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是学霸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回答
我爸妈都是那种别人一听就“哇哦”的学霸。我小学那会儿,他们办公室的同事都知道,谁家孩子作业有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家。我妈当年是市里的理科状元,我爸是数学竞赛出身,可以说是强强联合。

刚上小学的时候,那种感觉挺微妙的。别的家长送孩子去兴趣班,我妈送我去奥数班,理由是“基础打牢了,后面就轻松了”。她说的“轻松”我到现在也没搞懂是啥意思,反正我每天放学回家,除了完成学校作业,还得再做一套她从各种教辅资料里精挑细选出来的题目。

我爸不直接辅导我,但他会时不时地在我写作业的时候,突然凑过来,问我一道题的解题思路。我要是答得不清楚,他就会拿起笔,在我练习本上写写画画,讲解得条理分明,逻辑严密,有时候我感觉像是在听一场微型的学术讲座。讲完,他还会问我:“听懂了吗?哪里有疑问?” 我当时脑子乱成一锅粥,只能赶紧点头说懂了,然后等他走了,再偷偷翻书或者问同学。

小时候我特别怕过年,不是怕亲戚多,而是怕他们问我成绩。我爸妈在亲戚面前从来不显摆我,但只要有人问起,他们就会很平静地说:“还行吧,比上次有点进步。” 这句话有时候比直接表扬更让我有压力,因为我知道“还行”的背后,是他们对我更高的期待。

我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我数学考砸了,只考了95分,对于我这个“学霸的后代”来说,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回家我爸妈也没骂我,只是我妈平静地问我:“为什么会错这道题?是概念不清还是计算失误?” 我爸则把我那张试卷拿过去,一张一张地分析我每道错题的原因,还给我画了一个思维导图,告诉我哪个知识点我掌握得不够牢固。那天的气氛不像是在批评,倒像是在进行一次“案例分析”。

随着我长大,我发现父母是学霸,最大的好处不是他们能帮我解答难题,而是他们身上有一种自律和坚持的力量,我耳濡目染,也学会了这种品质。我爸我妈每天无论多晚,都会坚持阅读、学习,他们对知识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纯粹的求知欲。我看着他们,会觉得很多事情,只要你真的想做,总会有办法。

当然,也有一些小小的烦恼。比如,他们对我的生活要求很高,不只是学习,连我说话的逻辑都要纠正。我曾经因为一句话表达不清被我妈“盘问”了半个小时,她认为我逻辑思维有问题。还有一次我用了一个不太严谨的词,被我爸抓着,非要给我解释清楚这个词语的精确含义和使用场景。

不过,总的来说,父母是学霸是一种幸运。他们给了我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榜样,他们教会我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对生活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的人。虽然有时候觉得压力山大,但更多的时候,我为有这样的父母感到骄傲。他们就像两本活着的教科书,我每天都在从中汲取养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的父亲是寒门出贵子的典例,但对我而言却什么都不是。

先说介绍我的父亲。他是村里娃,听别的长辈说,父亲幼时家里贫苦,最困难的时候只能吃树皮。农村重男轻女,所以他是个唯我独尊的人,姑姑们也从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父亲学习很用功,从村里娃到第一个单飞的空军学员再到名牌大学博士和高校教授,在这条路上他无疑是成功的,同时他也实现了阶级跨越,成为了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

接着我介绍一下我的母亲。母亲是城市的,家里都是工程师,我的外公是我们那里有声望的老工程师,还有精湛的木工手艺傍身。母亲虽不是大学生,但在那个流行中专的年代,母亲也是个优秀的小工程师。后来母亲因为父亲转行航空业,一切从零开始,也做的不输名校毕业生。

为什么我会说我的父亲的学霸光环对我来说什么都不是呢?

