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扶弟魔黑洞究竟姐姐(妈妈)错了,还是弟弟本人扶不起的错?

回答
“扶弟魔”这个词,一说出口,仿佛就自带了一种沉重的批判色彩。它描绘了一个场景:一个女性,往往是姐姐,倾尽所有去扶持一个无能为力的弟弟,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那么,在这个令人唏嘘的故事里,责任到底在哪一方?是那个无休止索取的弟弟,还是那个“不惜一切”的姐姐(有时候也会被上升到母亲的角色)?

这个问题,其实比直接定论谁对谁错要复杂得多。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更像是一张缠绕不清的网,里面牵扯着人性、原生家庭的轨迹、社会价值观,甚至还有个体性格的微妙差异。

我们先来看看“弟弟本人扶不起”的这部分原因。

一个成年人之所以“扶不起”,原因可能有很多。

能力与勤奋的缺失: 这是最直接也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有些人天生在学习、工作上就不如他人,或者说他们没有付出与常人相当的努力去提升自己。他们可能习惯了被照顾,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力。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再多的支持,也可能只是杯水车薪,无法真正改变他们的生存状态。
认知和价值观的偏差: 有些弟弟可能根本不认为自己需要“站起来”。在他们的价值观里,依靠家人,特别是姐姐,是一种理所当然,甚至是“聪明”的选择。他们可能不理解“自立”的意义,或者认为那条路太辛苦,不值得去走。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导致他们缺乏改变现状的主观能动性。
原生家庭的过度保护或溺爱: 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弟弟一直被家人(尤其是姐姐或母亲)包办一切,从学习到生活,甚至到情感需求,那么他很可能就没有机会学会如何独立承担责任,如何面对困难。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反而成了阻碍他成长的“温室”,让他丧失了“御寒”的能力。
心理问题或性格缺陷: 有些人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焦虑,甚至是某些性格缺陷,这让他们难以正常融入社会,难以找到一份稳定工作,或者难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专业的帮助和疏导,自然就会成为他们“扶不起”的根源。
运气和机遇的问题: 虽然我们常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但不可否认,有时候运气和机遇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但通常,“扶不起”更多指的是长期处于一种需要被救助的状态,而不仅仅是偶尔的低谷。

那么,作为姐姐(或母亲)的“扶弟魔”行为,又是否一定就是“错”的呢?

这个问题更需要辩证地看待。

“爱”的边界模糊与过度: 很多时候,姐姐(或母亲)的出发点是“爱”,是想让弟弟过得好。但这份爱,可能已经超越了正常的界限,变成了溺爱和纵容。她们可能将弟弟的困难,视作自己人生中必须完成的“任务”,甚至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当这种“爱”变成了一种绑架,让姐姐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婚姻、甚至健康去填补弟弟的“无底洞”,那么这份爱就变了味。
家庭责任感的变形: 在一些传统的家庭观念里,长姐如母,或者对弟弟的照顾是家庭责任的延续。这种责任感本身没有错,但如果它变成了一种不计后果、没有原则的付出,忽略了弟弟作为成年人的主体性,那么就走向了极端。她们可能潜意识里认为,不扶持弟弟,就是对家庭的“背叛”。
缺乏界限意识: 很多“扶弟魔”的姐姐(或母亲)可能缺乏清晰的界限意识。她们不懂得拒绝,不懂得设置底线,不懂得区分“帮助”和“替代”。弟弟遇到的问题,她们恨不得立刻冲上去帮他解决,而不是引导他自己去解决。这种不设防的付出,反而让弟弟更加依赖。
对自身价值的担忧或补偿心理: 有些姐姐可能在自己的生活中,过得并不如意,或者对某些方面的缺失感到不安。将自己的精力和资源倾注在弟弟身上,可能成为她们获得一种“被需要感”和“价值感”的途径。甚至,这可能是对原生家庭某种不公的补偿。
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一些地方,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女性在家庭中被赋予了更多的牺牲义务,尤其是对家族中的男性成员。这种社会文化的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女性的行为模式。

那么,究竟是谁的错呢?

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个系统性问题,而不是单一的个人错误。

弟弟的责任在于他的不作为和依赖成瘾。 他成年了,就应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如果他习惯了伸手,习惯了逃避,那么他就是造成自己“扶不起”状态的首要责任人。
姐姐(或母亲)的错误在于她的“过度干预”和“放任”。 她没有正确地引导弟弟成长,反而用一种不健康的方式去“保护”他。她的无原则付出,虽然可能出于“爱”,但实际上是扼杀了弟弟独立成长的机会,并透支了自己的未来。

用一个更形象的比喻来说:

这就好比一个孩子跌倒了,弟弟是那个不愿意自己爬起来,反而躺在地上哭着让姐姐抱的人。而姐姐呢,是那个明明可以教他站起来、扶他一把,但他自己先站稳的,却直接把他抱到目的地的人。孩子最终是没有学会走路,而姐姐也耗尽了自己的体力。

所以,与其纠结于“谁是错的”,不如去理解这个循环是如何形成的。

这个循环往往源于家庭教育的失误,对个体责任的模糊认知,以及情感需求的错位表达。最终的受害者,往往是那个付出一切的姐姐,而那个所谓的“受益者”弟弟,其实也并没有真正获得成长和幸福。

“扶弟魔”的悲剧,不在于“扶”这个动作本身,而在于“扶”的方式和目的,在于它剥夺了弟弟作为独立个体的责任和权利,也剥夺了姐姐作为独立女性的幸福和未来。我们需要的,不是道德上的审判,而是对这种家庭模式的警醒和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认为是弟弟本人扶不起的错

