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有趣的一个问题,俺来分享俺刚编的一个节目单。以下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1、开场歌舞《谢邀》(表演者: @知乎小管家 和各领域多名优质答主)。
2、知乎平台创始人 @周源 @李申申 @黄继新 @张亮 等上台致辞。(注:据路边社消息,张亮将一边走着T台步一边吃着麻辣烫来致辞)
3、诗朗诵《人在……刚下……》(表演者:各领域多名优质答主)。
4、锤子舞《80!80!》(表演者: @视频创作者王瑞恩 等)。
5、合唱《海量专家比我懂入关》(表演者:那个男人和 @寒冰射手曹草草 @托卡马克之冠 等)。
6、对唱《老司机带我逛》(表演者: @vczh 等)。
7、相声《玉音放送》(表演者: @带带大师兄 等)。
8、合唱《中国军魂》(表演者: @老兵尹吉先 @龙牙 等)。
9、萌舞《这么可爱一定是男孩子》(表演者: @晴天 @叶洛灵 等)。
11、小品《蹭饭》(表演者: @流浪的蛤蟆 @跳舞 @愤怒的香蕉 等)。
12、视频《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
13、合唱《难忘今宵》(表演者:现场所有人)。
再次强调,以上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如果知乎要组织活动,可能更适合访谈、沙龙或者辩论等形式。
实在很难想象知乎办晚会是怎样,只能玩玩梗。
纯开玩笑,不含恶意,节目单如下:
李建秋、何越表演二人转《英国社会学者》
曾博演唱歌曲《感恩的心》(又名《我心中只有感恩》)
联系场外观视频,山高县表演大型诗朗诵《入关》
曹大佐表演非洲民族舞蹈《海量专 精确算》
王陶陶表演单口相声《盎格鲁撒克逊的民族性》
师老党立表演油画创作《师老党立谈分配》
立党表演大型魔幻现实主义话剧《了 转 反》
曹哲表演小品《虚 空 输 出》
V6.47表演小品《不存在的问题》
黑枪讲述故事集《少年宫编制》
王自如表演口技《Wow Awesome》
古德里安表演魔术《分身千万》
所有人合唱《难忘今宵》
曹哲上台了!
他清了清嗓子!
他被保安带走了!
他又上台了!
他微微一笑!
他又被保安带走了!
他坐到了观众席!
他这次什么也没做!
他又双叒叕被保安带走了!
开场大型歌舞 :《卷进新时代》 表演者 全体参演人员
群口相声 :《五科争惨 》 表演者: 生化环材医学毕业生
小品《卖币》 表演者 众币圈大佬
小品《彩礼风波》 表演者 众情感大V
相声《虎口遐想》 表演者 小管家
大合唱《感恩的心》 表演者 勃家军
魔术 《反转》 表演者 立老师
杂技 《破路开车》 表演者 评论区老哥
京剧联唱 《罗成叫关》 表演者 入关小将
《击鼓骂曹》 表演者 反入关小将
美声独唱 《难忘今宵》 表演者 我
希望邀请 @寒冰射手曹草草 @FanFanFan @邓铂鋆 @托卡马克之冠 @Pandora 几位朋友来一段访谈 / 沙龙 / 情景剧 / 群口相声,求不黑,认真说说理由。
知乎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分享知识的社区,这不带丝毫贬义色彩,而是一种赞许。从一开始,知乎的魅力就在于人和人的连接,知识是这种连接里的一环,但不是唯一一环。
上古时代,知乎的时间线,每天不到一小时可以看完几乎所有新内容的时候,吸引我「破圈」接触点新知识的,往往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背后的人。虽然当时还在主修经济金融,但会因为信任 Raymond Wang 学长的判断,多接触一些法律实务知识;虽然当时还是踢足球为主,但在程瀚不遗余力的提问下,还是迅速成为 NBA 伪球迷(雾)。
随着社区越来越大,这种基于个人的连接会被「公海」上的流量稀释,知乎有了更多无差别带逛的高关注用户,推荐算法,有了热榜和热搜,内容走到了人的前面,事件本身的热度走到了内容的质量前面 -- 任何一个内容平台,开始用算法来推荐内容、基于事件热度来干预曝光时,都会有这种变化。
但是,创作者之间的连接,还是有价值的。
知识的 P2P 传输具有一种正外部性,两名高手过招,围观群众也能从中学得一招半式。在评论区开始互甩论文、聊着聊着找到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这种情况在知乎还不时能看见。有一次,我和吴声威律师在评论区谈起一个问题,一个人读过一本书的英文版、然后用知乎好物推荐功能带货中文版,是否因为推荐自己没有使用过的商品而违反广告法,这个讨论发展到最后,吴律师甚至考虑了去起诉我来让法院解答。像是这样的讨论,没有人的因素,是实现不了的。
再者,创作者形成的文化,也在助力知识的传播。在早起知乎,因为一个人,而开始接触一个领域,是常有的事情,而在当今的知乎,因为一群人,而接触自己本来不了解的领域,也的确在发生。入关可能不是最恰当的例子,争议性太强了,但搁置价值观的争议,放下 ego 去看待,就会发现它同样是在推进认知的边界。有没有人,会因为一个有趣的人,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个强有力的论证(或者强有力但存在明显缺陷的论证),开始关心国际形势,关心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时政新闻?
这就有点像回到了上学的时候,因为看到班里的 cool kids 都在讨论一件事情,所以自己也跟过去想要 blend in。 但这同样对于 cool kids 们做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有可能引发别人的模仿,我们彼此之间没轻没重的调侃,可能会被理解为一种示范,要是我们成为了校园恶霸而不受到惩罚,那么每个人也都可能成为 bully.
所以,想找个机会和大家伙聊聊,我们应该怎么办,怎样成为公共讨论的传火人,而不是压制开放讨论的反动力量;如果我们本意是好的,但被曲解了,如何让大家正确认识这个圈子,让更多地下小圈子能走到阳光下。
当然了,抛开上面所说的不谈,要是能预先埋伏好刀斧手,也不失为一个一网打尽的好机会(大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