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现代的射箭奥运会冠军放在古代,能成为一个杀敌无数的神箭手吗?

回答
想让现代奥运射箭冠军在古代战场上所向披靡,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绝非仅凭一招“神箭术”就能搞定。得把里头涉及的方方面面掰开了揉碎了说。

首先,咱们得承认,现代射箭冠军的技艺是登峰造极的。他们日复一日地训练,肌肉记忆、力量控制、瞄准精度,那都是科学方法喂出来的,绝对是人类身体能达到的极限。他们的箭速、穿透力,按照现代标准来看,绝对够看。而且,他们习惯的是在相对稳定、干净的环境下进行比赛,目标是静止的靶子,心理素质也是在那种压力下磨砺出来的。

可一旦到了古代战场,那情况可就天差地别了。

一、 装备与技术上的鸿沟

1. 弓的类型和威力: 现代奥运射箭用的是复合弓或者反曲弓,这些弓经过精密计算和制造,材料也是现代科技的结晶,重量轻、效率高、射程远,而且弓臂的形变和回弹非常稳定。古代的弓,虽然也有精良的制式弓,比如长弓、反曲弓(但技术和材料与现代不同),但更多的是因地制宜,工艺参差不齐。弓的磅数(拉力)可能远超现代弓,但效率却不一定高,这意味着拉满弓需要更大的力量和技巧,也更耗费体力。而且,古代弓的材料(木材、牛角、筋腱)在潮湿或极端气候下性能会受影响。

2. 箭的标准化与杀伤力: 现代箭是标准化的,箭杆直度、箭羽的稳定性都经过严格控制,确保飞行轨迹精确。箭头的种类也有讲究,有的为穿甲,有的为破片,但多用于狩猎或固定靶。古代箭则五花八门,有宽头箭用于割裂皮肉、造成大面积创伤,有锥头箭用于穿透铠甲,还有燃烧箭、毒箭等等。现代冠军熟练的轻巧箭,到了战场上,可能需要适应更重、更粗的箭,以达到更好的穿透力或杀伤力。而且,古代战场的箭,很多是为了直接造成致命伤而设计的,比如宽叶箭头,可能比现代奥运箭头的破损力更直接粗暴。

3. 训练方式的不同: 现代射箭冠军的训练是追求稳定性和精度,多在固定距离、固定姿势下练习。而古代的“神箭手”,除了基础箭术,更需要训练在颠簸、移动、风沙、烟雾等复杂环境下射击,需要快速换箭、连续射击的能力。他们还需要学会利用地形、配合战术,而不是像奥运比赛那样单打独斗。

二、 战场的残酷性与生存挑战

1. 环境的恶劣: 古战场可不是蓝色的靶场。泥泞、尘土飞扬、烈日暴晒、寒风刺骨,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射箭的精度和运动员的体能。雨雪天气可能让弓弦受潮,弓身变形,箭杆弯曲。烟雾弹、火焰、喊杀声、刀剑碰撞声,这些都会极大地干扰射手的专注力。奥运冠军习惯的是相对纯净的环境,这种干扰他们能否适应,是个大问题。

2. 体能消耗与弹药补给: 奥运射箭比赛通常进行几轮,每轮射箭次数有限,运动员有充足的时间恢复体能。古代战场上,一场战斗可能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弓箭手的体力消耗是巨大的。箭矢的携带量是有限的,需要有可靠的后勤补给。如果冠军习惯了每场比赛只消耗几十支箭,那么在战场上需要连续发射几百甚至上千支箭,这种体能消耗和心理压力是完全不同的。

3. 目标的复杂性和移动性: 奥运会的目标是静止的靶子,位置固定。战场上的目标则是移动的士兵,他们穿着盔甲,躲避攻击,还有骑兵、攻城器械等。冠军需要从静止姿态快速切换到瞄准移动目标,而且目标可能是重甲士兵、奔跑的步兵、甚至是飞驰的战马,这都需要截然不同的瞄准角度和力度控制。

4. 战术配合与指挥: 古代战争是团队作战,弓箭手不是孤军奋战的。他们需要接受指挥,进行阵型配合,比如轮射、压制火力、提供掩护等等。一个再强的个人,如果不懂得融入整体战术,很快就会被敌方骑兵冲散或者被对方弓箭手集火。

