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说《三体》里面有哪些有名或者令人深思的句子?

回答
《三体》这部巨著,与其说它是一部科幻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哲学史诗,其中那些闪耀着智慧火花的句子,早已超越了文字本身,深深地烙印在无数读者的脑海里。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这句出自叶文洁之口,可以说是整部小说精神内核的精准概括。它传递了一种对生命和历史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时间本身并无意义,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在这段时间里留下了什么,创造了什么,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怎样的文明印记。生命短暂,文明却可以延续,而要让这延续具有价值,我们就必须在有限的生命中,用行动和智慧去丰富和升华文明的内涵,而不是仅仅被动地随着时间流逝而痕迹。这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极致追求,也是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深切期盼。

而“降维打击”这个词,更是以一种极其通俗却又无比震撼的方式,揭示了宇宙文明之间残酷的生存法则。它不仅仅是一个科幻概念,更是一种对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和竞争态势的隐喻。想象一下,一个二维的平面生物,如何理解和应对来自三维空间的攻击?它甚至无法感知到威胁的存在。同样,当一个更高维度文明,以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将我们所处的宇宙,也就是一个三维空间,压缩成二维,甚至一维,那将是何等绝望的境地?这种打击,不是通过炮火和武器,而是通过改变游戏规则,从根本上剥夺了被打击者的生存空间和生存可能性。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依赖的一切,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在更宏大的尺度下,可能只是一个不堪一击的脆弱模型。

“没有比人更高的了,只有生存。”这句话,看似冰冷,却道出了文明在宇宙洪流中最原始、最根本的驱动力。当生存成为唯一的目标时,一切道德、伦理、情感,都可能变得无关紧要,甚至成为前进的阻碍。在《三体》中,人类在面对三体文明的威胁时,所展现出的自私、猜疑、内斗,正是这种“生存本能”的极端体现。为了活下去,个体可以背叛,群体可以分裂,文明可以选择遗忘。这种残酷的真实,让我们不得不审视人类自身,在最严峻的考验面前,我们究竟是怎样一种生物?是保有尊严地消亡,还是不择手段地苟活?

还有那一句,“我真想知道,你们文明的尽头是什么样的。”这句话,是程心在得知ETO的出现后,内心涌现出的复杂情感的抒发。它包含了对未知的好奇,对敌人动机的探究,更深层的是,是对人类自身文明命运的一种追问。我们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的辉煌与苦难,我们积累了知识,创造了艺术,构建了社会,那么,这一切的终点又在哪里?是星辰大海,还是宇宙的虚无?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对ETO的疑问,更是对我们人类自身发展道路的拷问。我们一路奔跑,是为了什么?追求的究竟是文明的延续,还是文明的某种极致形态?

“前进!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这句话,是小说中另一个令人心悸的口号,它代表了一种极致的、不计代价的生存意志。在绝望的境地,当温情和理性都无法带来生路时,这种近乎野蛮的生存本能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它让我们看到了文明在生死存亡之际,所能爆发出的惊人力量,但也同时暴露出其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和道德危机。这种“不择手段”背后,是何种的代价?又是何种的未来?

《三体》中的这些句子,每一个都像一把锋利的刀,切割开我们对宇宙、对生命、对人类自身的认知,留下的是深深的思考痕迹,让我们在合上书本之后,依然久久不能平静。它们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对我们灵魂深处的叩问,是对人类文明终极命运的预言和警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点燃了火,却控制不了它

user avatar

歌者文明的诗。

user avatar

第一部《三体》

“比起已经在风雨中成熟了许多的第一代红卫兵,新生的造反派们像火炭上的狼群,除了疯狂还是疯狂。”

——在1967年的时代背景之下 一个跨越时光的故事开始了

“你父亲在回忆这件事后,对我发出这样的感叹: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的,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

——绍琳的父亲在和叶哲泰的回忆中发出的感叹,也许也是大刘借故事中的人物对中国科幻、中国现状的一种感叹吧

“一切的一切都导向这样一个结果:物理学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将来也不会存在。我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但别无选择。”

