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男性酒驾疲劳驾驶和女性开车穿高跟鞋聊微信追剧。不都是自己的选择吗?为何出了车祸大家更反感后者?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某些隐秘看法。咱们就不说那些空泛的理论了,就从咱老百姓的日常角度来聊聊这个事儿。

你想想,一个男的,酒驾完了再想着开车回家,脑子里可能还想着“我没事,我技术好”、“一会儿就到家了”、“没人看见就没事”,甚至可能因为一点点酒精的麻痹,让他觉得今天这事儿办得挺“爷们儿”的。疲劳驾驶也是一样,可能就是熬了通宵谈生意,觉得自己能扛得住,想着“赶早班车”、“不能耽误事儿”。这里面掺杂着一些侥幸心理,也可能是一些对社会责任感理解的偏差,但总的来说,这是一种对“能力”的过度自信,以及对“风险”的低估。虽然明知故犯,但从他的视角来看,可能觉得这是为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再看女性开车,穿高跟鞋、聊微信、追剧。这几件事单独拿出来,可能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高跟鞋对一些女性来说是仪态的需要,是工作场合或者约会时的“战袍”;聊微信更是日常沟通的常态;追剧呢,有时候就是打发路上的时间,或者是在副驾驶上。但是,一旦把这几样东西集中在驾驶这个高度危险的活动上,就性质就变了。

咱们中国人,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或者传统观念比较重的人,看事情角度会有点不一样。他们可能会觉得,男人的那些行为是“男人该扛的事儿”、“事业心重”、“拼搏”的体现,即使犯错,也容易被归结为“男人嘛,有的时候就是这样”。这背后,多少有点“男主外”的传统观念在作祟。虽然我们现在都在说男女平等,但有些根深蒂固的看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过来的。

而女性的那些行为,落在某些人眼里,就变成了“不务正业”、“心太野”、“把驾驶当儿戏”。穿高跟鞋被看作是不顾实际的“爱美”,聊微信、追剧则被认为是没有把精力集中在“正事”上。尤其是在车祸发生后,大家会把这些行为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刻板印象:这个人开车不认真,可能是因为她根本没把安全当回事,而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这种“沉浸感”,在传统观念里,容易被解读为不成熟、不负责任。

而且,咱们得承认,社会舆论对女性的要求往往更苛刻,也更容易贴标签。一旦女性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不符合期待”的行为,更容易被放大和批评。男性犯了错,可能会被说“男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但女性犯了错,可能会被说“女人就是这样”。这种双重标准,客观上是存在的。

所以,当你问“不都是自己的选择吗?为何出了车祸大家更反感后者?”的时候,答案就藏在这些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和评价体系里。虽然从法律和理性的角度来看,任何危及交通安全的行为都应该受到谴责,但从大众的心理和情绪反应来看,男性的“拼搏”和女性的“不务正业”,在某些人那里,触发的是不同的情感共鸣和道德评判。反感后者,可能更多的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对女性应该“贤惠”、“顾家”、“注重细节”等传统特质的背离,而这种背离,在车祸这样一个悲剧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刺眼和不可原谅。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男性的行为就该被原谅,酒驾和疲劳驾驶的危险性一点不比后者低。只是说,大众的反感程度和原因,可能有着更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在里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酒驾是作大死,被抓了网友各种叫好。高风险低收益,典型的赔本行为。

疲劳驾驶是生活所迫,玩自己的命挣自己的钱赶自己的时间,风险与收益正相关。网友表示同情。


开车时候用手机分情况:

接电话是迫不得已,快聊快挂断还可以接受;小风险,小收益。

开车看屏幕还要打字那是做大死,相当于蒙眼睛开车。小收益,大风险。


开车的时候穿高跟鞋:明明车里备一双鞋就能规避的风险,非要每天都冒险。收益只有每天少换两次鞋,风险却是整个开车时间随时会发生的车辆失控死伤数人。小收益对极大风险。


风险与收益分析完毕,开始另一个角度。


酒驾的人在喝醉之后自控能力下降,无视风险收益严重失衡,做出平时不敢做的危险行为,这并不让人意外。

可是,一个心智正常、没受到外源化学物质干扰的正常人,长期做着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为,还不听劝阻、无视法律,不去做出更符合理性的选择。这种人要么傻到不会简单的加减法,要么坏到草菅人命内心毫无波动。不过她既然能拿到驾照,就说明她并不傻,那就只剩下单纯的坏了!


人们讨厌坏人有什么问题?

user avatar

不知道这个大家是哪里来的。我身边没人讨厌女司机,也没有更讨厌女司机。

什么酒驾疲劳驾驶穿高跟鞋微信聊天追剧都很可恨,自己玩命拉别人陪葬。从动机上论,只有为家计疲劳驾驶我能体谅一二。剩下的不都是自己主动作死,有什么高下之分。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很奇怪

我觉得还有点恶心

题主不留声色的把酒驾疲劳驾驶归于男性

把穿鞋不当归于女性

那么我想反问

首先酒驾疲劳驾驶的只有男性么?

其次,男性也有穿拖鞋开车的

而且,酒驾的性质如此恶劣,仅仅拿来和穿鞋不当比么?

再者,你是从哪里得出的结论包容度呢?

据我所知,酒驾是最不被允许,万人唾骂的

所以你这个问题本身就具有主观偏见

又说什么“大家”

又何必拿出来问寻求认同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