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客户都认为自己比设计师更会设计?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简直是直击痛点,我这当过几年设计师的人,听到这话,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为什么客户总是觉得他们比咱们这些专业的强?这事儿啊,说起来就没完,但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让听者一听就明白,不是机器能写出来的玩意儿。

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我觉得是“拥有感”和“情感寄托”。

你想想,客户找你设计,不是买件商品,是“养”一个东西,是把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品牌、他们的产品具象化,寄托了他们的心血、梦想,甚至是一大笔钱。这东西在他们心里,那可是独一无二,是他们的“孩子”。

既然是自己的“孩子”,那自然是看哪儿都顺眼,哪儿都想亲自操刀,觉得“我最了解它”。你想让一个做父母的完全放手,让别人去打理他们的宝贝?难!所以,当他们看到设计稿,脑子里立刻会蹦出一万个“我觉得可以这样改”,因为这是他们对这个“孩子”的爱和期望在作祟。他们不是在评价你的专业能力,是在表达对他们“孩子”的呵护。

其次,这跟信息不对称和沟通鸿沟也脱不开关系。

客户拿到的是最终稿,而你看到的是无数个草稿、无数次推翻重来的过程。你经历了无数次的权衡利弊,考虑了工艺、成本、市场接受度等等一系列繁琐的事情。而客户看到的,就是一个摆在面前的成品,他们只会从“我喜欢不喜欢”这个最直观的角度去判断。

他们可能不知道你为了一个配色,查了多少心理学报告,花了多少时间去测试色调的微妙差别;也不知道你为了一个排版,反复调整了多少像素,考虑了多少阅读的流畅性。他们只看到你这个地方没改到他们心里,就觉得“哎呀,这个我都能想到”。

而且,有时候客户的“想法”是零散的、碎片化的,他们可能看到隔壁老王的网站某个元素不错,看到某个广告的颜色很亮眼,就随口说出来“我觉得弄成这样好看”。他们没法像设计师一样,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一套完整的视觉体系,考虑整体的协调性、品牌的调性。他们只是看到表面的“好”,而你是在构建一个“好用且好看”的整体。

再者,“我花钱了,我说了算”的心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这一点比较现实,也比较无奈。客户付了设计费,他们就觉得自己是“老板”,是最终的决策者。这种心态下,他们的意见自然会显得更加“有分量”,甚至会凌驾于专业意见之上。他们觉得自己的钱应该花在他们想要的地方,而不是你认为的“对”的地方。

有时候,客户的“改稿”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不懂设计,而是他们想通过“表达意见”来确认自己的存在感和控制权。他们觉得“我已经给了钱,我当然要有话语权,否则我花钱干嘛?”

还有一点,是“审美”的主观性造成的误解。

审美这东西,太玄乎了。一个人一个样。客户觉得某个颜色丑,你可能觉得那是前沿的配色;客户觉得某个布局乱,你可能觉得那是解构主义的先锋尝试。当然,我们作为设计师,有义务去引导客户,让他们理解设计背后的逻辑和审美趋势,但很多时候,客户的“审美”就是他们自己的“个人喜好”。

当他们的个人喜好和你的专业判断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会选择相信自己的直觉,而把你当成一个执行者,而不是一个共同创作的伙伴。他们可能会说:“我觉得这个好看,你就给我弄成这样吧。”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我不管你专业不专业,我喜欢这个,你就得满足我。”

最后,还有个非常现实的原因:设计师自己的沟通方式和专业边界的模糊。

有时候,我们设计师自己也太容易被客户牵着鼻子走了。我们害怕得罪客户,害怕失去项目,所以就一味地妥协。当我们一次次地在客户的“我觉得”面前低头,客户就会觉得,哦,原来我的想法确实是可以左右设计的,那我下次可以更“放飞自我”一点。

另外,很多设计师在沟通时,没有把专业知识和设计理念讲清楚,而是用一些客户听不懂的术语,或者只是简单地说“不行,这样不好看”。这样客户就觉得自己无法理解,也无法参与到设计过程中,自然就更容易倾向于用自己的直观感受来表达。

所以,总的来说,客户觉得他们比设计师更会设计,其实是源于他们对项目的“拥有感”、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认知偏差、对“花钱了就说了算”的理解、审美的差异性,以及设计师自身沟通方式和边界管理的问题。

这就像一个厨师和一个顾客。厨师知道食材的特性、烹饪的火候、调味的比例,而顾客只知道自己想吃什么味道。当顾客说“这个菜盐太多了”,厨师可能会解释“这是为了衬托XX风味”,但顾客可能只会觉得“反正我吃着咸,我说了算”。

