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友在交友 App 相亲 1 小时花 3000 元还被拉黑,平台有责任吗?网络上的相亲靠谱吗?

回答
交友App相亲“坑”事:花3000元被拉黑,平台到底有没有责任?网络相亲靠不靠谱?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挺让人咋舌的事儿:有网友在某个交友App上,仅仅和一个“对象”聊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心甘情愿地掏出了3000块钱,结果对方立马消失,还顺手给拉黑了。这事儿要是搁在以前,估计得被当成笑话听,但现在嘛,在虚拟世界里,这种“照骗”加“骗财”的戏码似乎越来越常见。那么问题来了,花了钱还被坑,这个交友App平台,它到底有没有责任?还有,现在网上这些五花八门的相亲方式,到底靠不靠谱?

咱们先掰扯掰扯这个平台责任的问题。从法律和道义上讲,平台确实不是完全没责任。

你想啊,这个交友App是干嘛的?它的核心业务就是提供一个平台,让人们认识、交流,最终找到伴侣。这就像一个婚介所的线上升级版。婚介所收钱是为了给您介绍靠谱的对象,那这个App收钱(即使是间接通过付费功能),就应该保证您在这儿的体验是相对安全和真实的。

首先,平台的审核机制问题。 您用交友App,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方是真人,而且基本信息(比如照片、年龄、职业等)不能是假的离谱吧?如果这个App对用户的身份信息、照片真实性缺乏有效的审核手段,甚至根本就没有审核,那就相当于把用户置于一个“裸奔”的状态。一个连“照骗”都无法有效过滤的平台,怎么谈得上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那个花了3000块钱的网友,很可能就是被一张精心P过的照片或者虚构的身份给骗了。如果平台明知故犯,或者审核流程漏洞百出,导致用户被骗,那平台就有失职之嫌。

其次,交易和资金安全问题。 虽然很多交友App不允许直接在平台内进行金钱交易,但你知道,总有人会绕过规则,比如私下转账、发送红包等等。问题在于,一旦用户在平台内交流产生了好感,很容易被引导到线下见面或者私下进行金钱往来。如果平台对用户之间的这种“过激”互动没有预警或者干预措施,任由用户进行高风险的私下交易,那么在用户发生损失时,平台也应该承担一定的监管责任。尤其是当这种私下交易被平台的一些“玩法”(比如付费礼物、虚拟道具与现实利益挂钩)间接促成时,平台的责任就更大了。

再者,投诉处理和用户保障机制。 遇到这种被骗的情况,用户肯定会找平台投诉。如果平台对于这类投诉不重视,或者处理流程形同虚设,比如简单地让用户“自行协商”,那这个平台的用户保障体系就等于不存在。一个负责任的平台,应该有明确的规则来处理用户之间的纠纷,并且在必要时提供介入和处理的方案,至少也要提供有效的证据收集和证据转交途径给相关部门。

然而,平台责任也不是无限的。 你也不能指望平台把每一个用户都当成自己亲爹亲妈一样盯着,毕竟交友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如果用户在完全知情、自愿的情况下,进行了不理智的消费或者被对方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而平台并未直接参与到欺诈行为中,那责任的界限就会变得模糊。但即便如此,平台在提供服务时,也应该尽到基本的注意义务,比如对用户行为的引导、风险提示等。

至于说“网络上的相亲到底靠不靠谱”,这个嘛,就像街边的小吃摊和米其林餐厅,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

靠谱的方面呢,确实也有。

打破地域限制,拓展社交圈。 以前找对象,可能就局限在单位、小区、老乡会里。现在网络交友,只要你愿意,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你都有可能认识。这大大增加了遇到合适对象的几率。
提供初步筛选,节省时间。 很多App会根据用户的喜好、条件进行匹配,让你有更大概率认识你可能喜欢的人。省去了大海捞针的麻烦,可以先从文字、语音交流了解一下。
信息相对透明(如果用户真实的话)。 相亲时,很多条件是可以公开展示的,比如年龄、职业、学历、兴趣爱好等,这能让你在见面之前就对对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不靠谱的也确实不少,而且这些不靠谱的地方往往隐藏得更深。

