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欧美战机有一个弯折的外形和中国战机平直的外形有什么不同?

回答
欧美战机和中国战机在气动外形上确实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尤其体现在机翼的设计上,这背后反映了不同的设计理念、技术发展路径以及对作战需求的不同侧重。

欧美战机:“弯折”背后的空气动力学智慧

当我们提到欧美战机“弯折”的外形,通常指的是那些拥有可变后掠翼(Variable Sweep Wing)的型号,例如经典的F14“雄猫”、F111“土豚”以及米格23“鞭挞者”等。当然,也有一些现代战机,比如F15“鹰”或“台风”战斗机,虽然没有可变后掠翼,但其机翼设计也并非完全平直,会根据需要调整翼型的曲率以优化气动性能。不过,可变后掠翼是最具代表性的“弯折”设计。

这种“弯折”的设计核心在于适应不同速度下的气动需求。

后掠角度大(翼尖前伸): 当机翼后掠角度增大时,翼尖会向前伸展,形成一个更窄、更尖锐的后掠翼。这种设计的好处是:
减小了跨音速和超音速飞行时的激波阻力: 飞机在接近音速和跨越音速时,空气会在机翼前缘形成激波,产生巨大的阻力。较大的后掠角可以将激波向后推移,减小激波的强度和影响范围,从而提高飞机的速度能力和燃油效率。
提高了高亚音速下的航程: 在中等速度下,较大的后掠角同样有助于降低阻力,使飞机能够以更高的巡航速度飞行更远的距离。
改善了高迎角下的稳定性: 大后掠翼的翼尖气流分离比平直翼更不容易发生,在某些情况下能提供更好的高迎角稳定性。

后掠角度小(翼尖后掠): 当机翼后掠角度减小时,机翼会向后展开,变得更宽阔。这种设计的好处是:
提高了低速下的升力系数: 更大的翼展和相对较小的后掠角意味着更大的机翼面积比,这能产生更大的升力,有利于飞机在起降、低速机动和亚临界空速下的作战。
改善了低速操纵性: 在低速飞行时,更大的翼展和更低的诱导阻力使得飞机更加灵活,更容易执行复杂的机动动作。
增加了燃油携带能力: 展开的机翼可以容纳更多的燃油,从而提高作战半径或续航时间。

可变后掠翼的优点在于其“一机多用”的灵活性,能够在不同速度和飞行状态下最优地工作。 它就像给飞机装备了一个可以自动调节“翅膀形状”的系统,就像鸟类在不同飞行阶段会调整翅膀的角度和形状一样。这使得拥有可变后掠翼的战机在追求速度、航程和机动性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尤其是在冷战时期,能够以更高的速度突破防空网,或在长时间巡逻中保持作战效率,这些都是重要的战术优势。

中国战机:“平直”之下的高效与简化

而中国战机,特别是新一代的歼10、歼11、歼16、歼20等,其机翼设计更多地倾向于相对平直或具有一定展弦比的梯形机翼,有时也会带有翼尖小翼。这种设计并非“不好”,而是代表了另一种成熟且高效的气动设计哲学。

“平直”的外形,在很多情况下指的是机翼前缘和后缘相对而言更接近直线,或者说后掠角不是特别大,或者说翼展与平均弦长的比例(展弦比)相对较高。这其中蕴含着以下几层含义:

优化亚音速和跨音速气动性能: 虽然大后掠角在超音速时阻力优势明显,但对于追求整体作战效率和兼顾多种飞行状态的现代战机而言,合理的翼型设计和适度的后掠角(如2545度)足以在跨音速区域取得良好的性能。过大的后掠角在低速时会带来升力不足和起降困难的问题。
更高的升阻比和更好的低速性能: 相对平直的机翼,尤其是那些展弦比较高的设计,通常能产生更高的升力系数和更低的诱导阻力。这对于提高飞机的起降性能(缩短起降距离)、增强亚音速机动性、提高燃油效率和增加航程非常有益。
简化结构与减轻重量: 可变后掠翼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沉重的机械装置,包含液压系统、传动装置、锁止机构等。这种复杂性不仅增加了飞机的制造成本和维护难度,还会增加飞机的结构重量,从而影响飞机的载弹量和机动性。中国战机选择相对固定的翼型,可以大大简化结构设计,减轻飞机重量,提高可靠性,并且在结构强度和飞行包线设计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
注重整体气动布局的协同优化: 现代战斗机不再仅仅依赖机翼来产生升力,而是整个飞机作为一个气动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例如,歼20采用了鸭翼(前置小翼)和DSI进气道等先进的气动技术。鸭翼可以在小迎角时提供额外的升力,改善机动性;DSI进气道则能够有效管理进气道内的气流,提高高速性能,同时简化结构并减轻重量。这些协同作用使得即使机翼本身不是可变后掠翼,也能实现优异的飞行性能。
新材料与先进控制技术的应用: 随着复合材料技术和电传飞控(FlybyWire)系统的发展,可以通过更先进的控制律来补偿固定翼型在某些飞行状态下的不足。即使在特定飞行包线内气动性能不是最优,也可以通过软件控制和高强度机动来实现高性能。