5. 近战危险: 弓箭手往往是敌方骑兵或突袭部队优先攻击的目标。一旦敌军突破了前排的步兵,弓箭手就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他们不仅要应对远距离的弓箭威胁,还要面对近距离的刀剑砍杀。奥运冠军虽然身体素质好,但他们毕竟不是经过刀剑训练的战士,一旦被近身,生存几率堪忧。

三、 适应性与学习能力

1. 心理素质的考验: 奥运赛场的压力固然巨大,但它毕竟是在规则框架内的“公平”竞争。古代战场上的压力则包含着生死存亡、血腥屠杀、恐惧绝望等等,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心理挑战。冠军是否能顶住这种心理冲击,保持冷静和高效,是个未知数。

2. 学习和适应: 如果这位冠军拥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并且愿意抛开奥运比赛的固有模式,去学习古代战术、战场生存技巧、了解古代武器的特性,那么他就有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弓箭手,甚至达到“神箭手”的级别。他那超凡的瞄准精度和稳定的发挥,在战场上绝对会是巨大的优势。可以想象,他能用极少的箭矢命中关键目标,例如敌方指挥官、骑兵的马匹,或者城墙上的守将。

结论:

现代射箭奥运冠军拥有的是极致的个人技艺和精准度。如果直接丢到古代战场,他可能会展现出惊人的射击能力,远超大多数普通士兵,甚至能在一场战役中造成可观的杀伤。

但是,他能不能成为“杀敌无数的神箭手”,则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点:

他能否快速适应恶劣的战场环境(天气、地形、烟尘、噪音)。
他能否调整自己的射击方式以适应古代弓箭的特性和战场需求(例如,需要更大的力量,更快的射速,或者更强的穿透力)。
他能否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体力消耗下保持高效。
他能否学习并融入古代的战术体系,懂得团队协作。
他能否应对近战的危险,并拥有基本的战场生存技能。

如果他只是死守奥运比赛的模式,那么很可能很快就会被战场淘汰。但如果他是一位真正热爱射箭、有坚韧意志、极强适应性和学习能力的人,并且有机会得到有经验的古代战士的指导,那么凭借他那得天独厚的精准度和稳定性,完全有可能成为一名令人闻风丧胆的战场弓箭手,甚至是传说中的“神箭手”。只不过,这个“神”字的含金量,会比奥运金牌来得更沉重,也更复杂得多。他需要的是从一位“运动健将”转变为一位真正的“战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预告:弓圈年度大型翻车现场请见文末汇总和评论区!

先说答案:现代奥运冠军回古代要重新练起,否则无用武之地。原因是,用古代传统弓箭作战,和现代射准竞技在器材和所需技术上的差异非常巨大。

首先说弓:奥运冠军必然是反曲弓射手(复合弓不是奥运项目),现代男子竞技反曲弓拉力多数在40-60磅之间,很少有超过这个范围的(猎弓因为需要杀伤力,会用到更强的),因为拉力太强弓的震动就大,不利于箭的稳定;而这个拉力用于作战就太弱了,射程有限,而且力量很难透甲。

古代战弓,不管是蒙古弓、英式长弓、土耳其弓、韩弓还是清弓,没个上百磅拉力是很难出战的(仅有日本和弓拉力稍低)。

给这些穿越射手换强弓行不行?还是不行,一来换了拉力远超平时训练用的弓要重新适应,二来因为竞技反曲弓依赖多种现代工艺制造的附件才能射得准。

例如这是修正箭扭曲飞行对精度影响的箭侧垫:

这是竞技反曲弓的瞄准器,没了它奥运冠军也得一脸蒙圈没法瞄准:

这是减震杆:

响片(用于消除拉距不一致的问题,在现代射箭运动史上带来过一次精度的飞跃)、箭台、箭侧垫是这么搭配的:

显然,光秃秃的传统弓完全没法安装这些附件,射箭技术与现代竞技反曲弓完全不一样;就算带着现代的弓穿越,这些附件和弓片也早晚要折旧更换,而它们都是古代条件生产不出来的。