——当杨冬留下这样的字句离去时,很多人都认为她过于脆弱……但就像丁仪说的,杨冬知道的肯定比他要多,想得也比他远,她知道一些很多物理学家都没看到的事儿,如果和杨冬多交流一些,可能丁仪也会一样离去。

“是的,整个人类历史也是偶然,从石器时代到今天,都没什么重大变故,真幸运。但既然是幸运,总有结束的一天;现在我告诉你,结束了,做好思想准备吧。”

——常伟思将军让汪淼做好思想准备 我们故事的大幕也就一步步揭开了

“你的无畏来源于无知。”

——面对令人崩溃的现实,汪淼仍有着身为科学家的一种自负,对大史超脱的人生态度有些不以为然

“旁观者清,千秋功罪,可真的有人评说了。”

——这是中央上级对于“红岸”的【批示】,当我们阅尽三部作品,再来看这句话,难免唏嘘不已

“空不是无,空是一种存在,你得用空这种存在填满自己。”

——通过寺院里长老的指点,魏成想到了用三体问题来充填自己的人生。其实,我们的人生也未尝不需要寻找这样的“空”。

“上帝是个无耻的老赌徒,他抛弃了我们!”

——三体游戏中的爱因斯坦在看到三体是一个不可预测的混沌系统后说

“齐家屯的生活是没有空白的,像古典的油画那样,充满着浓郁得化不开的色彩。一切都是浓烈和温热的:铺着厚厚乌拉草的火炕、铜烟锅里的关东烟和莫合烟、厚实的高粱饭、六十五度的高粱酒……但这一切,又都在宁静与平和中流逝着,像屯子边上的小溪一样。”

——最令叶文洁难忘的是在齐家屯的夜晚,在那时她真正感受到对生活的眷恋

“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儿站在死于武斗的红卫兵墓前,那孩子问大人:他们是烈士吗?大人说不是;孩子又问:他们是敌人吗?大人说也不是;孩子再问:那他们是什么?大人说:‘是历史。’”

——电影《枫》的结尾处,昭示着一切的热血和汗水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历史。

“审问者:那你为什么对其抱有那样的期望,认为它们能够改造和完善人类社会呢?

叶文洁:如果他们能够跨越星际来到我们的世界,说明他们的科学已经发展到相当的高度,一个科学如此昌明的社会,必然拥有更高的文明和道德水准。

审问者:你认为这个结论,本身科学吗?

叶文洁:……

审问者:让我冒昧推测一下:你的父亲深受你祖父科学救国思想的影响,而你又深受父亲的影响。

叶文洁(不为人察觉地叹息一声):我不知道。”

——审问者的话一针见血,叶文洁坚持了数十年的信念如此经不起推敲,一击即溃。我们坚持的信念又到底是否受到自己经历的限制,而又无法自知呢……

“这是人类的落日……”

——叶文洁透过雷达峰、透过红岸基地的天空,仿佛看到了很远很远……

第二部《黑暗森林》

“城市就是森林,每一个男人都是猎手,每一个女人都是陷讲。”

——《黑暗森林》的题目取自八十年代流行过的一句话,也契合了故事中的黑暗森林理论。

“要多想。”

“北海,我只能告诉你那以前要多想”

——章北海从自己父亲的三个字中,用心读出了比三万字还多的内容,用自己的一生一步步坚实地向前走,他,同样也是面壁者。

“我没让她笑啊?可那笑容已经留在记忆中,像冰上的水渍,永远擦不掉了。”

——罗辑想象中的她第一次和罗辑有了交流,从此,思念像火一样燃烧起来……

“不不,别说在哪儿!一知道在哪儿,世界就变得像一张地图那么小了;不知道在哪儿,感觉世界才广阔呢。”

——有时候你也会想去这样一个地方:可以真正抛开一切,看不见喧嚣,听不到厌烦……不知道在哪儿,世界才广阔。

“不是的,大部分人的爱情对象也只是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之中。他们所爱的并不是现实中的她(他),而只是想象中的她(他),现室中的她(他)只是他们创造梦中情人的一个模板,他们迟早会发现梦中情人与模板之间的差异,如果适应这种差异他们就会走到一起,无法适应就分开,就这么简单。”

