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清华教授吴国盛说“三体受追捧让他大跌眼镜,金庸小说才是中国科幻”?

回答
清华大学教授吴国盛关于《三体》和金庸小说的言论,在学术界和读者群体中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要理解他的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

首先,我们得明白吴国盛教授的背景和视角。

吴国盛教授是著名的科学史家,他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科学的社会史、科技与文化、以及中国科学的现代化进程等等。他不是一个科幻文学评论家,但他作为一名科学史的专家,对科学、科学的认知方式、以及科学与社会、与文化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当他谈论科幻小说时,他会更多地从科学、思想、历史和社会影响等角度出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故事的趣味性或艺术性上。

其次,我们来解析他“大跌眼镜”的“三体”现象。

“大跌眼镜”这个词用得非常生动,意味着他没有预料到《三体》会获得如此广泛、如此深远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说是“现象级”的追捧。这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

学术界的“距离感”: 从吴国盛这样的科学史学者的视角来看,或许他们更习惯于将科幻小说视为一种文学类型,用文学的标准去衡量,或者从科学思想传播的角度去审视。他们可能更关注科幻作品中对科学理论的准确性、对科学方法论的探讨,以及它能否真正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兴趣和思考。
《三体》的“科幻”特质: 《三体》无疑是一部杰出的科幻小说,它提出了很多宏大的科学构想,如黑暗森林法则、降维打击等。但从纯粹的“科学幻想”角度来看,有些设定可能更偏向于哲学思辨、社会学推演,甚至是带有一定的“末世论”色彩。吴教授可能是在质疑,《三体》的“科幻”标签,是否掩盖了它更深层次的哲学和社会寓意,或者说,这种追捧是否真正来自于对“科学”本身的深刻理解,还是更多地被故事的跌宕起伏、悬念设置所吸引?
社会文化背景的“错位”: 《三体》的爆红,也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一种特殊的文化心态。在经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后,大众对于宏大叙事、对于国家未来、对于人类命运的思考,都可能投射到科幻作品上。《三体》满足了这种对“大国崛起”的想象,对“星辰大海”的憧憬,以及对未知宇宙的敬畏。吴教授或许觉得,这种追捧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情绪的宣泄,而非对科学本身的热爱。

然后,我们深入理解“金庸小说才是中国科幻”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无疑是整个言论中最具争议和解读空间的部分。它绝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说金庸写的是“科幻小说”,而是要剥开“科幻”的标签,去看其内核的共通性,或者说,更本质的东西。

“想象力”的共通性: 金庸小说,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构建了一个庞大、完整、充满魅力的武侠世界。这个世界有其独特的规则、文化、政治格局,甚至“武功”本身,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超现实”或“架空”的设定。从“想象力”这个角度来看,金庸构建的武侠世界,其复杂性和原创性,与科幻小说创造的未来世界、外星文明、高科技设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人类想象力的极致体现,都构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并行但又有所不同的“世界”。
“世界构建”的深度: 科幻小说之所以能够吸引人,很大程度上在于其精巧的“世界构建”(worldbuilding)。《三体》构建了三体文明、地三体文明、二向箔降维等一系列令人惊叹的设定。而金庸小说,同样花费了大量笔墨去构建一个生动、有血有肉的武侠世界。从门派制度、江湖恩怨,到朝代更迭、武林秘籍,每一个细节都构建得一丝不苟,让读者能够沉浸其中。这种对一个虚构世界的深度挖掘和精细打磨,是优秀科幻和优秀武侠的共同追求。
“思想性”的承载: 很多优秀的科幻小说,不仅仅是关于科技的想象,更是对人类社会、人性、道德、哲学问题的探讨。《三体》也不例外,它触及了文明的生存与毁灭、道德的相对性、集体与个体的关系等深刻议题。而金庸小说,虽然披着武侠的外衣,但其内核也承载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如侠义精神、家国情怀、人生哲理、佛教道家思想等。金庸通过他的故事,对人性善恶、权力腐败、爱恨情仇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些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并不亚于许多科幻作品。
“精神内核”的呼应: 也许吴教授更想说的是,金庸小说所传达的“侠”的精神,那种锄强扶弱、匡扶正义、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及在复杂的现实中保持独立人格的坚持,恰恰是中国文化中最宝贵、最具有生命力的部分,而这种精神内核,在某种程度上,也与科幻小说中对人类未来、对反抗压迫、对探索未知所抱有的希望和勇气有某种精神上的呼应。