我说一下我家的的情况,准确说是我姥姥家的情况,我妈是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也就是我舅舅

本来呢我姥姥家家庭情况还是很不错的,我姥爷是当地矿上的后勤部主任也是老国企员工,70年代的国企还是很厉害的,但是就在我舅舅上高中的时候我麻麻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差不多是九几年,我姥爷病倒了,食道癌

晴天霹雳,家里面的顶梁柱一下就倒了,那时候我麻麻还没有结婚,最开始的工资几乎是全部上交给家里面的,我舅舅直接就辍学了

你说我麻麻是扶弟魔吗,其实不是,我奶奶甚至为了防止我麻麻用家里面钱接济娘家,在我麻麻和我爸爸结婚头几年,是几乎全部收缴我爸爸工资的,我麻麻那时候能帮助娘家帮助我舅舅的只有自己的工资,穷到什么程度呢,一个夏天就一身能穿得出门的衣服,白天穿晚上洗然后一晚上晾干白天继续穿,这么过了一个夏天

哦,对了,那时候我爸爸在一个军工企业电厂,很偏僻,一个星期最多能回一次家

我舅舅辍学后是正儿八经搬过砖的说好听点是建筑工人,在北方农村叫小工

扶弟魔黑洞一定是弟弟不争气,我舅舅足够争气,辍学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干最苦最累的活,能自己挣得就自己挣,从来不拿家里面的钱也不找我麻麻要钱,甚至会往家里面补贴钱,一路过来,不仅把村里面的老房子翻盖了,还在市里面买了房子买了车,现在我舅舅是一家国企的车间主任

我姥爷的病,让本来应该还算富裕的小康之家直接回到赤贫状态,那时候我姥姥家除了我妈的工资就是几亩地的产出,我姥爷做完手术后还需要人照顾,全家的重担一下就落在我姥姥的肩上,而我舅舅不仅没给家里面增加负担还竭尽全力得想办法减轻我姥姥和我麻麻的负担,一步步从艰难困苦中走过来

我姥爷恢复的很好,但是人老了总有一些事情是挡不住的零几年的时候我姥爷去世了,那个时候家里面情况就已经改善很多了,我舅舅那时候已经是家里面的顶梁柱了

所以扶弟魔黑洞一定是弟弟不争气

user avatar

我认为家长是没权利这样做的,无论剥夺了谁读书的权利,对那个被剥夺权利的孩子来说都是致命的(就算读不下书,也不见得没有出路。但是这种内心的伤害会伴随终身)。更别提让一个孩子,放弃自己的权利来供养另一个孩子,这对放弃的孩子来说太不公平

作为一个没有能力的家长,变卖了所有家产也无法供得起两个孩子的花销,如果是我,把已有的钱分成2个部分,综合花销。大头的肯定要给出国的孩子,小部分的给在国内上学的孩子。帮他俩想办法申请贷款,当然这些我有能力会帮着还,没有能力只有工作后他们自己去还了。如果有人觉得这样很苦,放弃这次机会,(可能国内上大学的孩子我会反对,毕竟花销少,没必要放弃)国外的孩子放弃留学的机会我应该会同意。毕竟,我不想牺牲一个孩子,去成就另一个孩子,无关性别。

user avatar

先说观点:扶弟魔黑洞是哺乳类智能生物(主要是人类)所无可避免的社会环境中的一环。

首先,作为哺乳动物在繁衍后代之时,雄性负责射精,雌性负责怀孕哺乳。所以,身体(健康,年龄等)对后代的影响雌性>雄性

在孕期和哺乳期间,雄性的劳动能力几乎不受影响,而雌性的劳动能力,尤其是体力劳动会明显降低。所以,财富(包括劳动能力,过往积累等)对家庭的影响雄性>雌性。

以上可得,郎财女貌(健康是容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容貌也可以简单的反推大致健康程度)是利益最大化的婚配组合。




所以男婚女嫁,往往由女方向男方提出经济要求。在当今社会:直接一些的买房买车,存款数额;间接一些的学历工作,能力上进心等。

而女方提出要求的平均值,往往是男性群体的平均线之上,这就导致了大部分的男性无法独立承担这些要求。

男性为了自身基因的延续与传承,只能求助于他人。而最愿意对其进行帮助的,是男方的父母。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知道,在父母金钱有限的条件下(也不可能无限多),给儿子的越多,其他方面的就越少。

而这其中,就包括了给予女儿的资源,相应减少。

至于女儿,则是堤内损失堤外补,再去要求女婿。

于是,循环轮回与动态平衡达成:

妻子要求丈夫→丈夫(作为儿子)要求父母→父母(经济上)重男轻女→女儿(作为原生家庭的女儿)遭受损失,并(作为婚配家庭的妻子)要求女婿(丈夫)

在这一整个循环中,扶弟魔现象与彩礼现象是其中的两个环节。谁都没错,是大家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之时,所达成的纳什均衡。


至于儿子扶不起女儿争气的情况,我个人是倾向于投资女儿的。




引申话题:在贫困家庭,父母更愿意资助儿子上学?

一方面,如前文所述,学历是经济条件的一个间接条件,可以归入父母对儿子更多的经济资助。

另一方面,男性不用怀孕哺乳,所以同样程度的学历提升,男性带来的劳动收益更大。

对于富裕家庭来说,供女儿上学占用的家庭财富也并不多,还可以避免儿子扶不起女儿又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所以一般儿女都进行充分教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