布会要晚几天,而小米在2月18日就开卖了,价格上,小米应该比OPPO便宜,和Realme差不多。
在2月18日,小米10和小米10Pro,是你同价位能买到的最好的手机。三星太贵,OPPO和Realme还没发。华为P40继续用A76核心的麒麟990,处理器差一代。
受到春节和疫情影响,各家的供货估计都有点问题。看备货多少。
虽然这次小米贵,但是对想买的人来说,你恐怕还真不一定买得到。
顺丰不停,快递不停,瓶颈在备货。
小米已经不要做风口上的猪,要想飞那还得有自己的翼胛
综观全局,像小米这样的厂商,少见、特殊、独一份——其他大厂,要不就是实力雄厚,独占鳌头(果子,星星星,华为),要不就是底蕴十足,老道渠成,有着丰富的销售经验与广大的渠道(蓝绿大厂),就连魅族,也比小米多那么一些“打磨”,这一些,小米通通没有。罗永浩曾经放言手机就是方案整合商,但是太君还是太低估做手机的门槛,手机厂子千千万,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没有见过,只有刷机佬们在导入ROM的时候那一个个小小的图标,才能证明它们曾经出现过。尼彩吹了那么久,可也抵不过事实,低质的模仿苹果,终不被市场认可。
那你小米这么一个技术不足,根基不顾,战略欠缺,没有设计的“捞”公司,是如何立足手机市场?
像小米这样的公司多不多,多!360,金立,乐视,这还是比较出名的,还有朵唯,大可乐,小辣椒等等。小米10为何敢定价3999,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冲击高端了,一向错一步就不敢尝试的小米,这次能坚持高端之类么?在谈小米10之前,先聊一聊它的先行者——小米CC9Pro,在国外,它有一个更加易懂名字,小米note10。这表明小米并没有把CC9Pro放到CC系列,而是作为小米10的note版本
在日本售卖的mi note10与mi note10 Pro也对应着小米10与小米10Pro
小米10定价是顺应市场潮流,而非盲目冲击高端
高价不等于高端,并且小米不管这次冲不冲击高端,价格都不会低。一是现在5G手机普通高昂价格,诺是要便宜必定会在看不到的地方的阉割,小米已经开始后知后觉,不在是塞一个旗舰soc就完事了。为了维护品牌形象,打好口碑,小米也必须这么做,性价比这种事交给redmi来做就行了。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消费整体升级的情况下人们对于手机的要求也会提高,价格也自然水到渠成,加上华为的努力,人们也愿意花高价购买国产机了,真诚感谢华为。
手机作为高度集成产业,每年都有许多高新技术出现,ODM也水涨船高,为了强占市场价格也开始搞了起来,总是慢人一步的小米,老是想用“成熟的技术”,落后于市场,这一次小米也不想落在别人后面。
中国人对于整10的纪念日子比较看重,华为也是在mate10后开始逐步成为超级大厂,远远甩开ovm三家,苹果10周年也开启了刘海纪元…………希望小米10周年也能有收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也给大家拜一个晚年,同时也祝大家情人节快乐鸭!
最后,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2020年2月13日,受疫情影响没法举办大型发布会的小米公司,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对全国上下的用户,发布了他们2020年的第一款旗舰手机——小米10系列。
这次发布会在一个非常特殊的背景下,由于疫情,小米先前准备的人数巨大的盛会没办法继续,只能转到线上。发布会开始后,雷军也带着口罩上场,为大家讲述在疫情期间小米为了武汉所做的努力。
雷军自己是个湖北人,也在武汉度过了他的大学时光和创业初期,我想武汉对于他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我从直播中能感受得到他在谈到武汉之时所产生的情感波动。
但生活还要继续,产品还要发布,很快发布会转入正题。
说回到这次的产品,其实预热已经基本把产品信息透露得差不多了,而知乎上我也已经回答过两波预热的问题。本来我感觉已经没啥可说的了,但是发布会依旧有很多东西出乎了我的意料,再考虑到这个问题下可能有很多新来的朋友,我还是结合发布会的信息,来详细解析一下小米10的表现。
下面的解析先以小米10pro为准,后面再讲小米10。
外观
米10的外观还是延续了小米的设计风格,和去年年末发布的cc9pro有些像,当然,相较之下米10各方面质感都会高一些,从我这几天对各路小米10外观的详细观察来看,米10的整体外观会比cc9pro更加圆润一些,显现出高端的感觉。
