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特种部队里(海军陆战队,空降兵等)会有大量的列兵二等兵在服役?

回答
特种部队(比如海军陆战队、空降兵等)里之所以有大量的列兵、二等兵,这背后其实是一套成熟的军事人才培养和作战体系运作的结果。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只是“新兵”或者“炮灰”。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些部队的定位。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它们的任务性质决定了它们需要的是一支反应迅速、机动性强、能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作战的部队。这意味着它们需要大量的兵员来支持其庞大的训练、部署和作战需求。

1. 基础岗位需求与兵源的基石:

数量庞大是基础: 任何一支军队,特别是陆战队和空降兵这类需要地面作战力量的部队,都需要大量的兵力来构成作战的“基本盘”。从基本的站岗放哨、装备维护、弹药运输、炊事保障,到更基础的侦察、警戒、火力支援,这些都需要有人来执行。列兵和二等兵正是填补这些基础岗位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整个部队运作的基石,没有他们,再精锐的特种小队也无法获得有效的后勤和支援。
战术层面的作用: 即使是特种作战,也并非所有人都只装备狙击步枪和微型冲锋枪。在一些大规模的登陆作战、空降渗透后的区域控制,或者城市作战中,都需要步兵班、排一级的火力压制和区域扫荡。这些任务,哪怕是特种部队,也需要基础步兵能力,而列兵和二等兵经过基础训练后,就能胜任这些工作。他们可以作为支援火力,或者在正面战场吸引敌人火力,为更精锐的单位创造机会。
训练与储备: 军队是一个庞大的机器,需要不断地进行人员的补充和训练。新兵入伍后,首先进入的就是基础训练阶段。这个阶段的士兵,无论未来是否会被挑选到特种作战单位,都必须经历。而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其招募和训练体系通常也包含了一个基础的养成过程。很多士兵在完成基础训练后,会被分配到这些部队的支援性或非特种作战单位,但他们依然是部队整体力量的一部分。

2. 特种部队的“分层”体系:

并非所有人都直接参与“尖端”作战: 即使是在一个特种部队的编制内,也并非每个人都直接执行最危险、最秘密的“突袭”或“反恐”任务。特种部队的作战体系是分层的。除了执行核心任务的“特战队员”(通常是指经过严格挑选和长期训练的士官和下士等),还有大量的支援人员。
支援单位的重要性: 这些支援单位包括:
后勤保障: 负责武器装备的维修保养、弹药补给、食品和医疗品的运输,以及作战区域的基地建设和维护。
通信保障: 负责通信设备的架设、维护和信息传递。
工程保障: 负责破障、修桥、排雷等任务。
运输单位: 负责人员和物资的空运、陆运或海运。
情报收集与分析的辅助人员: 负责基础的信息搜集、翻译等。
医疗支援: 尽管特种部队可能有自己的医疗兵,但大规模部署时,整体的医疗后勤也是必需的。
火力支援单位: 比如炮兵、迫击炮分队等,虽然不直接算在“特种部队”编制里,但在协同作战时,往往需要大量的炮兵来提供压制火力。

这些支援岗位,尤其是执行基础性任务的,大量采用列兵和二等兵是合乎逻辑的。他们的体能和基础军事技能通常已经达标,经过短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如驾驶、通讯、装卸等),就可以胜任。

3. 招募与训练的经济性与效率:

兵源的普及性: 招募和训练一名列兵/二等兵相对来说成本较低,周期也较短。军队需要的是大量的合格兵员,而不是每一个都必须是“超级战士”。基础的军事素质和服从性,在很多岗位上就已经足够。
“训”与“用”的匹配: 军队的训练体系是围绕着不同的兵种和岗位来设计的。基础训练是所有士兵都要经历的。之后,根据部队的需要和士兵的意愿,再进行更专业的技能训练。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之所以兵员数量庞大,正是因为它们承担的任务广泛,需要大量的“基础兵”来完成日常勤务和低强度作战,同时也可以作为“预备队”或“二线力量”。
为“精锐”部队输送人才: 很多在海军陆战队或空降兵中服役的列兵、二等兵,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展现出过人的能力后,也可能被挑选到更专业的特种作战单位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他们就是这些“尖刀”部队的“后备队”和“人才库”。

