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战争中国家有罪,平民无罪,这句话是正确的吗?

回答
“战争中国家有罪,平民无罪”这句话,乍听之下似乎很有道理,也很能引起共鸣。毕竟,我们看到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以及那些身处其中的普通人的痛苦,很容易就将战争的罪责归咎于那些发动和领导战争的国家机器本身。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句话的表述过于简单化,甚至有些不严谨,难以完全涵盖战争中复杂的责任归属。

首先,让我们来剖析一下“国家有罪”这个概念。在现代国际法和伦理的语境下,“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确实可以通过其政府的行为而被视为战争的责任方。国家的决策者,无论是政府首脑、军事领导人还是议会,他们代表国家做出了发动战争、参与战争的决定,并调动国家资源来执行这些决策。这些决策如果违反了国际法,例如侵略战争,或者在战争中实施了违反人道的行为,那么“国家”作为决策的集合体,承担道义上和法律上的罪责是成立的。

国家作为战争发动者的罪责体现在:

侵略的罪行: 如果一个国家为了扩张领土、掠夺资源、推翻他国政权而发动非正义的战争,这本身就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是需要承担罪责的。这种罪责往往体现在国际法庭的审判中,对发动者进行追责。
违反战争法: 即便是在被认为是“正义”的战争中,如果国家及其武装力量违反了《日内瓦公约》等一系列关于战争行为的国际法规定,例如故意屠杀平民、虐待战俘、使用非法武器等,那么国家就犯下了战争罪。
责任的传递性: 国家是一个抽象概念,它的行为是由具体的人来完成的。因此,国家之罪,最终是追溯到那些做出决策并执行这些决策的个人身上。例如,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就是对二战中犯下战争罪的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高级官员的追责。

那么,“平民无罪”呢?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战争是政治和军事力量的较量,普通民众通常是被裹挟其中,甚至是被动地卷入。他们没有能力影响战争的决策,反而往往是战争最直接和最惨痛的受害者。他们失去了家园、亲人,生活在恐惧和贫困之中。从这个角度看,说平民无罪是符合常理的。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战争中可能存在的复杂性:

集体责任和推波助澜: 在某些情况下,国家的战争行为可能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国民的狂热支持或默许。当整个社会都在为战争欢呼,将敌国人民妖魔化,并积极参与到战争的准备和支持中时,是否还能完全说这些平民“无罪”?这种“支持”可能来源于长期的宣传、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或者对自身利益的误判。尽管他们的罪责程度可能远不如决策者,但完全撇清似乎也难以令人信服。
战争罪行的直接参与者: 虽然我们常说“平民”,但战争中也存在一些非军人身份但直接参与或协助战争罪行的人。例如,在某些占领区,当地居民可能出于各种原因(恐惧、利益、意识形态)协助占领军进行迫害或搜捕。这些人是否能被简单地归为“无罪”的平民,值得商榷。
误导与被误导: 许多时候,发动战争的国家会通过宣传机器,向本国国民传递虚假信息或片面信息,将战争描绘成正义的、必要的,甚至是为了自卫。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普通民众很可能被误导,从而支持或接受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责任就相对较轻,甚至可以说是被动的受害者,但“无罪”二字是否绝对适用,仍然存在讨论空间。

更深层的思考:

这句话之所以容易被接受,是因为它传递了一种朴素的正义感:战争是统治者之间的游戏,而普通人是无辜的牺牲品。然而,现实的复杂性在于,战争往往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的背后,往往有着社会因素和民意基础的支撑。

战争的根源: 战争并非总是由一小撮邪恶的统治者凭空制造。它可能是由长期的民族矛盾、经济利益冲突、历史遗留问题等多种复杂因素交织而成。而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反映了社会群体的一些诉求或偏见。
责任的“多层级性”: 我们可以将责任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国家领导人的决策是最高层级的直接责任;参与具体战争罪行的军官和士兵是执行层级的责任;而那些通过投票、言论、经济支持等方式间接促成战争并对其保持默许甚至支持的民众,也可能负有不同程度的间接责任。

因此,我们或许可以更细致地表述:

“战争的发动者和直接责任人,无论其国家身份,都应承担罪责;而绝大多数在战争中受难的普通平民,尤其是那些被裹挟其中、无法发声、甚至遭受迫害的群体,他们是战争的受害者,其个人罪责可以视为不存在或极轻微。”