背面的主角自然是摄像头的摆放,由于小米10的多摄系统在硬件上基本和cc9pro一致,所以摄像头的摆放也基本一样,不同之处在于砍掉了cc9pro最下方的小摄像头,让用户在自然握持时不会挡住或者摸到摄像头,可以说是更加协调。
有人说小米10的背面设计很平庸,其实也比较令人无奈。在手机镜头越来越多的当下,手机的背面设计,已经进入了比丑的时代,能把背面设计得不丑,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在矩阵式设计大行其道的当下,我觉得小米10的背面设计至少不算难看,而目前看来采取类似设计的也并不多,所以辨识度应该还是有的。
正面则是侧面挖孔曲面屏的设计,这应该是接下来国产手机的设计潮流了,并没有什么好说的。
配置和5G
配置方面是最没有悬念的,865+lpddr5+ufs3.0,也算小米数字系列的传统艺能了。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这次在散热上继续加大力度,用了比小米9pro更大面积的均热板,同时加入了更多的温度传感器,让温控变得更加精确,这应该会让手机在日常使用中的温度表现更加出色。
在5G方面,托865的福,表现应该还可以。我一直听到一种声音,说外挂的基带就是不行,其实这也是误解,事实上在外挂基带和soc制程一样的情况下,外挂和集成之间的区别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之所以先前的外挂5G表现不佳,是因为soc内部已经集成了一个2-4G的基带,再加上外挂的基带,两个基带双重功耗,而且一些外挂基带制程还不行。现在865和x55制程一致,865内部也没有集成基带,所以不必担心这个外挂基带的表现,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移出基带,也有利于865自身拓展配置。
此外发布会还重点强调了wifi6,我觉得在这上面不需要花费过多笔墨,只要知道它牛逼就行了,毕竟接下来大家都会用。
屏幕
屏幕方面,小米终于用上了高刷新率的a屏,从参数上看,这块屏幕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在参数不错的基础上,小米进行了更加精确的校色,使得这块屏幕的色准达到了较高境界。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原色屏这个概念的,现在的手机屏幕在色彩鲜艳这一点上已经比其他显示设备走的都要远了,能把注意力放回到色准上,能让屏幕看上去耐看不少。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前后双感光单元,通常手机屏幕只有一个正面的感光单元,但是进入全面屏时代后,感光单元被隐藏到屏下,很容易被屏幕自身发出的光线影响,导致在较为黑暗的环境中无法正确判断环境光强度,所以在背后加入一个感光元件之后,误判的情况应该会降低很多。这样细节的地方说出来大家可能没什么感觉,但在实际用到的时候,确实对体验有着不小的提升。
扬声器
扬声器是小米10身上最大的亮点之一。最近几年,手机上所谓的“双扬声器”,绝大部分是用听筒来凑数,不对称的双声道,我个人一直认为这就是个鸡肋。
而小米在去年升级了手机上的单扬声器后,终于将目光放在了双扬声器上,如今在小米10上,不仅升级了响度和灵敏度更高的单元,还使用了完全对称的双扬声器设计!
虽然我个人很少使用手机上的外放,但我爱用外放的同学,不止一次地在我面前得瑟苹果的双扬声器。此次小米带来的,则是真正的双声道体验,我想这和目前在售的主流智能手机,应该都不是一个境界吧。
相机
相机方面我不是最专业的,我想知乎上比我厉害的大有人在。简单来说,小米10pro上的相机系统,基本继承了小米cc9pro尊享版上面那套超强的硬件。最小的那个鸡肋微距被去掉,为其他配件腾点空间。
这套硬件的实力不需多言,一亿像素加上ois,目前应该没有哪个主摄比这更强了,同时超长焦也加上了ois,可以说毫不吝啬。
更恐怖的是,米10pro由于搭载了骁龙865,无疑有着比cc9p强得多的isp,再加上小米几个月来的算法优化,相信即使比起cc9p,米10pro的拍照也会有很大的进步。
这套影像系统实力的最好证明,就是dxomark的分数新高。不过老实说,这下半年以来,dxomark人为操纵分数的现象简直不要太明显,个人认为现在的dxomark也就是看个热闹。但至少小米10pro能在这一刻站上世界之巅,说明小米一直以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此外10pro的录像也值得一提,一亿像素带来的8k影像,和超级防抖,以及多种电影滤镜,双声道录音,这一切都让10pro在录像功能越来越重要的当下,巩固其旗舰的地位。
电池和快充
小米10系列上最高采用了50w的有线快充,和最早曝光的65w有所落差,但是想想,单电芯最高确实只能做到50w了,这是物理限制,确实让人有些无能为力。