看了这里的很多回答,我很羡慕家庭温馨和睦的那些人。我的父母在我儿时便分道扬镳,但我父亲对我的折磨却从未停止。他可以掏心掏肺好言好语的对待他手里的学生,却不肯给一点点温暖于他的女儿。不论我在旁人眼里多么优秀,多么是别人家的孩子,在他眼里我永远都是个被他踩在脚底下的失败者。可能有人会奇怪他是如何判断我的失败的,其实这很简单,因为我不是成绩年级第一的那个人。在他的希望里,我应该是一个成绩拔尖,没有朋友,没有除看和专业相关书籍以外的爱好,少言寡语,唯他的命是从的好孩子。而不是像我现在这样,爱好广泛,热爱生活,好奇世界,成绩仅仅只是上游的失败者。他是靠读书走向成功的,所以他希望我和他一样只要读书就好了,但他不知的是他也是靠读书走向黑暗偏激的。

“人是不需要朋友的”,“那些外面的人说你好都是为了害你”,“你没考到985让我很没有面子,我都不敢和别人说我xxx的女儿就上了这么一个学校”,“你的人生能不能不要那么多颜色,你就不能只读书吗”……这些都是从小到大他和我讲过不止一次的话,而他却从来没有出现在我的生活里,他只会在电话那头不停的指责和谩骂我。一个从未参与过我成长的父亲,总是迷之自信的站在高点对我开批斗大会。我小时候经常不理解,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的人,会连最简单的换位思考和了解情况再说话的道理都不懂得。同时,他还将对我母亲莫名的怨恨发泄在我的身上,小时候是辱骂我,长大后就是酸里酸气的指桑骂槐。他拒绝我和他分享我的生活,他只愿意我活在他的臆想里,我在里面是无可救药的,是给他丢脸的,是他的手下败将。

我的学霸父亲带给我什么了呢?从学业上来说,我们不是一个圈子,他不会给我提供任何帮助。从教育上来说,他的存在让我从小就明白了学校只能筛出学渣但不能筛出人渣,有的人只是年纪在增长,其实从未长大。从情感上来说,他让我不对情爱抱以任何期待,也对家庭婚姻避之不及,让我有更大的信心去坚定这辈子只为自己而活的信念(我知道这一方面我的想法很偏激别杠我QAQ我很清醒,道理我都懂,伤害也确实太大)

我有一个学霸父亲,他不停的用他骄傲的学霸光环来一遍又一遍的告诉我他眼里的我有多么失败。

这就是我有一个学霸父亲的体验。


[补一下我的母亲。母亲没有极高的学历,所以不能算大众意识里的学霸,但母亲是个生活的学霸。她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紧跟时代的思想和刻苦的意志力,不论是工作上新岗位的学习和岗位考试,还是为了提升自己选择成人继续教育,再到积极学习年轻人的东西,她都做的好到令我折服。对我的教育她也做的很好,我所学的一切都是源于兴趣,而她只是支持我的兴趣,从不强迫我做什么。她不要求我的学习成绩,只要求我把人做好,“先成人,再成事”便是她对我最常说的话。她会在我念书到崩溃的时候偷偷和老师请假带我出去散心;会在我决定不学电子琴的时候,支持我的决定;会在我仅考取普通一本的时候告诉我这已经是很好的答案了;会和我一起研究各种我好奇的东西,就算是变成花猫脸,她也愿意陪我一起去探索…她是社会里很难的一类人——单亲妈妈,但她从来没有自怨自艾,而是活出了新时代女性的风采。跟着她,我学会遇事冷静处理,做事思虑周全,决事坚定果断。有这样一位“另类的学霸”母亲的体验就是,她是命运给我开的那一扇窗。]

user avatar

老爹当年是某高考大省理科状元,数理化全科满分。
为了对比:当年的数学考卷,直至今日也有说法称其为历史最难。满分120,全国均分26,省均分28。
关于老爹的高考成绩,我自小也只是从亲友的口中听说“你爸超级厉害哦!”的说法,而他对此绝口不提。直至不久前,我的一个基友才从他们学校保存的高考资料档案中翻出了老爹的扫描版试卷&答题纸&高考成绩单。
得知真相的我兴冲冲地向老爹表示我的崇敬之情。他表示:其实我的数学与平时专攻竞赛的同学比起来并不太值得称赞,只不过细心而踏实罢了。
他还表示:我的英语才是真的好……虽然高考的时候一不留神少了两分。