“照骗”和信息造假泛滥。 这是最普遍的问题。照片美颜、滤镜开到最大,年龄性别职业都能随便编。有些人甚至盗用别人的照片,把自己包装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人。一旦见面,画风突变,简直就是“惊吓”大于“惊喜”。
目的性不纯,欺诈和诈骗。 有些人加入相亲平台,目的根本不是找对象,而是为了骗财、骗色,甚至还有些是传销、诈骗团伙的“鱼塘”。他们会通过甜言蜜语、虚构的苦衷、制造紧急事件等方式,来套取钱财。上面那个花3000被拉黑的例子,就是最典型的“杀猪盘”前奏。
“养备胎”文化和情感消耗。 很多用户同时和多人聊天,把别人当成备胎,浪费彼此的时间和感情。而且,长时间的线上交流,容易让人产生虚幻的亲密感,但一旦涉及到现实,可能就一拍两散。
缺乏有效监管和信用体系。 和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介绍、熟人介绍不同,网络相亲的双方往往是陌生人,缺乏信任基础。一旦发生纠纷,也很难找到“担保人”。平台的监管不力,也让这些不靠谱的人有了可乘之机。

所以,网络相亲到底靠不靠谱? 只能说,它提供了一个可能性,但实现这个可能性需要你自己非常谨慎和有辨别能力。

如果想在网络相亲中少踩坑,有几点建议:

1. 保持高度警惕,拒绝“杀猪盘”。 凡是要求过早谈钱,或者讲一些让你心软、同情、心疼的故事,让你产生“一定要帮帮他/她”想法的人,立刻停止交流,远离!尤其警惕那些以投资、赌博、做生意失败、家人重病等理由要钱的。
2. 坚持视频验证,多维度了解。 在决定花费任何时间和精力之前,尽量视频通话。看看对方是否和照片一样,聊聊细节,看看言谈举止是否一致。如果对方总是找各种理由拒绝视频,那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3. 不要轻易转账,任何理由都不行。 无论对方有什么样的难处,你都不应该成为“救世主”。尤其是通过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直接转账,一旦转出去,追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4. 在平台内交流,少私下接触。 尽量将交流保持在交友App内部,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平台可能还会保留一些聊天记录作为证据。如果对方急于让你加微信、QQ,那就要小心了。
5. 不轻信承诺,不操之过急。 爱情需要时间来培养,不要因为对方几句甜言蜜语就头脑发热,许下不切实际的承诺,更不要急于奔现,或者把感情建立在虚幻的承诺上。
6. 选择正规、有口碑的平台。 虽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没问题,但选择一些大品牌、用户基数大、评价相对较好的平台,至少在安全性、用户质量上会更有保障一些。并且了解平台的举报机制和用户协议。

总而言之,网络相亲就像走钢丝,技术和心态都得跟上。平台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我们自己也得擦亮眼睛,别把真心和钱包轻易交给陌生人。毕竟,在这个虚拟世界里,辨别真假,比在现实生活中更需要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从普世价值来说,必然是有责任的,满平台都是骗子,平台能没责任吗?

但是,我觉得人家开到现在,肯定是甩锅甩干净的了……

user avatar

如果没记错的话,大概是2000年左右的时候,那个时候网络还不发达,老爸的一个同事,女的,来找我妈,跟我妈说有个很挣钱的项目——“X利”,说拉她进“X利”的大姐她丈夫是退休军官,家里本来就很有钱,现在做了“X利”之后,又买了多少套房子,多少套车........

好在,老妈不是那耳根子软的人,根本不信,那个阿姨来了N多次,最终没说动我妈.........

结果,大概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阿姨就不干“X利”了........


后来,这个阿姨又来跟我妈说“买基金”,说XXX买基金赚了多少多少钱........


再后来,我们这边有个叫“X雨”的,实际上是搞民间借贷的,但是,在我们这边开了很多超市,貌似还有政府背景.........很多人往这个公司投钱,当时那个阿姨跟我妈的说法是:“投资回报率高,有政府做后盾.........”结果..........我们当地人应该有不少知道这个事的,感觉牵扯到敏感话题,就不多说了,我想大家都懂得.........


其实,在这个阿姨来游说我妈的时候,我都会跟阿姨说:“这些事情一般都是骗钱的!”但这个阿姨会用各种图片,文字,等事实来教育我——相信她,只会赚,不会赔........


就像是很早之前我就说过“不支持网恋,因为觉得不靠谱。”但在很多人上当受骗的同时,又会有很多人发照片,发文字,发视频表明自己就是网恋找到了“真爱”........


所以,我只能很无奈的说,有些事情,你自己觉得靠谱就靠谱!只是上当受骗了,别后悔就好!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