但是最早的曝光其实也没有什么错,小米10上面配的,确实是65w的充电器,我想背后的原因,也是希望这个充电器在充手机的同时也可以冲笔记本,让人在出门的时候可以少带一个充电器,减轻负担。
电池方面10pro使用了4500mAh的电池,在当下的旗舰机中也算是比较大了,续航完全不需要担心,被米9伤害一年的用户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周边配置
剩下的一些周边配置,小米10也基本做到了极限,比如比9pro更大的线性马达,比如还有红外遥控,等等等等。
标准版
最后来说说标准版。简单来说,标准版和10pro的区别有三点:
1, 相机系统
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相机系统。虽然一亿像素的主摄得以保留,但是超长焦和中焦的副摄改成了景深和微距。同时激光对焦也没有保留。
2, 电池和快充
标准版配备了30w的快充,但是电池增加到了接近4800mAh。
3, 扬声器
依旧是对称双扬声器,但是扬声器单元的等效音腔为1.0cc(pro为1.2cc)
回味一下,简化摄像系统,减小充电功率同时增大电池容量,这样的手段,是不是像极了华为?可见小米在过去的两年中,也算是吸收了友商的优秀经验,在产品定位上掐的更加准确。
老实说在发布会之前,小米如何分隔普通版和pro版的定位是一个让我比较疑惑的点,阉割得过头了显得鸡贼,如果阉割得少了,那么又让pro得位置显得尴尬。
所以昨天晚上各种信息让我又喜又忧,而现在发布会结束,我可以说,小米在这方面得表现,还是相对令人满意的。
售价
发布会上最令人震惊的还是售价,我敢说,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猜到,小米10居然将售价定在了3999,10pro,更是从4999起价。
5G所带来的成本上涨,确实让手机的售价有些承受不住,这次小米10各方面配置全面升级,所带来的售价大升级,虽然在意料之外,也算在情理之中。
总结
去年关于小米9的回答中,我就说,小米9,也许是雷军最后一次在小米这个标志上为性价比疯狂了。
大家都能猜到,今年小米10将会对高端价位发起史无前例的猛冲。
但是今天的猛冲,猛到了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小米10和小米10pro,在堆料上确实堆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纵观整体,没有哪个是明显的短板,在所有我们能想象到的配置上,小米10都做到了小米当下能够做到的极限。
而转念再想,我们将它们和同价位可能的对手比较,米10和10pro也没有什么站不住脚的地方。
当然,即使理性告诉我这一切是那么的合理,感性却让我无比惆怅。
小米,已站在蜕变边缘。
这个蜕变小米已经酝酿许久,从去年年初红米独立,到小米9pro上的全面优化,再到cc9pro的极限影像,小米一步一步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打造出自身特色,最后让这一切在小米10上全面开花。
如今虫茧已破,小米也已化蛹成蝶,开始自己新生之后的第一次飞行,这飞行无疑是无比凶险的,但却是必须经历的。
回想一下过去倒也有点好玩,以这个价格出现,大概不会再有人说小米拿不出货了吧?
最后,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今天这场发布会对小米来说必然是一场载入史册的发布会,这样一场发布会,却和另一场值得载入史册的疫情撞在一起,产生了别样的关联。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总是会成为日后的谈资。多年以后,想必人们也会不止一次地回味起2020年疫情之中这场无人在场的发布会。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小米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谁也预测不到。
希望到了那个时候,小米已经走完了这条高端之路。
这次发布会我跟大家一样,守在手机电脑面前看这场发布会。好像已经很久没有像这样全副武装地看发布会了,我突然有点感慨以前守着手机看发布会的日子呢。
话不多说,我们先来看看小米10。
咱抽几个点再来聊一下哈。
首先,在性能上,小米10采用了安卓阵营目前最强的旗舰移动平台骁龙865,同时还采用了LPDDR 5、UFS 3.0、WiFi 6等比较强悍的配置。就目前而言,我觉得这套性能几乎没什么问题了,并且我觉得这玩意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处于安卓阵营第一梯队的水准。