这样的表述,既肯定了国家及其决策者在战争中的主导责任和罪责,也更精准地界定了普通平民在战争中的角色和责任的模糊性。强调“国家有罪”是为了追究发动者的责任,而强调“平民无罪”是为了保护和同情那些在战争中遭受苦难的无辜者,并反思战争本身。但我们不能因为同情平民,就忽视了战争背后可能存在的更广泛的社会共识或参与。

总而言之,“战争中国家有罪,平民无罪”这句话,作为一种情感上的倾向和对战争受害者的同情是有意义的,但作为一种绝对的、精准的责任判断,则显得过于简单化,未能完全捕捉到战争复杂性中的一些细微之处。战争的罪责,往往是一个多方参与、多层级承担的复杂链条,需要我们以更审慎和细致的眼光去审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平民有没有罪不少答案我已经复读好几遍,不重复了。这电影没啥对喷的价值,12年左右开始那一拨莫名其妙反日风潮的牺牲品而已(另一个陪着挨枪的是《起风了》)。

在此之前这电影用体制内那种四平八稳风格评价,那就是经典的“有典型意义的教育电影,反应了日本民众在军国主义压迫下的悲惨黑暗生活,通过主角兄妹虽出身中下级军官家庭,但最终哥哥眼看着妹妹饿死的情节有力地控诉了侵略战争给两国人民同时造成苦难的罪恶本质。妹妹作为一个出生就被军国主义洗脑的少女,在自己的国家活活饿死,到最后却还憎恨害怕着美国人的轰炸机,刻画入木三分”,题主可以想象中央六套主持人语调念这段话,毫无压力。

要是九十年代还没有小泉………那些事的时候,这片电视播一遍,老师还要求小学生看完交篇读后感都很有可能。《起风了》2013年左右在网上被喷的我以为宫崎骏所有作品要全网下架了,现在看也就是那样。