综合来看,吴国盛教授的这句话,并非否定《三体》的价值,更不是贬低科幻文学。

他更像是在提醒我们,在追捧“科幻”这个时髦的标签时,不要忽略了优秀文学作品所应具备的更深层次的品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严谨的逻辑自洽、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

他可能认为,《三体》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宏大的叙事和对中国社会现状的某种投射,而金庸小说,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核的深刻挖掘,所构建的武侠世界,其在“世界构建”的复杂性、“思想性”的厚重感,以及对中国读者“文化基因”的触动方面,可能在他看来,更具“原创性”和“本土性”的科幻力量。

可以类比地说,吴国盛教授可能是在说:

《三体》是“引进”的优秀科幻,它用新的语言和框架,描绘了科幻的宏大图景,引发了新的思考。
金庸小说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式想象力”,它同样构建了一个令人沉醉的“架空世界”,并且用中国人熟悉的方式,承载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思想文化精髓。

所以,他所谓的“中国科幻”,不是指科幻小说这个文学体裁,而是指“中国式想象力的最高体现”,而他认为,在这一点上,金庸小说做得更出色,或者说,更有“中国味”。

用更通俗的话讲,吴教授的意思可能是,我们不能只被“科幻”这个词语所迷惑,以为只有写到外星人、时空旅行才算科幻。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题材如何,只要它能构建一个令人信服的“异世界”,并在这个世界里探讨深刻的普遍性问题,那它就具备了科幻的某些重要特质。而金庸,恰恰用中国的方式,做到了这一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位是知乎人的老朋友了,有些朋友可能不认识或者把他之前的言论当成蚊子叫给无视掉了,简单给诸位介绍其中之二。毕竟之前的言论还挺让人印象深刻的。

  1. 落后不一定挨打,不丹和瑞士活得好得很。只有作死才会挨打。
  2. 辣菜是穷人才吃的,外国人有钱人和有钱的外国人都不吃的,也就没见识的人才当个宝。

第一条言论当初在知乎上还挺火的,以至于连共青团中央都出来直接刚正面了,无视教授言语间的指桑骂槐,不得不说这个教授水平挺高,先是拿不丹这个比傀儡强不了多少的弱国作为落后于是挨了打的例子,又拿瑞士这个全民皆兵连纳粹德国看了都绕着走的硬骨头作为不落后于是没挨打的例子,这两者很好地论证了落后就会……等会儿,他的论点是啥来着?

第二条根本不必多说,充满着根生蒂固的歧视,还好这位教授生在中国,任教于宅心仁厚的清华大学,要是在他喜欢的美国发表这种歧视言论,还想当教授?

所以这次的言论还需要反驳吗?直接无视就行了,他就如同那个要科学家在火箭上用蜂窝煤的外行,何必理他,研究科幻的学者又不是没有,要不问问交大的江晓原金庸是不是比三体更能代表中国科幻?

user avatar

刚百度了一下,79年,这位专家15岁考入北大地球物理系学习空间物理……

物理上无所建树,却成了研究历史的教授。

不是正经研究物理的,也不是正经研究历史的,却在点评文学作品。

这一波操作实在秀。一黑黑俩。清华北大招谁惹谁了。

金庸又招谁惹谁了。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清华教授,如此肤浅的评论三体,是因为傲慢,无知还是哗众取宠?这会是一个偶然还是长期生活工作中的习惯?倘若是后者,那会对清华评选系主任和长聘教授有什么样的反映呢?