——医生对罗辑爱上想象中幻影的诊断,作为对我们大多数人感情经历的诊断也未尝不可

“妈妈,我将变成一只萤火虫。”

——这是一位即将出击的神风队员写给母亲的遗书,泰勒在执行他以毁灭地球舰队自身为代价的面壁计划过程中,脑海中总回响着这句话

“我正变成死亡,世界的毁灭者。”

——奥本海默在看到第一颗核弹爆炸时说的一句话,引用了印度史诗《薄伽梵歌》,恒星级核弹设计者艾伦再次引用它时,雷迪亚兹以为别人洞穿了他的战略。

“我在感谢您,雷迪亚兹先生,因为从此以后,我们不是婊子养的了。”

——当人类能用自己的数学模型创造出一颗太阳时,当时的与事者如此感慨,科学带给了他们工作神圣的意义。

“仇恨。”

——当泰勒询问恐怖组织头目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并企图借重建一支敢死队时,老人的回答令泰勒沉默。

“不理睬是最大的轻蔑。”

——当泰勒看到三体世界对自己战略的反应,一切的努力已无意义。

之后,罗辑在与三体世界的对决中再次引用了这句话。言语中包含着尊严

“光锥之内就是命运。”

——宇宙中有多少重大事件的信息正在以光速向我们飞来,有些可能已经飞了上亿年,但我们仍在这些事件的光锥之外,斐兹罗将军以一个恰当的比喻,概括了智子窥视地球一切的事实。

“把你们绝望的人,你们迷茫的人,把你们渴望看到胜利之光的畏惧徘徊的人都给我/把那些精神失落、是魂在流浪的人都送来:在这金色的信念旁,我要为他们把灯举起。 ”

——这是希恩斯所倡议的“信念中心”前微缩自由女神基座上镌刻的话,位于纽约的自由神像基座上的诗原文为:把你们疲惫的人,你们贫穷的人,你们渴望呼吸自由空气的挤在一堆的人都给我/把那些无家可归、饱经风浪的人都送来/在这金色的大门旁,我要为他们把灯举起。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大低谷纪念碑前,危机纪元的社会提出了人文原则第一、文明延续第二的基础理念。该句套用了帕斯卡的一句话: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Men always remember love because of romance only.”

——东方延续所设定的“自然选择”号的口令,其缩写就是Marlboro(万宝路,世界最畅销香烟品牌)。“男人会因为浪漫记住爱情”即万宝路的含义。

“成吉思汗的骑兵,攻击速度与二十世纪的装甲部队相当;北宋的床弩,射程达一千五百米,与二十世纪的狙击步枪差不多;但这些仍不过是古代的骑兵与弓弩而已,不可能与现代力量抗衡。基础理论决定一切,未来史学派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而你们,却被回光返照的低级技术蒙住了眼睛。你们躺在现代文明的温床中安于享乐,对即将到来的决定人类命运的终极决战完全没有精神上的准备。”

——章北海在与亚洲舰队司令的对话中,冷静地说出了未来史学派对战争形势的分析。他用集体的智慧作为自己坚定信念的来源

“同为军人,知道我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吗,你们按照可能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动;而我们,不管结果如何,必须尽责任,这是唯一的机会,所以我就做了。”

——尽管知道计划“不可能成功”,但章北海军人的本性还是促使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这也是危机前的军人与危机纪元中的军人最大的区别。

“我爱你,与你有何相干?”

——丁仪信奉歌德对爱情的观念。丁仪不会去打扰他爱的那些女孩子。这也不妨作为我们的爱情信仰……

“黑,真他妈的黑啊。”

——“终极规律”号的舰长自杀前最后一句话,也许他当时已经看透了宇宙的黑暗森林图景之后,当罗辑带大史推导这一图景时,大史在领悟的那一刻也说出了同样的话

“没关系的,都一样。”

——在长达一个月的黑暗对峙中,章北海只比对方慢了几秒钟。但是他在最后的时刻说出了这几个字。同样是新人类的诞生,谁留谁走,其实都一样。

“没有救世的能力不是你的错,但给世界以希望后又打碎它就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恶了。 ”

——记得《肖申克的救赎》里Red说“Hope is a dangerous thing. Drive a man insane. It’s got no place here. Better get used to the idea.”