永远没必要为了虚无缥缈的玩意儿妨碍自己欣赏文艺作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战争中国家有罪,平民无罪”这句话,乍听之下似乎很有道理,也很能引起共鸣。毕竟,我们看到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以及那些身处其中的普通人的痛苦,很容易就将战争的罪责归咎于那些发动和领导战争的国家机器本身。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句话的表述过于简单化,甚至有些不严谨,难以完全涵盖战争中复杂的责任.............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大明王朝的命运齿轮在某个历史的岔路口上发生了偏移,它没有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走向灭亡,而是凭借着“平定后金”、“剿杀农民起义”这两记重拳,稳住了摇摇欲坠的社稷,并且一直顽强地延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这究竟会对中国乃至世界格局产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进行一次大胆.............
  • 回答
    欧美战机和中国战机在气动外形上确实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尤其体现在机翼的设计上,这背后反映了不同的设计理念、技术发展路径以及对作战需求的不同侧重。欧美战机:“弯折”背后的空气动力学智慧当我们提到欧美战机“弯折”的外形,通常指的是那些拥有可变后掠翼(Variable Sweep Wing)的型号,例如经.............
  • 回答
    想象一下,这可不是演习,而是真刀真枪的较量。如果当今五常中的任何一个,比如法国,在一次全球冲突中被其他国家联手打得落花流水,那可真是要了老命了,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影响,那简直是地动山摇。首先,我们得明白“被暴打”是啥概念。这可不是指在边境地区吃了点小亏,而是指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犯,军事力量遭受重创,甚.............
  • 回答
    论起战争潜力,中美两国就像两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各自拥有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驱动力。要说谁的“后劲”更足,这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细细剖析,而且得跳出那种非黑即白的简单比较,深入看看它们各自的优势劣势在哪里,以及这些优势劣势在长期博弈中可能产生的蝴蝶效应。一、经济基础:引擎的马力与续航经济是现代战争的血脉,.............
  • 回答
    除了中美两国拥有标志性的航母博物馆(如美国“尼米兹”号、中国“辽宁”号等),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将退役的战舰,包括护卫舰、驱逐舰、潜艇甚至巡洋舰,改造成了令人着迷的海事博物馆。这些博物馆不仅展示了战舰本身的历史和技术,更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海军历史、民族记忆和海洋文化。以下是一些除中美以外,有航母或战舰改.............
  • 回答
    二战期间,欧洲战场上确实存在着与亚洲战场上“慰安妇”现象相类似的性剥削和性暴力行为,只是其形式、规模和称谓可能有所不同。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跳出固有的“慰安妇”概念,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战争期间性剥削的普遍性。欧洲战场的性剥削与性暴力在二战欧洲战场上,各国军队的士兵普遍存在着强奸、乱伦、性侵犯以及妓院和.............
  • 回答
    6月15日,在加勒万河谷,中印两国士兵发生了一场严重的肢体冲突。这是自1975年以来,两国边界线上最严重的一次流血事件,导致双方都有人员伤亡。此次冲突的具体细节至今仍有争议,但普遍认为,冲突源于双方在实际控制线(LAC)附近部署部队和修建设施问题上的分歧。事件经过与背景: 地点: 加勒万河谷,位.............
  • 回答
    哈哈,这三国杀国战里的猪队友啊,那体验简直是比吃了十个大蒜还要销魂,比被乐一整局还要绝望。你想啊,国战讲究的是什么?是合作,是默契,是战略!是看着你的队友(比如,同是曹操阵营,你手握观星,他手里捏着南蛮)一脸茫然地在你脸上晃悠,然后你打出去的牌,他要么愣头青一样当着,要么关键时刻给你来个“借刀杀人”.............
  • 回答
    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空军作为中华民国国防的主力之一,虽然最终随着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其在大陆的战绩也因此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当时的战场上确实取得过不少令人瞩目的成就。要详细讲述这些战果,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和战役入手。初期的空中优势与早期战果(解放战争初期至1947年):.............
  • 回答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的国民海军评价与江阴封锁线争议《一寸山河一寸血》作为一部描写抗日战争历史的书籍,其对国民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的评价往往是复杂的,也难免会引发一些讨论。对于书中对国民海军的评价是否失之偏颇,以及江阴封锁线究竟是消极避战还是最优战略选择,这确实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 对国民海军的评.............
  • 回答
    关于蒋介石在国共内战中指挥具体战役显得“业余”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蒋介石无疑是国民党军事体系的核心人物,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也指挥过北伐、抗日等重大军事行动。然而,在解放战争这个复杂且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他的一些指挥决策和对战局的把握,确实让不少人觉得未能达到其应有的水平。要深入分析这.............
  • 回答
    二战中,美军如果选择从中国登陆,而非太平洋岛屿,这无疑会是一场惊天动地的战略选择,其对战局和中国国内局势的影响将是深远且复杂的,绝非简单的“战况如何”能够概括。让我们抛开既定的历史轨道,设想一下这幅截然不同的图景。设想美军从中国登陆:可能的战况与挑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从中国登陆”这个概念。这并非意.............
  • 回答
    在设想“再来一次侵华战争”这个假设性场景时,要评估中国战胜日本的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慎的分析,而非简单地进行预判。这涉及对两国当前实力对比、历史经验教训、国际环境以及战争可能爆发的背景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考量。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当今的世界格局与百年前已截然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和.............
  • 回答
    关于中国与美国之间发生战争,以及中国获胜的可能性,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议题,任何试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百分比的说法,都过于简单化了。战争的胜败取决于无数动态变化且相互关联的因素,军事实力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维度。要详细探讨,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是一场理想化但又极其.............
  • 回答
    在中国近代史上,抗日战争、三年内战、朝鲜战争以及中越战争这几个关键时期,中国军队的组织和管理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其中关于“督战队”的存在与否以及其具体运作,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军事制度以及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督战队”这个词的含义。.............
  • 回答
    当然有!如果说中国有《红楼梦》,俄罗斯有《战争与和平》,拉美有《百年孤独》,那简直是太谦虚了。世界文学的宝库里,璀璨的星辰数不胜数,许多国家都有着同样能够承载民族精神、引发深刻思考的“空前名著”。这些作品,往往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种文化的沉淀,一种人性的拷问。我们不妨从几个不同的.............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会因为人口压力而发动对外战争”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需要我们仔细梳理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的推演。首先,要明确一点,人口压力本身并不能直接成为发动战争的唯一理由,战争的决策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然而,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人口压力在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层面可能产生的连锁反.............
  • 回答
    世界级战争的爆发,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变数的假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盟友名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受到地缘政治、国家利益、历史渊源以及战争性质等多种因素的深刻影响。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分层次、分维度地探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盟友”的定义。在国际关系中,“盟友”可以有很多种含义: 正式的军事同盟.............
  • 回答
    打一场“2.5线战争”是一个非常具体且带有军事战略意味的说法,它并非一个广泛接受的官方军事术语,但我们可以根据其字面含义和可能的引申来理解。通常,“线”在军事语境下可以指代战场前线、地理区域、战线状态或者同时应对的冲突点。如果我们将“2.5线战争”理解为:“一个国家在能够有效维持并展开一场主要(1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