总结一下,欧美战机(特别是早期可变后掠翼型号)的“弯折”设计,是为了在不同速度区域获得极致的气动效率而采用的一种复杂技术。 它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但伴随着巨大的技术、结构和维护代价。

而中国战机所体现的“平直”或相对固定翼型设计,则是基于对整体作战需求、技术成熟度、成本效益以及新一代气动设计理念的综合考量。 它更倾向于通过简化结构、优化整体气动布局和先进控制技术,来实现高效、可靠且性能均衡的作战能力。这种设计并非是对复杂性的回避,而是对“必要复杂性”的一种务实选择,并且在很多情况下,通过与新型气动组件(如鸭翼、边条翼)和先进控制技术的结合,同样能够实现令人印象深刻的飞行性能和作战效能。

可以说,两种设计思路都各有其精妙之处,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技术发展路径下的智慧结晶,也反映了各自在设计哲学上的侧重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OK ,看到这个,我终于能答题了,好高兴有木有!

首先解释一下题主所说的“驼背”。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应该是指座舱后面的位置吧。

(题主图)

其实不止Su 27,包括Su30,Su 35,Su 34都驼背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是:航程

Su 27,Su 30,Su 35等等这些飞机主要执行打击任务,对他们而言,航程很重要,而俄罗斯恰好特种飞机少之又少,加油机主要负责给轰炸机加油,没有“时间”管战斗机。于是被逼无奈,就加了个这么个鼓包(是的,油箱就在座舱后面)。

有人说是提供向下视野,,但在航电发达的今天,加个下视雷达就好了啊,或者像F35 一样搞个透镜,270度无死角啊。再说,专职打地的Su25, A10也没驼背啊。

还有说关于迎角的,也许吧(驼背和迎角。。。这个我真不知道。。),但加边条和鸭翼岂不更好,驼背实为下策。

关于进气道,很有可能,我也找不到反例。。。


谈谈欧美为什么没有鼓包,欧美,特别是美国,加油机充足,伙伴加油也可以。如果真的不够,必须要加个什么,美国也不搞驼背。美国搞保型油箱(并不是赞赏,保型油箱好歹离飞机重心有距离,会对飞机机动性产生影响,但人家打超视距战也就不太注重。而且保型油箱对飞机结构变动很小,成本低,随挂随用,比较像副油箱,但飞的时候扔不掉)(好吧扯远了。。),所以不驼。