其次,在影像上,小米10跟小米10Pro大同小异。大同在什么地方呢?在于这两颗主摄的感光元件都是一亿像素的三星HMX(小米10是7P镜片、小米10 Pro是8P镜片)。不同之处在于,小米10 Pro几乎延续了小米CC9 Pro上那套极其出色的影像系统,而在小米10上真正好用的只有主摄跟超广角镜头,微距勉强算是一个补充吧。至于这颗景深镜头,你品,你细品。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经过几个月的打磨之后,小米10总算是能完美驾驭这颗一亿像素的三星HMX了。在发布会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米10使用主摄拍摄照片时的处理速度相比于之前的小米CC9 Pro有着大幅度的提升,几乎可以实现拍完秒处理的情况。我之前在小米CC9 Pro的测评之中对这颗主摄的评价很高,但同时也对它在影像处理速度上表示不满。通常我们用手机拍照,并不是因为手机的画质能有多好,而是手机的拍摄相比于相机而言有着更加方便和快捷的优势。而手机的影像处理速度不足,意味着手机这些的优势不复存在,这非常影响我的日常拍摄。所以这次小米10对于三星HMX的打磨,总算是符合我心目中一部手机该有的拍摄体验。
另外小米的相机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智能拍文档,真的是击中了学生党的痛点。
还有雷军所说的魔法换天(魔哗换天)(魔法防天)功能也为小米10的相机增加了一些可玩性,这里呢我们就暂且不多提了,感兴趣的朋友自己买一台米10回家慢慢挖掘吧。
另外还有小米10的这个双扬声器要给个好评,小米支持双扬声器的手机并不多,而一代神机小米6是支持了双扬声器的。但小米6的顶部是用听筒发声,顶部和底部发出的声音并不一致,因此小米6的双扬声器体验并不能称得上是优秀。而这次小米10采用的是对称式的线性扬声器,两边的声音几乎一致,这种立体声音效我觉得还是非常棒的。
配置方面我们就不再多提了,后续如果我有机会跟朋友借到机子的话再跟大家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
最后我们再来聊聊价格吧,我相信这次的价格肯定出乎很多人(包括米粉们)的预料。小米是飘了吗?凭什么敢把手机卖到3999起步,5999封顶了?
首先我们要纠正的一个观念。过去小米确实很低价,也做过很多非常具有性价比的产品,但这也导致了小米在高端市场上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这对于小米未来的发展而言极其的不利。另外你能想象一下,人家友商都跑去啃高端市场那块大蛋糕了,你会甘心留在原地去啃原来那块中低端的窝窝头吗?不存在的。
OK,我们再回到产品定位上。你认为目前在4000元至6000元价位段上,能找出几款能够全方位暴打米10系列的产品?
很难,至少目前来说很难。
这就是我们要聊的第二个问题了。你认为的小米10没有性价比,其实是因为你觉得小米10不够低价。你习惯了以往小米的套路,习惯了小米手机一贯的超低定价,因此小米10突破了4000价位段的时候,你会大呼“小米10没有性价比啦!”“小米初心不在啦!”
朋友,性价比并不等于低价。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你是否能够用最低3999的价格买到一款同时具备90hz高刷曲面屏、骁龙865+LPDDR 5+UFS 3.0、具备ois防抖的超大底相机、超强散热、对称式线性双扬声器、4500毫安时以上的大电池、30w有线+30w无线+10w反向、横向线性马达等等呢?
我认为一款产品是否有性价比,在于我用了这些钱买来了什么样的体验,这些体验是否会对我的使用体验有所提升。举个摄影圈朋友应该懂的例子,我花了足足五千多块钱买了一颗RF24-105 F4红圈镜头,这颗镜头是否有性价比呢?它有,因为这颗镜头的素质极佳,同价格的其他24-105镜头没它好,而比它好的24-105镜头却比它贵。一款产品能够在同价位里仍然保持着一流的水准,那么这款产品才称得上是具有性价比。
所以你们也别说小米10太贵什么的。我说白一点吧,小米以前的任务自红米独立之后就已经移交出去了,现在的红米相当于以前的小米,仍然带来一些比较亲民的高性价比产品。而小米本家已经是作为一个全新的高端品牌,不惜一切代价进军高端市场。所以各位米粉们,如果想要找回以前小米的那种亲民感,请认准Redmi品牌(滑稽)。
发布会结束之后,我群群友一致认同,今日全场最佳:小米GaN(淦)充电器 65W!
米6钉子户们,今天收到雷总的远程施法了吗?
亲亲你的小米6已经很卡了,不如了解一下最新款的小米10?
这次的发布会除去前面煽情部分,正式开始的第一句话的意思就是:
小米要正式进军高端化了!