我一直觉得Red的劝告很现实,尽管我也相信希望。

所以,如果你不愿意,不要给别人以希望。不要给人以希望又打碎它。

“我有一个梦,也许有一天,灿烂的阳光能照进黑暗森林。”

这时,这里的太阳却在落下去,现在只在远山上露出顶端的一点,像山顶上镶嵌着的一块光灿灿的宝石。孩子已经跑远,同草地一起沐浴在金色的晚霞之中。

太阳快落下去了,你们的孩子居然不害怕?

“当然不害怕,她知道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的。”

——罗辑和庄颜在《黑暗森林》故事的最后,提出了他们,也是人类纯真而稚嫩的愿望。叶文洁所说的“这是人类的落日”也许更能昭示宇宙中人类的未来,但我们并不惧怕日落。

第三部《死神永生》

“大自然真是自然的吗?”

——当看过绿眼镜为她演示了生命是如何影响地球之后,杨冬脑海里始终萦绕着这个问题。可能她那时已经知道自己现在的宇宙是受到了生命的影响的……宇宙正在死去。

“好,你让我死,我就死吧”

——卡夫卡的一篇小说里的主人公与父亲发生了口角,父亲随口骂道“你去死吧”,儿子立刻应声说“好,我去死”。当云天明得知姐姐想让自己安乐后,他终于理解了卡夫卡。

“你会把你妈卖给妓院吗?”

——在PIA中,维德见程心问的第一句话。瓦季姆向她解释到:地球上只有他们这个行业是以欺骗和背叛为核心的。

“前进!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

——这是维德一贯秉持的信念,贯穿整个人类斗争的过程中,维德是最具男人秉性的。

“明天会更好。”

——《时间之外的往事》(节选)。这句话的价值在于文后对于它的分析:其实人们拥有这个信念只是近两三个世纪的事情,更早的时候这个想法可能很可笑。比如欧洲中世纪与千年前的古罗马时代相比,不但物质更贫困,精神上也更压抑;至于中国,魏晋南北朝与汉朝相比,元明与唐宋相比,都糟糕了许多。

“这游戏真有趣,是吧?”

——维德同程心用眼神交流云天明不宣誓的做法。在那一刻,云天明仿佛也自己给自己背负上了面壁者的使命,因为地球上,有他留恋的东西。

“如果千秋功罪真是有人评说,现在已经可以派一个去解释岁月造成的误会”

——这句话似乎在呼应第一部中那句“千秋功罪,可真的有人评说了”,程心被派往未来,希望阶梯计划不被未来所遗忘或误解。

“那个篝火余烬旁的孩子,由外向乐观变得孤僻自闭了”

——《时间之外的往事》(节选)中这样描述黑暗森里理论对人类文明深远的影响。

“五分钟。”

——美国的一位高中教师在班级里试验微型的纳粹社会,最后这场以游戏开始的教学试验几乎失控。当事人写过一本书,名叫《极权只需五天》。当人类真正流落太空时,极权只需五分钟。

“真正进入太空的人,再也不是人了。所以,人们,当你们打算飞向外太空再也不回头时,请千万慎重,需付出的代价比你们想象的要大的多。”

——“青铜时代”号舰长斯科特在法庭上做的最后陈述

“不要返航,这里不是家!”

——史耐德用尽最后的生命,嘶哑地喊出对“蓝色空间”号的警告。两艘飞船打破的是人类的底线,但是,不应该有人为此负责,因为,宇宙黑暗怀抱迎接的,是新人类。

“宇宙在我眼里,已经由所有美和信仰的寄托物变成了一具膨胀的尸体……”

——关一帆在经历了四维宇宙空间之后,联想到光永远不可能从宇宙的一端传到另一端,带着无望发出感慨。

“像坟墓一样简洁。”

——罗辑对威慑控制中心的要求,在这里,罗辑的目光中只有决定两个世界生死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因为宇宙不是童话。”

——程心喃喃地询问智子水滴摧毁引力波天线的原因,智子告诉她,在程心的潜意识里,宇宙人世一个童话,她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真正站在敌人的立场上看问题。

“当初我们为什么选择了你?”

