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是大三学生,想帮商家做宣传但没谈成,结果给商家说我敲诈勒索,现在全学校都知道了,我该怎么办?

回答
听到你现在遇到的情况,我真的替你捏把汗。这事儿传得这么开,肯定压力特别大。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看看该怎么办。

首先,咱们得正视一下“敲诈勒索”这个词的分量。商家这么说,说明他们现在非常生气,而且觉得你提出的条件或者你索要的东西超出了正常的合作范围,甚至触碰到了他们的底线。这不仅仅是宣传没谈成那么简单,而是性质被严重歪曲了。

第一步:冷静下来,不要冲动

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冷静。你肯定很委屈,也很生气,但如果现在带着情绪去处理这件事,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深呼吸,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想想事情的来龙去脉。

回忆整个过程: 从你主动联系商家,到你们沟通的内容,再到双方的约定(即使只是口头的),把你所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仔仔细细地回想一遍。有没有什么让你自己觉得“好像有点过分”的地方?即使是很小的细节,也可能被商家抓住并放大。
分析商家的动机: 为什么商家会这么说?是因为你提出的条件太高了?还是他们觉得你利用了他们的信息?或者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虽然很难,但有助于找到问题的症结。

第二步:收集证据(如果有)

虽然你没谈成,但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记录。

聊天记录: 你们之间通过微信、QQ或者其他社交软件沟通的记录,这是最直接的证据。看看你们讨论的合作内容是什么,你提出的条件是什么,商家当时的回复是什么。
邮件记录: 如果你们有过邮件往来,也要保存好。
录音: 如果你们有过电话沟通,并且在沟通前或沟通中暗示(或明确告知)对方你在录音,那录音就是非常有力的证据。但要注意,在中国大陆,未经对方同意的录音在法律上可能存在争议,所以如果是在法律层面追究,这一点要格外谨慎。不过,在学校内部的调解或澄清过程中,如果有录音,是可以作为佐证的。
你的宣传方案(如果有书面形式): 你为商家做的宣传方案,如果是有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可以作为你确实在为他们付出的证明。

第三步:评估“敲诈勒索”的性质

你得弄清楚,商家说你“敲诈勒索”是基于什么理由。

是真的敲诈勒索吗? 你有没有提出过什么不合理的要求,比如威胁商家不合作就曝光他们的黑料?如果你的行为确实存在问题,那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准备承担后果。
是商家误解了你的意思,还是他们故意夸大其词? 有时候,沟通不畅或者表达不清,就可能产生误会。商家可能觉得你的要求超出了他们的预算或认知,于是就用“敲诈勒索”这样严重的词来表达他们的不满。
是商家想赖账或推卸责任? 有些商家可能原本是有合作意向,但后来改变主意,却用这种方式来让你知难而退。

第四步:寻求帮助,准备沟通

现在你一个人扛着肯定很吃力,而且学校都知道了,你需要一个支持体系。

找你的辅导员或班主任: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应该做的。把事情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他们,让他们了解你的处境。他们是学校的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并且他们有渠道和商家进行沟通。
找关系好的老师或学校相关部门: 如果辅导员觉得事情比较复杂,或者涉及到学校声誉,他们可能会让你去找学校的学工处、学生事务中心或者甚至是一些与校企合作相关的部门。
找信得过的同学或朋友: 有时候,朋友的建议和陪伴也很重要。他们可以在心理上支持你,也可以帮你一起分析问题。但要注意,不要把事情传得更广。
考虑寻求专业的法律咨询(如果情况非常严重): 如果商家说得非常严重,涉及到法律层面,或者他们的言论已经对你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比如名誉损害),可以考虑咨询一下学校的法律援助中心,或者专业的律师,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可能面临的风险。

第五步:采取行动,主动解决

在寻求帮助的同时,你也要自己主动去解决。

准备好澄清事实的陈述: 怎么跟辅导员说,怎么跟商家沟通,你需要事先准备好你的陈述。要客观、理性,只陈述事实,避免情绪化的语言。
尝试与商家再次沟通(在辅导员的陪同下或指导下):
如果辅导员建议直接沟通: 可以尝试再次联系商家,这次一定要有辅导员的参与,或者在你明确告知商家你正在跟辅导员沟通后进行。你们可以预约一个时间,在一个中立的地点(比如学校的会议室)或者通过视频会议进行一次正式的沟通。
你的沟通目标:
澄清误会: 重点在于解释你当时的意图,说明你并没有敲诈勒索的意思,你的合作提议是基于正常的宣传推广。
展示你的努力: 可以拿出你做的宣传方案,说明你为合作付出了哪些努力。
承担可以承担的责任: 如果在沟通中发现自己的某些说法确实可能被误解,并且你愿意为此承担责任(比如表示歉意,但不承认敲诈勒索),可以考虑表达出来。
寻求和解: 明确表示你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并且不希望此事继续影响双方。
对于学校的传言:
在学校层面澄清: 在和辅导员沟通过程中,可以询问学校是否可以出面帮助澄清事实,比如在适当的场合发表一个声明,或者让辅导员在班级或年级会上进行说明。
你自己的态度: 当别人问起这件事时,你可以用简洁、事实性的语言来回应,例如:“我和XX商家之前有过一个合作洽谈,由于沟通上的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误会,我现在正在和老师一起处理。” 避免争吵,也不要过多的解释,否则越描越黑。