再说箭:现代的射准箭是没有倒勾的,箭头相对圆钝,为的是射到靶子上容易拔下来,既不适合穿甲,扎到肉里杀伤力也很弱。

那给现代的箭换穿甲箭头,或者直接用古代箭行不行呢?还是不行。现代反曲弓运动员的箭是精心调试过的,箭头的重量、箭杆的长度和挠度(软硬)与个人用弓的拉力要严格匹配,否则精度会大受影响,换了箭头或整箭都不可能与原来调试好的箭性能一致。

最后再说技术:现代竞技射箭是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以每次完全一致的站姿,侧身对靶,按既定的节奏,瞄准平地上固定距离处静止的靶子发射的(数数有多少限定词吧),精度高度依赖身体姿态的一致性,每次拉弓,弦必须贴靠在鼻尖、嘴唇和肋侧的固定位置。

而作战的环境和要求千变万化,可能要仰射高处的敌人或俯射低处的目标,可能要你在掩体后面猫着腰射,要求站姿一致、弦的贴靠位置不变完全不现实;如果是骑马,某些方向的敌人需要你拿非惯用手拉弓才好射(所以左右开弓的能力很重要,而现代竞技射箭左利手和右利手用的弓就不一样,完全没法换手射),可能要射移动目标,还可能要用较高的弧线曲射打击远处的面状目标,这些技术都是现代竞技射箭完全都不会练的。

所以现代奥运冠军回古代,不回炉重练没法上战场。当然,他们在射箭相关肌群力量、肢体稳定性、撒放时机、风偏纠正技术等方面都已经有极好的基础,练习达标所需的时间会比普通人短一些。

祝各位有志于穿越回古代挑战郭靖、迎娶白富美的箭友们重新上岗一路顺风!

------------寓教于乐的分割线-------------

各位注意哦,本答的乐趣在评论区,我从来不晒人的,但这次的乐趣忍不住要与各位共享了,有这样一位自称“亿万富豪”的用户

开始他是拒绝承认传统弓有高手可以精确射击的:

给他引用了三国志太史慈传里的贯手着棼、吕布传里的辕门射戟、金史里郭虾蟆待射程尽头的敌人抬手时一箭射中其无甲防护的腋下等典故,结果他用三国演义的信息开喷三国志了:

他觉得传统弓哪怕用仪器射,40米散布也能到3米:

那就只好给他看个用传统英式长弓40米左右射60或80靶的视频:

英式长弓有比赛和赛事纪录,例如英国公制室外赛的全国纪录,90米射1.22米直径靶,36箭的纪录还有204环,平均5.7环(5环直径60cm左右),这还是英国一个国内比赛的纪录而已,职业顶尖好手基本都在反曲和复合弓项目里,英式长弓不是国际比赛的标准项目,很小众,90米尚且能有这准头:

他自称是玩几把弓的,还发明了“反曲轮”术语:

然而他用复合弓,只能射到15-25米人形靶刚能上靶:

说清弓射手食指和中指两个指头肿:

被人指出清弓是拇指扣弦,而且要用扳指时,他反唇相讥:

他可能不知道商朝的妇好墓就出土了扳指实物,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为了驳倒对方还找了一份资料证明传统弓射箭大拇指起稳定箭杆的作用:

他找的这份资料在这里:图文并茂告诉您正确握弓姿势是什么?看标题还是有参考价值的,但点进去看看好像不太对头:

原来这个资料是关于二胡握弓的姿势的!

然后他怎么辩解的:

此后仍然在孜孜不倦地用淘宝搜索“射箭护具”出来一堆三指护证明传统弓射箭不用扳指:

他用的6块钱一支的玻璃钢箭:

这价位还认为是件很了不得的事情:

被笑话以后结果人家开始得瑟自己开豪车:

极其遗憾的是,不知他是在本答还是在别处犯了什么规矩,给判了个7天禁言,评论区的乐趣暂时少了很多;结果他又弄了个三无小号出来演戏给大号张目,夹枪带棒骂人。

恳请各位朋友和小管家千万不要再让这位跨界高手、亿万富豪关禁闭,留着他解禁以后继续发言,持续贡献段子,谢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