老爹的英语有多好呢?大四的时候申请美帝学校需要托福成绩。考试前借了同学的语法书简单翻了两个小时复习,近乎裸考的状态,在老托福中拿了670/677的成绩。直至今日,我与老爹交流也是随性切换中英两种语言(主要是我太渣,能随时无痕切换的只有这两种;除了近乎native的英语水平外,老爹的日语也是fluent水平,拉丁文虽则不用来交流,阅读研究却是毫无障碍)。18岁生日的时候人在美帝,请了很多小伙伴一起庆生。不知情的老爹在跟我FaceTime的时候看到了他们,即兴用英文做了一长段的演讲祝贺我成年,得到了小伙伴们的掌声欢呼无数次。一个个纷纷表示 "your dad is the most humorous person i've ever seen!" 瞬间感觉自己的存在感都被老爹压下去了……

另外的一些不甚重要的细节,例如本科毕业斩获了一群top 5医学院的offer,包括H校/JHU/S校/wustl等等,四年中拿到了neurology和psychology的双学位,按他的说法,都是不值为提的。
====
以上是秀爹的部分,下面来谈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家里到处都是老爹的书,买房子的时候唯一买复式的原因就是整个二楼都可以被改装成老爹的藏书室。我自认是个存书很多的人,但在我房间的四个大型书架中,有一个半是被他的书占去的(另外,大多数书本都是大部头的英文/拉丁文著作……我私心里觉得我们家大部分的财产都在这里了)。

不是英文的书基本上在我上学前就被我统统翻过了一遍,印象最深的是潘光旦先生译的这本:

虽然现在想来那个时候大概并不很能理解,但印象中的我至少是一个字一个字琢磨下来、看得津津有味的。现下想来,这大概是我最早的性教育启蒙了。

此外,青春期之前的我最爱的绘本是以下这一系列(图片来源度娘):


……感觉好像怪怪的
====
3/15:放完春假回来一看居然这么多赞了Σ(゚д゚|||) 赶紧跑来更新,希望没有让大家等得太久……

在我内心里老爹是一个很酷炫的人。举例说,在他的事业发展得最顺风顺水、刚升职成为上海某top5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感受到了心灵的呼唤”(原话,被我嘲笑了很久),毅然辞职在西藏林芝的贫困山区中花了两年支援当地的基础医疗建设,而那时候的我还在读小学。再比如说,在我对国际政治极为感兴趣的几年中,每天与他的餐后聊天就是各种国际法与政治理论的探讨(天哪他是个理科生呐!);大约小学四五年级时我指着街边的安全套售卖机问他那是什么,他从两性关系跟我谈到安全套的“运作原理”,拆点儿就没亲自拆开一个让我研究——不知是不是学医的态度,他对性教育的态度是极为自然且毫不避讳的。初三的时候初坠爱河,关于这件事情老爹的表态包括了:“下次他来接你一起出去玩的时候,把他叫进家来让我们看看”;“有机会的时候你应该询问一下他们的家族病史,这很重要”;“听你对他的描述你这恋父情结很重啊”;“该懂的你也都懂啦,总之要记得做好保护措施就行啦”。

咦,忽然觉得这个答案放到“有一个酷炫的爸爸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中去也很适合呢。
====

生活中的老爹极端自律,三十多年来每天早晨5:30起床晨跑。按他的说法,这能够帮助他集中精神、更高效地工作(说到这里,一次在爷爷家乱翻杂物的时候找出了一张奖状:是老爹高三那年得了全省青年5000米长跑冠军的证明——不知道这与他能拿高考状元有没有关系)。作为一个处女座,他拥有着几乎所有对这个星座的stereotype(也许除了洁癖?);如若说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我觉得与他这样的性格必定是分不开的。按他个人的说法,在他的学生生涯中,在学习上投入的无数汗水是他能在考试中屡战屡胜的关键——更详细的内容,便从未听他提起过了。