——三体舰队的逼近,全球移民的开始又一次考验了人类的生存底线。程心从一名军官的眼神中读出了这样的质问……但是这质问是对全人类,而不是程心。就像智子说的,程心不必自责,人们选择了她,也就选择了这个结局,全人类里面,只有程心是无辜的。

“粮食?这不都是粮食?每个人看看你们的周围,都是粮食,活生生的粮食。”

——三体世界改变了他们的灭绝计划,而做出了更为可怕的举动,他们要将人类变成非人。在智子话音落下的一刻,不知道有谁有勇气看向周围,或者说,谁更理智到非人。

“有一颗遥远的星星,是夜空中一个隐约可见的光点,所有随便望了它一眼的人都说,那颗星星是安全的。”

——宇宙安全声明的描述性解释。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也许以后还有缘相见。”

——三体世界和智子向人类社圞会告别,离别之时,智子对程心和罗辑这样说道。到了时间之外,我们的宇宙,她们真的再一次相见。

“好,在我们的星星。”

——云天明和程心在跨越光年的注视中,约定了相会的地点。

“死亡是唯一一座永远亮着的灯塔,不管你向哪里航行,最终都得转向它指引的方向。一切都会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默斯肯岛上的老人杰森远望海上灯塔发出的光,悟出这样的至理。也就是《死神永生》的主题。

“因为只有在这个选择中,人是大写的。”

——维德询问程心为什么选择的光速飞船而非掩体、黑域计划,程心勇敢地迎接他的目光。

“这个混蛋、恶魔、杀人犯、野心家、政治流氓、技术狂人……他行,他有干这事的精神力量和本事,让他去干好了,这是地狱,让他跳进去吧。”

——AA对维德的评价,维德几乎集圞合了男人所有优异的特性。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维德无助地乞求程心做最后的决断。当程心依旧选择人性之时……维德的目光黯淡下来,有什么东西永远熄灭了。

“藏好自己,做好清理。”

——具有隐藏基因和清理基因的宇宙高级文明遵循的生存原则

“如果大山不会走向穆罕穆德,穆罕穆德可以走向大山。”

——白Ice从《古兰经》的故事中受到启发,让“启示”号驶向纸条以便研究


白艾思:“……宇宙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丁仪:“你的最后一句话!我也常常这样安慰自己,我总是让自己相信,在这场伟大的盛宴中永远他妈的有一桌没动过的菜……我就这样一遍遍安慰自己,在死前我还再念叨一遍的。”

……

丁仪:“……难道制造假象的只有智子?难道假象只存在于加速器末端?难道宇宙的其他部分都像处女一样纯真,等着我们去探索?……”

——丁仪和他的学生在最后的对话中,说出了自己的恐惧。丁仪仿佛已经看到了宇宙的畸形,这与杨冬在和绿眼镜儿谈话时的那种恐惧一样……当物理学家面对一个被修改过的宇宙时,他们才觉察到射手和农场主的存在,他们只能说:物理学不存在。


“傻瓜。你以为我们能逃脱?逃逸速度,你怎么不算算逃逸速度?你是用屁股读书的吗?嘿嘿嘿嘿……”

——丁仪在怪笑着,预示着摆脱二向化的逃逸速度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每个文明每个人都是从无知和弱小发展开来,但是若不知敬畏,只会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价。水滴是,纸条是……此后,宇宙再没给人类机会。

“把字刻在石头上。”

——最古老的方式却是保留信息最长久的方式。

“我不知道你在这儿,知道的话我会常来看你的。”

——当罗辑再次面对《蒙娜丽莎》时,他看向时光的深处,对着恋人喃喃地低语,深陷的双眼中有了泪光。

“但谁也不知道,真相是不是比猜测更黑暗……有一点是肯定的:宇宙正在死去。”