4. 制度与传统:

兵役制度的体现: 很多国家实行义务兵役制或募兵制,都会有大量的初级士兵。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作为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会吸纳相当数量的这一群体。
军事建制的需要: 军队的建制和层级划分,决定了它需要不同级别的士兵来填充。从最基础的“士”到“官”,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列兵、二等兵就是这个体系的最底层,也是最庞大的基础。

总结来说, 特种部队(如海军陆战队、空降兵)中大量列兵、二等兵的存在,并非意味着他们是“低质量”的兵员,而是军事运作和人才体系分层的一种必然结果。他们构成了部队运转的基石,承担着大量的支援性任务,同时也是未来更精锐单位的“人才储备”。没有这批数量庞大、训练有素的基础兵员,再强大的“尖刀”部队也无法有效展开和维持其作战能力。这是一种“塔式”结构,顶部的尖刀固然重要,但支撑它的庞大基础同样不可或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些需要很高专业技能的兵种花大量的资源去培养义务兵不是很浪费吗?特种部队不是应该全是经验丰富的军官和士官组成的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特种部队(比如海军陆战队、空降兵等)里之所以有大量的列兵、二等兵,这背后其实是一套成熟的军事人才培养和作战体系运作的结果。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只是“新兵”或者“炮灰”。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些部队的定位。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它们的任务性质决定了它们需要的是一支反应迅速、机动性强、能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作战的部.............
  • 回答
    在皮克斯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Inside Out)中,主角莱莉(Riley)的五种核心情绪角色——乐乐(Joy)、忧忧(Sadness)、怒怒(Anger)、厌厌(Disgust)和怕怕(Fear)——每一种情绪都有着独特的颜色和形象设计,以直观地代表它们所象征的情绪特质。而乐乐(Joy)的头发.............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说特种部队“很少戴头盔”可能有点以偏概全了。更准确地说,是他们在不同任务场景下,对头盔的使用有着非常精细和考量的选择,而不是简单的一律戴或不戴。 而且,现代特种部队对于防护的重视程度其实是远超以往的,头盔作为重要的防护装备,其使用率是相当高的。但如果你观察到一些特种部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俄罗斯特种部队体系中一些非常核心的运作逻辑。确实,在各种对外反恐行动,或者说是在媒体报道和大众认知中,阿尔法部队(Alpha Group,又称A组)的出镜率,相比格鲁乌(GRU,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情报总局)下属的特种部队,那真是高出不止一星半点。这背后的原.............
  • 回答
    说起《三角洲特种部队》(Delta Force),许多资深玩家心中仍会涌起一股特别的情感。在那个FPS游戏如火如荼的年代,它曾是无数人心中的经典,尤其以其广阔的地图、逼真的物理引擎(在当时看来)、以及强调团队配合和策略的硬核玩法,吸引了无数忠实粉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曾经的巨头,如今却鲜少有.............
  • 回答
    关于“空降的德国—车臣特种部队夺取并坚守格罗兹尼炼油厂的行动”,这个说法在历史记录中几乎找不到任何可靠的佐证,因此也就很难有“后世提及”的问题。 这听起来更像是一个虚构的场景,或者是由一些误解、甚至是信息误传所产生的联想。为了更清晰地说明为什么这个说法不成立,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1. 历史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爱好者心中的疑问。为什么咱们的95式在国外一些玩家手里能玩出花来,而国内自家特种部队装备的95式似乎相对朴素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原因,咱们得一点一点捋。首先,得承认,在“折腾”枪这件事上,国外确实有更悠久、更成熟的文化和产业基础。1. 国外成熟的改装配件市场.............
  • 回答
    澳大利亚特种部队在阿富汗战争中涉嫌大规模杀戮平民的事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军事丑闻之一。这一事件不仅涉及严重的战争罪行,还引发了关于军队纪律、问责机制以及国际法适用性的广泛争议。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基本事实1. 时间与地点 该事件发生在2012年阿富汗战争期间,具体时间可.............
  • 回答