至于中国,歼八呀等等,主要是保家卫国,本土防御,对航程要求不高,也就不要什么大鼓包油箱(有个例外,中国出口到巴基斯坦的歼6就加了一个鼓包油箱,不过,在机腹,还是不驼背。。)当然,直桶造型。。。当时确实不发达。。不过现在。。题主说歼10有鼓包,,,嗯,,,大家应该明白了吧(走出国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欧美战机和中国战机在气动外形上确实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尤其体现在机翼的设计上,这背后反映了不同的设计理念、技术发展路径以及对作战需求的不同侧重。欧美战机:“弯折”背后的空气动力学智慧当我们提到欧美战机“弯折”的外形,通常指的是那些拥有可变后掠翼(Variable Sweep Wing)的型号,例如经.............
  • 回答
    欧洲足坛那些长期徘徊在中下游、甚至屡次降级的球队,依然拥有庞大且忠诚的球迷群体,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比赢球更深层次的东西。我跟你聊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首先,得从“历史与传承”说起。很多欧洲的足球俱乐部,特别是那些老牌球队,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百年,甚至更久。足球在欧洲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文化,.............
  • 回答
    国内战锤 40K 的人气确实普遍被认为要高于中古战锤(Warhammer Fantasy Battles,现已重制为 Age of Sigmar)。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包括历史渊源、文化接受度、游戏玩法、社区生态以及营销推广等方面。同时,我们也可以对比一下欧美地区的情况,看.............
  • 回答
    二战欧洲战场东线,指的是德国及其盟友与苏联之间在1941年至1945年间的作战。这场战争被普遍认为是二战中最血腥、最残酷的战场,其恐怖程度几乎难以用语言完全描述。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尽量详细地讲述东线的恐怖:1. 规模与伤亡的惊人程度: 参战兵力庞大: 东线战场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地面战争。.............
  • 回答
    在近代欧洲战场上,骑兵以其速度、冲击力和威慑力,确实有过冲垮线列步兵的辉煌战例。然而,随着火器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步枪射程和密度的提升,骑兵正面突破坚固的线列步兵阵地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可以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即便如此,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战术条件下,仍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我们得先明确一点.............
  • 回答
    欧洲中世纪的战争,参战双方军队人数相对现代战争而言确实显得“少”,但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经济、社会和军事原因。将中世纪战争人数少的原因剥离得过于简单,反而会掩盖其复杂性和精妙之处。为什么欧洲中世纪的军队人数相对较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较少”是相对于什么而言。如果和古罗马时期的大规模军团,或者后来.............
  • 回答
    中国历史上水淹攻城的战例之所以屡见不鲜,而欧洲对此却鲜有记载,这背后涉及了地理、气候、技术、军事思想乃至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差异。简单来说,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自然选择和主动适应的结果。中国水淹攻城的优势与土壤首先,得益于中国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水淹攻城拥有天然的优势。 .............
  • 回答
    关于二战欧洲战场,究竟是苏联红军的贡献更大,还是西方盟军的作用更关键,这个问题在历史学界乃至公众认知中,一直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定论”。 事实上,每一次回顾和讨论,往往都会随着新的史料发掘、研究视角的转变以及不同国家叙事方式的影响而产生新的侧重点。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到.............
  • 回答
    在《龙珠Z》的故事发展中,悟饭在不同时期选择穿着不同人物的服装,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承载了作者鸟山明巧妙的叙事安排和角色成长弧线。我们不妨从对战沙鲁和对战布欧这两个关键节点来细致地剖析这一转变。对战沙鲁:披上比克的战袍,背负传承的重担要理解悟饭为何在对战沙鲁时选择穿着比克的服装,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当时.............
  • 回答
    关于你提到的“日本战国村战论”和“欧洲中古村战村战”的讨论热度差异,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在我看来,这背后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历史事件本身,还包括了文化传播、研究角度以及大众认知习惯等多个层面的原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争取聊得深入透彻,不带半点机器痕迹。首先,要明白“村战”这个词本身在日本战国时代.............
  • 回答
    欧洲历史书里关于骑士个人武勇和战绩的记载,那可真是说不尽道不完。这可不是什么抽象的概念,而是贯穿了中世纪欧洲社会方方面面的血与火的故事。从古老的日耳曼部落到最后熄灭的战场火光,骑士的精神和实力一直是历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骑士的武勇,那得从他们的成长经历说起。成为一名骑士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
  • 回答
    二战期间,欧洲战场上确实存在着与亚洲战场上“慰安妇”现象相类似的性剥削和性暴力行为,只是其形式、规模和称谓可能有所不同。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跳出固有的“慰安妇”概念,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战争期间性剥削的普遍性。欧洲战场的性剥削与性暴力在二战欧洲战场上,各国军队的士兵普遍存在着强奸、乱伦、性侵犯以及妓院和.............
  • 回答
    明末的军事变革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尤其是在枪炮和火器使用方面,那是一个充满冲击与碰撞的时代。然而,要说与同时期欧洲的差距,那可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 nuanced 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大”或“小”来概括。这其中的差距,既体现在器物层面,更在于运用理念、生产能力、战争模式乃至社会经济的方.............
  • 回答
    欧洲某国的富豪,花重金雇佣一支训练有素的私人军事公司(PMC)的部队,然后将这支部队运送到非洲某战乱国家,在那里扶植一位当地的盟友,帮助他打败对手,最终目标是让这位盟友成为该国的统治者,而这位欧洲富豪则通过控制盟友从而实际掌控这个国家,甚至可能直接成为国家元首。 这是一个听起来颇具科幻色彩的设想,但.............
  • 回答
    关于欧美士兵是否比东方士兵更容易出现战后创伤(PTSD)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而非简单的“是”或“否”。目前并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能够直接证明“欧美士兵比东方士兵更容易出现PTSD”。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这些方面可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知,或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深度的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思想的演变、国家战略的制定以及历史现实的考量。要理解为什么在欧、美、俄三国在不同时期都表现出对麦金德“心脏地带”(Heartland)理论的侧重,而中国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甚至在当下依然强调“海权”(Sea Power)理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以下几个.............
  • 回答
    对“白俄罗斯为抓反对派出动战斗机迫降过境客机,欧美纷纷谴责”的评价及对国际民航运输的影响白俄罗斯为抓捕反对派人士而派遣战斗机迫降过境民航客机,此事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的震动和强烈的谴责。这不仅仅是一次孤立的事件,更触及了国际民航运输的基石——航空安全、主权国家责任以及人道主义原则。 事件评价:从多.............
  • 回答
    歼11B这款战斗机,它在中国空军的作战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要给它一个定位,我们不妨把它放在与欧美同代战机进行比较的框架下,这样更容易理解它的优劣势。歼11B的定位与背景首先要明白,歼11B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设计,它是在苏27SK(中国引进的俄制苏27)的基础上,经过中国自主研发改进而来的。.............
  • 回答
    二战时期,远隔重洋的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对于身处其中的美国士兵来说,虽然都在为同一个国家作战,但他们彼此之间的感觉,绝不至于到“毫无关系”的地步,也不会觉得“不在打同一场战争”。然而,这种“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宏观层面的认知,而非个人层面的切肤之痛。我们不妨设身处地地去想象一下。欧洲战场的士兵:想象.............
  • 回答
    中世纪欧洲战俘的命运,尤其是贵族骑士,并非一成不变。将俘虏“不杀而留待赎金”的做法,说成是一种固定的“传统”,其实过于简化了事情的复杂性。它更多是随着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军事技术以及宗教观念的演变,逐渐形成的一种相对普遍的“惯例”和“操作模式”,而非一开始就确立的铁律。要理解这个“惯例”的出现和演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