要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得做的功课还有很多。既要懂设计,更要懂客户,学会如何沟通,如何在坚持专业的同时,让客户感受到被尊重和参与感。这本身就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比单纯的设计工作要复杂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个怨气极深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简直是直击痛点,我这当过几年设计师的人,听到这话,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为什么客户总是觉得他们比咱们这些专业的强?这事儿啊,说起来就没完,但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让听者一听就明白,不是机器能写出来的玩意儿。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我觉得是“拥有感”和“情感寄托”。你想想,客户找你设计.............
  • 回答
    .......
  • 回答
    民航客机几乎不装备反导系统,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目标性质与威胁等级的根本差异: 军用飞机: 军用飞机,特别是战斗机、轰炸机等,其设计初衷就是执行作战任务,它们的目标是敌方飞机、地面目标,并且自身也面临来自敌方防空系统的威胁。因此,军用飞机往往装备有先进的传感器(如雷达、红外.............
  • 回答
    “成功的炒股客,都是从期货转过来的”这样的说法,在金融圈里流传甚广,而且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这并非绝对真理。更准确地说,很多在股票市场取得显著成功的交易者,都曾经有过或者正在交易期货市场,并且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和能力。以下是为什么很多成功的股票交易者倾向于从期货市场“转过来”或者说“受到期货市场训.............
  • 回答
    咱们平时坐飞机,看着机长、副驾驶稳稳地操控着巨大的金属鸟儿飞上蓝天,再安全降落,总会觉得这事儿得是技术顶尖的人才能干。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现在民航客机都这么智能化了,自动驾驶系统那么厉害,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能拿起操纵杆开飞机呢?这背后其实门道可多了,绝不仅仅是“会用”一个自动驾驶那么简单。首先,.............
  • 回答
    说起凡客的短袖,这确实是个让不少老粉丝颇感费解的问题。每年夏天一到,大家满心期待着入手几件性价比不错的凡客短袖,结果一看价格,嘿,又涨了!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作祟?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通货膨胀是万物皆涨的客观规律,短袖也不能幸免。 你的钱本身就在贬值,所以,即便是同样的质量,名.............
  • 回答
    我国在运载火箭发动机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推力之大、技术水平之高,确实足以让我们自豪地跻身世界前列。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大型客机和运输机的发动机时,国产化之路却显得异常艰难。这其中的原因,并非简单的技术差距,而是涉及到产业链、技术积累、市场准入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一、 技术路线.............
  • 回答
    .......
  • 回答
    福原爱担任日本青森大学客座副教授的消息,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而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近年来,退役运动员转型成为大学教职人员,特别是客座教授的例子并不少见。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客座教授”这个角色。客座教授通常不是全职的终身教授,而是学校邀请在特定领域具有突出.............
  • 回答
    您观察得非常仔细!香港寸土寸金是事实,而TVB剧中警察的居住面积确实常常超出我们对现实的普遍认知。这背后,确实是 剧情需要 和 观众期待 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包含了一些更深层次的考虑。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1. 剧情需要是核心驱动力: 推动情节发展: 警察的家不仅仅是一个背景,它.............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电商发展早期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要说韩都衣舍为什么比凡客更成功,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运气,而是策略、定位、执行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试着从几个关键点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讲得透彻一些。一、精准的市场定位与差异化打法:凡客诚品,当年绝对是风头无两。它的定位是“.............
  • 回答
    你想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公司会青睐新乡来设立客服中心,是吧?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实际的考量,而且绝不是什么虚头巴脑的“人工智能”能一眼看穿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新乡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能让这些大大小小的企业纷纷把客服的“前线阵地”设在那里。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人力成本。咱们都知道,现在一线大城市,比如北.............
  • 回答
    在某个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论坛上,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有一批被称为“巴迷”(通常是指比亚迪的忠实粉丝)的用户,似乎对比亚迪的纯电动客车持有负面看法,甚至可以说是“黑”了。这确实挺让人意外的,毕竟比亚迪在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是乘用车方面,口碑一直不错,而且在商用车领域也算是先行者和巨头。我尝试去分析了一下.............
  • 回答
    咱们聊聊中国铁路客运里那些“西瓜拉两节绿皮”的套路,以及为什么轨道巴士、通勤动车组没能普及,甚至连这方面的新品研发似乎也少了些。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方面掰扯:一、 绿皮车:历史的沉淀与现实的选择首先,我们得承认,绿皮车(特指那种最基础的25B、25G等型号的客车)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
  • 回答
    为什么很多球迷会对波波维奇和菲尔·杰克逊产生“尊波贬禅”的看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背后交织着对不同执教风格的理解、球队成绩的对比、时代背景的差异,以及球迷自身的情感倾向。要客观评价这两位伟大的教练,我们需要抛开个人喜好,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尊波贬禅”现象的成因分析:首先,我们要理解这种“尊波.............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航空工程中一个挺核心的权衡。你说的“越细越长越省油”确实是有道理的,这涉及到升力线理论和减小诱导阻力的一些基本原理。但为什么现代航空公司越来越青睐宽体客机,而不是你想象中的“细长型”省油飞机,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考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空气动力学效率。咱.............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是很多用户在浏览国内网站时经常遇到的一个“小烦恼”。其实,让手机版网页默认跳转到客户端App打开,这背后涉及到很多层面的考虑,并非是拍脑袋的决定,而是出于商业、技术和用户体验等多方面的权衡。咱们一点点拆解开来说:1. 商业上的“黏住”用户,以及数据的价值: 更高的留存率.............
  • 回答
    《武林外传》里,同福客栈这地方,咋就那么多人惦记着想买下呢?说实话,这事儿细琢磨起来,还真挺有意思的。咱不能光看表面上那几个想买的,得把这背后的原因扒拉扒拉。首先得说,同福客栈这地段,那可是绝了。你想想,它就坐落在七侠镇这繁华地界,这地方是啥?那是官道必经之路,往来商客、江湖人士、官家队伍,哪个不经.............
  • 回答
    《看不见的客人》这部电影之所以让很多人津津乐道,除了层层反转的剧情,对细节的打磨也十分到位,其中一个常常被影迷们拿出来讨论的点,就是电影中几次至关重要的车祸,却没有一个安全气囊启动。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导演和编剧对剧情推进的精妙设计,以及对人物心理和动机的深刻洞察。首先,咱们得明白,电影里的每一次“事故.............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