关于小米10和10pro的配置,其他回答里讲得很详细了,我就不讲了。就来讲一下我对小米进军高端化的一些思考。
很多人讲小米10进军高端化是小米在红海市场上,最终跨出的艰难一步。红米独立带销量,小米10可以安心冲击高端市场,并通过迭代真正建立起高端化形象。而这个高端化带来的更多的利润,也能够让小米能更好的生存下来。
小米需要更高的利润,把钱给渠道,给售后,给研发。因为一个良性循环的公司,才会有更好的发展。这个逻辑没有问题,但问题在于:
大家觉得3999和4999的定价贵了,但其实同样的配置给友商可能再多卖个几百块大家还觉得合理。这里面的根本原因是品牌力的问题,因为小米的品牌形象还没达到这个价位。再深入想一步:为什么还没到呢?因为它一直代表的品牌价值观是去渠道化的性价比。这也是很多米粉会成为米粉的原因。
做了个非常简单的图来理解:其他厂家 vs 小米。
2. 消费者选择它的理由是什么?难道是因为它曾经去渠道化给消费者利益,消费者就要在它提高利润的时候再支持回来?
3. 如果上面一个问题不成立,那么,它的新品牌定位到底是什么?
4. 把钱给渠道,给售后,给研发,我都认同。但之前去渠道化的小米,能短时间把渠道用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整合利用起来吗?这其实是个疑问。
我个人的愚见是,小米需要品牌重新定位,但它的品牌核心差异化依然得从消费者利益方站稳脚跟,可以从之前的性价比延伸开来,升级成为更好的消费者全面利益考虑者。消费者不该感知到3999或4999贵了,而是要真的认同雷军在发布会上说的这真的是个非常尽力的价格。
这种认同的最终体现是大家讲的品牌价值,但这个词听起来好像多少有点玄幻,多少有点“虚”。
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说,尤其是渠道和终端能触达的消费者来说,这个品牌价值除了字面意思,还有消费者能感知到的产品力。
比如摄像,除了四个摄像头、数字、跑分,消费者摸到手的时候还有什么能直接打动他们的?能旁边拿起一台手机就明显感知不同的?
比如设计,这种一眼就能看出来差距的地方,消费者其实对外观的审美也是很在意的(米10我觉得还蛮好看的,蓝绿和磨砂的好看,那个红紫的就算了)
比如屏幕,也是一样,讲了那么多数字,要确保消费者在线下拿在手里能感受到与友商的差距,否则争论哪个数字更好其实意义不大,消费者看不到的差距对他们来说没那么重要。
这部分我就是抛砖引玉随便讲了下,但抛砖引玉下来你们能看到另一个问题,渠道和终端销售很重要,因为他们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米10高端化带来的良性循环的确很好,但要利用好渠道和终端销售,一整套的话术和体系,并不是那么快能搭建的,这是个很大的挑战。
我看过的很多互联网网红产品,兴起后在网上热热闹闹沸沸扬扬,但实际跟行业传统品牌还是有差距。最终问题就出在,线上产品转线下比线下产品转线上难得多,因为渠道啊销售啊里面的体系和培训问题太复杂了,每个公司适合的也不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网红产品,但大公司依然在的原因,因为他们对线下资源的掌握,加上下沉,市场巨大,做线上也慢慢学过来了,自然继续活下去。
希望小米在真的做好良性循环之前,能挺下来,完成品牌重新定位。希望他们的品牌和产品一起成长吧。
2020年2月13日,小米召开了年后国产手机的第一场旗舰新品发布会——小米10发布会,为我们带来了小米10和小米10Pro这两款产品。
发布会中雷军宣布小米2019年的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手机业务全球限量第四,逆势增长31%,小米电视销量突破1000万台,稳居全国销量第一,2019年研发投入70亿,2020年预计将投入研发费用100亿,同时宣布小米正式开始冲击高端手机市场。
随后雷军正式开始介绍小米10,屏幕方面,小米10配备了一块6.67英寸AMOLED小孔径曲面屏,手动亮度可以达到800nit。屏幕刷新率达到了90hz,使显示更细腻流畅,触控采样率达到180Hz,充分提升屏幕的跟手性,提升游戏体验。
同时小米10还优化了自动亮度功能,配备了前后两个光线传感器,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测量环境光,并且优化了相关算法,通过AI学习和结合手机运行状态的方式,实现更加精准的自动亮度调节,还可实现4096级的亮度调节,使得亮度的调整更加细腻、平滑,提升手机使用过程中眼睛的舒适度。
音质方面,采用了上下对称式立体声,手机上下两端都有喇叭,音质出众。下巴采用了COP封装方式,实现了3.32mm的小下巴。
核心配置方面,小米10配备了高通骁龙865,采用了7nm工艺,CPU采用Kryo 585架构,最高主频2.84GHz;GPU采用Adreno 658,性能提升百分之25,功耗降低百分之25,并且配备了第五代高通AI引擎。