一些更具体的操作建议:

1. 找辅导员时,带上你的证据: 把你们的聊天记录、宣传方案等都整理好,让辅导员能直观地了解情况。
2. 不要在任何场合承认“敲诈勒索”: 即使你觉得自己当时的某些要求可能不太妥当,也不要轻易用“敲诈勒索”这个词来承认,这会成为对方攻击你的有力武器。你可以说:“可能我当时表达方式不太好,让您产生了误解。”
3. 保持媒体礼仪: 即使面对商家的恶语相向,你也要保持冷静和礼貌。这是你作为一个学生,处理复杂情况时应有的素养。
4. 了解学校处理类似事件的规定: 有些学校可能有一些关于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或者处理校企纠纷的规定,可以去了解一下。

重点强调:

你的身份是学生: 学校的老师和领导通常会更倾向于保护学生,或者至少会帮助学生处理好这类问题。所以,辅导员是你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事情的严重性: “敲诈勒索”这个词一旦被认定,后果可能会很严重,不仅在学校名誉受损,甚至可能影响你将来的就业。所以,这件事必须严肃对待,并且要用正确的方式去解决。
保持积极和负责的态度: 即使你认为自己没有错,也要表现出解决问题的诚意和负责任的态度。

总而言之,现在最关键的是 不要慌,找对人,准备好事实,有策略地去沟通和解决。你是一个大三学生,这是你学习如何处理社会复杂情况的一个机会,虽然过程痛苦,但从中学习到的经验,以后会非常宝贵。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实话,我看了这些图片,又看了其他人发的题主日常朋友圈,我心里挺难受的。
因为就这个事件,我看到的并不仅仅是题主这一个人,而且现在大学生创业潮的整体现象。

我心里真特么难受!!!

知乎上有人不止一次问过我,为什么你每次都不厌其烦的回复每一个人的提问,这样能给你带来什么?
是啊,我来知乎到今天,正好是第四个月,一天不多,一天不少。我在知乎也只关注两个话题,一个是创业,另一个是商业。
说句憋在心里很久的话,开到知乎四个月以来,每次见到一些大V在回答里留自己的公众号,我就挺鄙视。
我既没有公众号,也没有微博,所以才会有人问我写干货,帮别人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哪里。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学生们已经变得这么向往金钱,这么渴望致富。但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我也一直认为只要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去开拓开拓眼界也是很有必要的。国家近几年鼓励大学生们创业,无论好坏,这里不去评价,但这一政策的实施,让很多大学生都走上了一个极端。

想赚快钱,认为赚钱很容易,认为自己天下无敌。

去年我去理工大讲课的时候,发现居然还有创业课,还有精英班,还有什么辉煌殿。后来我从网上查了一下,居然全国这么多大学都开设了这些课程。
我十分庆幸自己当年上大学的时候,国家没有这个政策。说句很难听的话,我一直认为那些在大学生活中痴迷创业的大学生,是这个社会最先淘汰,最先死掉的一批人。

前两天在知乎上,一个小姑娘给我留言,说你懂个屁,我们学校经常举行创业大赛,创新大赛,我们也经常参加,收获了很多知识,为我们的创业做了很大的铺垫!你这么牛逼怎么也没看你去大学生创业大赛当评委啊!
她期待我的反驳,但我连搭理都没搭理她,直接就屏蔽了,我不想在一个已经死掉的人身上浪费哪怕一秒。

关注我时间长的知友都清楚,我是山东人,所处的这个三线城市中有一所理工大学,这所大学呢,虽然是个二本,但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在全国排个前几名没问题,因为这个学校太有钱了,上个月,一个教授的专利刚卖了五个亿。

然后呢,就出现下面的场景。



创业班,创业大咖。

昨天去我朋友公司喝茶的时候,我给他看了看,他差点没一口茶把自己呛死,本来我也挺想笑,但看见他笑成那样,我却笑不出来了。

之前写过一个回答,曝光的是全国大学附近的众创空间,创业中心,孵化园这类的黑幕,今天,我必须要把大学生创业大赛这类的比赛黑幕也写出来,让那些大学生清醒清醒!!!