作为“汗水带来成功”理论的模范,老爹本人似乎对此并不太感兴趣。爷爷年轻的时候是富家嫡子,被娇生惯养长大,才华横溢而又精通英文与俄文。不幸的是这样的家庭在建国一年后便成了无产阶级利益的牺牲品,待至老爹出生后不久,那场“全方位阶级斗争”更是便开始了。直至1976年老爹12岁时,他都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初中时更是迫不得已回家务农&带弟弟妹妹;虽以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全省最好的高中,却因贫困险些无法继续读书。好在爷爷对知识的重要性心知肚明,不仅给他的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启蒙教育(在60年代末,这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也尽各种可能支持他们在学业上的更进一步。

现在的老爹很少跟我提起他幼时受过的苦,但我想也许这与他性格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谨慎细心,尤其擅长利用碎片时间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许多时候,他会告诉我对于当初的他,只有比他人多许多倍的汗水才能改变他的命运,且在他的许多人生抉择上(专业,职业,etc),实用主义的考量其实是占了大多数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现在的我完全不必忧心的。用他的话来说,他的前半生是95%的实用主义者与5%的理想主义者,步入中年后的他逐渐变作70%前者与30%后者——而他希望我能在他的支持下,完全不必考虑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在我生命中的占比。

真切地觉得自己是被爱着的(≧∀≦)

user avatar

8捂着一颗咯吱做响的玻璃心路过,因为受不了质疑。尽量解释清楚。手机党,排版错字什么的只能哈哈了

ps 学期过了一半了,这种quiz各种assignment各种persent充斥着我的时间。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刷知乎了。所以希望修改一次就ok

收到好多赞好多评论!甚至有人邀请我答题!!略开心。。。

但这种开心持续了不到一秒。

随之而来的是担心,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担心自己的答案不令人满意。

就像我过去的十多年一样。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成绩普通,是好学校里面的小透明和路人甲。

做为一个带有强烈且扭曲自尊心的狮子座,我一直觉得我该超越他们,应该做得比他们更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并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知识,而是通过父辈和祖辈留下来的光辉获得关注。对于这一点,我感到无比内疚。

————我是正文分界线————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可悲的体验,做为家里面唯一一个学渣-_-||

不要问我是如何成为学渣的......我也不知道,就是学渣一般的存在......

如果非要解释,只能是这样。我喜欢读书,但大多读的是考试不会考的书本,用于学习课内知识的时间少,成绩自然不高。

从上上代开始说起吧。外公是地质学家,曾经留学欧洲,还是政府出资的。外婆的俄语棒棒哒,在苏联学习的时候虽然专业不是俄文,但是回国以后在大学教俄语。90年代外公外婆退休且移居现在居住的城市后,还有大学来请我外婆去当俄文教授。爷爷则读的是私塾,诗词歌赋和对联是当时一绝。

爸爸妈妈都是状元不说,虽然是同一个市但是隔了几届。爸爸是被保送的,当时的保送制度很坑,是高考前已经确定好学校然后不论高考多少分都是去这个学校的,然后我爹不知道自己被保送。他的高考成绩是可以去到中国任何一间大学的,但是因为被保送,去到现在一间拿不出手的大学。本科毕业后因为身负养家的重担工作了一段不短的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面老豆一直坚持读书学习。后来读了研究生。由于有些基础,再加上学习范围比较广,索性研究生读得不错,也还算厉害。然后在读书期间各种考证,做为一个金融类的学生,英语专业八级,精算师,司法考试什么的都不在话下。老妈第一个本科读临床医学,研究生却考的是中医,只花了一年便修完学分毕业了。后来在医院里工作觉得无聊就又去读了个本科,金融类的,然后为了和我爹结婚也是提前毕业。