同时还搭载了LPDDR5芯片,在实现了更高性能和更好的体验的基础上,同时还有效降低了手机的功耗,这一点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在支持了“耗电大户”——5G的前提下,手机的功耗控制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这点同时也关乎着电池的大小,而且对整机的厚度及质感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小米10还搭载了UFS3.0闪存芯片,相比UFS2.1 速度提升百分之100,在Write Turbo的加持下,可以实现更快的读取速度,加快应用的安装速度。
小米10还支持了WIFI6,最大吞吐量可达到9.6G,可智能通知设备休眠与唤醒,让通讯终端更加省电的运行,同场景下也可以平均的提升在网设备的网速。5G的高功耗对手机的散热也有了很高的要求,小米10采用了立体式散热,配备了9颗温度传感器,更加精准的测量手机的温度,智能调节散热。配备了石墨烯+多层石墨+VC均热板,实现全方位立体散热,在同等环境下进行测试,表面温度可比友商旗舰机低2.8度。
续航方面,小米10搭载了一块4780mAh的大电池,支持30W有线极速充电,30W无线极速闪充,10W无线反充,可为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电动牙刷、耳机等设备充电。
拍照方面,小米10继续使用了之前在CC9Pro上使用过的一亿像素CMOS,并且进行了更加用心的调教,达到了更加优秀的拍照水平。
随后雷军开始介绍小米10Pro,小米10和小米10Pro的基本配置一致,屏幕、音质、相机、快充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
屏幕方面,小米10Pro的最高亮度可以达到1200nit,每块儿屏幕都经过了专业的调教,达到了了专业级原色屏的水准。
音质方面,小米10Pro采用的是小米10同款的双1216线性扬声器,等效1.2cc(小米10等效1.0cc),达到了DXO Mark音频测试世界第一的水准。
拍照方面,10 Pro镜头升级为8P镜头,镜头组合为108MP主摄+12MP人像镜头+20MP超广角镜头+8MP超长焦镜头,覆盖常用的全焦段,从0.6X超广角到50X数码变焦,四颗光学镜头接力变焦。同时优化了成片速度,并且新增支持了.HEIF格式,在保证画质的同时,也不会占用太多的手机内存。同时108MP的定制大底也保证了进光量的充足,有效的提升了夜景表现。得益于在AI相机方面的努力,还优化和新增了动态一键换天、电影画幅、智能场景优化等功能。此外小米10Pro还支持8K视频录制,可直接从视频中截出8K照片。
很多人不明白一亿像素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个人认为,一方面是一亿像素的解析力确实要强很多,能够拍出更加优秀的照片。另一方面,众所周知,限制目前手机摄影发展很大的因素其实就是变焦能力,现在绝大部分的手机还是定焦镜头,无法轻松地拍到远处的风景,只能通过数码裁切来变相的实现“变焦”功能,同时为了保证画质不断的增大像素和底,或者采用潜望式镜头来提升焦距。两者各有优劣,小米由于之前就有对一亿像素CMOS的调教经验,所以选择了前者。小米10Pro的DXO Mark世界第一的成绩,也充分的证明了这一选择是正确的。
快充方面,升级为50W有线快充,同时支持30W无线充电和10W无线反向充电。
价格方面,小米10 8+128G版本3999元,8+256G版本4299元,12+256 G版本4699元。小米10 Pro 8+256G版本4999元,12+256G版本5499元,12+512G版本5999元。
个人认为,相对小米9,小米10及10 Pro的升级还是非常大的,并且从配置上讲,小米10和10Pro也非常均衡,并没有什么短板,可以说是同价位配置最高,同配置价位最低的产品了,所以这个定价还是比较合理的。
除此之外,其实我还想再谈一些“题外话”,去年Redmi品牌独立之后,在经过了一年的努力和产品线的重新梳理之后,已经逐步站稳了3000元以下的市场,小米在经过了一整年的修整之后,终于也可以开始放手冲击4000元价位的市场了。小米10和10 Pro是小米冲击4000元以上市场的第一个系列产品,期待小米可以借此成功冲上4000+的价位,同时可以和传统高端品牌掰掰手腕,积累更多的经验和叫做,持续加大研发和投入,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毕竟“百花齐放才是春”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