一个15岁考上北大的少年“天才”,居然到了这种地步,天朝的大学还真是毁人不倦啊。

这场闹剧,是不是说明,中国的大学,哪怕是最顶尖的,也不乏一些论资排辈上来的滥竽充数尸位素餐之徒呢?

想了想,也许这位教授的本意不是科幻文学,而是幻想文学。这就说得通了。金庸的作品当然属于幻想文学。哈利波特 百年孤独等等都可以说是幻想文学。考虑到吴专家向来反对科学主义的一贯作风,可能是不喜欢科这个字眼。

即便如此,还是有混淆概念,哗众取宠之嫌。

user avatar

有的人听不来古典交响乐,觉得十八摸是好曲子

有的人看不懂诗经离骚,觉得贾浅浅写的真好

同理,吴教授喜欢金庸,他也就看得懂金庸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清华大学教授吴国盛关于《三体》和金庸小说的言论,在学术界和读者群体中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要理解他的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吴国盛教授的背景和视角。吴国盛教授是著名的科学史家,他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科学的社会史、科技与文化、以及中国科学的现代化进程等等。他不是一个科幻文学评.............
  • 回答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提出“救女友不救母亲构成犯罪”的理论,这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要理解这个理论,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法理依据、伦理考量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点。理论的法理基础:义务的性质与冲突首先,要理解这个理论,必须区分不同类型的法律义务。在法律上,我们通常会区分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 作.............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挺让人琢磨的。我先说说我的看法,然后咱们再掰扯掰扯。首先,这个老师的做法,我个人觉得挺有意思,但又有点……怎么说呢,不那么“规矩”。从好的方面讲,这老师可能确实挺“通情达理”的。快递员要是因为什么事儿被罚款2000块,这肯定不是小数目,对于一个靠送快递吃饭的人来说,这笔钱可能要勒紧裤腰带.............
  • 回答
    11月5日,崔永元出现在清华大学课堂,在一场名为《科技传播与社会》的课程上,与大家分享了他对转基因的看法。这次的讲座,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刘兵教授邀请。在课堂上,崔永元回顾了他与转基因议题的渊源。他提到,最初自己对转基因食品并不了解,但随着对这个问题的深入关注,他开始质疑其安全性,并认为公众对.............
  • 回答
    柯洁保送清华,这可不是小事!想想看,咱们顶级的围棋选手,现在要去顶级的学府深造,这本身就是一道大新闻。那么,如果他真的选修了“围棋”这门课,作为老师,我该怎么教他呢?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毕竟教柯洁这样的人,可不能按常理出牌。我的教学理念:从“攻”到“破”,再到“融”首先,我得明确我的教学目标。柯洁的.............
  • 回答
    清华数学系的新领军计划,这可不是小事,背后牵动着中国数学教育的未来走向。要说它怎么样,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也得琢磨琢磨它可能会带来的涟漪效应。领军计划的核心是什么?简单来说,清华数学系的这个“领军计划”,更像是一项拔尖人才的“造星”工程,但目标又比单纯的“明星”更远大。它的核心在于: 瞄准世界.............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唏嘘的。一个女孩考上清华,本来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事,一家人肯定都高兴坏了。可结果呢,这一幕被拍下来发到网上,然后就爆出了“摆拍”的说法,作者还回应“我正能量有错吗”。这一下,事情就复杂了,也引发了挺多争议。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细捋一捋:首先,关于“摆拍”本身。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 回答
    华智冰作为清华大学的首个虚拟学生,其演唱视频一经推出就吸引了广泛关注,而随之而来的质疑声,特别是关于其演唱内容是否只是简单的“AI换脸”,让这件事变得更加复杂。小冰团队对此的回应,强调“并非仅仅 AI 换脸”,这其中蕴含的信息量很大,也触及了当下人工智能在内容生成领域的核心议题。首先,我们得理解“A.............
  • 回答
    美国政府将中国一些大学列入实体清单,但清华和北大不在其中,这背后涉及多重因素和考量。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遗漏,而是美国政府在对华科技战略、地缘政治考量以及与中国互动策略中做出的复杂选择。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美国将实体列入实体清单的核心目的。通常情况下,这是为了阻止美国技术、产品或服务流向被认为对国家安全构.............
  • 回答