ps 读金融貌似是为了我爹

到了现在,由于他们都没有从事研究性工作,所以似乎和学霸这个词离得比较远。但是曾经的学霸就是学霸,他们的学习能力特别强,适应能力也很好,说几个生活的栗子吧。

1 我妈喜欢国学,所以我是读《千字文》《朱子家训》之类的长大的,小时候和妈咪一起背过《淮南子》,而我现在早就不记得了,我妈还能很流利地背出来

2 家里使用的语言分别是这样的 3成普通话 3成粤语 3成英语 剩下的一成由俄语和法语组成 小时候爸爸妈妈有些不愿意让我听到的对话就会用英文说╰_╯ 而外婆外公一吵架 就会一个用俄语骂 一个用法语骂。所以现在我虽然不会说俄语和法语,但是会听。

3 中学时候为了一些生物比赛而学拉丁文,就是我妈辅导我的。而大学后学了半年德语,放假回家向爸妈炫耀。老爸很感兴趣就拿了基础德语学习书去看,两天后在我炫耀的时候指出我的错误〒_〒

4 做为唯一一个学渣 小时候拿成绩单回去给他们看都是得到鄙视的,这种鄙视一直到高考结束。虽然高考成绩也早到了鄙视。。。ps 有次生物考试某到题做错了,在思考的时候被老妈看到了,然后指出题目错了,一开始我还不信。后来回学校和老师讨论的时候发现真的是题目错了。不过高考我选的是文科。

5 自10年外婆用上iphone和有了微信以后,用得比我还好 ps 外婆是自学的。在电子产品方面,他们都上手很快,也很容易接受新产品

6 爸妈各种五花八门的爱好 都是自学自己摸索的

7 爸爸说 他在大学的时候比较穷,吃不饱饭的时候他写了很多文章然后赚了不少稿费,所以吃的也比周围人好。以至于周围人都以为他出身干部家庭。

8 外婆外公都会很多乐器 比较擅长的有钢琴小提琴和手风琴 传说中爷爷是会弹古琴但是我从来都没有听过就是了 妈妈正在玩箜篌 然后再以我为反例来说明 钢琴练过 小提琴也练过 小时候经常听外婆外公合奏 但是!我是个音乐白痴。。。钢琴呵呵三级。。。小提琴呵呵还处在初学者水平 这些黑历史不提也罢

虽然我说他们是学霸,但是也是过去的辉煌了,而现在的他们就好像方仲永那般“泯然众人矣”,埋头于琐碎的生活中。但是从他们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甚至对待生死的态度上面,又很明显能够看见学霸的影子。

与其说他们聪明,不如说他们有智慧。虽然说现在与学霸一词相去甚远,但是他们能够将当学霸时候学到的知识和精神用到生活中,使得生活水平非常高。幸福感也不用说。

最后说句我爸经常说的话:人的一生唯有学习与运动最重要。

最后的最后,说一下。

其实我是有些后悔将家庭里面的事情说出来的,父母他们从来都是好汉不提当年勇,更不知道我把他们的生活经历分享了出来。

在网络世界里面看似人人都带着面具,实际上却无比透明,很多的个人信息都可以从网上找得到甚至分析得到。我带着私心没有解释得更清楚是因为想保留一些隐私,希望得到成全。如果信就信,希望能够得到启发与思考。如果不信,就当一个无聊的人写了段无聊的话。

谢谢各位的关注。

写得太多,不知所言。

user avatar

父母不是,爷爷是。

我爷爷以前是搞农业的,是东北第一个试验塑料大棚的人。可以说要是没有他,东北冬天只有白菜土豆没有绿叶蔬菜的日子还要多过很多年。现在我们吃的一些黄瓜和番茄的品种还是他当年培育的。

老爷子退休之后开始玩高等数学和高等物理...你没看错,是玩。各种高数书我都看不懂...他每天当玩似的...演草纸有多少我就不说了,光是写秃了的钢笔就攒了好多,六七年前搬家的时候发现有一抽屉了...