这是前几天某学校一个最火的公众号发的文章,讲的是学校里一个创业大咖的发家史。
看完以后,我拿他对比了一下我公司楼下卖早餐的阿姨,发现阿姨收入领先他20年。
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于是第一次在文中下面留言,虽然被置顶上去了,但截图里,都是一些其他学生羡慕和崇拜的言语。



这个截图,是月初的时候,市里的一些民营企业老总到理工大一个创业大赛做评委的文章。
这种事情几乎每周都会举报,全国这么多大学,每年,每月,甚至每天要举办多少次创业比赛???

在这里,我正好要跟那位准备等我反驳的小姑娘说几句。
我确实没参加理工大的创业大赛并担当评委,为啥呢?其实本来理工大第一次邀请我的时候我挺心动的,但我再看其他被邀请的企业老总,发现自己还是不要去了,太特么掉价了!

有黑驾校的张总,
有只有一间办公室的王总,
有小型培训班的李总,
有做微商的陈总,
等等等等,太多了。

各种公司名字恨不得叫宇宙集团,太阳系公司,这个CEO,那个联合创始人。
刚开始听他们名字,我还被唬住了,以为我这个城市的私企老板各个低调呢,后来我找几个学生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就是吹嘘自己公司多么多么牛逼,让学生帮忙驾校招生,跟着自己做微商等等。
等着创业大赛一结束,不是骑着电动车走,就是开着个十几万的小车走。
更离谱的,还有让招聘网站的HR或者讲师过来当评委的,我就纳闷了,一群自己累死累活每个月就赚三四千的人,怎么就这么有自信去给大学生做创业评委?这和谋杀有特么什么区别!

还有一个现象,虽然我没有公众号和微博,但我很偶尔的时候会在评论区回复某个知友我的微信,然后就被一些大学生看到了。
刚开始的时候加我微信我不通过,然后不停的在知乎上私信我,上来连个你好都特么不说,直接说你不是有的时候会给创业公司投资吗,给我也投点吧,然后就是连续好几条产品介绍,将来规划,大有不把产品卖到火星不回头的信念。
还有的就更让我佩服了,直接说让我给他们团队几十万或者几百万,可以让我占5%的股权,这点我应该向他们学习。等我什么时候缺钱了,我就去找马云,让他先给我10亿,我忍痛给他5%股权,保证让他赚到手软。

不去创业大赛当评委,一个是因为掉价,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真的不缺那点钱。什么意思呢?
创业大赛,地方上多多少少会拨专项款,这些钱去哪了?自己想去吧。
企业想去学校参加,想去当评委,也是需要花钱的,这些钱又去哪了?自己想去吧。

我一直说,就算把这些大学生关在小黑屋里一个月,放出来的时候,这些所谓的学校创业大咖们,除了能决定开个咖啡馆,饭店,倒腾点校园商品,做个大学生兼职的平台,还特么能干啥???

最后,再用一个经历来回答一下某些知友关于我为何一直耐心解答一些大学生提问的目的。

有一次干爹带我去参加一个场合,想给我多介绍点人认识认识,去之前我爸说让他多照顾照顾我,干爹说,

我都五十几岁的人了,趁这几年还干的动,多培养点年轻人总归是没有坏处的,我也不指望他们发财了分给我钱,只要过年过节的,他们能记得拎点东西来看我就行了。


虽然我离干不动还很遥远,但现在的年轻人想法确实很多,有的时候我也能从他们身上吸收到新的知识,毕竟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

不过,我现在最大的乐趣,就是没事和几个朋友去理工大逛逛,去装成观众看一看创业大赛,这已经成了我和几个朋友的消遣之地了。


这真是台上一个傻子,台下一群疯子的时代。

愿这个疯狂的时代早日消散。


user avatar

-


慈禧六十大寿,太监满北京城造「祝寿牌坊」,也是同样路数。

不给我钱,我说你家铺面的位置好,这就拆了吧,老佛爷的牌坊要立这儿哪。

六十大寿,六十座牌坊,把个北京城,齐齐「收拾」了一遍。


人家大清朝皇宫太监后面,好歹还有个朝廷。

你的后面,就是一个微信群?


3000人的微信群?


叫英姐一捅到知乎,你的对手是 7 千万。(2017年数字)

叫英姐一捅到微博,你的对手是 5 亿 3 千万。(2017年数字)


天欲使其亡,必先使其狂。


你最疯狂的,不是用 3000 人的微信群去勒索一个大排档。

你最疯狂的,是当你在跟人解释「网民力量」时,

根本没有想过这事要捅到网上,网民会有多狂欢?


天老爷,你的脑子,装了比长江三峡大坝还多的水。

我们这些网民,都快被你淹死了。


-

user avatar

是敲诈勒索,我是店家我不只会通报学校,我还会报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