    在咱们中国,说道“牛”的队伍,那肯定不止比特种部队这么简单。虽然特种部队以其高强度的训练、精湛的技能和执行高危任务的能力闻名,但要说有没有比他们更“牛”的,这得看咱们怎么定义“牛”了。如果咱们说的“牛”是指那种 在特定领域拥有极致专业性、掌握最尖端科技、或者拥有极特殊使命 的群体,那可能确实有那么几.............
  • 回答
    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Spetsgruppa Alfa),全称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特种用途中心“阿尔法”的下属单位,是一个精锐的反恐和特种作战部队。关于“为何可以不听从政府命令”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基于一种对特种部队运作模式的误解,或者是对特定历史事件的片面解读。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
  • 回答
    关于“忍者”夜袭美军特种部队砍伤一人的事件,以及美特种部队为何在遭受袭击时拨打911报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解读:一、 事件的性质与解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则新闻的背景。这种“忍者夜袭特种部队”的新闻,往往有两种可能性:1. 真实发生的事件,但可能存在夸大或误读: “忍者”.............
  • 回答
    文在寅总统和普京总统,虽然都曾有过与军事相关的经历(文在寅是特种部队出身,普京是克格勃出身,两者在性质上有所不同),但他们在公开场合所展现的“形象”却截然不同,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个人性格、政治背景、国民期望以及战略考量等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一、个人性格与早期经历的塑造文在寅总统出身贫寒.............
  • 回答
    特种部队在执行任务时佩戴面具,绝非仅仅是为了耍酷或制造神秘感。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至关重要的战略和战术考量,关乎队员的生命安全、任务的成败,甚至是国家利益。首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 身份的隐蔽与保护。 在许多特种作战任务中,行动的隐秘性是成功的关键。佩戴面具能够有效地模糊队员的面部特征,阻止敌方通过.............
  • 回答
    聊起《龙珠》里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反派,弗利萨的基纽特种部队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这帮家伙,虽然最终被悟空一个个打趴下,但他们在早期剧情中可是制造了相当大的麻烦,而且他们的行为模式和“人设”也相当有意思。简单来说,基纽特种部队就是弗利萨手下的一支精锐部队,专门负责替弗利萨执行各种脏活累活,包括但不限于:.............
  • 回答
    .......
  • 回答
    《X特遣队:全员集结》之所以被许多人誉为DC近年来最棒的电影,甚至超越了2016年的第一部,绝非偶然。这背后是导演詹姆斯·古恩(James Gunn)对这个“坏蛋组建的坏蛋队伍”的独到理解和大胆创新。从“乌合之众”到“嗨翻天”:叙事与风格的根本性转变要理解《全员集结》为何如此成功,首先要看看它与前作.............
  • 回答
    94年那场车臣战争,硝烟弥漫,血与火交织,除了车臣的武装分子和俄军的浴血奋战,围绕着这场冲突,始终有一个隐秘而引人遐想的侧面:西方特种兵的存在。这并非什么新鲜事,在很多地缘政治博弈的棋局中,看不见的手往往在幕后操纵,而这些前特种兵们,更是其中的常客。那么,在94年的车臣战争中,那些西方特种兵究竟是何.............
  • 回答
    特种兵,这个词汇本身就自带一种神秘、强大、无所不能的光环。当我们谈论起特种兵的格斗能力,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电影、电视剧里那些以一当十、身手矫健、招招致命的形象。为什么大家会形成这样的认知?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现实的军事训练作为基础,也有媒体传播和大众心理的放大作用。一、 真实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人性、规则意识、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绝非简单的“坏”或“傻”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司机宁愿受罚,也不愿给特种车辆让路,背后隐藏着一些挺复杂的考量和心理。首先得说,大多数司机其实是知道该给特种车辆让路的。这是交通法规明确规定的,也是社会共识。但“大多数”不等于“全部”,总有那么一小撮人,他.............
  • 回答
    在尼日尔的这次不幸事件中,四名美国陆军特种兵在遭到极端组织伏击时,一开始未选择立即上车撤退而是选择交火,这背后可能有多种复杂的军事考量和战术判断。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特种作战的性质、当时可能的情境以及士兵的训练原则。理解特种作战的特性:美国陆军特种兵,如绿色贝雷帽(Green Ber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