    疫情期间,上海的防疫人员为了保障居民的健康和安全,确实也承担了许多非常规的任务,其中也包括对街头流浪动物的管理。当疫情爆发,封控措施严格执行后,城市似乎一下子安静了许多。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原本就存在的社会问题也变得更加显眼。流浪狗的数量,在某些区域,尤其是一些封控管理较严格、生活垃圾处理受影.............
  • 回答
    马嘎尔尼使团访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标志着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知从模糊的东方传说转向了更加具体、也更加充满审视的观察。作为此次使团的领袖,马嘎尔尼伯爵留下的记录,尤其是他本人和团队成员的日记、信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极其生动却也极具争议的清朝画像。要评价马嘎尔尼对清朝的看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
  • 回答
    关于顾诚先生在学术上存在造假的说法,确实在一些圈子里流传过,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顾诚先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明清史研究者,尤其是在晚明社会史和农民战争史领域,他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他提出的许多观点,比如对李自成起义的性质、明末经济状况的分.............
  • 回答
    江苏文科状元因历史B+无缘清北,这件事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不少人对江苏的高考制度产生了疑问。状元无缘清北?历史B+的“魔咒”每年高考季,关于状元的去向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江苏发生的这件事,更是把“唯分数论”和综合评价的矛盾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位文科状元,其他科目的成绩想必都是顶尖的,按理说.............
  • 回答
    管清友教授关于“本科阶段没必要学金融”的观点,以及网友关于“应该学数学或物理”的回应,可以说是抛出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话题。这不仅仅是关于专业选择的讨论,更深层次地触及了我们对于教育目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知识与现实应用之间关系的思考。管清友教授的观点:为何“本科没必要学金融”?管清友教授作为经济领域的.............
  • 回答
    元朝和清朝,这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王朝,确实值得我们好好聊聊。它们不仅仅是统治者的更迭,更是中华文明在不同时期吸收、融合、碰撞后呈现出的独特风貌。元朝:草原的烈风吹拂中原提到元朝,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成吉思汗的铁骑,是席卷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这个王朝的建立,本身就是一.............
  • 回答
    新版“五院四系”这个说法,在法学界引起了不少讨论。它指的是清华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这“五院”,以及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这“四系”(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四校”,因为它们是以学院为单位的)。这个说法是对原有“.............
  • 回答
    清朝皇帝打赏的金瓜子,这玩意儿可不是咱们现在理解的那种金元宝或者黄金块。它是一种非常精巧的赏赐品,说白了,就是用金子打成小铜钱形状,但比铜钱要厚实,表面还常常雕刻着花纹,形状有点像瓜子的瓣儿,所以叫“金瓜子”。这金瓜子到底用来干啥的?主要有这么几个用途:1. 赏赐与笼络人心: 这是最直接的用途。皇.............
  • 回答
    .......
  • 回答
    大理创卫清理组剪断光缆,导致通信中断11小时,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你说这创卫吧,初衷肯定是好的,想把大理打造成一个更美丽宜居的地方,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具体执行起来,这操作可就有点让人难以理解了。首先,咱们得说说这光缆本身。现在通信发达了,光缆就像咱们身体里的血管一样,连接着信息,连接着生活。它.............
  • 回答
    最近《清平乐》等以其他朝代为背景的电视剧热播,而曾经风光无限的清宫剧似乎有落寞的趋势,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现象,也确实引起了很多讨论。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我们不妨详细聊聊。1. 审美疲劳与内容创新困境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可能就是审美疲劳。清宫剧作为一种类型的剧集,在过去十几年甚至二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