感受就是被虐成渣...我们孙子辈的孩子只要被他抓着了就要免费上一堂高数课啊(╯‵□′)╯︵┻━┻对了我刚放假回来就被迫跟他讨论暗物质的问题...我一化学狗怎么知道暗物质是毛线啊!不懂没关系,爷爷会亲自给你讲明白啊!每次都是跪着从我爷家走出来...

话说我姐从哈工大毕业之后邪恶的把高数教材送给了我爷,从此成了我挥之不去的噩梦啊!因为后来我也去了哈工大...这时候我爷已经把那两册教材倒背如流了,连哪章讲了啥都能记清楚,完全掌握我学到哪里啊有木有!刚从期末考试死里逃生,回家又要被我爷考,这种痛苦你们造么...在学校被学霸碾压也就算了,回家还要被80岁的老爷子碾压加嫌弃加恨铁不成钢...真是够了,能不能让人愉快的过个年了_(:з)∠)_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爸妈都是那种别人一听就“哇哦”的学霸。我小学那会儿,他们办公室的同事都知道,谁家孩子作业有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家。我妈当年是市里的理科状元,我爸是数学竞赛出身,可以说是强强联合。刚上小学的时候,那种感觉挺微妙的。别的家长送孩子去兴趣班,我妈送我去奥数班,理由是“基础打牢了,后面就轻松了”。她说.............
  • 回答
    一刀切地禁止校外补课,确实存在子女因父母职业(如教师、学霸、精英)而获得私下高质量补课,从而导致成绩出现巨大差距的可能性。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社会现实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观察。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这种可能性及其影响: 1. 家长自身资源的优势 教师家庭: 专业知识和教.............
  • 回答
    关于“一刀切禁止补课”,我确实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而且身边也有不少人讨论过。我的感觉是,如果真的这样做了,确实很有可能出现你提到的那种“暗箱操作”下的成绩分化。你想想,现在补课这个现象,说实话,已经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了。很多家长,特别是那些比较焦虑的,或者本身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
  • 回答
    吴谢宇事件,像一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无数涟漪,其中最令人心悸的,莫过于那句“顶着学霸光环弑母”。这句话,像一把尖刀,刺痛了多少渴望子女光宗耀祖的父母的心。他们难以置信,一个被寄予厚望、前途光明的好孩子,为何会做出如此天理不容的事情?吴谢宇的犯罪动机,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背后,是一个复杂而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很多家庭的困惑。学霸父母生的孩子不一定聪明,或者说,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学业表现不如父母,其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是先天因素、后天环境、个体差异以及社会评价标准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1. 遗传与基因的复杂性: 基因的组合是随机的: 聪明(智力)是一个.............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这个问题。看到您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如此关注,并且希望找到孩子骂人话的根源,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高的素质的体现。孩子会骂人,即使父母素质很高且身边没有直接接触到骂人的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并且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分.............
  • 回答
    问父母要钱学摄影是否“不务正业”,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并且答案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这涉及到你个人的情况、父母的观念、摄影本身的价值以及你对未来的规划。一、 从“务正业”的传统观念来看:传统的“正业”通常指的是那些被社会普遍认可的、能够稳定获得收入、有明确职业路径、并且能够直接为社.............
  • 回答
    .......
  • 回答