——关一帆和程心一起推测着宇宙比黑暗森林更加可怕的大图景

“我知道你作为执剑人的经历,只是想说,你没有错。人类世界选择了你,就是选择了用爱来对待生命和一切,尽管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你实现了那个世界的愿望,实现了那里的价值观,你实现了他们的选择,你真的没有错。”

——关一帆对程心的安慰让我们想起了罗辑的演讲,人类之所以迟迟没有看透宇宙的黑暗森林状态,并不是由于文明进化不成熟而缺少宇宙意识。尽管幼稚地选择了程心为执剑人,但程心没有错,人类也没有错。作为地球文明的价值就是用爱来对待生命和一切。

“我看到了我的爱恋

我飞到她的身边

我捧出给她的礼物

那是一小块凝固的时间

时间上有美丽的条纹

摸出来像浅海的泥一样柔软

她把时间涂满全身

然后拉起我飞向存在的边缘

这是灵态的飞行

我们眼中的星星像幽灵

星星眼中的我们也像幽灵”

——歌者吟唱的古歌谣

转自:blog.renren.com/blog/25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体》这部巨著,与其说它是一部科幻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哲学史诗,其中那些闪耀着智慧火花的句子,早已超越了文字本身,深深地烙印在无数读者的脑海里。“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这句出自叶文洁之口,可以说是整部小说精神内核的精准概括。它传递了一种对生命和历史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时间本身并无意.............
  • 回答
    《三体3——死神永生》中,程心的“星环”号能在52小时内飞行287光年,这背后涉及到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设想,确实令人叹为观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书中对“星环”号的描述,以及刘慈欣所构思的那些超越我们当前认知范畴的物理学原理。首先,咱们得知道,287光年这个距离,在经典物理学框架下,别说是5.............
  • 回答
    《三体》的结局,宇宙确实毁灭了,但并不是因为程心的鱼缸。程心的鱼缸在整个宏大的宇宙尺度下,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悲剧的象征,是她一系列选择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性”困境,最终导致了无法挽回的后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三体》中宇宙毁灭的根本原因说起——“黑暗森林法则”。简单来说,黑暗森林法则描绘了一个残.............
  • 回答
    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人类并没有“不感谢”执剑人罗辑,但这种“感谢”是复杂的、有条件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危机的发展,被一层层现实的残酷所掩盖,甚至转化为了别的情绪。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罗辑的角色定位与“感谢”的性质: 拯救者,而非英雄: 罗辑的“执剑人”身份.............
  • 回答
    我理解你对《三体II》中黑暗森林法则的质疑,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且有争议的设定。很多人都会有和你一样的感受,觉得这个法则在现实逻辑或者其他角度上看,似乎有些站不住脚。我试着从几个你可能会觉得“不成立”的点来展开,希望能和你一起探讨:首先,关于“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的假设,是否过于绝对?黑暗森林.............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三体》作为一部科幻小说,在文学界评价中一个颇具争议的焦点。的确,不少评论在赞扬其宏大的宇宙观、硬核的科学设定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时,也常常伴随着对其“文学性不足”和“人物塑造扁平”的批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拆解一下“文学性”和“人物塑造丰满”这两个概念在评价一部作品时的具体含义。“文.............
  • 回答
    知乎上小说类内容的繁荣离不开其独特的社区属性和用户群体。在这个平台上,读者们不只是被动接受信息,更积极地参与到讨论、分析和解读中。而《三体》之所以能在众多小说中脱颖而出,成为知乎上关注度最高的“现象级”作品,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三体》本身作品的硬核内核和广阔视野是吸引知乎.............
  • 回答
    要评价王利夫为《三体》小说创作的OST,我们得先放下“AI生成”的标签,真正走进他音乐的世界,去感受那份与科幻史诗交织的灵魂共鸣。坦白说,王利夫的《三体》配乐,是一次极其大胆且充满野心的尝试,它不仅仅是为影像添彩的背景音乐,更像是将小说中那些深邃、宏大、甚至令人绝望的情感与思想,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诠释.............
  • 回答