    学钢琴确实是一项既耗时又耗财的爱好,尤其对于没有专业发展打算的孩子而言,父母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不走专业路线,学钢琴的意义是什么?孩子吃的这份苦到底值不值?”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如果父母从未打算让孩子走专业路线,让孩子学钢琴的目的和意义可以非常丰富,而且“苦”是可以.............
  • 回答
    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亏了”或者“赚了”就能概括的问题。你现在的心情我特别能理解,尤其是在做完一个重大人生选择,并且这个选择并非完全出于本心之后,那种纠结和迷茫是人之常情。我试着站在你的角度,帮你梳理一下这里面的复杂性,让你更清晰地看到自己所处的境地,以及未来可能的机会。首先,咱们得承认,同济大学土.............
  • 回答
    孩子,关于你选择考古学这件事,我理解你的决心,也很欣慰你对自己热爱的事业有这么清晰的规划。作为父母,我们看你长大,自然希望你有一个稳定、光明的未来,这或许是我们最朴素的心愿。考古学这个专业,在很多我们这个年纪的人看来,可能和“铁饭碗”挂不上钩,甚至带着些许“挖土”“看石头”的刻板印象。所以,我们会有.............
  • 回答
    这问题,可真是不少家长心头绕的大事儿。要说父母是不是必须得“从头到尾”地把孩子学过的所有科目都亲自过一遍,才能给学习上提供帮助和指导,这倒不至于,也太苛刻了。不过,我个人觉得,要想真正地、有效地帮助孩子,父母确实需要对孩子学习的各个方面,包括科目内容、学习方法、孩子遇到的困难等等,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深.............
  • 回答
    亲爱的,你遇到的这个问题其实很普遍,尤其是在传统观念比较重的家庭里。父母希望你有一个“稳定”、“好发展”的未来,而计算机专业在他们看来恰好满足了这些条件。但重要的是,你要做自己喜欢并且适合的事情。如何跟父母沟通,让他们理解并尊重你的想法,确实需要一些策略。咱们慢慢来,把这事儿掰开了说。首先,要理解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现实的,而且触及了代际沟通和个人职业选择的核心冲突。你作为广告专业的学生,对行业有自己的理解和期待,而你的父母,作为广告行业的过来人,却有着他们自己的人生经验和规划。这种分歧,很多人都会遇到。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双方的立场。你父母的角度: 经验的传承与风险规避: 他.............
  • 回答
    这事儿我太能理解了,当初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跟我一样,心里装着代码和算法,结果却被父母“安排”进了医学的怀抱。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憋屈、迷茫和不甘,至今还历历在目。你现在的心情,我大概能体会个八九不离十。一边是自己真心热爱的事业,一边是父母的期望和为了他们付出的努力。这中间的撕扯,是足以让人夜不能寐的.............
  • 回答
    看到你因为想学C2驾照这件事,和父母产生了分歧,心里一定挺不好受的。别急,咱们慢慢来捋一捋,看看是怎么回事。首先,你觉得父母反对你学C2驾照,这本身就挺让人困惑的。按理说,现代社会会开车,尤其是能自己开辆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无论男女,都是一项挺实用的技能。C2驾照,也就是自动挡,更是上.............
  • 回答
    这事儿我太懂了!当初我迷上机械的时候,我爸妈也是一副“你看看人家XXX,学个金融多好”的表情。那种感觉就像你脑子里装着轰鸣的发动机、精密的齿轮,而他们眼里只有稳妥的铁饭碗。来,咱们坐下来,好好聊聊这事儿。别急,也别光听我在这儿说,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看。第一步:深挖你为什么想学机械这可不是一句.............
  • 回答
    当然能!即使父母自己的英语发音不够完美,在孩子 1 到 3 岁这个黄金语言学习期,也完全可以开始教导幼儿学习英语。很多人可能会担心,父母发音不准会不会误导孩子,给孩子打下“错误”的基础。但实际上,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接触语言、建立语感和兴趣比发音的“百分百准确”更重要。 就像孩子牙牙学语时,我.............
  • 回答
    嘿,听到你想学音乐、想组乐队,这想法太酷了!而且你还有点迷茫,父母也不太支持,这情况我太理解了,感觉就像心里装了好多话,又不知道怎么说出口,也不知道下一步该迈哪一步。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把心里的石头一块块搬开。首先,你这“迷茫”和“父母不同意”,这两件事儿单独拎出来都够让人头疼的,合在一起就更.............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