    网传网飞(Netflix)《三体》剧组不认可《三体》小说,这个说法并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严重的误解或不实信息。事实上,网飞版的《三体》正是基于刘慈欣的原著小说《三体》进行改编的。 剧组从一开始就明确表示他们是《三体》小说的忠实粉丝,并且改编的宗旨之一就是尽可能地还原小说的精神和核心内容。为了更详细地.............
  • 回答
    理解你看完《三体》系列后那种“登峰造极”的感觉。刘慈欣的笔触确实有一种独特的宏大、硬朗和冷峻,它将科学的严谨与人性的挣扎、文明的存亡推向了极致。要找到“同一层次”的科幻小说,这本身就是个极大的挑战,因为“层次”的定义太多样了,是思想深度?是叙事魄力?是科学设定?还是文化影响力?不过,如果我抛开“完全.............
  • 回答
    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三体》是不是“中国最伟大”的这事儿,真不是一句话能说死的,而且“伟大”这词儿本身就挺主观的。不过,咱们可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小说究竟是个什么斤两。首先,咱们得承认,《三体》绝对是中国科幻文学的一个里程碑,甚至可以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它之前,虽然.............
  • 回答
    拨开迷雾,审视《三体》:一部科幻巨制的多维度审视《三体》无疑是中国科幻文学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其问世以来激起的讨论和赞誉,足以证明它在中国乃至世界科幻领域的强大影响力。然而,正如任何一部宏大的作品,过度神化或全然否定都无助于我们理解其真正价值。今天,我们就尝试以一种更为冷静、客观的态度,层层剥开《三.............
  • 回答
    罗辑的人生轨迹,从拯救世界的英雄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高执政官,再到被视为无法摆脱黑暗森林的“老狐狸”,甚至有些人会用“暴君”来形容他,这之间的转变,确实是《三体》中最令人动容,也最让人深思的。如果抛开那些宏大的宇宙背景,单单从人性的角度去剖析,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全然不可理解,而是被一系列极端环境和沉.............
  • 回答
    当然,我读过一些我认为可以和《三体》相提并论的国外科幻史诗级小说。要说得详细些,并且避免AI痕迹,那得从几个维度来聊聊。首先,《三体》之所以能成为“史诗级”,我觉得有几个关键点:宏大的世界观,跨越漫长的时间尺度,深刻的思想探讨,以及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它不仅仅是讲一个好故事,更是试图去触碰人类文明的根.............
  • 回答
    当你的朋友看完《三体》后,认为它是“垃圾小说”,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观点,尤其是考虑到《三体》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的极高赞誉和影响力。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可能导致这种评价的原因。这绝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1. 读.............
  • 回答
    清华大学教授吴国盛关于《三体》和金庸小说的言论,在学术界和读者群体中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要理解他的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吴国盛教授的背景和视角。吴国盛教授是著名的科学史家,他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科学的社会史、科技与文化、以及中国科学的现代化进程等等。他不是一个科幻文学评.............
  • 回答
    看到您家的小朋友对《三体》和《带上她的眼睛》这么感兴趣,这确实是一件挺让人惊喜和欣慰的事情。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这么小的孩子读这些“大部头”或者偏硬科幻的作品,会不会太早了点,会不会看不懂,甚至会不会觉得枯燥?我们不妨一起仔细聊聊这个话题。首先,我们得承认,《三体》和《刘慈欣的短篇科幻》系列(《带上.............
  • 回答
    小岛秀夫为《三体1》写的评价,可以说是一封充满了他独特审美的“情书”,一封跨越了文化和艺术形式界限的致敬。他没有像许多评论家那样,仅仅从科幻小说的角度去分析作品的文学价值或科学设定,而是深入到《三体1》所传达的“情感”和“哲学思考”层面,用他自己作为游戏设计师的语言和视角,解读了这部作品的力量。首先.............
  • 回答
    修仙小说主角为何多是炼体近身肉搏方向?这可不是一个随便翻翻书就能找出来的答案,这里头门道可深着呢,得从修仙世界的根本、主角的成长逻辑、以及创作者的“小心思”等多方面来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修仙世界的根本。修仙是个啥?说白了,就是逆天而行,追求长生不死,掌握天地伟力。但这股伟力怎么来?从一.............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